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年轻人爱过的临期食品,为什么不香了?

2022-12-13王慧莹周晓奇

销售与市场·管理版 2022年12期
关键词:折扣店食品店食品行业

王慧莹 周晓奇

“每次进到商场的负一层,就看到很多同龄人在临期食品店门口排队结账。”“90后”的关关到现在还记得她去年遇到临期食品店的情景。

这种场景已经十分普遍。近两年伴随着消费降级,价格低、折扣大的临期食品成为年轻人的心头好,临期食品店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好特卖、嗨特购、繁荣集市等一批临期折扣店遍布各大城市的商场,并展开连锁化、品牌化的扩张之路。

资本也闻风而入。2020年6月,刚创立不久的好特卖就拿下了金沙江创投、云九资本和日初资本数千万元的A轮融资。此外,红杉中国、梅花创投等也加注投资了折扣牛、爱折扣等临期食品品牌。

事实上,在消费降级的趋势中,临期食品成为巨大的风口,第一批玩家已经赚得盆满钵满。而随着越来越多的玩家涌入,竞争也逐渐变得激烈,但胜利往往属于少数,已经有人败下阵来。

据投资界报道,折扣店品牌繁荣集市母公司上海嘣嘣喵科技有限公司,在今年与供应商的一场合同纠纷诉讼中表示,因业务停顿没有现金流,已准备申请破产。这是临期食品行业首个倒下的案例,但也许不是最后一个,行业的淘汰赛才刚刚开始。

当消费市场热度退去,临期食品店的问题也逐一显露出来。货源不稳定、食品品质良莠不齐等,品牌们遭受的质疑已经不是一天两天。更重要的是,消费者对临期食品的热度是有保质期的,品牌们仅靠低价已远远不够,玩家们也正在试图撕掉临期标签。当然,想要留住消费者并提高自身的赢利能力,玩家们还需要比拼多方面的实力。

有玩家倒闭,行业淘汰赛开始

曾经红极一时的临期食品店,正经历着一场行业大洗牌。折扣店零售品牌繁荣集市面临着倒闭危机,2020年繁荣集市横空出世,定位为“您身边的宝藏折扣店”,开业时它曾有“中国版堂吉诃德”之称。

彼时因为消费环境不容乐观,所以价格低廉的繁荣集市格外受到欢迎,短短一年时间就迅速开出超20家门店。2021年年初,繁荣集市还拿到了挑战者创投的融资。繁榮集市采取加盟模式,消费者定位为15—35岁女性。门店将折扣与国潮结合,极具二次元风格,因此成为网红打卡点。而繁荣集市的营销开支也不少,据创始人范智峯透露,基本上一家店每月有4万元左右的营销费用。只是市场环境瞬息万变,临期食品赛道的玩家越来越多,激烈的竞争让繁荣集市败下阵来。

危机的信号其实在更早之前已经出现。范智峯曾在播客节目中披露,开设繁荣集市一年半之后,门店就已由好特卖接手,品牌也交给挑战者创投处理,自己则退回供应链老本行。从高光时刻到跌落谷底,繁荣集市只用了两年。

尽管倒闭的故事刚刚开始,但繁荣集市无疑给做临期生意的人敲响了警钟,一场淘汰赛悄然兴起,行业的问题也被摆在了台面上。

首先是货源问题,也就是供应链。事实上,食品行业的供应链本身就很复杂,一个品牌可能会有很多个代理商,分散到各个区域,品牌很难将其整合起来。延伸到临期食品上,不同于正常供货商的稳定供应,一批货往往会经过多次转手,导致其拿货渠道很不稳定。热销产品供应不足、冷门产品积压库存的事情时有发生,而最终的问题都要由门店及品牌来买单。

更关键的是,临期食品本身就是接近于保质期的食品,一旦管理不严格,品控问题就很难保证。在食品行业中,一般大卖场食品保质期超过2/3就需要下架,电商仓库则不能超过1/3,所以临期商品通常保质期都在1—6个月内。若少于1个月,就需要注意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而这恰恰是临期食品行业所处的时间区间。今年7月,好特卖就因销售过期巧克力被罚了7000元。与此同时,随意更改保质期、包装破损、山寨产品等也在行业中反复上演。

实际上,流落到临期食品门店的大多数是商超卖不动的品牌,所以价格是吸引消费者进临期食品店的唯一动力。但价格低又优质的货源更喜欢和连锁大客户合作,很多小型临期食品商很难拿到货。这是一个快进快出的行业,货品押在哪个环节,哪个环节就得承担这些风险,这也使得仓库更愿意和大型连锁折扣店合作。这就意味着跑出规模效应是临期食品店发展的关键,也更加剧了行业的竞争和洗牌速度。

相比于便利店和超市这些刚性需求,临期食品店的生意并非刚需和稳定,也未必容得下那么多玩家。繁荣集市的倒下,或许只是临期食品店行业的缩影。

这个网红赛道的洗牌才刚刚开始。

临期食品,只风光了两年

年轻人爱过的临期食品,仿佛已经过气。殊不知,这曾是个被他们吃出来的百亿市场。艾媒咨询发布的《2020年中国临期食品行业市场分析及消费者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零食行业总产值规模超过3万亿元。哪怕只有1%的库存进入临期市场,也将有300亿元的规模。

