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作业的设计

2022-12-14李红敏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双减教材作业

李红敏

一直以来,作业都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承担着检验教学成果、巩固基础知识的重担,而在“双减”背景下,作业还被赋予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作用。以此为基础,文章将从轻实践、重理论,轻兴趣、重知识等角度,对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进行总结和归纳,待明确作业设计的基本问题后,运用经验总结法和案例分析法等不同的研究方法,从多元并存、单元贯穿、因材而异、自主选择等角度,研究语文作业创新设计的措施,意在提高作业设计的质量,强化作业的减负和增效功能。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作业设计的质量以及学生完成作业的效果尚不乐观,基于此,教师以“双减”政策中的理念作为设计作业的指导思想,是提升作业质量、凸显作业功能的必要举措。

一、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

当前,部分语文教师对作业功能和价值的认识存在偏差,一些班级中仍然存在学生作业负担重、作业功能单一的情况,为了扭转此局面,笔者对当前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述和总结,力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解决问题。

(一)轻实践,重理论

以《题西林壁》的作业为例,在完成教学任务后,大部分教师会基于古诗体裁的特征,为学生布置默写全诗的任务,并不加选择地为其提供练习册上的书面题目。从这样的作业形式和内容中可以看出,一些教师在设计作业时,更加关注和重视理论,以书面作业的形式,让学生完成机械式和单一化的作业,而在反复默写和完成练习册的过程中,学生失去了实践探索的机会,他们往往不能更为扎实地掌握知识,也难以在实践中运用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思维发展之路也会受限。

(二)轻兴趣,重知识

《猫》是老舍笔下具有生活情趣的散文,其语言生动、内容新奇,不过,部分教师在完成《猫》的教学后,通常会为学生布置“抄写文本中感兴趣的词汇和语句”这样相对笼统和没有指向性的作业,当学生完成这些作业时,他们可能会掌握基础的字词知识,却难以对语文学科的整体教学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而在作业缺乏趣味性的情况下,小学生完成作业的热情自然会逐渐减弱。

(三)轻拓展,重教材

拓展是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其综合能力的有效路径,但是在当前的作业设计中,存在“轻拓展,重教材”的问题,一些教师将作业的选材范围固定在教材之内,比如,在《总也倒不了的老屋》的作业设计中,教师以教材中的生字“洞”“准”“备”等作为抄写、默写、组词等作业的材料,极少引进拓展阅读、专题活动等类型的作业类型,这使语文作业形式单一、内容固化。

(四)轻个体,重统一

赞可夫在《论小学教学》一书中强调,只有将每一个学生都视为具有个性特征、人生志向的人,才能保证教师真正的关爱学生。赞可夫的理念与我国古代文化中“因材施教”的理念具有同源性,可是,从现阶段小学语文作业设计的整体情况来看,“轻个体,重统一”的现象和问题仍旧存在,一部分教师仍以统一的标准为依据,设计难度相同、形式相同的语文作业,这样既难以推动小学生的个性发展,也无法体现出语文作业的真正价值。

二、“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创新作业设计的措施

(一)巧分类,多元并存,创新作业类型

基于“双减”政策的基本要求,为凸显语文作业的创新性特征,教师可以遵循多元并存的理念,按照作业的内容和形式对其进行合理分类,以多种类型的作业为载体,增强学生的新奇感,让他们在内容丰富和形式各异的减负型作业模式中,重燃学习热情。简单来说,对作业的类型进行创新,可用三个关键词来概括和说明,一为“拿来型”作业,二为“改编型”作业,三为“自创型”作业。

1.“拿来型”作业。所谓“拿来型”作业,是将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涉及的课后习题,直接作为语文作业。在选取教材中的题目时,教师应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学生的阅读、写作水平为依据,合理地设计和安排作业。以《在牛肚子里旅行》为例,在综合考量三年级小学生的识字水平和教师的实际内容,教师可将本课的课后习题作为课后作业,建设“朗读+批注阅读+动手操作”的作业模式,全面激活学生的读写能力和语言概括能力。鉴于三年级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教师可在作业单的外形上花费功力,如下示例。

