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学科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再思考

2022-12-14陈素维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高中生高中物理物理

陈素维

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重点科目,同时也是高中所有学科中的教学难点,为了全面提升高中生的物理水平,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物理教师需构建多元化教学课堂,激发高中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从而实现高中生物理学科素养的培养目标。

一、高中物理学科核心素养内容

对高中教育来说,每一门学科都具备各自的教育重点和培养目标,因此,每一门学科都有各自的核心素养内容。在高中物理学科中,核心素养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物理认知能力

基于新時期教育理念的深入发展,高中物理教学不再只关注学生的理论知识和考试成绩,在核心素养培育背景下,也对高中生物理认知能力的培养高度重视。通过培养高中生物理认知能力,能让学生重新认识物理课堂,了解物理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从而激发高中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从而实现良好发展。

(二)物理观念

物理观念是高中物理学科素养培育的观念内容,通过物理观念的培养,不但能发展高中生的理性思维,同时也能让高中生在脑海中形成良好的物理知识体系,将所有物理知识“串联”起来,实现学以致用效果。

(三)探究意识

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类知识课程,具备良好的探究意识是学习该课程的前提。为了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必须注重培养学生探究意识,通过良好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大胆想象与联想,敢于质疑物理现象和理论,并通过实验探索验证自己的想法,提高高中生的物理探究意识。

(四)行为习惯

物理实验要求学生具备严谨的态度和良好的习惯,而这正是物理学科的核心素养内容。为了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在物理教学中要潜移默化地培养高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同时让他们养成对待问题严谨的科学态度,这对高中生未来发展具有很大的帮助。

二、核心素养下高中物理教学对策

(一)优化高中物理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物理认知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深度改革,高中教育目标实现了转变与优化,但是当代高中生仍然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对高中生的学习和发展带来巨大的影响。为了能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必须注重学科素养的融入。由于高中阶段的物理知识相比于初中物理来说难度已经进入较深层次,因此,高中物理知识的抽象性更明显,也就逐渐成为学生在高中阶段所要突破的一个难点。由于大多数高中教师长期以来都保持着我国传统的物理教育观念,物理课程的教学模式比较落后,导致大多数高中生逐渐失去了对物理基础知识的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物理基础水平的提升与整体性的发展。为此,在高中物理科目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下,高中物理专业的教师必须更加注重自身的教育观念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明确物理专业教师在高中物理课堂上的角色地位,将课堂的主导者身份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身份,为高中生提供一个更加开阔的学习和发展空间,激发高中生对物理基础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例如,在教学“爱因斯坦心目中的宇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介绍他的一生,让学生知道爱因斯坦在人类发展中作出的杰出科学贡献以及对人类发展产生的影响,同时引导学生了解爱因斯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质疑与批判的精神,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热爱,这对高中生学科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教师也要引导高中生树立正确的物理观,从而实现高中生物理素养的提升。例如,在教学“机械守恒定律”时,高中教师可以通过问题引导高中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机械守恒定律”的概念,从而能更加熟练地运用此概念,让高中生对物理学科形成一个全新的认识,同时树立正确的物理观念,在脑海中形成物理知识架构。

(二)丰富高中物理教学模式,形成良好的物理观念

通过学科素养的培养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问题分析与解决能力。随着高中物理内容越来越复杂,要求高中生必须具备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与运用能力。创新教学方法,培养高中生的综合能力,让高中生在学习物理理论知识的同时,能运用知识分析和解答生活中的问题,同时培养学生探究兴趣,实现高中生的全面发展。例如,在“磁场感应”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境的构建,通过制作磁场感应现象的视频,让学生用肉眼就能观察到磁场感应的物理现象,解决抽象物理知识难以理解的弊端,同时有助于激发高中生的学习和探究兴趣,丰富高中生的想象思维,促进高中生物理知识水平的提升。又如,在“平抛运动”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合作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引导高中生开展物理探索小组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地结合高中生的实际情况,将高中生划分成两个小组,然后让两个小组分别就平拍运动的速度途径和位移路线途径进行讨论分析。教师也可以引导高中生进行自主研究和验证一些相关知识和理论,并在探索中拓展学生的思维。另外,物理课堂上,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运用交流与互动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积极性,对物理的认知能力,培养高中生良好的实验能力,同时构建完善的物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物理观念,满足物理学科素养培养需求。

(三)强化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在高中物理学科的教学中,物理实验是重要内容。物理作为一门科学类学科,几乎所有的理论知识都离不开物理实验的论证,因此,培养学生物理实验能力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在学科素养理念下也具有重要意义。在高中物理实验开展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引入实验课堂,让高中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同时也能实现学以致用的效果,将物理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中,这些是物理学科教育的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必须重视高中物理实验活动的开展,在实验课堂上要尽可能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全面提升高中生的学科素养。例如,在“力的合成”教学时,教师可以开展物理实验课堂教学,利用一桶未拆封的五加仑桶装纯净水,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计算水的重量,这个环节不但可以达到课堂导入吸引学生注意的效果,也能起到知识复习的作用,从而更好地将高中生带入实验活动中。学生通过计算,算出水的重量为18.9公斤,再加上桶的重量,估算为20公斤。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开展物理实验验证力的合成,先让一个学生提起这桶水,让学生说说感受,学生说感觉要很用力才能提起来,然后让两名学生共同搬起这桶水,这时会发现用的力气会少一些,再由四个人搬起这桶水,搬起来更加轻松,所用的力也更小了。通过实验的开展,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意识,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敢于大胆尝试,通过实践检验真知,达到高中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

