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行业观察与聚焦

2022-12-13

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 2022年4期
关键词:交通绿色数字

要闻

·今年上半年,江苏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增长预计超过15%,列入省重大项目清单的交通项目开工率达到75%,前期工作推进全面提质加速。下半年,江苏交通将全力以赴“保建成、扩增量、强保障”,确保年内计划建成项目顺利建成,推动具备条件的力争开工项目转为新增开工项目,力争更多三年滚动项目序时进度提前。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厅党组书记兼省铁路办主任吴永宏提出,要对照全年投资计划,进一步加大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北沿江高速铁路、海太过江通道等项目前期工作,推动项目尽早开工建设,已开工的项目争取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超前谋划2023 年投资计划和重大项目储备,强化用地组卷和报批,用好国家金融政策,积极化解地方资金筹措压力大等难题。

·7 月15 日,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了《2022 年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一文。从文中获悉,二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1%,比上年同期下降3.3 个百分点。分主要行业看,二季度,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4.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为79.0%。

·为更广泛地联系服务广大会员,充分发挥学会桥梁纽带和参谋助手作用,切实维护职工权益,加强学会组织建设,7 月8 日,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在南京召开第一届工会会员大会。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总工会主席魏国强、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理事长史和平出席会议并讲话。省总工会副主席井良强、省总工会秘书长马文刚、省部属企事业工会主任景月琴出席会议,会议由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副理事长江里程主持,新当选的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主席、省综合交通运输协会副会长葛平代表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发言。

·6 月5 日,由中国冶金报社组织的2022“寻找最美绿色钢城”评选结果揭晓。我省共有15 家钢企获评为“绿色发展标杆企业”和“绿色发展优秀企业”。其中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天工国际有限公司等7 家钢铁企业被评为“绿色发展标杆企业”,江阴华西钢铁有限公司、徐州金虹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梅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江苏长强钢铁有限公司、靖江特殊钢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淮钢特钢股份有限公司、丹阳龙江钢铁有限公司、常州东方特钢有限公司等8 家钢铁企业被评为“绿色发展优秀企业”。

焦点

·省交通运输厅近日印发《江苏省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对全省交通运输行政许可事项清单的建立、调整、应用、监督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规范权力运行,推进依法行政。《办法》是深化全省交通运输行业“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明晰行政许可权力边界,明确各部门之间的职责分工,规范行政许可运行,为企业和群众打造更加公平高效的审批环境,对于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服务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促进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意义重大。

·近日,江苏数字交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出台,提出完善数字技术创新链、培育数字交通产业链、打造交通新型融合基础设施、打造智能便捷城乡客运服务、升级行业治理数字化体系、完善支撑体系六大重点任务。到今年年底,江苏将初步搭建起数字交通框架体系,正式启动数字交通产学研对接,实现智慧路网云控平台全网运行。到2023 年年底,江苏数字交通框架体系将基本形成,5G、北斗等数字技术与交通运输行业深度融合;到2024 年年底,数字交通框架体系进一步完善,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的协同治理体系基本建立。

·由江苏省金属学会牵头编制的《金属冶炼企业中频炉使用安全技术规范》由江苏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批准发布,于2022 年6 月26 日正式实施。此次发布的《金属冶炼企业中频炉使用安全技术规范》,从中频炉基本要求、安全装置、生产前检查、炉料及操作、筑炉及烘炉、应急管理等6 大方面提出了系统性的安全管理要求,从应急水设置、冷却水监控、熔融金属应急储存等重点方面,指出了中频炉现场管控重点,为使用中频炉企业落实安全生产提供了有力安全技术支撑。

·6 月6 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关于发布第八批境内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编号的公告》,兴澄特钢提交的“钢资产流转的全过程数字化平台”位列其中,成为首个取得该备案的钢铁企业。该平台将特钢应用场景与区块链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建立数字钢资产概念、全程记录钢资产的产权转移和加工过程、基于钢资产的重量和加工重量配比实现钢材的“可无限细分、可形态转换”的数字化质量保证书、实现原料到产品的终身、全产业链溯源创新实践四大功能。通过该平台,让兴澄特钢的产品和中下游用户形成联盟链,确保产品数据真实和安全,大幅提升溯源效率,提升全产业链质量信心。

动态

·7 月5 日,首届江苏省科技期刊优秀论文颁奖典礼暨“第五届院士主编汇智论坛”在南京召开,《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于2021 年9 月刊发的吴光辉院士论文《大飞机引领先进材料发展》入选首届江苏省科技期刊百篇优秀论文获奖名单。《现代交通与冶金材料》编委会主任、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副理事长游庆仲作为获奖期刊代表发言。

·省综合交通运输学会近日组织召开了《江苏省智慧公路建设体系研究与工程示范》科技成果评价会。经审议,专家认定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是全国首次面向普通国省道智慧公路开展体系研究和实践探索,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江苏特色且可落地、可复制、可推广的研究成果,为全国普通国省道智慧公路发展贡献了江苏经验。

