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观念”引领下的英语主题阅读教学

2022-12-14王宁

天津教育·上 2022年12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英语教师

王宁

“大观念”指向学科具体知识背后更为本质的内容,体现学科的思维方式和核心观点。在“大观念”引领下的英语主题阅读更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与文化意识的培养,有利于促进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融合发展。教师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时可利用报告背景知识、绘制思维导图、分析因果邏辑、开展实践活动、利用网络资源、拓展课外语篇等方式来逐步深化学生对主题概念的认知,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与高阶思维。新课标要求要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这对英语阅读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通过阅读教学来帮助学生巩固英语基础知识,还要重视对阅读材料主题概念的挖掘,围绕一个完整的主题设定阅读目标,引导学生在提升阅读能力的同时逐步建构基于该阅读主题的大概念,从而真正发挥出英语阅读教学的育人价值,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与提升。

一、初中英语主题阅读的内涵和实施原则

(一)初中英语主题阅读的内涵

主题是引导学生进行阅读的大的框架或者结构,对学生的阅读有着很强的引导作用。主题可以为阅读提供范围,使阅读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与方向性。主题阅读也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提供语境,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能更好地感知语言,对英语词汇、构词、语法等有更真切的体验,更形象、具体地感知语言及思想内容,形成英语语言的逻辑思维,从而更好地组织语言完成交流与交际。学生在阅读中能感受到主题是作者用语言、符号等载体来传达的思想观点及价值理念。相较于浅层次的语言知识,意义更为深远,所表达的通常是文化、情感内涵以及价值观等。要提高初中英语主题阅读的针对性与方向性,就需要进行主题阅读,要关注学生认知水平及文化素养等,在主题明确的前提下,要为主题的突出准备好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围绕主题进行广泛性的阅读,促进学生的互动交流与分享,在阅读过程中促进学生对语言感受能力的提高,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二)英语主题阅读的实施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

1.激趣性与适切性原则

主题阅读下的英语教学,教师要认识到主题阅读是靠表层的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由语言文字承载特定的文化内涵、价值观或者思维方式。即语言文字只是工具,是传递的工具,其重要目的在于表达语篇主题。而其中的语言点以及表达技能,都是通过语篇呈现出来。语篇为学生学习语言技能提供了素材,也对学生的思想文化意识提供了引领,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内容与思想内涵。教师在引导学生明确阅读主题后,就需要以丰富的阅读材料来促进学生进入主题阅读,因而,材料的选择是十分重要的和最基础的环节。教师要选择趣味性阅读内容,因为学生阅读的动力通常源于对材料本身的兴趣,源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教师要了解初中生的兴趣点,选择能激活学生兴趣点的阅读材料。同时,还要注重材料的适切性,即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材料,在难度上要适应于学生阅读,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如果在教学中材料的难度超出学生的接受程度,学生必然会失去兴趣,材料的选择难度一定要适中。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将英语语境与中文语境进行对比,从而更好地提升英语语感,提升英语交际能力。

2.层级性和探究性原则

主题阅读活动是学生进行主题意义探究的重要途径。活动的层级性与探究性,对学生的阅读体验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有效的主题阅读活动可以加深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进而促进学生的认知的不断发展。阅读的体验与主题的意义的把握与理解,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主题阅读要注重层级性原则,教师在阅读活动中可以设计多元递进的活动方式及内容,引导学生学会通过层层分析,掌握与理解材料的事实信息,学会梳理与整合信息,要通过分析提炼自己的观点。这就需要遵循探究性原则,通过整理相关语言知识点,及总结阅读的主题性活动中获取的体验与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提炼与总结归纳,促进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探究与理解,引导学生进入深度的阅读层次,提高学生的阅读素养。

3.评价的开放性和多元性原则

评价是主题阅读的重要环节,而且是贯穿于阅读教学过程始终的,在每个阅读环节中也有评价的介入。在英语主题阅读教学中,评价通常是以形成性评价的形式来对学生的阅读进行引导与促进。关注学生的阅读过程,对学生在阅读中对主题提炼的方式方法及情感态度进行评价,对学生在阅读中的整体表现进行评价,对学生能力的发展层面进行评价。同时,在学习阅读过程中,要对主题意义进行探究,学生可以采取自主阅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方式,并且教师要鼓励学生采取自主评价与相互评价的方式,或者采取小组合作性评价的方式,对小组成员及小组集体进行评价,对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在阅读评价中,学生应该成为评价的主体,要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评价的地位中改变。学生可以在评价中进行自我反思与相互激励,不断完善与优化主题阅读过程,真正让学生体验到阅读成功的快乐,增强学习的自信,主动掌握阅读方式方法,提高阅读技能,学会提炼阅读主题。

4.立体性和协同性原则

初中英语主题阅读的方式不应该是单一的,而应是多维的、立体的,即主题阅读不仅局限于课内,还要向课外延伸与拓展,不仅要进行精读还要与泛读相结合,不仅有教师的指导性阅读,还要有学生的自主性阅读,不仅有课内资源的阅读,还要与课外阅读资源相结合,不仅局限于线下阅读,还要提供与实施线上阅读。同时还要体现阅读的协同性,如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研讨,给学生带来多种阅读体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在不断阅读中形成良好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阅读积累知识基础。

