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场景化学习:开启小学美术创想实践的有效路径

2022-12-14徐姣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创想美术创作

徐姣

场景化学习是情境教学的有序延伸,其教学思路简要理解为:学生利用信息化教辅工具优势,在信息技术情境下开展自主式学习,实现多元化双向融合教学。现阶段,场景化学习理念被广泛应用于教育领域中,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发挥着突破时空束缚、提升自学意识、激发创意灵感等作用。但在小学美术教学实践中尚且存在教学时速与学生习惯不符、理论内容教学效率低下、学生实践技巧缺乏指导等问题。基于此教学背景,本文从现场直播、微课演示和移动互动三个维度出发,探究小学美术创想实践场景化的有效教学策略,旨在启发一线教师。

一、应用场景化学习践行小学美术创想实践的意义

(一)打破学习时空束缚

场景化教学主要依托于信息技术,通过移动信息断和网络学习平台的充分利用达到细化教学内容、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此类教学模式能规避教学环境难以统一、学习时段难以协调而产生的教学资源分配问题。教师循环往复地讲解同一课内容,难免会产生状态起伏,影响课堂教学质量。而线上教学具备过程保留功能,学生可以通过教学回放收听同一状态、内容统一的课程,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教育公平,使小学美术课程建设可视化、简单化。

(二)提高自主学习意识

场景化教学模式的深度落实为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提升提供了教育契机。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包括意识的植入、方法的探索、效率的调整、习惯的养成等。场景化教学在成人自我提升课程中被频繁应用,对小学生来说,提前习惯场景式学习模式、从小掌握自主学习高效密码,能使学生完成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蜕变,为未来学习、工作和生活进步注入内在活力。懂学习、会方法的学生在同等级竞争者中更具能力优势。

(三)拓展丰富美术创意

创新意识是艺术类教学的灵魂花火,是美术教育中不容忽视的教育之一。小学生生活阅历和经验有限,其创想存在一定局限性,小学阶段的美术创想实践需通过对优质案例的查阅和探究。而场景化教学模式刚好能满足这一需求,教师在进行场景化教学时,能旁征博引,随时调取优质互联网艺术创意资源,激活学生实践创作灵感,使学生完成创想由汲取、生发到应用实践的过程,逐步掌握创想实践路径。

二、小学美术场景化创想实践教学现存问题分析

(一)视频教学时速与实际不符

信息化教学内容授课速度与学生接受能力不匹配是场景化教学初期普遍存在的问题。小学生思维能力偏弱,难以快速处理连贯的大量信息,且对自身学习行为的认知趋于浅层,面对视频学习,时常产生“看过即是学会”这样的误解。使视频授课效率低下。且小学创想实践课程有别于理论教学,学生需花费大量时间实践、模仿、跟着视频中的行动开展实践创作,这一环节需学生消耗大量理解时间,其实践速度往往跟不上视频速度。

(二)理论教学类内容效率低下

信息教学往往会伴生理论教学效率低下的问题,究其原因是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易受新奇事物的吸引,耐心和自控力较弱。在缺乏监督的情况下,自主学习易出现溜号走神的情况,致使美术理论教学效率低下。理论和实践教学宛如同根相生,是美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激活学生创想灵感、为实践创作注入活力的重要教育内容。理论教学效率低下将导致整体性教育效果不佳,难以达到“激活学生创想”的教育目标。

(三)学生缺乏实践技巧性指导

场景化教学固然存在便携、精简等优势,但事物具有两面性,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场景化教学存在缺乏技巧性指导这一问题。学生在进行实践、自主学习时,易对美术实践操作步骤产生混淆不清、难以达成等问题,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发挥人性化教学优势,以亲身示范、手把手教学等方式为学生带来个性化、精准化指导。而部分生活化场景课堂缺乏此类教学条件,致使学生实践技能未能获得系统提升。