·近日,满载45 个集装箱光伏组件的列车从江苏南京港龙潭铁路出发,以铁公水联运的方式,途经上海芦潮站、上海港发往欧美等地,标志着南京至上海海铁联运“天天班”正式运行。海铁联运班列常态化运行后,货物周转效率较全程水运提高近2 倍,物流成本较公路降低近1 倍。受疫情影响,今年以来物流运输一度出现出运困难、成本推高、集疏运节点堵塞等问题。江苏交通运输部门提速推动公转水、公转铁、铁水联运,大力畅通物流堵点,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

·6 月28 日,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与中国冶金报社就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签订协议。未来,双方将基于多年友好合作关系和各自独特优势,深化合作内容、拓展合作领域、创新合作模式,强强联合,共强钢铁,用规划和文化的力量共同为钢铁行业、钢铁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6 月27 日,梅 钢 完 成1100 mm 宽 度60Si2 MnA 酸洗弹簧钢首个批量期货订单交付,远超行业内普遍的250 mm 宽度规格,实现该品种超宽规格行业首发。60Si2MnA 酸洗弹簧钢的强度、弹性和淬透性较高,主要用以制作铁道车辆、汽车所用的能承受较大负荷、高温、高应力的弹簧等。目前市场供应的弹簧钢均是250 mm 左右窄规格产品,用户需要小卷退火,影响了用户生产效率。梅钢超宽规格60Si2MnA 车辆弹簧钢的生产研发不仅解决了炼钢生产脱硫困难、热轧工序轧制负荷大、冷轧酸洗工序易断带等问题,而且实现了100%热装热送,精减一次退火工序,产品性能优良,切边质量良好。

·为强化高性能特殊钢、高温合金关键品种发展以及智能化转型升级对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作用,2020 年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委托江苏省冶金行业协会、江苏省金属学会分别承担《江苏钢铁工业“十四五”智能化转型升级研究》、《江苏高性能特殊钢、高温合金关键品种发展研究》项目。5 月26 日,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江苏研究院在南京组织专家召开两项目结题评审会,与会专家听取了项目组汇报,一致认为两项目研究报告思路清晰,内容全面,深入、全面分析了江苏钢铁行业智能制造以及特殊钢、高温合金产业发展现状,提出的智能化转型升级目标和路径具有可操作性,提出的高性能特殊钢、高温合金发展关键品种、性能、技术指标和实施方案具有指导性,政策措施可行性强,研究成果对当前钢铁行业推进智改数转、技术升级、产品创新等方面具有指导意义,同意通过项目验收。

预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战略部署,大力推动节能减排降污,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推进钢铁工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中国金属学会定于2022 年8 月16~19 在武汉召开“2022 年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暨全国冶金能源环保生产技术研讨会”。会议主题是:科学协同降污节能减碳,助力钢铁工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会议将邀请国家有关部门、行业知名专家和典型企业研讨钢铁工业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和绿色制造科技发展战略,分析钢铁工业绿色制造体系的构建及其实施,并围绕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大气污染物协同深化治理与超低排放、冶金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等新技术、新成果进行深入探讨。

·为全面总结、分析和交流近两年来我国轧钢领域所取得的创新成果,探索发展绿色、智能轧制技术,通过创新发展、转型升级,使我国钢铁行业成为“工艺绿色化、装备智能化、产品高质化、供给服务化”的钢铁强国,中国金属学会定于2022 年8 月23-25 日召开“2022 年全国轧钢生产技术会议”。作为两年一次的国内轧钢界盛会,会议将重点围绕发展绿色智能轧制技术,提高钢材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开发绿色产品,发展智能轧制技术,满足下游产业定制需求、提高用户服务等方面邀请国内著名轧钢专家、学者、轧钢厂厂长、重点用钢行业专家和轧钢从业者参加会议并作报告。

·首届中国深圳数字交通大会暨博览会将于11月16 日至18 日在广东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办,大会组委会工作即日起全面启动。大会以“数字·新时代 交通·新未来”为主题,紧扣交通数字管理、交通新基建、运输服务智能化、网络安全和产业创新发展等重点领域,拟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举办开幕式主旨论坛、平行论坛及系列展示展览和招商签约等活动。

本届大会暨博览会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指导,中国交通报社、中国交通运输协会信息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交通运输部规划研究院提供技术支持,北京中通广告有限公司、恒兴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承办。大会旨在贯彻落实交通运输部《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以数字交通赋能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积极推动数字中国战略在交通运输行业落地生根。大会将邀请行业专家学者、国内知名院士,对交通运输部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进行解读,举办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大脑”、智慧物流、数字交通创新生态、信息技术应用、数字出行、数字交通网络安全、行业管理信息化、交通运输企业数字化转型等近20 场分论坛,聚焦当前数字交通重大前瞻性、关键性技术问题和最新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宣传我国数字交通发展成果,大会同期将举办数字交通博览会,拟设置各省(区、市)数字交通规划及成就、交通新基建、城市智能交通、交通信息设施、智能驾驶、交通新业态、交通运输网络安全、综合交通运输数据、新能源和环保科技等10 大展区,集中展示我国数字交通的整体实力和创新成果。

猜你喜欢

交通绿色数字
绿色低碳
繁忙的交通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小小交通劝导员
答数字
数字看G20
成双成对
繁忙的交通
数字变变变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