而在线上,临期食品仍备受欢迎。2021年淘宝联合科普中国发布的《临期消费冷知识报告》中显示,每年有210万人在淘宝网购临期食品,相关零食店铺有近万家。这几年由于线下零售店受到冲击、消费者消费降级意识增强,使临期食品成为了香饽饽,最突出的表现是资本疯狂涌入。据不完全统计,尽管从2016年开始,好特卖、繁荣集市、小象生活等临期食品品牌就陆续成立,但它们的融资主要集中在疫情之后。

以好特卖为例,其于2019—2020年连续获得4笔融资,融资金额达到千万元,背后不乏金沙江创投、五源资本等投资机构的身影。在这样的光环加持下,好特卖不仅拿下了商圈的黄金位置,还成了消费者打卡的网红地,成为第一梯队玩家。在这期间,嗨特购、小象生活、繁荣集市也都顺利完成了一轮融资。

与此同时,临期食品还得到了政策的利好。2019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食品安全工作的意见》发布,其中对过期食品的翻新销售严令禁止,从某种程度上也对临期食品行业起到了规范作用。

市场的狂热还吸引了巨头的入场。2021年10月,盒马鲜生在上海开了一家生鲜奥莱店,产品多为生鲜易耗品或临期食品;3个月后,苏宁首家折扣超市在马鞍山开业,宣布将陆续进军江浙沪,并计划在2022年开出100家门店。

只可惜,临期食品的狂热停留在了今年上半年。潮水退去,临期食品的热度也随之散去,如今,行业融资的消息越来越少,熬不住的玩家已无奈离场,留在牌桌上的玩家也在积极求变。

光靠低价还不够

临期食品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玩家们都在寻找新的出路。范智峯曾表示,如果临期食品店只卖临期,那就是品牌方的下水道。临期食品品牌想要长久发展,仅靠卖低价的临期食品是远远不够的。

参考美国最大的临期品零售商Dollar Tree,其拥有1万多家门店,门店内的临期产品仅占20%,其余商品都是自有品牌+品牌商合作的专供产品。

拓宽品牌维度这件事不难理解。临期食品本身就尚未占领消费者心智,随着入局者的增多,一旦供应链波动导致价格上涨,失去价格优势,临期食品门店便会陷入风险之中。头部品牌似乎意识到了这一点,正在试图撕掉临期的标签。

以嗨特购为例,目前嗨特购有200多家直營店,并于今年6月开放了加盟模式。嗨特购创始人张强曾介绍,目前门店的商品结构70%是食品,30%是日化。其中自有商品占比为20%—30%。嗨特购自有品牌的毛利率大概是42%,如今临期食品店的“临期”更像是一个引流手段,利用低价的产品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自有品牌这类的高利润产品,进而实现赢利。

无论是推出自有品牌,还是拓宽销路,头部玩家们的心思是一致的,那就是形成规模效应,在源头形成议价权。沄鑫资本创始合伙人齐新宇曾表示,临期只是早期建立好货便宜的心智入口,随着门店规模扩大,企业扩大品类和向上游整合供应链才是必然的趋势。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临期食品店不约而同地瞄上了会员制。嗨特购孵化了新品牌“失重宝藏”,为会员制的仓储折扣店模式。失重宝藏首家门店于2021年年底在北京开业,面积超过2000平方米,SKU(库存量单位)近6000个,涉及水果、网红日用品、进口生鲜等多个品类,客单价在60—100元。小象生活也推出仓储折扣店品牌“惠买喵”,并在原有门店推出9.9元月卡、99元年卡及139元家庭卡,单月销售额超36万元的门店,会员卡消费占比达60%。

本质上,临期食品店仍是流量生意,只有足够多的客流量才能支撑起卖场的周转需求。如今的头部玩家正将门店开进人流密集的商圈,通过精细化运营来提升周转效率。

从临期食品店转型品牌折扣店,消费者需要新鲜感,临期食品店也急于撕掉临期的标签。对于价格敏感的消费者来说,低价仍具有吸引力,但这是一场持久战,玩家们还要在供应链和品牌口碑上下功夫。

日本经济在下行周期里诞生了临期巨头堂吉诃德,而美国出现了Dollar Tree,目前就整个行业而言,中国仍处于缺乏龙头的分散阶段,想要诞生一个真正的巨头,还需要时间。而对于品牌们来说,奔向这个目标的前提是活下去。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连线Insight)

猜你喜欢

折扣店食品店食品行业
计量检定在食品行业中的重要性
临期食品店成年轻人创业新希望吗
2017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2018年食品行业展览会目录
八戒卖醋
折扣店藏秘密
折扣店藏秘密
提高食品行业清洁操作的效率
折扣店里的秘密
折扣店里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