(四)培养高中生良好习惯

为了实现高中生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要注重良好的习惯的养成。一个好的习惯会使学生受益终生,可以说,习惯对学生能力的提升具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物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高中生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看似简单,但是能侧面反馈学生对事物的态度。物理学科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也要求高中生具备严谨的态度。倘若在物理学习和实验中出现一些错误行为,就会直接影響最终结果,所以,在学科素养理念下,教师应该重视高中生习惯的培养。例如,在利用打点计时器开展小车加速度实验中,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要先通电,等稳定后再进行试验,如果学生在释放物体时对距离的把握不够精准,就会导致实验结果产生较大的误差,所以,教师要利用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养成学生严谨认真的态度,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实现高中生学科素养的提升。

(五)培养高中生知识归纳整理能力

整理归纳不仅是高中生学习中的一个良好习惯,同时也是物理学科素养培养的重要内容。所以,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为了引导高中生提高物理水平,提升物理核心素养,对物理知识有一个深入理解,可以通过知识归纳整理引导,全面强化高中生的物理知识结构意识,帮助高中生实现良好发展。现阶段高中物理课程的内容繁多,学生的学习进度紧张,学生很难对每一个细枝末节进行深入研究。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从整体角度思考,带领学生完成物理科学中的知识归纳与整理,帮助高中生养成良好的归纳整理意识,为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提供帮助。例如,在高中物理“曲线运动”的学习中,高中生基本可以掌握物体运动的基本概念。接下来在教师的引导下,让高中生对物体的曲线运动展开分析,要重视加速度和速度的区分。在“曲线运动”的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物体运动方式进行归纳与整理,从而加深学生对物体运动过程的理解,将各种运动方式归纳整理起来,一目了然地看出不同运动方式直接的联系,加深对运动要素的理解,这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学生的归纳整理能力。

(六)培养高中生大胆质疑的意识

质疑是学习和探究的主要驱动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质疑能力也是新时期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重要内容。在物理学科中,质疑能力必不可少,许多物理知识需要学生通过大胆质疑来完成探索和思考。所以,学会质疑是高中生必备的良好素养与品质。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主动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提出质疑,这样不仅能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成果,也有利于提高高中生对知识学习的效率。对高中生而言,主动质疑能加深思考,而从教师角度出发,质疑也能使教学更具针对性。例如,在学习“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物理知识时,学生在实际学习中接触的是克劳修斯以及开尔文对热能量传递的表述,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对开尔文和克劳修斯的表述发表质疑,这样教师就能结合学生质疑的问题,深入了解学生对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认知程度,从而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意识,能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也能让学生激发对物理学科的探索兴趣,对学生未来学习与发展都起到了关键作用。

(七)培养高中生物理创新意识与思维

新时期学科素养培育理念对高中物理学科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培养新时期青少年良好的创造性和想象力,这都离不开学生创新意识与思维的提升。所以,在物理教学时,教师为了促进高中生物理综合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创新意识与科学精神的培养,丰富学生探究思维,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物理学人才奠定基础,帮助高中生将学过的物理知识用到实处,解决实际问题。为了达到这一学科素养培育目标,物理教师要在知识教学的基础上,注入物理创新观念和思维的教学活动,深入挖掘高中生的物理潜力,让学生明确创新是物理学发展的驱动力,从而让学生手脑并用,大胆创新。例如,在高中物理电学知识的教学中,教师讲解完电学知识后,作为物理学的重要板块,本章节涉及了众多知识点,为了避免高中生混淆知识,教师可以先将物理知识归纳整理出来,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个开放性课题,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路,确保电路可以发电,并且详细地阐述自己的设计思路和物理原理,培养高中生良好的物理创新思维能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成果。

(八)将物理知识内容和实际生活有效融合

物理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同时,物理知识也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从高中物理学科来看,教师可以将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效融合,达到学科素养教学目标。教师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中的素材,为学生构建一个生活情境,以此提高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高中生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生活中的静电现象”的时候,教师可以列举一些生活中的静电例子,让学生更加形象地理解静电产生的含义,随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在生活中还遇到过哪些静电现象?”这时学生纷纷展开讨论,教师为学生预留一些思考空间,有的学生说冬天的时候脱毛衣会产生静电,也有的学生说摸门把手会产生静电,等等。这种学习方式有助于高中生对静电知识的学习和理解,也能明确静电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加深学生对物理知识学习兴趣。通过物理概念与实际生活的结合教育,提升高中生的学科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高中物理科学教育的开展中,为了更高效地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物理学科素养的提升,可以通过对高中物理科学课堂教育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提高学生物理学习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同时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对物理基础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

(邱瑞玲)

猜你喜欢

高中生高中物理物理
只因是物理
《发明与创新》(高中生)征稿啦
学好高中物理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处处留心皆物理
高中生应如何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
高中生是否应该熬夜学习?
高中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物理实验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
新形势下高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