浅析全媒体时代下的手机摄影与新闻报道
2022-12-15文智诚
文智诚
关键词:手机;新闻拍摄;摄影;探究
美国的一家新闻机构创始人曾经说过,当今社会,面对突发事件或者是重大社会热点,最先拍得、传播率最广的新闻影像往往不是来自于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而是拿着手机的路人。这就直接表明了当前手机在新闻影像生产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当前,手机拍新闻图片和视频可以说是越来越“得心应手”。那么手机到底是如何从一种传统的通信工具演变为当前在新闻生产领域有不可代替作用的现代化智能工具的呢?下面就此进行分析和阐述。
手机与手机新闻摄影
智能手机发展
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手机的依赖程度大大提升,可以说手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部分。智能手机是高度信息集成的产物,是当前人们连接现实与网络最为重要的工具和端口。
根据国际电信联盟调查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9年12月,全球移动宽带用户数量规模已经超过了60亿,其中有超过25亿的用户是通过智能手机进行网络连接的。再看一组国内数据,截止到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已经超过9.29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了60.1%,而其中智能手机网民规模更是达到了8.99亿,网民通过智能手机连接互联网的比率已经高达99%,这样的数据足以说明智能手机与我们社会生活之间的紧密联系。
手机新闻摄影发展
新闻摄影主要就是指用摄影的方式来记录正在发生的新闻,通过对瞬间形象的抓拍或者是截取,来展示新闻内容、传递新闻信息。新闻图片是新闻摄影的呈现形式之一,除了图片之外,还包括一些动态视频口其实新闻摄影说到底还是新闻,它的宗旨就是以图片或者是视频的形式对有关新闻内容进行真实与客观的呈现。新闻图片及视频经常是与文字说明组合成为一篇完整的新闻报道。随着新闻摄影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摄影工具也在朝着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在智能摄影时期,手机成为了最具代表性的摄影工具。而之所以近年来利用智能手机进行新闻图片、视频拍摄的势头如此迅猛,究其原因主要就是在于大众传媒的发展。
伴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介格局被打破,新闻传播渠道日益多元化,除了网页新闻之外,还可以通过创建微信公众号、推出新闻客户端等多种形式来进行新闻信息的传播,在这样的基础上,手机新闻摄影就逐渐走向了大众传播的道路。在当前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环境下,各类专业的新闻机构或自媒体要想实现新闻内容的多元化以及信息收集的全面性,增强新闻可信度和传播力,都在尝试将普通民众拍摄的新闻影像纳入到新闻传播与内容生产当中。因为在现代社会,拥有手机的人要比拥有相机的人多得多,在面对很多重要的突发新闻事件时,最陕拍到并发布图片的不是相机,而是手机。就比如“伦敦地铁大爆炸”事件,在2005年7月7日英国伦敦地铁发生爆炸案后,就是以一张手机昕拍摄的现场照片来作为新闻宣发图片。在同年8月,当时的《京华时报》就选用了—张用手机拍摄的北京和平门地铁火灾现场照片来进行新闻刊登,虽然照片不是很清晰,但这却是国内首家使用手机拍摄新闻图片的平面媒体。在这之后,随着大众传媒的不断发展,许多媒体也都在手机拍摄新闻图片及视频上做出了诸多的尝试,进一步提升了新闻生产的大众化水平。
手机参与新闻拍摄的优势
手机设备轻巧便捷
用手机参与新闻拍摄的一大优势就体现为手机设备的轻巧易得。传统的新闻摄影器材大多比较笨重,考验摄影工作者的体力,而且大众对于摄影的印象仍然是停留在爱好这个阶段,除了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之外,只有—些业余摄影爱好者才会购买昂贵且笨重的专业摄影器材。而手机一开始作为—种即时通信的工具,在社会公众当中本就有着较高的普及度和利用率,而伴随着5G时代的到来,智能手机更是成为了人们不可或缺的生产和生活工具,人们的衣食住行几乎样样都会与手机的使用有关,因此相比于摄影摄像设备来说,手机是刚需。再者从手机的价格上来讲,手机相比于摄影摄像这—类的器材设备具有绝对的价格优势,现代智能手机它既是现代通信工具,又是联网工具,同时又具备强大的拍摄功能,因此对于社会公众来说,首选肯定是手机这种全方位的智能工具。基于以上,手机在新闻拍摄中就具有人人拥有、人人易得、人人可用的明显优势。比如,笔者于2018年7月9日下午,带着无人机到中山市南朗镇左步村航拍新农村建设大场景图片,拍完后经过.个晒谷场,看见只有一位农民在翻晒稻谷,而且谷子摊开的面积不大,如果用无人机从空中拍晒谷子很难拍出好画面,只能在地面拍些小景或特写的图片,而这天叉没带相机。好不容易来—趟,不拍又觉得可惜。于是,笔者用手机靠近这位农民,看见他和笔者的影子落在稻谷上很抽象也很有意境,为了达到两人“劳动竞赛”的效果,笔者也上草帽、左手持耙子向他学翻晒谷子。笔者右手持手机不断抓拍两人的影子和农民的手、脚的协调关系,经过半小时的拍摄,终于选出了一幅题为《烈日当头晒金黄》的新闻摄影作品,这幅作品不仅被多家媒体采用,还在2018华为新影像大赛中荣获“你好,生活”组冠军,并参展世界最重要的摄影博览会之———巴黎国际摄影艺术展。本人由此可见,轻巧的小手机在新闻摄影领域可以有大作为。
