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多功能文体建筑设计的思考
2022-12-13黄建维
黄建维
(广州市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620)
0 引言
在中国高校建设的多年进程中,高校文体建筑逐步演变成是一个富有高校文化特色的校园建筑,它新颖、活泼、时尚感强,不仅是高校校园设计中锦上添花的一笔,更是高校聚集师生活动交流、并且连接社会走向外界的日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体建筑还为师生提供了信息交流、运动、休闲娱乐、露天休息集散场所,创造了“寓教于境,寄馆于景”的育人环境,充分发挥了现代文体教育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提高和丰富了高校文体建筑的文化品位和深刻内涵,使师生感到整个空间有生命的运动。文体场地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舒适、优美、多样化的学习环境,还可以结合校园景观营造出一种别样的空间景色,为校园创造蕴含浓郁文化气息的公共场所。多年来高校从教育观念、教学方法、教育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提出了“健康第一”“德、智、体、美、劳”的教育方针。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推进全民素质教育的决定,深化了新一轮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核心的新一轮新课程改革[1]。这使得高校校园多功能文体建筑在今后的高校建设中愈发重要。
多功能化是为了适应不断改变的应用,确保产品的使用品质和提高经济效益而采取的一项重要的设计战略。用途的变化可分为短时期和长时期,前者是周期性的和季节性的,而后者则是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服务和满足使用者日益变化的功能需求。作为新时代高校公共建筑,多功能型文体建筑必须能够适应短期变化和大周期的变化。当前,我国高校对文化体育设施的需求较大,但其投资规模较小,如何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校多功能文体建筑的文化结构及布局
1.1 文化结构
高校多功能文体建筑以其载体形象全面地体现了其文化和社会文化心理,并以其特有的文化形态存在于社会生活中[2]。
高校多用途文娱活动是高校文化活动的基本物质文化形态,它所蕴涵的文化交流、体育精神以及与之相关的艺术形式与社会文化心理,构成了一个整体的复合文化属性,并从相应的建筑设计手法中凸显这种文化属性的设计理念。例如,大连科技高校体育馆的建筑设计,在视觉上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飞行的设计概念,受到了广大师生的青睐。
1.1.1 多元的功能性
高校多功能文体大楼的多功能体现在两个方面:①多功能的主体空间;②多功能的辅助空间(图1)。所谓的多用不能面面俱到,要分清主次,统筹安排。高校文体综合建筑虽然在技术设计上与专业影剧院、体育馆大同小异,但是由于其所担负的社会、经济和服务目的不同,其主体空间往往比专业影剧院、体育馆要小,而更注重综合利用的效果。在以往,普通高校大礼堂的主要职能是组织各类文艺活动和学术报告,普通体育场馆设施也只负责几种特定运动的场地需求,而现代高校的多功能体育馆已经发展成能够举办正规体育竞赛、教学训练等多种形式的艺术表演,并具备一定的规模、专业性和观赏性。它的特点是:既要有生活性,要有社会性,要有多样性,要有自主的选择性,要有灵活的实用性。有的高校开放性较强,此类文体建筑甚至可以为社会人群所使用,带动着高校与周围社会的联系并以高校为基点提升这个社会片区的文化体育氛围。根据美国学者的数据,超过40%的学校周边居住的孩子使用学校设施从事各种形式的活动,超过71%的学校不属于高校的社团。
图1 广东酒店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1.1.2 综合的技术性
科技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建筑空间形式的更新的重要推动力。通过对高校校园多用途风格建筑的发展历程的考察,不难看出,随着时代的发展,校园风格建筑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其美学理念也越来越受到科技和经济的影响。在技术革新渗透到校园建筑的进程中,也从最初的单纯提高结构的成型,到后来的多种材料性质等方面,逐步扩展到影响到建筑物形态的高低。科技的进步为建筑设计提供了多种新的表达方式,推动着建筑的设计理念发生了重大变化。混凝土使人们摆脱了传统建筑密集的圆柱体,而使用了升降机,使人们的视线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可以说,在现代科技和资讯的支撑下,人们可以“为所欲为”地进行建筑创作。高校校园建筑在形态规则的多轴坐标体系下,已经呈现出越来越多的形态特征[3]。
高校多用途的文体大楼正如大型商业剧院、体育馆一样成为展示新技术、展示科技实力的重要场所。许多科技、文化的成果,如结构工程、环境物理、行为心理、生态、智能信息,给文娱活动带来了很大的自由度和复杂的技术支撑,同时也充分地体现了文体建筑文化的物质属性,可以这样说,现代高效多功能文体建筑是一种高科技的综合体,主要表现在:①采用了先进的音响设计与音响质量控制技术。②结构先进的形式。③先进的建筑工艺及结构工艺。④舞台设备先进,灯光设备齐全。⑤计算机预先设定了整个活动流程的控制系统。
