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隔离人员心理共筑模型的研究
2022-12-13高明霞
高明霞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在社会生活中突然发生大规模群体性不明原因或重大传染性疾病,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被世界卫生组织(WHO)列为“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我国也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甲类传染病管理[2-3]。面对疫情传播,国家采用以集中隔离为主要的物理隔离手段,是切断疫情传播途径最有效的阻隔措施,其中护士是物理隔离的卫生保障人员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需对隔离人员进行体温测量、核酸采样等监测工作[4]。在隔离期间隔离人员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状态,甚至会有自杀等极端的负向心理倾向,也会增加其责任护士的工作任务内容[5-6]。心理共筑是指基于多元角色共同建筑主体角色良性且稳定心理状态的过程,其模型图能够对其影响路径进行可视化展示[7]。因此,本研究对隔离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旨在了解隔离人员心理状态的变化及其路径展示,明确隔离人员的心理需求,为其构建早期心理干预方案奠定基础,也为其责任护士工作内容的特定培训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于2021年6月—2022年6月选取河南省洛阳市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医疗定点隔离中心的隔离人员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年龄≥18岁,且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②了解并自愿配合参与本项研究。研究人员应征求研究对象同意后使用录音笔进行全程录音。在本次研究中当连续3次访谈无新的主题产生时即为样本量饱和。共访谈17名隔离人员,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n=17)
1.2 研究方法
1.2.1 确定访谈提纲 本次研究组建研究小组。先根据本次研究目的与意义,检索并查阅国内外文献后,制定初步访谈提纲。选择3名研究对象进行预访谈后,研究小组再次对初步访谈提纲进行讨论与修改,确定最终访谈提纲。最终访谈提纲:①您在被要求隔离刚开始的时候,您心里是什么样的感受?②您在隔离期间和隔离结束之后,您心里有什么变化吗?③在整个过程中哪个人或哪件事对您的印象特别深刻?④在这期间您有什么建议或者什么想说的话吗?
1.2.2 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每次访谈均有2 名研究者参与,分别负责提问与录音,两名研究人员均应记录访谈内容,观察并记录研究对象的动作、表情等非言语语言。本次研究中访谈环境具有场地独立性以及安静舒适性等访谈空间的基本属性。访谈时间控制在30~40 min,在所有访谈的过程中,研究者不能对访谈者加以任何的引导与暗示,应认真聆听,并适当采用回应或追问等访谈技巧,促使研究对象能够更好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与感受。在本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对研究对象表达的不明确信息应及时给予反复核对与确认,以提高资料的准确度与完整性。
1.2.3 资料分析方法 在访谈结束后2名研究员对访谈录音进行核对并转录为文档,将其再次与访谈者进行核对后导入Nvivo 12软件中进行资料分析。本次研究基于经典的三级编码的扎根理论划分为自由节点和树状节点的两级节点编码[8]。先对文本资料进行数据碎片化处理,对文本层级进行词类汇聚分析,形成自由节点,再对自由节点进行同等类属范畴划分,形成树状节点。
1.2.4 质量控制的方法 研究小组成员的专业方向围绕着“护理管理”“心理医学”等主题使其具有多元化的学科交叉,可以有效降低“研究者感应”等问题偏倚性。本次研究中,数据资料的收集与转录均采用双人录入方法以及多次反馈核对环节,确保数据资料的真实性与完整性。此外,访谈录音过程中应利用桌上纸巾等物品将录音设备掩蔽,以降低研究人员的心理应激反应,有利于资料的收集与数据挖掘。
2 结果
2.1 节点编码 对数据碎片化的文本资料进行词类汇聚分析得出17个自由节点,再按照范畴概念进行同等类属的划分形成4个树状节点。详见表2。
表2 隔离人员心理共筑的节点编码
(续表)
2.2 模型构建 本次研究明确阐述了隔离人员在隔离过程中的动态心理变化过程,根据研究过程中的自由节点与树状节点之间的关联匹配性,设定多元化角色参与和多元化方式应用为主体隔离人员心理调节的正向激励性因子,并进一步探讨多元化角色中责任护士的职业认同感的因素组成。见图1。
