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包头稀土高新区在数字经济赋能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2022-12-13李宝乐
● 李宝乐/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数字经济发展,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对数字经济发展进行了全局谋划和系统部署,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2021 年10 月18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发表重要讲话,为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包头稀土高新区结合区情实际,大力激发数字经济发展潜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稀土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特征
数字经济是指以使用数字化的知识和信息作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作为重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的有效使用作为重要推动力的经济活动。数字经济与软件及信息服务、社交媒体、搜索引擎、云服务、数字内容等新经济新业态密切相关,是当前促进城市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工具,对新旧动能转换、产业转型升级都有积极作用。
近年来,稀土高新区积极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契机,按照包头市“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壮大经济发展新引擎”的战略布局,强化数字经济发展支撑,推动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在内蒙古自治区率先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已经初步建成高可靠、广覆盖、低延时的稀土新材料工业互联网体系。
一是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制定出台相关政策,明确了数字经济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目标、保障措施和重点应用领域。引导辖区企业生产制造全过程数字化改造,推动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建设,实现全要素、全环节的动态感知、互联互通、数据集成和智能管控,以“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提档升级,推动先进制造模式和高效经营管理方式的“化蛹成蝶”。
二是发展生态持续优化。与华为云计算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中软国际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工业互联网建设、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数字化生态体系、智慧园区建设、人才培养和交流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提供基于华为云和华为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自主软创等方面的技术支持、咨询、培训、云解决方案推广等一站式云服务。截至目前,稀土高新区已推动31 家企业全部顺利完成工业互联网建设,企业共接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设备1000 多台,应用了45 个工业软件及APP,实现了基础数据、人员数据、设备数据、能效数据、经济数据、安全数据6 大类企业数据的采集和汇聚,为促进企业提升智能制造水平、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产业体系持续优化。已有近20 个行业50多个云计算、大数据典型应用项目,在数据基础服务、电力能源、装备制造、健康医疗等10 个行业15 个项目取得良好效果。展浩电器的“智能用电千里眼云平台”等一批大数据典型项目的应用对企业提高产品智能化水平、服务水平、助力企业转型升级,创建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融合发展新业态起到了积极推进作用。
青电云电力服务等10 余家企业在稀土高新区成立公司,总投资4 亿元,主要涉及数据传输、数据中心、智慧电力、健康医疗、食品药品、企业服务、政务和农业大数据行业。其中,亿元以上项目有“青电云平台”、“远程健康医疗影像云平台”等3 个。
二、稀土高新区发展数字经济的问题
产业数字化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前沿端口,是数字生产力与经济发展新动能的重要来源。数字技术正在驱动传统的产业发展范式持续创新,赋予传统产业新的生命力。相比以工业互联网为依托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标准,稀土高新区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对数字核心技术及标准掌握得不够。稀土高新区存在依赖外部技术现象,产业内的附加值未能充分激发。从应用领域来看,稀土高新区的软件企业发展水平与国内先进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水平不高。稀土高新区企业与数字企业对融合发展存在较大偏差,大多数企业简单地将数字经济理解成助力生产的辅助工具,对丰富的数据资源挖掘不够,且在企业中推广应用数字经济不足,普遍化程度太低。
三是数字经济人才短缺现象较为明显。专业人才短缺主要体现在互联网、智慧医疗等前沿领域,此外,数字营销、金融科技等新兴技术人才的缺口也很大。
三、数字经济赋能稀土高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随着网络强国战略和国家大数据战略深入实施,网络经济空间持续拓展,我国数字经济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新技术新业态蓬勃发展,对经济社会的影响日益深刻。稀土高新区必须趁势而上,全力做大做强数字经济产业。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分为三个层次:其一是出台数字经济产业政策,重在引导形成数字产业的基本体系。其二是加强数字人才建设,加强对相关企业的人才培训工作,规范企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三是强化数字经济的信息共享,多多宣传高新区企业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的经验做法,以形成良好发展氛围。
二是加快对传统产业的数字化改造提升。加速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创新应用,增强平台化设计、数字化管理、智能化制造、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能力。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全产业链条的融合应用;依托数字技术促进组织化、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经营;推动服务业企业数字化转型,促进生产性服务业提高专业化水平和向价值链高端提升,促进生活性服务业品质优化、供给多元化;丰富文旅、医疗、教育、体育等线上服务应用供给。促进中小企业数字化发展。
三是探索打造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生态。只有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自主权、先进数字技术产业的主导权,才能把握数字经济发展的主动权。探索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在创新决策、创新资源配置和成果转化等方面的主导权,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等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打造“研发一转化一生产”良性循环的创新链。搭建面向数字科技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数字技术和通用软硬件的开源开放。
四是促进各类创新要素融通聚合。激发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构建适应数字经济新型生产关系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才评价制度和成果评价体系,畅通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建立与数字经济创新活动需求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系,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传统金融活动赋能,实现金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数据链多链互动、高效协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