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艾灸热、光、烟因素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思考

2022-12-13满天明冉国平李明静杨思敏

中国民间疗法 2022年1期
关键词:艾灸紫外线穴位

满天明,冉国平,蒋 凡,鲁 熹,李明静,杨思敏,罗 玲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仍然是目前及将来一段时间内需要全球关注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当前,我国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后,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并取得了阶段性成就。

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瘟疫”范畴,其病位在肺,可累及多个脏腑,使脏腑功能失调,破坏原有的阴阳平衡。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7版)»,可知本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舌苔厚腻、咳嗽、疲劳等,同时可伴有纳差、大便溏薄或秘结等不典型症状,亦有无症状感染者。早期患者的胸肺部C T大多可见多发斑片状磨玻璃影,且部位多位于双下肺。患有基础疾病的老年患者,可从普通型快速进展至重型或危重型,甚至还有可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凝血功能障碍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进而危及生命。传统医学利用艾灸疗法防治瘟疫在我国已有上千年历史,因其效果显著、简便易行而被历代医家所青睐,并沿用至今。故本文基于文献报道分析艾灸防治新冠肺炎的潜在作用机制,整理艾灸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疗效,以期为临床运用提供有力的参考。

1 新型冠状病毒产生之因

新冠肺炎发病急骤,且传变迅速,属于中医“瘟疫”范畴。疠气是致病邪气中的一种,它不仅具有极强的传染性,而且与六淫之邪相比,其致病性更强。«温疫论»中记载“疫者感天地之疠气”“然气无形可求,无象可见,况无声无嗅,何能得睹得闻”,可见疠气很难被感官察觉。疫邪之为病,可无差异侵袭人体,疾病表现多相似,且病情变化多端,传变迅速。

新冠肺炎的起因是疫邪湿毒,其基本病机特点为湿、毒、虚、瘀、风[1-2]。«湿热论»曰:“湿热病属阳明、太阴经者居多。”即属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手太阴肺经及足太阴脾经。湿是引发新冠肺炎的主要病因之一,其与疫相结合化为湿热毒,可贯穿整个疾病的发展过程,并代表疾病的性质。外湿进入体内,湿毒内郁而化热,病势缓慢而缠绵,久伏而后发(潜伏期时间较长),因此常以低热、身热不扬、舌苔厚腻为主要临床表现。湿毒困脾闭肺为疾病之始,其病及太阴,则阻遏中上焦之气机,导致气机升降失司,出现胸闷、困倦、乏力等临床表现。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与邪相争日久,会耗伤正气,久则气血亏虚,正气不足是其发病的内在因素。

新冠肺炎具有隐匿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成为传染源,因此确定传播链及追踪其后续接触者极其复杂。这与新冠肺炎的病因(以湿为基本属性的疫疠之气)有关。«张聿青医案»记载:“时疫之邪,皆从湿土郁蒸而发。”湿疫毒邪外从口鼻入,内因饮食不节、情志失常导致脾胃运化失司,水湿停聚于体内,内外湿邪合而为病。«杂病源流犀烛»指出湿邪“其熏袭乎人,多有不觉,非若风寒暑热之暴伤人便觉也”。湿邪熏染于冥冥之中,久伏而发,起病较为隐匿。

2 艾灸防疫正当时

2.1 艾灸防疫历史悠久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燃烧材料,通过对穴位的刺激达到防病治病的效果。艾灸防治疫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晋唐时期,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记载:“断瘟病令不相染,密以艾灸病人床四角,各一壮,佳也。”唐·孙思邈«千金要方»记载:“凡入吴蜀地游宦,体上常须两三处灸之,勿令疮暂瘥,瘴疠瘟疟毒气不能著人也。”可见,从晋唐时期开始就已有医家将艾灸用于防治瘟疫,防止其传播和蔓延,为保障人类健康作出了重要贡献。到了明清时期,艾灸防治疫病得到了发展,常用于预防或治疗霍乱、瘴疫等[3]。

