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病人自我效能及应激反应的影响
2022-12-13冒雯雯查丽霞
冒雯雯,查丽霞
宫颈癌是我国女性高发性恶性肿瘤,目前首选的治疗手段为腹腔镜根治手术[1]。然而,腹腔镜根治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会给病人围术期造成较大的心理负担,导致病人出现较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影响病人治疗信心及依从性,不利于病人术后康复[2]。围手术期健康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减轻病人应激反应,然而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产生的成效不一样[3]。研究指出,健康教育成效可影响病人自我效能及预后效果,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应重视健康教育[4]。通过健康教育,护士可向病人讲解疾病康复知识与注意事项,培养病人健康信念,使病人意识到自身行为对于促进健康的重要性,从而配合治疗,保持健康行为[5]。赋能教育是一种强调教育系统性、连贯性的新型教育模式,可让病人明确自我管理责任,强化病人自我管理的内在动力与外在行为,从而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减轻病人应激反应[6]。因此,本研究将以赋能理论为框架对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病人实施健康宣教,获得理想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2年1月本院收治的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病人96例,纳入标准:①病理组织学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②符合根治手术指征;③病人具备良好的理解能力及沟通能力;④病人对研究内容知情,愿意配合。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肝肾等脏器功能异常;②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免疫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③合并传染性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年龄35~65(48.12±3.23)岁;临床分期Ⅰ期18例,Ⅱ期16例,Ⅲ期14例;学历为初中及以下16例,高中及中专20例,专科及以上12例。对照组:年龄35~66(48.32±3.42)岁;临床分期Ⅰ期16例,Ⅱ期18例,Ⅲ期14例;学历为初中及以下17例,高中及中专18例,专科及以上13例。两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1.2.1 对照组 行常规健康指导,术前以口头宣教的方式向病人讲解腹腔镜宫颈癌手术流程、注意事项、术后密切监测病人生命体征,保持各管道通畅,观察引流液颜色及性质,同时积极预防相关并发症。
1.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对病人实施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通过组建赋能教育小组在病人术前、术后分别进行1次面对面健康宣教,每次健康教育时间为20~30 min。①确定问题:护士需要查阅病人的既往病史,询问病人基本情况,对病人的生理和心理情况做出系统评估。向病人发放健康知识评价量表,量表包括宫颈癌发病机制、腹腔镜手术原理、注意事项、术后常见并发症、并发症预防、干预措施、术后饮食、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等内容,由责任护士在病人入院时向其发放。根据问卷填写情况分析病人对宫颈癌、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等知识掌握情况,了解病人的认知需求及自我护理水平。②提供情感支持:鼓励病人进行表达,使病人情绪能得到释放。分析病人当前阶段不良情绪特点,对病人提供针对性的心理情绪疏导,如病人对手术疗效及预后感到不安及害怕,护士要多向病人介绍科室成功治疗的经验和优势,使病人放下顾虑。对悲观和消极的病人,则多介绍成功治疗且预后理想的案例,向病人说明保持积极心态的意义,使病人逐渐消除不良情绪。③设定干预目标:让病人参与到宫颈癌围术期应激管理目标的制定过程,即经干预后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评分小于56分。加深病人对饮食(包括术后48 h内饮食注意事项、常见食物营养成分、每日3餐饮食搭配等)、尽早下床活动及术后康复(包括术后切口护理、术后促进腹腔排气)等知识的认知及理解,提高病人参与自我护理管理的能力。④制订干预计划:基于病人的个人情况、生活习惯制订个体化干预计划,术前健康教育主要包括发病机制和手术相关知识健康教育、自我护理技能知识教育、情绪控制方法。术后健康教育的内容包括饮食、运动、情绪控制、并发症预防等。为保证健康管理的可行性,护士需要细化处理健康知识,如详细列出食物种类、运动方式、运动时间等。⑤评估干预效果:护理人员要与病人进行沟通,询问病人执行健康计划的情况,对坚持健康行为的病人表达鼓励和认可,询问病人在执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为病人解决困难,提高病人健康行为执行能力。
1.3 观察指标
1.3.1 自我效能 应用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7]评价,量表共包含10个项目,每个项目赋值1~4分,项目数×相关项目得分为总评分,总评分范围10~40分,得分越高提示病人自我效能水平越高,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69,效度系数为0.911,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2 遵医行为 应用自行设计的宫颈癌腹腔镜遵医行为量表评估病人遵医行为,量表包括术前麻醉、术中体位摆放、术后饮食、术后运动、术后功能锻炼等5方面,合计25个条目,每个条目采用Likert 1~4级评分,总评分25~100分,分值越高说明病人遵医行为越理想,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875,效度系数为0.902,提示量表信效度理想。
