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府的媳妇

2022-12-14十年砍柴

领导文萃 2022年23期
关键词:联姻贾府家族

十年砍柴

隋唐以前,家族之间联姻尤重门第。侯景当年握兵自重,操纵朝局,请晋帝做媒,为自己向王、谢这些世家大族求婚,皇帝劝他死了这条心,告诉他,想联姻王、谢是奢望,等而下之向顾、张两家求婚倒很现实——王、谢是南渡前的中原大族,顾、张是东南当地大族。

王、谢这样的家族不但世代仕宦,也文风鼎盛,王羲之的书法成就,仅仅靠他的个人天赋是不成的,在这样的家族里,他才有袒露肚皮躺在东床上,等候相爷来挑女婿的范儿。大、小谢(谢灵运、谢眺)和郑玄的文学成就,也是家族文化教育历代积累的成果,所以,谢家连小女孩都有咏絮之才(谢道韫),郑家的婢女之间说话都随口掉书袋。

隋唐后,門阀衰弱而科举勃兴,获得政治权力不外乎两种途径:战功和科举。往往王朝鼎革之际,新朝开国的多是武将,历代帝王都明白一个简单的道理——“可马上得江山而不能马上治江山”。元帝国连这个道理都不明白,所以未及百年而亡。同样是尚武的清帝国,成功转型,建立文官政府,得以享国近三百年。到了王朝中后期,大批文人通过科举进入官场,虽然已经没有传统意义上的贵族,但科场上很成功的家族被世人视为“准贵族”,因此和这样的家族联姻是首选。

当新朝刚刚建立时,如贾府这样靠战功获得高位的家族,很难和文风不断的诗书门第联姻。原因是这样的家族多半有相当多的人在旧朝做官,受到新朝的清洗而没落,即使是因效忠新朝而顺利地保持家族传统,他们也多半会和与自己一样的书香门第联姻,对新朝的政治暴发户未必能瞧得起,除非因为家道中落不得已而为之。此时,新贵们大多还没有完成由武向文的转型,这种转型得好几代工夫。

所以我们就能明白,作为公侯之家的贾府,何以娶的媳妇素质大多不怎么样。薛家就是看上出身寒门的邢岫烟举止大异于姑母邢夫人,很有教养和气质,才聘她为薛蝌之妻。

贾府娶媳妇,最可算成功的是贾珠娶了李纨。“这李氏亦系金陵名宦之女,父名李守中,曾为国子监祭酒,族中男女无有不诵诗读书者。至李守中承继以来,便说‘女子无才便有德’,故生了李氏时,便不十分令其读书,只不过将些《女四书》《列女传》《贤媛集》等三四种书,使他认得几个字,记得前朝这几个贤女便罢了。”

李纨的父亲是国家最高学府的“校长”,“便不十分令其读书”,李纨都能有这样的气度、见识和让人难以挑出毛病的举止。作为青春丧偶的寡妇,李纨刻意表示一种无所作为、心如槁木的姿态,这种无才、无为是大才,是大有为。在那个时代,她要生存下去最大的依靠是处理好和婆婆、小姑、妯娌等的关系,教育好自己的儿子,在这方面,李纨做得很成功。她在众姐妹中获得广泛的敬重,成为诗社的领袖。她也不事张扬地照顾着姐妹们和下面的丫鬟,如鼎力协助探春代理管家。当平儿无辜挨了王熙凤的打,她出来替平儿打抱不平,对王熙凤说:“昨儿还打平儿呢,亏你伸的出手来。那黄汤难道灌丧了狗肚子里去了?气的我只要给平儿打抱不平……你今儿又招我来了。给平儿拾鞋也不要,你们两个只该换一个过子才是。”

包括婶母兼姑母的王夫人在内,哪个敢如此公开训斥王熙凤?

王熙凤面对李纨的训斥,不但赔着笑脸解释,还得掏银子赞助诗社的活动。王熙凤在李纨面前态度恭顺,固然有李纨是大嫂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看她对自己的婆婆邢夫人态度都那样,何况寡嫂?

关键是李纨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让王熙凤不得不折服,相比李纨的教育背景,王熙凤未必没有一种自卑感。与李纨形成反差,王熙凤行事张扬、性格外露、能干泼辣,这种有才、有为,实际上是无才、无为,最终误了自家性命,连唯一的女儿都差点被人卖了。

没有文化底蕴的聪明才智,有时反而是肇祸的根本,王熙凤毕竟不读书。

到了宝玉这一代,几大家族的男子还是不肖,他们有条件读书,却缺乏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好好教育。母亲比父亲对儿子的成长重要得多,父亲长年在外仕宦或做买卖,教育子女的责任主要在母亲,王夫人如此,薛姨妈也如此,所以宝玉、薛蟠都不能按照前辈期望的路子成长。女儿除王熙凤外,却得以接触诗书,她们和自己的兄弟不一样,父母对兄弟寄予太大的希望,教育无方,外加母亲、祖母溺爱,又四处接触损友,反而容易变成浪荡子。女儿反正要嫁人,父母基本上任其自然成长,她们常年处在闺房,难以和外界接触,有时间和条件读书,一些有天资的人,书读得比兄弟们好,如探春、宝钗、湘云。

曹雪芹的原意是否有贾府中兴、兰桂齐芳的情节,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但贾珠和宝玉的儿子贾兰、贾桂科等入仕很有可能,因为两人都有一个能教育好儿子的母亲——李纨和宝钗。

(摘自《闲话红楼》)

猜你喜欢

联姻贾府家族
HK家族崛起
《小偷家族》
非遗,与互联网“联姻”
皿字家族
珍菌堂联姻富迪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数轴与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联姻
以《林黛玉进贾府》为例谈小说教学方法
当文化联姻标准
从工具性和人文性角度解读《林黛玉进贾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