2.2 艾灸热因素的防疫作用 新型冠状病毒对热十分敏感,在56℃条件下,30 min即可对其有效灭活[4]。洪宗国等[5]研究表明,艾条在燃烧时的峰值热力学温度可达1121.15K(约为848℃),由于艾条燃烧时的温度受艾绒储存时间、产地、加工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可能会有不同的温度表现,但一般认为以3年陈艾且产地为湖北蕲春为佳。艾灸可改善周围的潮湿环境,调节局部温度,更重要的是,艾灸燃烧后产生的温热刺激可通过腧穴传入体内。卢静[6]、张国山等[7]指出艾灸的温热作用包括温通及温补两方面,利用艾灸治疗疾病的基本原理为以温促通。«灵枢»记载:“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由此可见灸法是以“火气已通”为判定依据,达到使血脉通畅的作用。贺普仁将艾灸归于温通法范畴,他认为灸法是利用艾叶的辛热之性,借助灸火燃烧产生的温热刺激以温阳散寒、疏经活络、调气和血,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8]。艾灸的温补作用主要体现在艾绒的材质与使用方法上。«名医别录»言:“艾叶,味苦,微温,无毒,主灸百病。”通过艾绒燃烧在特定腧穴上产生的温热刺激以温补人体阳气。灸法对寒者、实者和虚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温治作用,如«医学入门»言:“虚者灸之使火气以助元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随火气而发散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复温也。”

2.3 艾灸光因素的防疫作用 目前临床大多以艾作为灸的燃料,且间接灸时选择的间隔物多为附子饼、姜片和蒜片,而未选择黄瓜片、胡萝卜片等其他间隔物,这些都与艾灸的光效密切相关。现代研究发现,艾条在燃烧过程中辐射的近红外线可激活人体穴位内的生物大分子氢键,并可通过神经-体液系统传递人体生物细胞所需的能量[9]。红外线具有较强的穿透能力,易于被生物体吸收并转化为生物体自身所需的内能。人体不仅是红外辐射源,而且是良好的红外吸收体。艾灸在对穴位进行刺激的同时,穴位自身也会吸收艾灸过程中产生的红外辐射,艾灸在红外辐射方面与穴位在红外吸收方面有着内在的规律性联系。沈雪勇等[10]通过研究发现艾条燃烧时所达到的温度较高,其辐射强度是人体穴位辐射强度的1000倍左右。而且其光谱为近似近红外并以远红外为主的光谱,含有少量的可见光,波峰在3.5μm附近,恰与在光谱中波长为760n m至400μm波段的医用红外线相一致[11]。上述3种传统隔物灸的红外辐射强度虽然比人体穴位辐射强度高20倍左右,但它们显示出来的光谱曲线极为接近,尤其是辐射峰近乎一致,均在7.5μm左右[10]。这也进一步说明艾灸在人体经络穴位上可更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充分发挥穴位的特异性效应,调节经络及脏腑功能,扶助正气,祛邪外出,治病防疫。

2.4 艾灸烟因素的防疫作用 艾叶烟熏的应用在中医药防疫中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庄子»一书中就有记载:“越人熏之艾。”唐·韩愈«谴虐鬼»也提到:“医师加百毒,熏灌无停机,灸师施艾炷,酷若猎火围。”可知古代已有医生使用艾烟防治疫情。与传统利用直接燃烧艾叶产生的艾烟不同,当今临床多以点燃的艾条对施术环境进行消毒。与广泛的紫外线消毒进行对比,艾烟不仅能有效避免紫外线在照射过程中产生的臭氧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而且可弥补紫外线消毒操作上的不足,艾烟随着空气流动散布到室内各个角落,操作简便,容易实施,在临床中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叶白如等[12]发现利用艾条熏蒸联合紫外线照射消毒法对室内空气的平均杀菌率为94.3%,而用紫外线照射法的平均杀菌率为90.1%,可见艾条熏蒸联合紫外线照射消毒法的平均杀菌率高于单独紫外线照射法。吴爱须等[13]采用艾条烟熏与紫外线照射对病房空气进行消毒,结果显示艾条烟熏与紫外线照射的消毒效果几乎相同。

3 小结

疫病的发生主要取决于致病因子和人体正气的盛衰两个方面。通过临床及实验研究发现,艾灸的热、光、烟因素皆可起到不同程度的扶正祛邪作用。在新冠肺炎防治过程中,对艾灸的使用非常重视,多个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中皆推荐使用艾灸,如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及北京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专家指导意见(草案)»等。经过临床验证及科学规范的指导,艾灸在全国范围内迅速普及与应用,为采用艾灸防治疫情提供了良好的蓝图。

猜你喜欢

艾灸紫外线穴位
紫外线指数,提醒你保护皮肤
艾灸保健知多少
预防艾灸上火,可舌下含服玄参片
低血压可以按摩什么穴位
影响穴位埋线减肥效应的研究进展
穴位埋线法治疗肥胖症的中西医机制研究进展
让人又爱又恨的紫外线
云与紫外线
夏季穴位养心
婆婆迷上了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