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性设计视域下美术馆空间设计研究
——以成都蓝顶美术馆为例
2022-12-14林娟
林 娟
(成都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四川 成都 610106)
1 弹性空间设计
1)概念 弹性空间设计是将抽象的理念融入空间物化设计,满足动态变化需求且具有可塑性的空间[1]。要求设计师要具有弹性设计思维,使建筑具有可以再塑造的能力,简言之,就是增强空间的多样性以丰富未来使用过程中不断变化的需求。
2)意义 弹性空间强调建筑空间多样性使用和持续性设计,是为适应美术馆展陈需求而能够灵活运用和不断变化,希望未来的美术馆不再以历史建筑而存在,而是具有一定的生命性。弹性空间设计理念在美术馆空间中的应用能够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获得更人性化的设计方法。
2 成都蓝顶美术馆现状设计分析
目前,美术馆有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建筑本身就是一件难得的艺术品;二是依据其使用功能所建造,展览及保存条件较好,但却忽视了建筑本身的艺术性[2]。成都蓝顶美术馆设计存在如下不足。
2.1 空间布局
蓝顶美术馆建筑的设计采用围合手法,虽避免了外界干扰,打造了静谧的环境,但在营造艺术氛围方面也暴露出缺乏沟通和互动的缺点。开放的空间往往会给人带来乐趣,封闭的空间限制人的活动范围,同时也使人在视觉和心理层面产生隔离。美术馆作为公共建筑,在设计时既要考虑公共交流场所的设计,也应考虑到安静舒适的私人休息场所的设计。蓝顶美术馆不仅忽视了与外界紧密相连的部分空间,也忽视了与室外相对隔绝的部分空间。
2.2 互动性设计
空间的互动性是指建筑空间与人之间具有交互作用,分为感官的互动、情绪的互动、理智的互动。而蓝顶美术馆总体给人的感受是沉闷呆板,缺乏互动性。人体工程学原理强调人体尺寸是设计的基础,在展示空间中需要以站、坐、蹲的人体尺寸作为设计的基础,从而决定展板及展柜的体量[3]。只有充分将人体工程学运用在展览空间中,人们才能以最合理的方式与人和空间进行交流与互动,打造符合人的心理和生理的舒适环境。
2.3 室内光线设计
成都蓝顶美术馆展陈空间处理像是素净的白盒子,美术馆中没有自然光线的引入,均依靠天花板的白色灯光和射灯给予照明,打灯太过单一,缺乏层次变化,整个空间缺失了艺术氛围,显得单一和呆板,加之作品呈现形式单一,也易导致观赏者的视觉疲劳。
2.4 空间色调、穿插和主次关系
美术馆室内空间的设计应是既固定又具有变化,蓝顶美术馆空间所采用的穿插方式是白墙环绕留下动线出口,导致内部空间给人的色彩视觉感受单一,从而导致艺术氛围感缺失(见图1);没有空间的穿插关系也显得设计线性单一,导致整个展览过于沉闷,人群也得不到有效分流。另外,在展区主次关系上,成都蓝顶美术馆展区没有主次空间关系,展馆中的作品展览也没有主次关系或系列划分,无法将艺术品完美地呈现给观展者。
图1 蓝顶美术馆空间穿插方式单一
3 美术馆弹性空间设计原则
3.1 整体性原则
美术馆建筑旨在满足当前的功能需求的同时并具有美观性,整体设计体现在“人类、建筑本身、周边环境”的有机融合。例如日本的美秀美术馆(见图2),从美术馆外观造型设计再到美术馆内部空间氛围的营造以及陈设空间的设计规划,均体现了整体性特点,也充分展现了日本地域文化特色。
图2 日本美秀美术馆
3.2 灵活性原则
美术馆以前仅是艺术家展示展品的场所,现在美术馆成为激发公众参与性、展示艺术作品和为艺术家提供交流和互动的艺术场所[4]。空间的灵活性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可激发艺术家和公众的兴趣,作品可不再是单纯的展品,也可通过激发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欲望而进行再评价再创造,让作品展现最美的瞬间,让观众感受艺术带来的内心愉悦。