二、“大观念”引领下英语主题阅读教学

(一)报告背景知识,前置任务

阅读是培养学生文化意识的重要途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教师要善于借助主题阅读教学来加强对学生的文化意识培养与文化价值观塑造,切实发展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因此,教师可通过布置前置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在阅读前熟悉与了解材料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阅读主题及文化意义。

例如,以七上 Unit5 Let's celebrate的教学来讲,文中会提到中西方不同的节日,比如The Spring Festival和Christmas等,学生对中国的节日非常熟悉,但对国外的节日可能了解得比较少。因此,教师可以此为契机,給学生布置前置阅读任务,让学生查阅西方国家的一些节日,包括Christmas、Mother's Day、Halloween等,了解这些节日的起源、庆祝方式、节日意义等,通过这样的方式来组织主题阅读,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西方节日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拓展知识面,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良好的英语文化意识。可以说文化背景知识与阅读理解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通过了解作者的立场观点、写作意图等隐藏含义,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意义,这对提升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扩展学生的文化知识面均有着积极的效用。因此,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进行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有意扩大知识面,以此来逐步促进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

(二)绘制思维导图,预测信息

在绘制“大观念”引领下的英语主题阅读思维导图时,大观念也就是思维导图的中心词,即文章的主题。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主题来预测情节信息,提炼有价值的信息来建构结构框架,梳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快速从整体上把握故事大意,更准确地理解文章的主题。

例如,以八下Unit7 International charities为例,它是一篇访谈对话,首先以询问有关失明的一些基本信息和相关情况为切入点,引出“ORBIS”组织。接着介绍了“ORBIS”是什么样的慈善机构以及如何帮助失明人士,医生又是如何工作的,最后Dr Ma吐露自己的心声和呼吁更多人帮助。在理清文本逻辑的基础上,教师可引导学生以“ORBIS”作为中心词,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梳理关于“ORBIS”组织的相关信息,包括What is ORBIS?Who does ORBIS help? What is Dr Ma's hope?等,加深对国际慈善机构ORBIS的认识,并进一步提出“What do you think of Dr Ma's job?”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志愿者医生的作用,达到这节课的情感目标。也就是说,通过绘制思维导图的方式来梳理故事脉络,厘清情节发展的逻辑,可以帮助学生学会在阅读时提炼关键词,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这样学生可以将吸收的内容以系统化、图形化的方式呈现出来,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材料内容及故事主题,提高学生自主阅读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三)分析因果逻辑,发展思维

因果关系类阅读是学生比较常见的一种阅读类型,通过分析两个事件或者事实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理清文章大意。其中可以表明因果关系的连接词有很多,比如because、because of、so、for、thus、as a result、result from、result in等,往往是学生理解材料、解决问题的切入点,需要学生明确并利用起来,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逻辑结构。

例如,以“不一样的平安夜”这一阅读材料来讲,其中一道阅读理解题目是The word “neglected” in the last passage means _______.

A.protected

B.found

C.taken care of

D.given no enough care

这看似是一道推论题,但实际上考查的还是学生分析因果逻辑关系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与梳理材料内容,抓住文中表现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理解文章讲的是14个清华学子在平安夜帮助流浪汉和乞丐们的故事,这让这些流浪汉和乞丐们都感到十分意外和温暖,由此可推断他们应该是长期given no enough care(被忽视)的原因。可以说阅读考查的就是学生能否理解篇章结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等能力。教师要通过进行分析因果逻辑关系的思维训练,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时抓住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通过关键词来把握语篇中主要事件的来龙去脉,循序渐进地养成从阅读中探寻因果关系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理解语篇意义的能力。

(四)开展实践活动,渗透文化

英语学科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式,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在开展主题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通过开展实践活动的形式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借助英文绘本阅读、手工制作、学唱歌谣等多种形式来深化学生对主题意义的理解,带给学生更深层次的价值观教育,让学生从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感受英语、应用英语、体验学习英语的快乐。

例如,还是以“International charities”的教学来讲,为了使学生进一步了解“ORBIS”组织是如何帮助有需要的人,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乐于助人的良好品质,教师可以布置一个特殊的实践任务:活动背景是6月6日“全国爱眼日”,“ORBIS”组织了“爱眼”和“救盲”的宣传活动,要求学生两人合作,参照课文中的访谈对话形式,一个同学扮演采访者,另一个同学可以选择扮演当地医生、病人或“ORBIS”志愿者作被采访者,合作设计好采访话题与所要交流的内容,以访谈的形式来向别人介绍“ORBIS”组织,号召更多人关注预防眼睛问题。这样的活动形式新颖有趣,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非常强,借助这样对话访谈的形式不仅巩固了当堂课的新词汇、新语法等知识内容,还有利于引导学生了解慈善组织,热心公益事业,唤起情感共鸣,取得了积极的教学效果。因此,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意识与素养,教师不能只局限于课堂阅读教学的形式,而是要在主题阅读的基础,以英语活动为载体,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英语实践中体会学英语、用英语的快乐,展现学生的英语风采,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习能力与思维品质的共同提升。

