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耿河津的产业新篇
2022-12-13郝梅生
□本刊记者 郝梅生
位于晋陕大峡谷出口处的古耿河津,当黄河要津、扼秦晋咽喉,是古时大禹治水的地方,也有着“鲤鱼跃龙门”的美好传说。
依托矿产资源丰富和自然禀赋良好,河津市曾经跃居山西省县域经济第一强,曾经连续数年进入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但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受产业结构偏重、环境问题突出的影响,河津市传统的粗放型资源开发模式遭遇市场低谷,经济严重下滑,退出了全国百强榜。经济下行的巨大压力、转型发展的重重困难、社会管理的艰巨任务,成为摆在河津市委、市政府面前的“天字号”难题。
没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难有转型上的突围。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上,运城市委常委、河津市委书记李晓武指出,全国各地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围绕产业、技术、资金、项目、人才、市场的争夺日趋激烈,如火如荼,结果只有一个:不是“入局”就是“出局”。转型之于河津,是一场深刻的革命,是高质量发展的唯一出路。
近两年来,河津市委、市政府乘风聚势,勇立潮头,坚决扛起高质量发展的历史重任,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抢抓构建新发展格局战略机遇,跳出河津看河津,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先进理念,力求加快实现“产值过千亿、经济回百强,转型出雏型、奋斗创辉煌”的战略目标,积极打造黄河岸边的产业新城,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河津篇章。
产业转型升级,培育高质量发展的动能
大型设备林立,厂区整齐干净……秋高气爽之际,山西安昆新能源焦化项目呈现出现代化企业的勃勃生机。这是河津市产业转型升级项目的一个缩影。
工业兴,则经济兴。河津是典型的资源型工业城市,形成了以煤电铝材、煤焦钢化两大产业链条为主导,精密铸造、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为方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近两年来,河津市注重处理当前与长远、新产业与旧产业、“长个子”与“强体质”的关系,积极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文章,推动传统产业提升改造、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现代服务业提质增效。
直面产能过剩的市场风险和安全环保的政策风险两大挑战,河津市突出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两大重点,推动工业经济做优存量、培植增量、做大总量、提高质量。围绕“十四五”奋斗目标,2021年以来,提出了打造传统产业“升级版”,按照“强链、补链、延链”的思路,大力实施传统产业“守根护腰强头”工程,坚决守住煤炭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根”,护好焦化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腰”,扬起钢铁产业这个转型发展的“头”,推动焦化产业从“以焦为主”向“以化为主”转变,打造500 万吨精品钢铁产业集群。同时,立足丰富的炭黑、余热、电解铝等资源优势,推动焦、铝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传统产业链的延伸和附加值的提高。培育新兴产业“增长极”,按照“创新引领、开放带动、聚焦突破、融合发展”的思路,积极对接清控科创、中融集团,引进新技术,制造新产品,形成新产业,重点推进总投资35 亿元的清控科创园建设,加快5G 智慧路灯、碳纤维毡、可降解塑料、改性甲醇、护眼灯等“六新”产业入驻,通过“无中生有”“筑巢引凤”,助推产业高质量转型发展。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河津市传统产业升级改造的“四梁八柱”得以全面构筑。煤炭行业,整合淘汰落后产能75 万吨,智能矿井建设加快推进。焦化行业,压减产能224 万吨,整合产能541 万吨,新建阳光369 万吨焦化、龙门172 万吨焦化项目,配套建设干熄焦、水深度处理等设施。钢铁行业,宏达1×1350m³炼铁高炉及配套设施、2×100吨转炉建成投产,华鑫源产能减量置换升级改造1300m3高炉和100 吨转炉及配套等项目加快实施。铝行业,实现铝液就地转化利用,煤电铝材一体化发展初具规模。
项目建设攻坚,强化高质量发展的支撑
中铝山西新材料持续改革创新,不断转型升级,建成国内最大的烧结法生产线,研发并量产涉及交通、电子、军工等领域20 余种新材料,自主研发的拟薄水铝石和Y 型分子筛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
阳光集团多年潜心经营、精细管理,重点在固链强链、延链补链上做文章,跻身全国独立焦化行业的“旗舰企业”;
宏达钢铁集团以质量求生存,以技术求发展,内抓管理,外拓市场,竞争势力不断壮大,实现了传统产品向市场品牌的跨越……
河津市七届四次全会指出,投资拉动靠项目,产业转型靠项目,民生改善靠项目,解决发展中的一切矛盾和问题靠项目。在做好传统产业提档升级的同时,河津市超前谋划布局,围绕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数据经济、新能源、节能环保等5 大新兴产业领域,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六新”产业规模得以持续壮大。
扎实开展“三个一批”活动,落实好“五个一”项目推进机制及领导干部包联机制,做实做细建设项目、重点工程项目、专项债券项目、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四张清单”,推动新建项目快开工、在建项目快推进、竣工项目快投产。
目前,河津市传统产业变“有”为“优”,新兴产业从“无”到“有”,推动工业结构从“一煤独大”向“多元支撑”转变,基本形成以煤电铝材、煤焦钢化两大产业链条为主导,精密铸造、精细化工等新兴产业为方向的工业发展新格局。
科技创新赋能,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内涵
半导体、光伏领域多晶硅的熔炼提纯和单晶硅晶体生长需要在1500℃以上温度下进行,碳纤维毡的耐高温性能和高温隔热性能,使得该材料得以广泛应用。山西昕煜碳纤维有限公司与中科院山西煤化所合作研发的酚醛纤维曾获得山西省国防科技创新一等奖。在此基础上,共同研发半导体高温炉用高性能酚醛基隔热碳毡百吨级工业示范线建设。目前,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在津云科技企业孵化器内基本建成,占地12000 平方米,主要包括针刺、预氧化、碳化、石墨化工序。预计今年年底,可完成首条100 吨级酚醛原丝毡生产工序的建设。
炬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与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合作成立博士工作站和联合实验室,4 名博士、8 名硕士以及20多名研发人员,运用最先进的检测研发仪器,为炬华新材料插上了科技的翅膀。
河津市坚持把科技创新赋能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积极理顺科技行政职能,将原教育科技局的科技行政职能划转工信局。积极制定出台支持政策,从多个层面对科技创新有关企业、项目、人才进行补助或奖励。积极推进行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由中铝山西新材料牵头,成立河津市铝工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支持阳光焦化牵头组织焦化行业企业筹备建立“运城市低碳绿色焦化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在政策优势、资源优势、工业优势的加持下,一批批具有竞争优势的高新企业逐步落户扎根。经济技术开发区批复设立,千亩科创园开工建设,宝森5G智慧路灯、昕煜碳纤维毡、双力源空气能地源热泵等“六新”项目落户河津,腾茂科技成功挂牌新三板,阳光集团将在主板上市,开辟了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的“新战场”。
目前,河津市共有各类创新平台32 个,其中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1 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 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6 个,市级重点实验室1 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 个,市级企业技术中心8 个,县级企业技术中心11 个。登记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6 家,高新技术企业12 家,入选运城市级高科技领军企业培育库3 家,初步形成了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高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发展的新格局。
蓄养新鳞跃龙门。新的征程上,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河津市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赶考的姿态,汇聚磅礴力量,积极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两个转型”,奋力谱写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