《在牛肚子里旅行》课后作业

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青头和红头对话时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从哪里可以看出青头和红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默读全文,至少找出三处来说明。

第一处:(   )。第二处:(   )。第三处:(   )。

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针对三年级小学生的性格特征,教师以图文化的形式设计作业单,学生在简洁的作业内容和趣味化的作为形式的双重刺激下,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以此达成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体现出部编版教材课后习题的价值和功效。

2.“改编型”作业。除了直接应用教材中的习题外,教师也可以对其进行适当改编,使其更为适应本班级学生的真实需求,以贴合学生阅读、写作和交际水平的方式呈现语文作业,这样既能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资源,也能创新作业的形式,可谓一举多得。一般情况下,部编版教材中的课后习题,其口头性较强,教师可以适当调整和更换语言,将其改编为正式的书面作业,让学生在课堂上或课后服务阶段完成。以《琥珀》为例,为了检验学生对文本的了解程度,教師可借助课后习题中“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块琥珀形成的过程”设计作业,适当改编后将其纳入作业单中:

阅读课文,用三句话总结琥珀形成的过程,不超过100字。

利用这一改编类的课后作业,学生既能锻炼写作技能和概括能力,也能借助简洁的作业检验阅读实力,有助于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自我审查和课内巩固的任务。

3.“自创型”作业。“双减”政策中强调“布置弹性化”的作业,这要求教师具有创新能力和较强的专业素养,他们应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语文教学的真实情况,着手设计游戏式、体验式和创智类的作业。以《慈母情深》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创智类的课后作业。

母爱是什么?母爱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的临别惦念,母爱是“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的凄怨哀伤……自古以来,无数仁人志士歌颂母爱。为了回报母亲伟大的爱,请同学们利用废旧材料,如纸壳、麻绳等,制作一个以“我有一句悄悄话”为主题的信箱,表达你对母亲的爱。

通过设计“自创型”的语文作业,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平台,让他们将语文知识与美术手工技能结合起来,以此启发学生的智力、增强其创造性思维。

(二)融汇通,单元贯穿,推动系统学习

部编版语文教材单元性特征较为明显,在设计作业时,教师可以将单元视为基本单位,对作业进行整理规划,让学生在兼具统整性、多样性的作业模式中,打破原有思维框架的局限,逐渐形成核心素养,达成读、写、说多元发展的目标。依据“双减”政策的要求,教师不能一股脑地为学生安排大量的作业,精心地从阅读、写作、语文园地等板块中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将单元教学的理念贯穿始终,以此推动学生的系统化学习。例如,在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为深化学生的古典文化素养,教师可从单元贯穿的角度设计作业,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积累传统文化知识、提升文学修养,结合五年级学生的语文知识储备情况,教师可做出如下设计和规划。

1.从《草船借箭》《景阳冈》《猴王出世》《红楼春趣》四篇文本中选择其中一篇,利用思维导图展现文本中的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

2.以作业小组为单位,选择本单元阅读文本中的其中一篇,改编为课本剧,自主准备表演道具和素材,完成課本剧的编创和表演任务。

3.以一学期为周期,选择《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中的其中一部名著,制作详细的阅读计划,于阅读后撰写读后感,并在阅读过程中与同伴展开积极交流和互动。

上述三个作业涵盖了阅读、分析、写作、口语交际等不同的内容,将单元教育理念贯穿于作业设计中,契合统筹规划的要求,也与“双减”政策中“提升作业设计质量”的理念相吻合,有利于促进小学生的综合发展、突破传统作业模式的弊端。

