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叫20多年 为“烟台稼 参 糠鸡”正名
2022-12-13陶家树齐超山东省畜牧总站
文│陶家树 齐超(山东省畜牧总站)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中,全国畜牧总站下发的15个红色清单品种包含“烟台糁糠鸡”。笔者在对此品种开展回溯核查时,对“糁糠鸡”还是“糠鸡”产生了疑惑。
在查阅1999年出版的《山东省畜禽品种志》时,笔者从书中发现,对“烟台糁糠鸡”的描述为“该鸡体躯为麻羽呈黑色斑点状,外观近似当地生长的草本植物子籽实的糠壳,故当地群众以此羽色特征而命名。由于产地为山东省烟台市北部沿海一带,又称‘烟台糁糠鸡’”。这不免令人产生疑惑。此鸡以羽色外观似子籽实的糠壳得名,应该叫做“烟台糠鸡”,品种名称为什么是“烟台糁糠鸡”?胶东口音的“糠(cǎn)鸡”的“糠”会不是“”?
1999年出版的《山东省畜禽品种志》详细介绍了该品种,其名称写作“烟台糁糠鸡”。2004年的《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状况》对该品种的名称、文字描述与之几乎完全一致,是对《山东省畜禽品种志》的选录。在相关论文中,也写作“烟台糁糠鸡”,也就是“烟台糁糠鸡”之名已叫了20多年。
1987年出版的《平度县志》“作物分布”记载,“1936年《续平度县志》载,其种植以麦、菽、粱、稷、番薯为主,黍及落花生次之,、穄、稻、玉蜀黍、棉、苘又次之。”“从六十年代始,稷之类,一般不再种植。”
1990年出版的《莱西县志》“粮食作物”条载,“1956年农业合作化后,子、荞麦等几乎绝种。”
1990年出版的《胶南县志》、1995年出版的《黄岛区志》、1998年出版的《乳山市志》“作物品种”条对“”都有记载,并注明在人民生活不断提高的情况下“”种植逐步淘汰。
三、民俗和方言之“”
对比20世纪90年代出版的《莱西县志》《乳山市志》,在作物中均提到了子,也都提及饲养当地品种“糠鸡”。
1990年出版的《莱西县志》“鸡鸭鹅”条载:境内农户历来重视养鸡。1960年以前,均为当地品种,称“糠鸡”。
1998年出版的《乳山市志》“养鸡”条载:境内农户自古有家庭养鸡的传统,品种主要为当地传统喂养的糠鸡、黑鸡、猴鸡,饲养形式均为农户家庭散养。
五、专家确证为“糠鸡”
笔者致电1977—1978年参加过山东省家禽地方品种资源调查的老专家戚厚善,山东省畜牧兽医局原副局长、1999年《山东省畜禽品种志》副主编张洪本,青岛农业大学原动物科技学院院长、1999年《山东省畜禽品种志》编者王宝维,原烟台市畜牧兽医站、第一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专家张风会,4位专家均明确表示该品种名称为“烟台(cǎn)糠鸡”,从未听说“糁shēn糠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