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晴乡,雨乡,我心安处即家乡

2022-12-14李沛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9期
关键词:心安巴蜀好友

李沛

我现在,是有两个“家”的人。

在四川,有我出生、成长然后随着长辈们相继离世而承接下来的家;在重庆,有我工作十余年,与先生转户立足一点儿一点儿经营起来的家。

上周,因为要办理四川家的房屋使用权限延续,我请了年假,坐了一两个钟头的高铁赶回去。在重庆上车时还是艳阳高照,到站下车就看见阴云密布,而且,从当晚直至返渝,都是一派雨水充足的气象。

因为连日的大雨,我除了跑相关政府部门处理事务,就是缩于家中打扫收拾。几个月才回去一次,难免尘灰堆积。在擦完所有窗台后,我抬头看着外面雨打蕉叶,突然思索起“家乡”—如今户口已在重庆了,究竟哪里才是我的家乡呢?

“巴蜀大地”本是一个约定俗成的词组,所以,“巴山蜀水”才会变为了成语。散文家萧白曾在《晚祷》中说:“多少思怀在这圆圆月中,一次偶然的月下促膝,常成一生追念,于是巴山蜀水近来,洞庭湘河近来,扬子江钟山也近来。”如果是在旧时,我可以说,我的家乡在“巴蜀”。但我不是旧时的人啊,我又该如何回答?

蜀地的家,承载着厚重的记忆。印象里母亲的第一个微笑,初识文字时父亲教授的唐诗宋词,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每一位到访好友,所有在這个家中发生的欢笑、泪水和故事……沉甸甸的,压在心头,渐渐化为自己岁月的骨血,再怎么惆怅,也无法抽离。

巴地的家,蓄攒了无数的努力。跟着公司开创以来觅下的落脚点,从无到有的筹划与装修,办公与家务两点一线的日常生活,书架上悄悄增加的各类读本,所有在四季轮回间滋生的悲喜与感悟……持续不断的,填塞入脑,滴水穿石般雕琢着我的理念,不知不觉,形成生命的真谛。

犹记苏轼的那句“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想当时东坡先生听到好友王巩的女侍寓娘答出“此心安处,便是吾乡”,应该是极受震撼的吧,否则,也不会专门作了一首词来赠予她。

那么,吾心安处,又是哪里呢?

是彼处,晴空万里的渝?还是此处,夏雨连绵的蜀?

百思不解,百思难解……待窗前光线黯淡,才惊觉,雨声暂停,黄昏已至。深吸一口,沾着氤氲水汽和草木馨香的清爽便钻入肺腑,仿佛醍醐灌顶,顿时轻笑出声:“谁说家乡只能有一个名词?”

既然,无论是重庆的家还是四川的家,踏入的一刻都有心安的愉悦,那么,我身处的就是家乡了。

“家”所在的地方,就是家乡。

重庆,四川,中国,地球……还有这个包容着我和家的宇宙。

无须纠结。晴乡,雨乡,我心安处即家乡。

猜你喜欢

心安巴蜀好友
此心安处是吾乡
你在,就心安
川渝两地携手共建“巴蜀电影联盟” 联合打造巴蜀特色电影
青年共建“双城圈” 摄影同话“巴蜀情”
清代巴蜀詩話待訪書目考
属羊
宋代巴蜀书法综述
删除好友
此心安处是吾乡
一顿饭一处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