(三)少而精,因材而异,减轻作业负担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这部作品中提及,与众不同、别具特点的孩子会使其印象深刻,这与当今社会的人才需求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在“双减”政策中也着重提到了“个性化”和“层次化”的作业,对此,教师应以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为总体目标,秉承着“少而精”的原则和理念,创建因材而异的作业模式,为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提供精准和贴切的作业,让他们能借助数量少、代表性强的语文作业,达成高效学习的效果,减少因书面作业数量过多而产生的负担感。而且,教师以因材而异的理念设计作业,能最大程度上满足学生群体的需求,其个性特征都够得以保留,学习信心也会愈渐增强。基于因材而异的理念,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以“跳一跳摘果子”的形式,让学生稍加努力便可完成作业,并在逐渐累积经验的过程中,提升作业完成效率。以《守株待兔》为例,从文本的小古文体裁特征和基础内容出发,教师可设计层次递进的精简型作业,对应A优秀生、B中等生、C学困生三个层次学生的客观需求,如下。

1.阅读课文,利用简笔画画出小古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建议C层次的学生完成此类作业)

2.在精读课文后,按照现代文的语序顺序,结合自己的语言形式,复述故事的内容,不能遗漏重要信息。(建议B层次的学生完成此类作业)

3.从《守株待兔》这篇小古文中你能明确哪些道理?在课外寻找具有深厚哲理的小古文展开阅读。(建议C层次的学生完成此类作业)

教师以学生在日常教学活动和完成作业的情况为依据,将其分为三个层次,并围绕教材中的文本内容,为每一个层次的学生提供一种作业,这样精简且具有代表性的作业,不仅可以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还能让学生认知到自身的真实学习水平。

(四)拓范围,自主选择,增强主观体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修订版)》(以下简称《课标》)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水平、传统文化素养和实践探究能力做出了明确规定和要求,而若单纯地依靠教材内容和理论知识,难以达成上述要求。因此,基于《课标》的基本要求和“双减”政策的支持,教师应以教材为中心点,拓展语文作业的选材范围、创新作业的形式,引领学生自主选择和搭配作业,真正契合“弹性化”的作业设计要求,以此增强学生的主观体验。在拓展型的语文作业模式中,教师既可以引进书面类型的作业,也可以利用专题阅读会、角色表演、整本书阅读、社会实践等多种途径,革新作业的模式,以此增强作业对学生的吸引力,将“双减”理念真正根植于语文作业中。以《北京的春节》为例,教师可以从实践性、主题化等角度设计和布置作业,拓展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范围,赋予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

1.专题阅读。《北京的春节》围绕老舍的视角展开,具有深厚的民俗特征,基于文本的体裁特征,教师可以设计如下专题阅读类的课后作业。

阅读课文《北京的春节》,利用批注阅读法,圈画中文本中表示特殊民俗的词汇、语句,并在完成课内阅读任务的基础上,找一找还有哪些作家记叙了椰特殊的民风和民俗,选择你印象最为深刻的一篇文章或者一部作品进行课外拓展阅读。

2.社会实践。实践是拓展学生学习范围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提升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重要举措,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可以设计社会实践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积累语文知识、增强人文素养。以《北京的春节》的内容和主题为例,教师可设计如下类型的作业。

关于春节,你的家乡有哪些特色的民风和民俗,通过问卷调查和采访的方式,了解家乡的春节风俗,并以书面形式记录下来。

通过实践类型的课后作业,学生充分利用课后时间展开拓展探究,他们的创新意识和知识运用能力不断增强,其文化素养也会有所提高。

三、结语

如上所述,在充分认清当前小学作业设计的现状后,教师结合“双减”政策中的相关思想和理念,对作业的类型、内容和形式等进行创新和优化,让学生获得自主选择的权利,至此,学生既能强化自主意识和学习能力,他们也能在放松身心压力的情况下,主动探究语文作业中涵盖的思想内容,通过精简和优质的作业,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以及综合素养。

(吴淑媛)

猜你喜欢

双减教材作业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