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研究
2022-12-14林媛
林 媛
(龙岩技师学院 福建 龙岩 364000)
0 引言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途径发生了巨大变化,图书馆已不再是人们阅读的唯一选择,主动走出图书馆大门、积极延伸图书馆服务,俨然已经成为图书馆服务的主要导向,移动服务也便由此产生了。从传统的实体流动服务到无线网络服务,移动图书馆的发展给图书馆服务带来了一次又一次的创新,而构建一个合理高效的个性化服务模式并能广泛普及和应用则是移动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本文在简要概括移动图书馆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可行性以及现状,对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以期为进一步探讨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模式提供有益参考。
1 移动图书馆概述
移动图书馆(Mobile Library or Travelling Library),在早期是指“汽车图书馆”,即用专门的大型交通工具当作图书馆。然而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移动图书馆的服务逐步从实体的流动服务方式发展为基于无线网络和移动终端为图书馆用户随时随地提供信息的服务模式。当前,移动图书馆主要是依托无线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Kindle、E-Book、PSP 等移动终端设备,使用户可以无障碍地利用图书馆提供的无差别的服务。移动图书馆不仅成功地将传统图书馆的功能移植到了移动设备上,同时还在数字图书馆的基础上对其功能做了一定的扩展和延伸,开发出了区别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项目,做到了两者精华的结合[2]。与传统图书馆相比,移动图书馆具有移动性、时效性、个性化、广泛性、交互性5 个较为鲜明的特征。
2 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现状
当前,我国移动图书馆的服务模式主要是以短信服务和WAP 站点服务为主,少部分提供移动终端服务。短信服务因对硬件的要求较低,所以在早期被大多数图书馆采用,它分为信息推送和请求应答两种类型,具有及时、便宜、客户端要求低等特点;WAP 站点服务则在技术和终端设备方面要求较高,但可以很好地弥补短信服务中短信的信息承载量少和无法对复杂数据库进行查询的不足;而移动终端服务是通过开发设计移动客户端程序,利用本地资源和网络资源,给用户推送更多资讯信息。
2.1 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内容及方式
2.1.1 移动阅读——满足用户即时阅读的新需求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对知识的汲取越来越趋向于“快餐阅读”,很少人会有大量的时间到图书馆进行深层次的阅读。人们开始习惯于通过移动终端设备,利用通勤、等候、休息等短暂的时间片段来实现阅读。这是用户阅读的新趋势,也是图书馆服务正努力发展的方向。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了电子书下载、有声读物移动阅读、个人藏书柜等个性化服务,在提高馆藏数字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很好地满足了用户即时阅读的需求。
2.1.2 移动学习——为用户提供新的学习方式
在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越来越成熟的今天,移动图书馆的移动学习服务变得更加可靠和便捷。移动学习主要是利用图书馆整合的学习资源,通过移动图书馆平台向用户提供教育和学习的服务。这是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具有很强的灵活性和实时性,而视频点播、WAP 浏览和短信互动3 种模式的结合,使得移动学习的内容更加丰富、生动、直观,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移动图书馆的移动学习服务可以为用户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学习型社会具有促进作用。
移动图书馆的移动学习服务将学习资源按照学科进行了分类,用户根据学科关键字便可轻松地获取相应的资料。同时,移动学习服务还提供了专家系统,能够帮助用户解答各种专业问题。由于移动终端的不断完善和普及,移动图书馆成了越来越多用户的个人老师。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教学方案,调整教学进度;同时通过语音、短信等方式,可将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向移动图书馆提问。移动图书馆的可视化环境可以充分调动用户的听觉和视觉感官,提高用户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移动学习还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育和学习的成本,节省时间[3]。
2.1.3 智能代理——及时提供远程服务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系统在图书馆系统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由于移动图书馆的用户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随意性,所以移动图书馆系统的一系列的智能代理服务可以很好地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移动图书馆的智能代理服务是包括个人图书馆、信息定制和可视化参考咨询等在内的信息服务,具有良好的界面、简便的操作和可扩展的功能等特点。
个人图书馆为注册的用户提供了可以实现账户管理、书目查询、图书预约以及图书续借等一系列自助服务的途径,使用户不必亲自到图书馆便可轻松地享受图书馆提供的便捷服务。个人图书馆还可为用户获取数字图书馆资源提供相应的访问界面,界面里设计好适用于移动设备点击的菜单项,供用户定制和收藏感兴趣的信息[4]。
信息定制是图书馆根据用户兴趣和需求,利用推送技术向用户主动提供最新相关信息的一种个性化信息服务方式。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系统中,用户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选择定制的信息,如数据库定制、电子出版物定制等,而馆员则利用收集的定制信息建立重点用户档案,用以发现和跟踪用户的兴趣、研究方向等,并通过组织馆藏资源,依靠推送技术主动为这些用户提供文字、图像、声音、数据等各种格式的信息。
可视化参考咨询是移动图书馆借助4G、5G 网络,来实现用户和参考咨询馆员之间语音和视频便捷交流的服务。可视化参考咨询为用户和参考咨询馆员提供了一个实时的、虚拟的“面对面”环境,实现了两者的“零距离”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可以通过手势和画图来克服传统参考咨询存在的语言障碍。可视化参考咨询不仅使用户与图书馆的交流更加直观、生动,还可照顾到聋哑人等弱势群体的咨询需求,使得图书馆服务的受益范围更广,更为人性化。
2.2 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面临的问题
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应用实践方面,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发展水平都滞后于国外。当“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于整个图书馆服务时,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却因观念陈旧、服务内容单一、系统兼容性较差等问题而停滞不前。
2.2.1 服务观念亟待革新