图1 多元化主体心理共筑模型图
3 讨论
3.1 早期识别隔离人员应激性心理,快速促进负性心理的转变趋势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本身就会引起个人焦虑等负性心理的发生[9]。本次研究发现,在要求隔离人员进行隔离观察时会触发其负性心理应激反应并逐渐趋于正常。Lorenz等[10]对经典态度改变理论的模拟研究中表明,心理变化的发生对社会行为学起到形式化理论的作用。赵艺璞等[11]研究表明,隔离人员在疫情隔离期间会发生失眠、焦虑躁动等抑郁状态的症状出现。责任护士在隔离工作中应观察并记录隔离人员的行为活动以及肢体语言等方面来评估其个人的心理活动和精神状态,或采用直接询问法并加以心理安慰与疏导。本次研究结果表示,不管是第几次被隔离,依旧会出现食欲减退、失眠、焦虑等不良的心理情绪。但是,等到隔离的后期其心理状态也会随之发生改变,不良的心理状态基本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积极的正向心理状态。本次研究与孙月等[12]调查研究结果一致,隔离人员在隔离过程中的心理状态与时间存在密切关联性,随着自身敏感事件的解除,自身心理状态具有动态正向性的变化趋势。在隔离时期责任护士也可以采用心理测量量表对隔离人员进行心理状态的快速准确的评估与筛查。
3.2 构建以多元化角色为基础、采用多元化方式的个性化心理健康方案 主体本身对事物多维度的认知以及正确的应对方式,可以积极改善主体本身的应激性的负性心理状态[13]。本研究结果显示,隔离人员负性心理的出现,主要来源于对本次传染性疾病的未知以及对自身、亲友等健康状况的担忧。责任护士作为隔离人员的主要生活照顾者以及知识传播者,应及时、有效实施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使其正确认知疾病的发生与疫情的发展趋势,降低其心理压力。同时,本次研究结果显示:亲朋好友在主体隔离人员的社会支持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Freak-Poli等[14]研究表明亲友的社会支持度水平得分与生活质量得分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与其孤独感得分呈负相关关系。同事与同学等社会群体也是隔离人员日常社交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他们的鼓励与支持,也能提高自身的幸福感,有利于促进并维持隔离人员自身良好的心理状态。由于隔离因素,责任护士作为隔离人员的主要线下的社交对象,应增加或延长与其沟通交流时间。同时,责任护士应该鼓励隔离人员进行有效的自我心理宣泄,例如学习工作、电子娱乐以及视频聊天等方式,积极进行心理倾诉,疏导其负性情绪。此外,对于心理情绪负担严重者,责任护士应积极与家属沟通,制定个性化的负性情绪的宣泄途径,必要时应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专业的心理指导。
3.3 加强责任护士心理知识培训,提高个人职业的综合能力水平 在突发公共事件的影响下隔离点的责任护士由于工作内容的突然改变等原因,也会发生焦虑、抑郁等不良的心理问题[15-16]。本次研究结果提示,责任护士是隔离人员心理共筑中多元化角色里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护士在岗位上优秀的工作能力体现以及良好的精神面貌,会对隔离人员的心态进行正向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隔离工作内容的特殊性与工作环境的复杂性,这就要求责任护士需要迅速进行自我心理调节,保持自身职业敏感度以及专业技能反应力。李琼霞等[17]的调查研究显示,隔离点的责任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大多数护士存在明显的心理焦虑状态。管理者应该增设医学心理学等相关培训课程,使其责任护士掌握基本的心理学方法,可以提高护士本身的心理适应能力。在承担隔离任务过程中,责任护士更能够快速、有效地对心理异常的隔离人员进行监测与筛选,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与工作效率。此外,医院可以设置专职心理辅导人员,可以对隔离点护士进行心理状态监测,也可以指导责任护士对隔离人员心理评估与疏导,双层保障隔离人员的心理健康。
4 小结
本次研究将经典的扎根理论划分为树状节点与自由节点的两级节点编码,分析了隔离人员由负性心理向正向心理变化的趋势体验,不同时期都具有不同的典型特征与表现。在整个心理变化趋势分析过程中,以责任护士为主的多元化角色、以学习工作等多元化方式是保证隔离人员维持良性心态的正向激励性因子。此外,责任护士应掌握心理学的基础知识,扎实自己的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发挥在隔离人员心理重建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