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十三五”发展分析
——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视角

2022-12-14方翠翠

关键词:高级职称基金项目社科

王 军,方翠翠

(武汉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0)

“五年规划”是党和国家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战略部署和统筹安排, 是一段时间内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奋斗目标。 在“十三五”的开局之年,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1],由此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迎来了又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认真总结“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和不足,对于推动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十四五”期间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参考意义。其中,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进行统计分析, 能够较好反映高校某一学科的发展现状。 这是因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目前国内级别最高、权威性最强、资助力度最大、影响力最广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集中体现了高校及科研人员的研究水平。

本研究的有关数据限定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的“马列·科社”类。 其中,单位类型只包括普通高校, 即军事院校、 党校等单位未纳入统计;重大项目因无明确的学科分类信息,也未纳入统计;项目年份从2016 年至2020 年。数据分析采用Excel 和SPSS19.0, 统计内容主要包括项目年份、项目类型、项目主持人、所属高校、所在区域、项目主题等相关信息。 另外,笔者曾于2016 年基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以同一口径、同一方法统计分析了2006-2015 年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发展现状[2],本研究有关纵向比较即基于此。

一、项目年份的基本信息

2016-2020 年普通高校总共获得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415 项, 平均每年283 项。其中 2016 年 192 项,2017 年 270 项,2018 年 280项,2019 年 316 项,2020 年 357 项。 总体来看,高校获得的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在“十三五” 期间快速增长, 其中2020 年相较于2016 年增长了85.94%,年均增长率为16.77%。

图1:2006-2020 年普通高校获得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

从更长时间跨度来看,2006-2020 年刚好经历了三个“五年规划”,其中“十一五”期间(2006-2010 年) 普通高校获得的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计309 项,“十二五”期间(2011-2015年)普通高校共计 861 项(参见图 1)。 “十三五”期间的1415 项比“十一五”和“十二五”的总和(1170项)还要多20.94%,其中相较于“十一五”增加了3.58 倍,相较于“十二五”增加了64.34%。

普通高校获得的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持续增加, 与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高度重视以及持续加大投入分不开。 根据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的年度部门决算显示,2015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出17.83 亿[3],2020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支出25.59 亿[4],2020 年相较于2015 年支出增加了43.52%。 由于国家投入经费的持续增加,“十三五” 期间的立项数量也水涨船高:2016 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所有类别总共立项 4794 项,马列·科社类总共242 项(占 5.05%),高校获得 192 项 (占 4.01%);2017 年总共立项5806 项,马列·科社类总共 312 项(占 5.37%),高校获得270 项(占4.65%);2018 年总共立项5945项,马列·科社类总共320 项(占5.38%),高校获得 280 项(占 4.71%);2019 年总共立项 6541 项,马列·科社类总共397 项 (占6.07%), 高校获得316 项 (占 4.83%);2020 年总共立项 6548 项,马列·科社类总共402 项(占6.14%),高校获得357项(占5.45%)。从以上数据来看,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马列·科社类的立项占比从2016 年的5.05%增加至2020 年的6.14%, 高校立项数量从2016年的4.01%增加至2020 年的5.45%。

还有一个数据对比不容忽视,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总数 (6548 项) 相较于 2016 年(4794 项)增加了36.59%;而同期马列·科社类从242 项增加至402 项,增加了66.12%;高校获得的项目数从 192 项增加至 357 项, 增加了85.94%。 从以上数据不难发现,在“十三五”国家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巨额投入中, 马克思主义理论无疑是受惠最明显、 受惠增幅最大的学科之一, 且不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在此期间还增设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

二、项目类型的基本信息

在1415 项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一般项目有 769 项,占54.35%;青年项目有242 项, 占 17.10%; 后期资助项目有 177 项,占12.51%;西部项目130 项,占9.19%;重点项目有97 项,占6.86%。 从以上数据来看,高校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马列·科社类的立项主要集中在一般项目、 青年项目、 后期资助项目, 三者占了83.96%,西部项目与重点项目合计占了16.04%。与2006-2015 年相比,“十三五”期间一般项目的比例略微增加了0.59%(从53.76%到54.35%),青年 项 目 的 比 例 下 降 了 2.05% ( 从 19.15% 到17.10%), 西部项目的比例下降了 8.5%(从17.69%到9.19%), 重点项目的比例略微增加了0.36%(从6.50%到6.86%),后期资助项目增加了11.14%(从1.37%到12.51%)。 从以上数据来看,“十三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对西部项目的资助力度相对有所减弱, 而对后期资助项目则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 考察“十三五”期间后期资助项目的年度比例, 其增长态势更明显:2016 年后期资助项目占所有类型的6.77%,2017 年为10.74%,2018 年为 9.29%,2019 年为 17.72%,2020 年为14.85%。