1.3.3 应激反应 应用斯坦福急性应激反应问卷(SASRQ)[8]评估病人心理应激反应,问卷包括行为反应因子(8条目)、躯体反应因子(8条目)、情绪反应因子(12条目),共28个条目,每条目采用Likert 1~5级评分,将所有条目评分相加获得总评分(28~140分),总评分>56分为存在应激反应,分值越高说明病人应激反应越明显。
1.3.4 预后情况 记录两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排便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
1.4 资料收集 由2名经统一培训的责任护士在病人入组时及术后第3 天以现场问卷调查的形式评估病人自我效能、遵医行为及应激反应,调查前向病人讲解本次调查内容及注意事项,病人充分了解调查内容后向其发放问卷,病人现场填写完毕后,由责任护士当场回收,本次共发出问卷96份,有效回收问卷96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2 结果
表1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2 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应激反应评分比较 单位:分
表3 两组病人预后情况比较 单位:d
3 讨论
3.1 以赋能理念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 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作为侵入性操作会增加病人心理应激反应,加之病人对疾病预后不确定,会加重病人心理负担,影响病人疾病治疗信心,导致病人遵医行为下降[9]。以赋能理念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病人行为具有促进作用,有助于病人正确认识疾病,建立健康的行为[10]。有报道指出,将赋能教育应用于围手术期护理中可有效提高病人护理质量,改善病人预后[11]。本研究将赋能教育应用于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病人围术期护理中,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自我效能及遵医行为评分较对照组得到有效改善(P<0.05)。分析可能由于赋能教育是以赋能理论为基础的新型教育方式,该方式认为在现在医学中需要充分体现病人的中心地位,强调病人在管理中的能力和责任,使病人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提高病人遵医行为[12]。此外,赋能健康教育通过给予病人健康信息支持,可激发病人自我管理内在动力,提高病人保持健康行为的能力,促使病人不断优化个人行为,保持良好的自我管理状态,增强了病人疾病应对信心,使病人形成良好的遵医行为[13]。
3.2 以赋能理念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应激反应 心理应激反应是外科手术病人围术期常见的临床症状,强烈的心理应激反应会导致病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病人手术风险[14]。围术期减轻病人心理应激反应,让病人保持良好的心态,将有助于病人顺利完成手术[15]。本研究将赋能教育模式应用于宫颈癌腹腔镜手术中,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应激反应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赋能理念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可减轻病人应激反应。这是因为护士以面对面沟通的方式评估了病人的身心状态和健康需求,明确了本次赋能教育中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16]。同时给予病人情感支持,帮助病人解答疑惑、树立信心,有效释放病人心理压力,让病人在围术期内保持积极的状态[17]。此外,护士引导病人共同参与设计围术期护理目标,让病人了解到参与疾病管理对促进疾病康复的作用,增强了病人的自我护理意识和责任意识[18]。最后,引导病人参与到效果评价的过程中,让病人看到了自我管理对促进疾病康复的效果,增强病人信心,从而减轻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19]。
3.3 以赋能理念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病人肠鸣音恢复时间、恢复正常排便时间、恢复正常进食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说明以赋能理念为框架的多维护理干预可促进病人术后康复。这是因为以赋能理念为框架的护理干预通过对病人进行健康宣教,与病人共同制定护理目标,鼓励病人积极参与疾病管理等方式,提高了病人对疾病的认知,增强了病人自我效能,减轻了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提升了病人遵医行为,使病人能主动配合治疗,有助于病人术后康复[20]。
4 小结
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可提高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病人自我效能,减轻病人围术期应激反应,提高病人治疗依从性,改善病人预后。然而,本研究受人力资源限制,没有对病人进行远期随访,关于以赋能理论为框架的护理干预对宫颈癌腹腔镜手术病人远期预后的影响还需要进一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