三、小学美术创想实践场景化教学策略

(一)线下场景搭建:现场直播式

1.在校场景:面对面直播讲学

面对面直播讲学以学校为教学场景,由教师为学生播放精品直播课程,并随时叫停,结合班级学情和学生学习需求给予难点思路点拨,以此提升学生理解力,使课堂兼具线上教学的便捷优势和线下教学的人性化特征,保证课堂效果的有序落实。小学美术创想实践课程以艺术创想为教育内容,以激活学生创造力为教育目标,以实践活动作为教育的基本方法。将艺术创想课程与实践活动深度结合,有助于发挥美术课堂的艺术教育特性,使学生具备创意、技术方面的综合素养,运用开放式、低碳环保材料展开艺术构想,在创作中抒发情感,延展思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扮演课程推进者与教学领导者角色,将教育职能侧重放在个性化指导和思路点拨上,使学生自主学习思维获得进步。例如,在苏少版一年级上册“玩泥巴”教学活动中,此课实践活动旨在通过对泥土地观察记忆,完成泥塑作品这一重要任务,使学生由小及大,认识到泥塑在生活中的多元存在形式,创作泥塑作品。创想实践课程要求激活学生创作灵感,使学生创造力得到充分培养。教师因此在课堂上播放与本课内容相关的精品在线直播课程——玩泥巴实践教学课程,教师有详有略地控制直播教学,在实践活动和生活案例分析环节进行精细补充。通过教师引导与直播分享,学生了解到建筑、陶器等生活物品中均有泥塑的影子,泥塑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学生从实践印象和生活化物品图片中获得创作灵感,在实践环节以泥塑还原紫砂壶、碗等生活工具,根据喜好装点细节。教师穿行在学生中,给予学生个性化改进建议,并对实践困难的学生予以帮助。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在校场景化课堂中,学生表现良好,课程取得圆满教育效果。

2.生活场景:主讲人直播讲课

直播讲课的场景式教学模式可以理解为:主讲教师与学生分隔两地,学生在生活化场景中,以自主学习的方式与教师进行远程连线,实现知识呈递。生活场景式教师通常以网络学习平台、视频会议软件为纽带,利用互联网的便捷性为师生构建虚拟沟通渠道。在直播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打字与教师进行教学互动,予以教师回馈信号,及时上报个人学情。教师能通过线上点名、控制麦克风权限等方式把控互动节奏,控制直播教学场面,使师生交流得以有序进行。教师在此类教学过程中应发挥互联网信息丰富的教学优势,制作高质量PPT课件为学生补充想象留白,激发创作灵感,延展创作空间。教师还需在实践环节为学生预留创作时间,在创作技巧方面予以学生示范指导,提升学生技能掌握概率,以此弥补线上教学中实践教学的不足,优化场景式课堂效率。以苏少版二年级上册《瓜果的想象》教学活动为例。此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结合生活所知的瓜果色彩、触感、外形展开自主联想,以多元化创作展现瓜果之美,锻炼学生对生活之美的探寻与再加工能力。在教学中,教师以远程连线直播的方式开展场景式教学,利用“钉钉”软件打通与学生交流的视频沟通渠道,与学生取得联系。学生分布于课外环境中,利用手机、iPad、电脑等移动式信息终端登录学习软件,参与线上直播课堂。教师请学生从生活中就地取材,找到家中的任一瓜果作为创作“模特”。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对瓜果的外形特征与内在特点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结合个人理解水平尝试创作瓜果绘画,展现心中的瓜果样貌。在信息技术地支持下,学生艺术创想得以充分激活,直播课程取得良好效果。

(二)双线场景搭建:微课演示式

1.线上微课,教师跟课辅助自学

线上微课有别于线上直播课程,其本质区别在于教学互动对象。在直播课程中,学生通过直播互动直观与教师进行对话,能以个人意志影响教师教学内容;在微课演示式教学中,学生不能与课程讲解者进行直观对话、互动,互动对象变成了参与听课的教师。在场景化微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在微课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搭建线上沟通渠道,一方面监督学生学习习惯、学习效率,另一方面随时叫停微课程播放,结合基础学情为学生做补充讲解,促使学生理解力、领悟力提高。此类教学一定程度上解放了教师的课堂教学精力,并为学生提供标准、优质知识讲解教育。教师可以将侧重点放在课堂状态监督上,以保障小学生听课行为的有效进行。例如,在苏少版三年级上册“天外来客”教学活动中,此课艺术创想重点在于“外星生命”。教师需通过线上沟通与微课程教学方式向学生分享优质艺术作品解说,并进一步指导学生创作步骤,实现高效实践。教师为学生分享知名影视作品《铁血战士》《火星人玩转地球》《ET外星人》《阿凡达》中关于外星生命地形象塑造,以此激发学生灵感,使学生能通过特征描述与绘画展示内心的天外来客形象。微课演示式教学使学生对天外来客的想象得以充分激活,学生运用彩笔诠释心中的天外来客形象,其艺术创想得以充分表达。