首先,移动图书馆现有的服务内容,大多都是基于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虽然经过了近十几年的资源建设而拥有大量的数字资源,但是对用户的移动需求却没有深入研究,所以导致了海量的资源成为用户快速检索和获得目标信息的阻碍。其次,图书馆员服务观念较为陈旧,对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缺乏职业敏感性,因此独特的、采用新技术的原创性服务不多。如果只是把移动图书馆作为传统图书馆各类服务的延伸,是无法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还亟需革新服务观念,才能设计和开发出满足各类需求的服务形式。
2.2.2 系统兼容性较差,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用户主要是通过手机来实现对移动图书馆的利用,而由于手机等移动设备的研发缺少统一的标准,操作系统各异,兼容性较差,导致移动图书馆无法提供一些跨越不同终端的无差别服务。目前,北京大学图书馆通过UOML 文档交换服务器实现了基于各类手持终端设备对各类数据库资源进行统一检索和全文阅读的功能[5],为解决数据兼容问题开辟了一条捷径。面对新技术,移动图书馆还有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图书馆数据平台与移动技术相结合的功能开发与人性化设计、用户的信息素养教育、图书馆员技能培训等。
2.2.3 知识产权与信息资源建设的矛盾
移动图书馆的第一要务是为用户提供充足齐全的数字资源,所以信息资源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移动图书馆的馆藏资源是脱离了具体的载体形式而存在的,往往涉及版权等问题,因现有的知识产权体系与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不相适应,从而导致了移动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建设比传统图书馆困难很多。
3 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展望
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建设的目标应该是基于用户的行为特征,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为用户提供不受时空限制、无差别的个性化服务。对于图书馆而言,它提供的个性化服务应该无时不在、无处不在;而对于用户而言,他获取的服务应该没有时间、地点、文化、语言的障碍,即任何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获取图书馆的任何资源。为了进一步探究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针对以上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存在的问题,下文对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
3.1 分析用户行为特征,拓展个性化服务内容
移动终端设备的个性化发展,图书馆数字资源的便捷获取,使得拥有便携式移动终端的用户都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化信息需求进行资源的检索和获取,用户的个性化特征得到进一步体现[6]。但目前我国移动图书馆服务的主要特点是将图书馆在互联网上的部分服务简单移植或延伸到移动网络平台上,服务内容也是基本的OPAC 查询和信息公告等,根本无法真正实现用户的个性化信息需求。随着移动终端设备越来越普及,移动图书馆的潜在用户也在不断增多,通过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来实现潜在用户的转变,就应该对用户进行需求调查和行为分析[7]。根据用户的行为特点,我们不仅可以拓展移动图书馆现有的个性化服务,同时还可挖掘出用户不曾想到的潜在需求。对于移动图书馆个性化服务内容的拓展,我们可以从用户的需求和服务的细节方面入手。
3.2 打造“学习型移动图书馆”,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
从图书馆的层面上看,打造“学习型移动图书馆”首先要转变传统图书馆的管理模式,将工作的重心放在信息资源的利用上,即把用户的学习、研究和创新需求放在首位;其次要加深对图书馆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对图书馆员的再投资和潜能的激发,为提高图书馆员能力和业务水平创造条件;然后要加强对信息资源的建设,根据图书馆的特点和用户特征,对本馆现有的显性知识进行梳理,并注重对隐性知识的挖掘;最后要充分利用移动图书馆的用户服务,找准与学习型图书馆的契合点,来开展更加简便、高效的用户服务。从图书馆员的层面来看,构建“学习型移动图书馆”要树立自学、钻研意识,要有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素养和能力,要善于利用新知识、新技术来革新现有的图书馆服务,并能将个人的发展和图书馆的总体发展目标协同起来,把个人融入图书馆事业中,只有这样,才能在移动图书馆的技术平台上,通过研究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来提升个性化服务能力[8]。从图书馆用户层面来看,打造“学习型移动图书馆”主要在于推动用户间的知识交流,并通过激发用户的创新意识来丰富图书馆的知识资源,因此,图书馆用户必须要大力支持学习型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同时要加强与图书馆的交互,努力营造一种开放互动的学习气氛。
3.3 应用先进技术,突破个性化服务瓶颈
在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移动图书馆要想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就必须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以科学技术为跳板,为用户提供优质、创新的个性化服务。但目前移动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还是局限于日常事务的处理,缺乏创新,而且图书馆员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缺乏职业敏感,这些都导致了个性化服务研究的停滞不前[9]。因此,移动图书馆必须要加强新技术、新成果的研究,适时引进新技术,通过技术手段来突破个性化服务的瓶颈,如利用云计算技术构建高效可复用的存储平台。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不断发展的产物,通常是通过互联网来为用户提供动态易扩展且是虚拟化的资源,具有方便快捷、超强计算能力等特点。云计算可以改变现有的移动图书馆服务模式,使得图书馆的所有数字资源都可存储到云服务器中,用户只需通过手中的移动设备便可接入“云”端存储器自行选择所需的服务。云计算可以实现用户随时随地使用资源的需求,并且减轻了用户终端的处理负担,可以保证图书馆个性化服务顺利开展[10]。
4 结语
我国移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为生活在高节奏社会下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便捷、人性化、个性化的信息环境,使得用户随时随地便可享受图书馆的服务。个性化服务作为移动图书馆服务的核心,不仅革新了传统图书馆的服务方式,也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服务的质量。目前,我国图书馆已完成向以用户为中心服务导向的转变,个性化服务显得越来越为重要,但在研究中发现,我国移动图书馆的个性化服务与外国移动图书馆相比,无论是在理论研究还是在实际应用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在未来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此,移动图书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读者至上”的服务理念,进行用户需求调查,应用先进的技术,加强对个性化服务的研究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