手机拍摄功能日益强大
手机参与新闻拍摄之所以越来越得心应手,主要就得益于当前手机拍摄功能的日益强大。虽然手机用于新闻拍摄能够满足新闻即时性的要求,但是从技术角度上来看,和专业的摄影器材相比,手机拍摄的图片其中存在的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比如固定光圈和焦距所导致的镜头成像限制、高速快门缺失,无法进行高速动作的连抓和连拍及传感器尺寸不足等。基于存在的这些弊端,为了尽可能地提升手机摄影的成像质量,备大手机生产研发制造商投入了相当大的财力和物力来优化手机摄影的硬件设备及软件算法。当前,手机市场内卷越来越严重,其实这对于消费者來说是喜闻乐见的,备大生产厂商不断地优化和提升手机摄影功能,更能够突破手机在拍摄新闻图片、视频时存在的技术限制,为手机新闻摄影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
手机拍摄新闻拥有数量优势
手机参与新闻拍摄与相机相比,在影像数量上有着绝对的优势。根据调查统计结果显示,截止到2021年,我国手机用户数量达到13.43亿,由此可见手机设备在我国的平均拥有率是非常高的,几乎人手—部手机,并且有的人手里还不止—部手机。再加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及用户数量的增加,尤其是近年来短视频平台迅速崛起,风靡全球。这就使得在发生重大突发新闻事件时,只要新闻事件发生地点有人的存在,那么就会有人利用手机进行现场画面的拍摄,有的还会进行短视频录制,之后上传到各类新媒体社交平台当中。这就导致对于同样的新闻事件,使用手机所拍摄的新闻图片、视频在数量上要远超于摄影记者用专业摄影器材赶到现场所拍摄的影像的数量。这样在进行新闻内容生产与加工制作的过程中,手机拍摄的新闻图片、视频更具有挑选的余地,更能第一时间对新闻现场进行还原。
手机摄影的相容性强
相比于专业摄影器材设备拍摄新闻来说,手机拍摄新闻图片和视频在进行利用的过程中具有更强的相容性。这种相容性首先就表现为影像传输流程简洁化,像单反这—类的摄影器材,在使用其完成图片或视频的拍摄之后,还需要借助读卡器、数据线将影像内容导入到电脑当中,再经由后期制作完成影像的上传。当然也可以让相机与手机通过蓝牙对接将影像导入手机,但这毕竟多了传输环节,浪费了“抢新闻”的宝贵时间。而手机在拍完新闻之后,图片、视频会自动存储在手机的相册里,即拍即发,无论是对于专业新闻记者还是非专业新闻记者,直接利用相应的新媒体平台或者是新闻稿件编辑APP,就可以直接进行有关新闻信息的编辑、上传和发布,更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简化了新闻影像编辑加工的流程,能够实现在最短的时间内发布。其次手机拍摄新闻图片与视频的相容性优势还体现为,社会公众在使用手机设备进行图片视频拍摄的过程中,基本不需要适应和学习,可以说智能手机用户几乎没有不会拍摄和分享新闻的。
手机拍摄更具隐蔽性
相比于传统的新闻摄影器材,手机拍摄新闻图片、视频还具有的—大重要优势就是更加具有拍摄的隐蔽性。像传统的新闻拍摄器材,体积比较庞大,在进行有关新闻现场画面捕捉的过程中,操作上的灵活眭比较差,面对这样的机器设备,如果是进行人物画面的拍摄,有可能会使拍摄对象产生一定的紧张和恐惧心理。如果是进行隐蔽性拍摄,那么则很有可能会引起拍摄对象的警觉。而通过利用手机设备,相应的拍摄风险就会大大降低。手机设备小巧灵活,基本上单手就可以掌控和操作,只要完成静音设置,在进行新闻现场画面拍摄的过程中就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而即便借助一些手机微云台等稳定器来进行拍摄,也不容易令被拍摄对象产生抗拒和紧张心理。
手機拍摄给新闻摄影工作带来的影响
新闻摄影形态多样化
手机获取影像所带来的新闻影像生产方式的变革,在_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闻摄影形态的多样化发展。当前媒介融合程度日益加深,融媒体时代已经到来,而智能手机作为融媒体连接的重要端口,手机已经不仅仅是新闻影像生产的主要工具,它还是新闻影像接收和发布的终端。在融媒体环境下,随着人工智能、VR技术、直播技术等的广泛运用,催生出了一系列新的新闻摄影形态。新闻摄影不再停留在图片摄影的阶段,而是不断朝着短视频制作、VR场景塑造、直播画面动态采集等多样化方向发展,—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多元化视赏需求,推动了新闻摄影与新媒体时代的深度融合。
倒逼新闻摄影记者转型
手机摄影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倒逼新闻摄影记者的转型发展。社会公众用手机拍摄新闻图片、视频越来越得心应手,再加上手机图像编辑软件的功能日益强大,在网络社交媒体上出现了一大批构图新颖、视角独特以及内涵丰富的手机新闻摄影作品。基于此,作为专业的新闻摄影记者,要积极适应时代的需求,更多地尝试利用手机来进行新闻图片、视频拍摄的实践,虽说手机操作简单,但是其中还是会涉及到一些拍摄取景、构图方面专业领域的知识,而相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专业的摄影记者更具有这方面的优势,因此在利用手机拍摄新闻图片、视频时,往往会取得非常不错的拍摄效果。
综上所述,手机拍摄新闻图片、视频的方式,在新闻影像生产及运用中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并且具有极强的时代特征,在新时期要立足于手机摄影的优势,加快推动传统新闻摄影工作的转型发展,并且通过大数据、智能算法等的介入,使手机拍摄新闻图片、视频更具专业性、规范性和数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