2.线下微课,微课视频辅助教学

线下微课演示教学是在校场景式教学的存在形式之一。教师可以通过课前准备甄选精品微课程内容,将微课程视频以教学模块的形式带入课堂,辅助教学讲解。此类教学模式以微课程视频为辅、以实践指导、内容精讲为主。微课程在课堂上起到拓展灵感视野、提升教学专业度、丰富教学内容等作用,是教师语言的有力佐证与补充。微课程视频按其内容可分为十余种。教师应择优录取,精准控制微课程视频的时长占比,规避信息技术滥用、信息化教学喧宾夺主等教学误区,以正确使用微课程场景铺设工具。以苏少版四年级上册“海洋怪兽”教学活动为例。此课教学重点考核学生对创作过程中造型设计和表现力的塑造。在教室场景中,教师想通过微课程视频辅助课堂教学的方式向学生普及人类对深海生物的探索,通过对奇形怪状海底生物的记录向学生展示海洋生命的奇异之处。教师想让课堂教学视频发挥拓展知识视野、营造教学氛围、延展想象力等作用,因此甄选视频《鱼的纹样》和《史前巨兽记录》两个短视频,视频非教育专业课程,但为学生展示了超出想象范围的奇妙海洋生物。教师结合鱼的局部纹样为学生讲解造型设计如何突出创作主体的特色,结合史前海洋生物复原图为学生普及表现力在自主创作中的体现形式。在微课程与线下教学深度结合的作用下,学生得益于教师的精细引导,能通过创作实践将想象中的灵感具象化,以此提升创作水平。

(三)线上场景搭建:移动互动式

1.保留复习资料,发挥复用价值

移动互动式教学往往以错峰互动为主要方式,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线上场景教学地搭建在学生完成课题学习后,为学生保留了完善的课堂教学资源,学生能按照个人意志随时随地展开温习,利用信息教辅工具,凸显线上场景式教学的复用价值。教师还可以上网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优质创作图片、视频,以此激发学生创想灵感,为学生创作实践赋能。例如,在苏少版五年级上册“寓言和神话”教学活动中,此课教学重点为:让学生了解寓言、神话的内涵,并體会故事插画的多元风格,进一步感受文学与艺术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能结合个人创想开展实践创作,为知名神话、寓言配插图。课堂教学时长有限,教师在进行场景式教学时,将重点落在绘画技巧指导和优质插画案例分析上,促使学生把握基础插画绘制理论知识,锻炼绘画技巧。优质创作需学生加大精力与时间投入,教师请学生在课后完成待完成的部分,丰富绘画内容。

2.检验自学能力,应用多元功能

应用场景式教学,能有效开发教辅平台、软件的多元化功能,促使学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感悟。小学生在锻炼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中,需充分重视自检能力和学习效率管控意识地培养,对自主学习的认知需有清晰决断。教师可以结合线上教学平台中的多元化教育功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积极助益,使学生逐渐探索出标准化自主学习路径,强化美术审美、鉴赏能力,在激活创想的同时训练实践技能,提升美术水平,为后续美术教育的深度探究打下坚实基础。以苏少版六年级上册“印花布”教学活动为例。此课为实践教学,需学生熟练掌握布料印染原理,能利用布料印染技能进行实操训练,创作富有个性的服饰作品,感受艺术创想在生活中的实际意义。教学采取线上场景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师探究学习软件功能后,请学生在家自主实践,用彩色颜料印制花布并将创作成品拍图发送至班级公共互动平台。学生上传后,能在平台中相互欣赏、评价对方的作品,教师也可结合实际情况展开点评,以此营造积极的创作氛围,发挥场景式教学平台的实用功能。

综上所述,从直播式场景搭建来说,搭建在校、在家教学场景,以直播教学为基础教学载体,充分发挥互联网与场景式教学优势;从微课演示式教学来说,充分开发微课程视频在整体性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实现创想实践课程效率地稳步提升;从移动互助式教学模式来说,利用网络信息的留存性,将精品网络课程、课件、教辅材料进行循环利用,为学生积累美术创意课程资源库。

(邱瑞玲)

猜你喜欢

创想美术创作
艺术创想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一墙之隔》创作谈
秋叶的创想
艺术创想 我爱冬天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