不同项目类型主持人的职称构成有显著差异:一般项目中,正高级职称人员占43.30%,副高级职称人员占47.33%, 中级职称人员占9.23%,初级职称人员占0.13%(仅1 人);青年项目中,正高级职称人员占0.41%(仅1 人), 副高级职称人员占27.27%,中级职称人员占70.25%,初级职称人员占2.07%;后期资助项目中,正高级职称人员占42.37%,副高级职称人员占42.37%,中级职称人员占15.25%;西部项目中,正高级职称人员占36.92%,副高级职称人员占43.08%,中级职称人员占20.00%; 重点项目中, 正高级职称人员占92.78%,副高级职称人员占7.22%。从以上数据来看, 高级职称人员主持了100%的重点项目、90.64%的一般项目、84.75%的后期资助项目、80.00%的西部项目、27.69%的青年项目。

与2006-2015 年相比,一个十分显著的变化是青年项目由中级职称人员主持的比例从56.10%上升到70.25%, 正高级职称人员则从3.17%下降至0.41%。青年项目主持人的正高级职称比例下降、中级职称人员比例上升,除了与青年项目的申报年龄调整有关外(年龄上限从39 岁调至35 岁), 另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国家社科基金加大了对刚刚毕业的青年博士的资助力度。 不过还有一种情形更让人忧虑,即当前青年学者要在35岁之前晋升为副教授越来越难, 要晋升为教授的可能性更是微乎其微。

三、项目主持人的基本信息

统计显示,1415 项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共由1397 人主持。主持2 项的有18 人,占全部人员的1.29%;主持1 项的有1379 人,占全部人员的98.71%。与2006-2015 年的统计数据相比,由于时间周期相对较短,“十三五”期间没有主持3 项及以上的人员, 但是能够主持2 项已经实属不易。值得一提的是,在主持2 项的18 人中,有10 人主持了后期资助项目,其中有6 人均为后期资助项目, 这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特别是青年学者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从项目主持人的职称来看, 正高级职称人员主持了547 项,占全部项目的38.66%;副高级职称人员主持了568 项, 占全部项目的40.14%;中级职称人员主持了 294 项, 占全部项目的20.78%;初级职称人员主持了6 项,占全部项目的0.42%。从以上数据来看,高级职称人员主持了全部项目的 78.80%, 相较于 2006-2015 年的85.47%,下降了6.67%;中级职称人员的主持比例相较于2006-2015 年的13.85%增加了6.93%。 另外,初级职称人员的主持比例虽然依然不到1%,但是有关政策出现了变化。自2020 年开始,“不具有副高级以上(含)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者博士学位的,可以申请青年项目,不再需要专家书面推荐”[5],这为更多初出茅庐的青年学者提供了机会,初级职称人员在“十四五”期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比例有望增加。

四、项目高校的基本信息

1415 项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由393 所高校主持,平均每所高校3.60 项。 其中,主持1 项的高校有144 所, 占全部高校的36.64%;主持2 项的高校有69 所,占全部高校的17.56%;主持3 项的高校有35 所, 占全部高校的8.91%;主持4 项的高校有28 所, 占全部高校的7.12%;主持5 项的高校有29 所, 占全部高校的7.38%;主持6 项的高校有28 所, 占全部高校的7.12%;主持7 项的高校有17 所, 占全部高校的4.33%;主持8 项的高校有11 所, 占全部高校的2.80%;主持9 项的高校有7 所,占全部高校的1.78%;主持 10-14 项的高校有 19 所, 占全部高校的4.83%;主持15 项及以上的高校有6 所,占全部高校的1.53%(参见表1)。 从以上数据来看,在393 所高校中,54.20%的高校(213 所)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 1-2 项,77.61%的高校(305所)在 5 项及以下,只有 22.39%的高校(88 所)主持项目在6 项及以上, 这意味着高校平均每年能拿到1 项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就走在了全国高校的前列。

表1:高校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名单(9项及以上)