(五)借助互联网优势,提高主题阅读实效

1.引入微课教学,揭示阅读主题

网络具有丰富的阅读资源,教师可以应用网络资源,促进主题阅读效果的提升。微课是互联网新时代的重要学习资源,是一种短小的视频教学资源,其内容精炼、主题突出,可以用于主题阅读的导入环节,以有效地切入到阅读主题,为阅读引领方向。在初中英语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互联网上与阅读主题相关的英语阅读资源整合与梳理,用于学生阅读过程,也可以拍摄一些内容融入其中,通过整理制作一些微课资源,在主题阅读中呈现于教学之初,通过微课可以给学生视觉冲击与刺激,让学生寻找有用的信息,进入主题阅读过程,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如学习七上英语Unit 4 My day 的阅读课文是 “School life”。本课的阅读主题是校园生活,教师可以从互联网上搜集相关资源,并且可以实地拍摄学校大门、花园、学校的教学楼、教室、校园操场、作息时间表、课程表等,并且将这些视频制作成微课。在开课之初,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微课视频,可以问学生一些问题:“Is your school big or small? Are there any trees in your school? What class are you in? What do you often doat school?”等。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回答,学生便在潜移默化中进入了交流与交际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分享校园生活,揭示了阅读主题,让学生了解接下来的阅读与校园生活是相关的。这样教师可以充分运用网络资源或身边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微课的形式,直接导入到新课程的阅读,还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在运用网络资源开展英语主题阅读时,所选资源要与学生的生活相结合,把学生吸引到对主题的理解与意义的提炼中。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注重短小和主题集中,主题不要分散,而是要紧密与阅读主题相联系,不能脱离阅读主题,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是要通过微课快速让学生进入主题阅读过程,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

2.运用网络资源,创设主题阅读情境

网络资源的丰富性,可以为学生的主题阅读提供多种学习资源,网络资源形式的多样性,可以给学生的阅读提供动力。如网络通常以动画、视频等形式呈现,这些形式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可以吸引学生注意力,使课堂教学更富有活力与趣味性。因而,教师在英语主题阅读中可以发挥网络的作用,创设具体的教学情境,使相对抽象的知识形象化,促进学生掌握知识与运用知识。

例如,在学习八上Unit 7 Seasons时的阅读课文是“Seasons of the year”,本文是一种诗歌的体裁,其内容是介绍一年中的四季。教师可以将阅读的主题设计为“四季”,让学生通过阅读更深刻地理解春、夏、秋、冬,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环节,搜集本地四季的图片,特别是那种能体现季节特点的树木、森林、湖泊等,并且将这些图片进行整理,展现一年四季的变化。教师以让学生结合这些图片对季节的特点进行描述,同时,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将这些图片结合阅读内容制作成多媒体课件,引出阅读主题,并且提出问题:“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winter spring summer autumn? What can we see in ...?”,让学生通过口头或者笔头进行描述,并且让学生彼此分享自身的感受与体验,并且通过这些活动,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季节的了解情况。为了促进学生更规范的阅读,教师可以展示春季的图片,并且问:“What can we do in spring? What do we feel in spring?”,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并且通过阅读更好地回答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以此为例,进行其他部分的阅读,然后让学生把诗歌改写成短文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主题阅读能力。网络资源的利用,可以为学生的阅读注入活力,学生在网络创设的情境中,可以思维活跃地进行阅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六)拓展课外语篇,深化语感

大概念是对单元主题的提炼与升华,但阅读材料并不是只能局限于教材内容。教师还要基于阅读主题为学生引入相关的课外语篇,丰富阅读素材,拓展学生的阅读视角,结合课外语篇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理解单元主题内涵,强化学生的英语语感与信息提炼、处理能力。

例如,以八下“A good read”这一单元的教学来讲,课文中以《格列佛游记》为例,使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来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拓展学生阅读的思维。那么,教师可在单元整体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设计How can we spend our spare time?引出读书的话题,鼓励学生分享交流自己最近所读书籍,归纳类别,阐述喜欢的原因。接着在Grammar部分,继续围绕读书的话题,结合校园图书馆图片,引导讨论在哪儿阅读及了解在图书馆读书、借书的注意事项,然后在 “recommending a book”环节用图片、视频相结合的方式为学生推荐J.k.Rowling以及她的Harry Potter Series,拓展课外阅读语篇,让学生尝试制作自己的读书计划,将Harry Potter Series纳入阅读计划,提高学生阅读的品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课外阅读是对单元教学的一种延伸与拓展,能有效培養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形成科学的阅读技巧,同时还有利于发展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善于将其引入到主题阅读教学中,使其成为课内阅读教学的重要补充,共同发挥出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与英语素养的积极作用。

总而言之,基于大概念引领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引导学生经历观察、辨析、梳理、概括、推断、比较等一系列思维活动,不断深入挖掘语篇所表达的主题意义和内涵,在这个过程中综合提升学生语篇理解的程度、思维发展的水平和语言学习的成效,进一步提升初中英语阅读课堂的教学效用。

(吴淑媛)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英语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读英语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
酷酷英语林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