1.1.3 鲜明的时空性
时间与空间是建筑艺术的必要条件,建筑大师佘畯南曾说“建筑不是为了‘物’,而是为了‘人’”,它是一门有人类精神的社会艺术。“人”无法脱离社会、与时间、与其所处的特殊时期的历史联系在一起,受当时政治、经济、技术、宗教信仰和文化水平的限制。“人类”在某一时期的行为,必然要遵守当时的所有规范,而作为“物”的建筑,作为其服务对象,也不能脱离这种规范,必须为当时的特殊社会服务。
建筑是一种庞大的物体,需要在地面上建造。而是真正的盘踞在地上。“空中楼阁”这种神话故事,根本就没有。既然占据了这片区域,那就一定要有足够的空间。建筑的空间设计是建筑艺术的灵魂。从广义上说,没有空间,就不存在建筑,不存在空间组织,不存在建筑艺术,不存在与空间相衬的艺术氛围。以当代建筑设计为例,着重于城市建筑与环境之间的联系,将建筑空间的设计延伸到整个城市的各个区域,突出了空间的功能。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空间设计是建筑艺术的灵魂和支柱。而不同时期的高校文体建筑亦代表着高校乃至社会对高校教育和环境需求的变化和发展,无论是以前的作品还是现代的设计,都沉淀了不同时期高校的记忆和理念在其中,这对高校师生了解学校历史、学习高校精神充满了精神和物质辅助[4]。
1.2 高等学校多功能文体建筑的布局方式
从整体布置方式上,高校多功能文体建筑总体布局类型上大致可分为开放式和半固定两类。
(1)开放式敞厅。敞厅通常为平面较大的空间,根据用途要求可以随意划分场地和座位,这种布局可以适应较长时间的变动,尤其适合小型礼堂和体育馆。数百人的小礼堂,形成一个没有斜坡的开放式大厅,便于举办各类文化、休闲和小型展览,大大提高了使用效率。高校的运动竞赛较少,运动休闲活动较多,对运动场的需求较大,没有固定的看台,可以创造出最大的活动空间,偶尔也会用活动看台来满足观众的需求。
(2)半固定式大厅。半固定的大厅通常被用在大中型的礼堂(会堂)和多用途的体育馆(图2)。大厅内设有(可全部)固定座位,根据需要改变场地大小、改变大厅布局。普通球类场馆通常以篮球、排球场作为基础场地,从多功能的观点来看,其利用率较低,适宜扩展至34m×54m。可举行手球、架台体操、多块篮球场、排球训练场,如有比赛时,可使用8~10排活动台,以保证观众的视野。
图2 某学院半固定式大厅
2 高等学校多功能文体建筑人文化设计方法
2.1 功能为依据
高校多用途文体建筑的功能构成分为两大类:一为主体空间,二为附属空间。其主要作用有体育教学,观看表演,竞赛,健身娱乐,听音乐,演讲等。附属空间以休息空间、办公空间和灰空间为主,与主空间配合,为了达到最佳的整体效果,附属空间逐步多元化发展[5]。
如学校礼堂(会堂)除了观众厅这样大的观演空间外,也会配有少量的零售处、咖啡厅、健身房、录像厅、娱乐室等辅助空间。
2.2 技术为支撑
不管是哪一座建筑,不管是物质上的用途,还是精神上的美感,都需要一定的物质技术基础保证,而这就是建筑的构造。建筑要想在自然的长期生存,就必须依靠踏实的结构。在“适用、坚固、美观”这三个要素中,“坚固”是指结构的牢固程度。建筑是科技和艺术的融合,而结构技术则是将建筑理念和观念转化为现实的一种重要方式。纵观建筑发展的历史,从古代的地堡到木质的泥墙、石头房屋,到砖木混合结构,甚至是钢筋混凝土结构,这些都是由结构工程的发展决定的。
2.3 环境相融合
2.3.1 注重校园环境内涵
在进行多功能型校园建筑的设计时,首先要结合当地的环境因素,最大限度地尊重并利用环境地形进行功能布置设计,同时要充分考虑高校以及周围的人文环境,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如礼堂、会堂、体育馆、文体中心等,通常会结合坡地设计看台和台阶灰空间,或者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打造集合广场空间,此外优秀的高校文体建筑都具有其特有的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去深刻理解和理解。在人文和时代的大背景下,多功能式的校园建筑体现着学校的特色和文化特色,例如文脉、传统、历史、民间故事、地方风俗、纪念名人、文学、书法、符号等,设计师也可以对此进行统筹,将他们独特的思想和意图运用到设计中。
2.3.2 营造活动与交往的场所空间
建筑是人为建造的,是为人类服务的。高校多用途文体建筑不仅是一个文化空间,同时也是一个应用空间,它的实用性体现在:充分发挥师生和游客的集会、游览、休闲、参观、健身、娱乐等方面的作用。经走访调查,多数高校师生除了特定的课程安排,在课余时间会有社团活动、自发的文化及体育活动、以及更多外校的人群会参与到校园活动当中,不少周围的居民亦在茶余饭后来到高校的文体场所消遣、活动。故高校多功能文体建筑在设计中也要尽可能考虑各类人群在当中的活动流线,设置更多利于多重使用的场所空间,也借此创造更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多功能的活动,同时也要为高校多功能的文体场所创造更多的空间。
3 结语
大学校园建筑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多用途文体建筑因其具有多种不同的文化特点和功能,已经成为大学校园中最有特色的建筑物,受到广大师生的青睐。大学校园多用途文体建筑伴随着高等教育理念的转变和发展而得到空前的发展和重视,它的形态也在不断地改变。文章从功能、技术和环境三个方面对校园文化进行综合探讨,从理论上结合案例探讨分析了高校多用途风格建筑在文化和空间布局上的特点,并提出了以“功能为基础”“技术为支撑”“环境相融合”的设计思路,以便于更好地为今后高校多功能文体建筑研究提供有益的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