从学校层次来看 (为便于比较, 还是分为“985”“211”及“其他”),37 所“985”高校主持了250 项,占全部项目的17.67%,平均每所6.76 项;66 所“211”高校(不含“985”高校)主持了 345 项,占全部项目的24.38%, 平均每所5.23 项;290 所其他高校主持了820 项, 占全部项目的57.95%,平均每所2.83 项。 值得一提的是,有多所“其他”高校的立项数量超过了大部分“985”高校,例如江西师范大学19 项、广西师范大学14 项、长沙理工大学14 项、河南师范大学13 项、湘潭大学13 项。在“十三五”期间,师范类高校的立项数据非常抢眼(参见表1):前6 名中有4 所师范类高校(西南大学现为综合类);前25 名(立项数量在10 项及以上)有12 所师范类高校;在全部393 所高校中,师范类高校有71 所(占18.07%),获得国家社科基金370 项(占26.15%);获得6 项及以上的师范类高校有28 所,占师范类高校的39.44%,远高于全部高校数据的22.39%。

相较于2006-2015 年的统计数据,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第一,在获得立项的全部高校中,主持1-2 项的高校都在50%以上 (2006-2015 年为57.10%,2016-2020 年为 54.20%),反映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竞争确实非常激烈, 同时不同高校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实力有较大悬殊。另外,考虑到还有规模更庞大的高校群体没有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如何合理运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选拔、 评价的标准,需要全盘考虑。 第二,在 2006-2015 年、2016-2020 年两个阶段只有东北师范大学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都位居前六位。 一些传统强校在“十三五”期间有一定程度的下滑,个别高校则是退步明显。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竞争日趋激烈,“双一流建设” 以及学科评估的指挥棒效应可能会重塑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实力格局。 第三,“985”高校、“211”高校以及其他高校的层次划分,还是能够从整体上反映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总体态势。 两次统计中,“985”高校获得的项目数量都在18%左右(2006-2015 年为 18.03%,2016-2020年为17.67%),平均每所高校都是6 项多(2006-2015 年 为 6.21 项 ,2016-2020 年 为 6.76 项 );“211” 高校获得的项目数量都在24%多 (2006-2015 年为 24.62%,2016-2020 年为 24.38%),平均每所高校都是 5 项多 (2006-2015 年为 5.14项,2016-2020 年为 5.23 项);其他高校获得的项目数量都超过了50%(2006-2015 年为57.35%,2016-2020 年为57.95%), 平均每所高校都是2项多 (2006-2015 年为 2.63 项,2016-2020 年为2.83 项)。

五、项目区域的基本信息

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区域分布来看, 除了港澳台以外的所有31 个省、市、自治区都有立项,平均每个省份45.65 项。 其中,江苏、北京、湖南等3 个省市所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远超过其他地区(参见表2),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第一梯队;广东等11 个省份超过平均数,位于第 2梯队;辽宁等12 个省份立项占比分别超过1.0%,位于第3 梯队; 海南等5 个省份位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最后梯队。 各省份所获得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量非常悬殊, 仅江苏一个省份所获得的项目数量就比贵州、天津、云南、山西、海南、宁夏、 内蒙古、 西藏、 青海等 9 个省份的总和(129项)还要多,内蒙古、西藏、青海三个省份的数量总和(20 项)赶不上东北师范大学一所高校(25 项)。

表2: 高校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省份分布与纵向比较

相较于2006-2015 年,除了头尾省份之间的数量悬殊依然值得关注外, 还有一点不容忽视:“十三五”期间各省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综合实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此消彼长(参见表2)。 例如,湖北从第一梯队的头部掉入第二梯队;湖南从第二梯队头部进入第一梯队; 广东从第二梯队尾部 (2006-2015 年共 38 项) 进入第二梯队头部(2016-2020 年 73 项),进步幅度异常明显。 还有一些省份如吉林、山西都有一定程度的进步。

六、项目主题的基本信息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名称是对研究主题的概括、浓缩,其中包含着研究背景、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重要信息,因而对项目主题词的分析可以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的热点及走向。 本研究利用“图悦”在线词频分析工具对项目主题词进行统计,同时辅以Excel 进行人工校正、识别。为最大程度展现主题词的信息含量,以及准确反映主题词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出现的比例和权重,有关说明如下:第一,同一主题词如在同一项目名称中重复出现,仅计算一次。 第二,一些没有具体内涵的名词,如“研究”“建设”“实践”等不单独统计。第三,一些具有包含关系的重要主题词,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复统计。