3.3 大空间原则
空间灵活性实现是需要大空间作为尺度标准,在大空间的内部利用合理的分区、隔断等设计方法,才可使空间得到释放和自由发挥,从而达到二次设计[5]。例如北京红砖美术馆(见图3),在馆内没有固定的隔断,整个空间给人的视觉感受很宽敞,馆内还可根据需要进行设计改变,这个空间是自由且可相互转化的。
图3 红砖美术馆
3.4 组合空间原则
空间的不确定性存在于组合方式的千变万化[6]。空间的组合性在美术馆空间中不可或缺。不同展厅之间可相互组合,公共区域又可作为灵活公共空间,可根据需要为展品提供更多空间的可能性。组合空间原则就是结合过渡空间和各种形式的室内外空间,为美术馆创造更丰富的空间想象力和吸引力。
4 美术馆弹性空间设计策略
4.1 空间预留
预留美术馆旁边的空余空间,既可为美术馆后续的扩建作考量,又可预留作临时展览使用,或是作为艺术观展后的讨论区。以建筑为中心,使用场地周围提供的区域作为保留空间,使建筑的外观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同时要合理利用额外的空间,满足建筑本身的生长需求[7]。
4.2 入口设计
1)入口庭院设计 考虑在院子里举办临时展览的可能性,可在入口处可打造标志性雕塑或涂鸦艺术的风格,增强美术馆自身的昭示性。例如,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广场入口处的雕塑艺术展现出强烈的昭示性特征,吸引着人们前来参观,同时也营造了良好的艺术文化氛围。
2)入口坡道设计 入口坡度也可用作灵活的设计元素,可摆放一些与展陈相关的装饰性艺术品,有助于让人们提前解锁美丽的艺术场景,也可营造有趣的氛围。例如,在北京今日美术馆,参观者可通过设置在入口处的钢架楼梯步行到2楼的画廊展示区。钢架楼梯采用“之”字形坡道设计,当参观者走在看不到美术馆入口的长坡道上,好奇心和求知欲会驱使并引导其进入美术馆。
3)预留底层设计 预留底层空间的设计形式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同时不会影响整体性和实用性[8]。如扎哈·哈迪德设计的菲诺科技中心,从外面看整个建筑就像一艘空中的飞船,这座建筑设计了辅助建筑空间的功能,如建筑主入口、图书馆、餐厅、研究室和多功能报告厅。底层空间的使用保障了建筑的通透性和整体性,当人们穿过建筑底层,从视觉感受上可消除建筑的庞大体量带来的厚重感,从而拉近人与物、人与建筑的距离。
4)道路引入设计 在对美术馆进行交通规划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路线与美术馆的无缝连接、相互融合,一方面要具有引导性,另一方面也应当具有观赏性,使人能够不自觉地想要进入美术馆。例如,被誉为“当代桃花源”的日本美秀美术馆,贝聿铭结合中国的古典文化以叙事的方式进行设计,成为其又一个经典的设计作品。通过美秀美术馆的一条隧道和一座吊桥后,美术馆就逐渐呈现在眼前,这座美术馆仿佛成为森林中的集聚中央,扩大了美术馆的模糊定义,使其更好地与周围融为一体,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艺术的真谛(见图4)。
图4 美秀美术馆的隧道和吊桥
5 结语
弹性空间的目的在于增加空间的多样性和灵活性,探索更人性化的空间设计形式,以适应未来美术馆的发展变化带来的空间需求,提高美术馆的建筑使用生命力和利用率,减少因设计不当造成的空间浪费。此外,弹性空间理论不仅体现在空间的形式方面,还总结了应用于美术馆的多样化设计方法,为未来美术馆从初期规划到后期建成后的使用,再到未来的改扩建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