词频超过40 的主题词如下(后文括号中为词频):新时代(252)、社会主义(218)、马克思(198)、习近平(175)、文化(173)、意识形态(135)、马克思主义(115)、治理(110)、价值观(109)、思想政治教育(82)、高校(7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74)、传播(72)、中国共产党(65)、话语(64)、生态(63)、网络(62)、大学生(62)、逻辑(61)、历史(61)、共同体(59)、制度(56)、民族(54)、传统(53)、认同(47)、精神(45)、批判(44)、建构(44)、安全(43)、经验(43)。

结合高频主题词和项目名称判断,“十三五”期间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文化问题研究、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治理问题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相关问题研究、中国共产党研究、生态文明研究、认同问题研究等九个方面。高频主题词反映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人员具有强烈的学科意识和社会关怀,研究思路重视文本与现实相结合、历史与当代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批判与建构相结合,研究目的重视逻辑分析、制度建设、经验总结。 此外,还有三个高频主题词值得关注,即治理、传播、话语。 这三个核心概念明显属于其他学科的范畴,现在被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广泛使用,体现了学科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广纳博取的开放胸襟。

高频主题词还揭示了研究对象、研究时间、研究空间、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等信息:研究对象有大学生(62)、青年(36)、农民(15)、青少年(13)、少数民族(9)、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4)。研究时间有新时代(206,不含专有名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当代中国(24)、改革开放以来(17)、新中国成立以来(6)、延安时期(2)。 研究空间有高校(75)、乡村(32)、新疆(28)、农村(26)、民族地区(17)、边疆(13)、网络空间(8)、国际传播(8)。 研究目的有机制研究(86)、路径研究(74)、价值研究(58)、创新研究(55)、建设研究(41)、问题研究(39)、经验研究(31)、实践研究(23)、对策研究(20)。 研究方法有实证(8)、调查(3)。

与2006-2015 年相比,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理论问题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等重点研究领域在“十三五”期间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具有很强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值得注意的是, 文化问题研究在两个时期都是热点领域,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形成了成熟的“文化视野”或“文化范式”。 与此同时,研究对象主要是大学生,研究时间主要是当代中国(新时代),研究空间主要是高校,研究方法主要是非实证量化,这些特征在两个时期也高度一致。 上述一致性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形成了较为稳定的学术旨趣和学术版图。 另外,较之于2006-2015 年,逻辑、制度、批判等成为高频主题词,以及研究目的主要是机制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十三五”期间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更加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和学理性研究。

七、小结与建议

综合上述分析,有以下几点结论值得注意:第一,在国家“十三五”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巨额投入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受惠最明显、受惠增幅最大的学科之一。第二,“十三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对后期资助项目给予了更大力度的支持, 其鼓励研究人员潜心治学的价值导向值得重视。第三,绝大部分人在五年内只能主持1 项国家社科基金,且高级职称人员主持近八成,表明从讲师晋升为副教授是青年学者学术生涯的关键一步。第四,“十三五” 期间师范类高校的立项数据表现亮眼,一些传统强校则有一定程度下滑, 反映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的竞争日趋激烈。 第五,“十三五”期间各省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综合实力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需要引起省级相关主管部门的注意。 第六,“十三五”期间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重视引入其他学科的范畴,纵向比较表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形成了成熟的“文化范式”。

相较于2006-2015 年,“十三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中级职称人员、 青年学者的资助有所改善,但是不同高校、不同地区获批数量的不均衡依然较为突出, 特别是研究视野仍需进一步扩展、大局意识仍需进一步增强。 总体而言,此前笔者提出的建议如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要进一步加大对青年学者的立项资助力度, 对弱势高校和地区实施“精准扶贫”,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要有宏观视野和历史眼光,依然是适用的。 现结合“十三五” 期间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新情况、新态势,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第一, 弱势高校和青年学者可以后期资助项目为方向做好学术规划。 对于大多数高校和大多数青年学者而言, 获得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极为困难的,这是不言而喻的事实。每年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申报固然不乏一次成功的幸运儿, 但连续数载颗粒无收的失意者也不在少数。 如何在强手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实现突围, 这是摆在众多高校和青年学者眼前的难题。 “十三五”期间国家社科基金加大了对后期资助项目的支持力度, 这是一个重要的信号。 一些高校和学者抓住了这样的契机,实现了突破和飞越。 例如,地方院校淮阴师范学院在“十三五”期间获批了7 项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有4 项是后期资助项目,超过了相当部分的985、211 院校。 还有数名学者在两三年内就获得了2 项后期资助项目, 实现了很多人数十年都难以完成的目标。 这些鲜活的案例告诉我们,在“不发表就出局”、学术生产追求短平快的浮躁时代,能够甘坐冷板凳、具有学术定力、认真打磨精品的人终究会脱颖而出、后发先至。对于那些不以哲学社会科学见长的高校以及学术积淀尚浅的青年学者来说, 以后期资助项目为方向做好学术规划和主攻方向, 不失为一个稳中求进的策略。

第二,高校在人才评价、职称评定中要合理运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 “十三五”期间国家加大了对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投入力度, 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似乎变得容易了。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立项数量之所以大幅增加, 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水涨船高”——教师队伍壮大后,随之国家社科基金的申报数量也迅速增加。 有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11 月,我国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由 2015 年的 43353 人增加到 71749 人。[6]高校思政课专职教师在“十三五”期间增加了65.50%,同一时期高校获得的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增加了64.34%,二者增幅基本相当。 由此可见,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难度并没有降低,青年学者的“内卷”似乎不可避免。在此情形下,如果高校还是坚持将人才评价特别是职称评定与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挂钩, 诸如要求晋升副教授必须有1 项, 晋升教授必须有2项,则无疑是给青年学者套上了沉重的枷锁。当前高校新入职思政课教师基本“博士化”,副教授就已经成了很多青年教师需要拼尽全力才能迈过的门槛, 而职称问题又会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如何合理运用,同时又不“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问题。

第三, 各省份有关部门要加强本地区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投入和谋划。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发展虽然不像经济生产那样高度依赖投资, 但是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也离不开财政支持。 与国家社科基金的财政投入稳步增长不同, 一些省份对本地社科基金的投入并没有随着国民经济发展而同步增长。 就目前的学术环境以及高级别研究项目对学者成长的重要性而言, 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覆盖人群极其有限的情况下,如果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缺少足够支持力度,那么很多青年学者的成长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事实上对大多数学者而言, 一年之中能够申报重要项目的机会也就两三次,而每次都是独立的、小概率事件。多少学者就在年复一年的蹉跎中,渐渐丧失了对学术的兴趣,由此造成巨大的人才资源、智力资源浪费。在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谋划方面,一个值得考虑的措施就是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与省级社科基金项目接轨:将那些通过了通讯评审,但是没有最终入选国家社科基金的项目, 以省级社科基金项目的形式予以资助。 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题申报的立项成功率, 又减少了学者们反复撰写课题申报书的时间和负担, 有助于学者们腾出更多精力专注于学术创造。

第四, 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为纽带推动大陆与港澳台学者交流合作。 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的征程中,台湾回归祖国、香港正本清源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要为此贡献智慧。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是各门哲学社会科学为国家实施重大战略提供智力支撑的重要载体。 然而,在“十三五”1415 项马列·科社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 涉及港澳台的仅7 项,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在为彻底解决台湾、香港问题上的知识理论储备显然不足。这其中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视野不宽、大局意识不强的原因, 但更多还是因为和港澳台的交流不够、情况不够熟悉,为此要积极推动大陆学者和港澳台学者交流合作。 一个可以考虑的措施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设置 “港澳台问题专项”,允许大陆学者和港澳台学者以团队形式联合申报。 此前曾有政协委员联名建议国家社科基金向港澳学者开放,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对港澳学者开放, 既有利于增强港澳学者对祖国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培养爱国爱港、 爱国爱澳的优秀人才; 也有利于发挥港澳学者的研究特长和学术优势,推动港澳同胞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参与国家治理实践及粤港澳大湾区‘人文湾区’建设”[7]。 鉴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已经逐步开放, 此建议值得认真研究。

猜你喜欢

高级职称基金项目社科
社科成果展示
西安交通大学社科三刊简介
我校首次获批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
Optimization Reform of Education Mode for Dissertations of New Media Majors in Application-oriented Universities
The Discussion of Tittle on John Steinbeck’s Of Mice and Men
The Internet as a Forget-Cue: The Effect of Assumptions About Future Accessibility of Information from the Internet on Memory
高级职称健康体检血脂和血糖结果探究
建立量化考核评价体系对卫生高级职称评聘制度的探索与实践
Research on Integrating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to High School English Teaching
我省优秀人才破格晋升高级职称迎来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