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英科技合作内生动力犹在

2022-12-12金晨祎张薇薇

世界知识 2022年23期
关键词:英国科技

金晨祎 张薇薇

2022年9月,英国帝国理工学院宣布将关闭两家与中国航空航天机构合作建立的研究中心,原因是政府出口管制部门拒绝颁发许可证。在美国鼓吹对华“战略竞争”的背景下,中英科技合作的“黄金时代”似乎一去不返。然而两国科技合作的内生动力犹在,仍有机会迸发新的活力。

2021年,英国政府发布《竞争时代的“全球英国”——安全、国防、发展与外交政策的整体评估》(以下简称《整体评估》),直言美国是最重要的战略伙伴,而中国是“对英国国家利益乃至国际秩序构成重大挑战的系统性竞争对手”。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加入了美国在高科技领域对华“围剿”的阵营。

2022年以来,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部已动用《国家安全与投资法》,对三起中英科技企业间合作进行干预。5月,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旗下安世半导体对英国纽波特晶圆厂的收购案受到追溯性审查。7月,曼彻斯特大学被禁止向北京无限视觉科技有限公司出售视觉传感技术的知识产权。8月,香港超橙控股有限公司对英国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公司“脉冲”的收购被叫停。此外,英国高校涉华科研活动也遭遇严格审查。在英国2021年一项针对“中国间谍”的高级别审查中,曼彻斯特大学、帝国理工学院、利物浦大学、谢菲尔德大学等通过录用中国留学生获取高额收入的大学被重点关注,近200名英国学者因涉嫌向中国提供敏感信息受到调查。除帝国理工学院最新宣布关闭两家研究中心外,过去三年中还有五项中英科技合作项目因无法获得许可证被中止,50余名中国留学生因被怀疑有“军方背景”而离开英国。

在大国竞争背景下,美国不断加大力度拉拢盟友与中国“脱钩”。在地缘政治滤镜下,中英科技合作被严密审查,曾经的持续高速增长态势不再。那么,中英科技合作的前景是否就全然黯淡了呢?事实并不尽然。英国对自身科技实力充满信心且雄心勃勃。《整体评估》指出,英国是诺贝尔奖得主人数世界第二、科技独角兽企业数量世界第三、创新指数排名世界第四的科技强国,要争取在2027年前将研发投入提高到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4%,并在2030年前成为“科技超级大国”。要实现这一目标,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不可或缺。英国政府通过签署双边合作协议、设立海外办事处、制定国际合作规划、提供专项资助基金等方式,已建立起一整套成熟的国际科技合作机制。在英国庞大的国际科技合作网络中,中国的位置几乎无可替代。随着中国本身的科技实力日益增强,与中国开展科技合作的吸引力更是与日俱增。

近年来,中国的科技实力不断增强。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10年上升,2022年位居世界第11。中国顶级科技集群数量达到21个,与美国并列世界第一。2021年,中国高新企业数量达33万家,其中科技独角兽企业301家。在资金方面,2021年中国研发经费达2.8万亿元,同比增长14.2%,规模稳居世界第二。在人才方面,2020年中国科技人才总数达1.12亿,多个理工类专业的研究水平世界领先。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实施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对于包括英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有很强的吸引力。习近平主席多次强调,中国要更加主动地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在开放合作中提升自身科技创新能力。中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积极促进科技开放合作”进行专门部署;2021年12月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为“国际科学技术合作”设置单独章节,加大对国际科技合作的支持和鼓励力度。

中国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10年上升,2022年位居世界第11。图为2022年7月24日,搭载问天实验舱的长征五号B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准时点火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不断增强的科技实力和开放包容的合作方式使中国成为任何国家都“不可错失”的科技合作伙伴。德国总理朔尔茨11月初访华携重量级的科技企业代表团;在近期召开的二十国集团峰会和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澳大利亚、法国、荷兰、日本等多国领导人会晤,达成稳定和发展双边关系的共识,这些均表明,错失同中国的科技合作机会,恐是英国不可承受之重。

为延滞中国发展,美国拉拢西方发达国家成立“技术联盟”,对中国开展国际科技合作竖起“小院高墙”,中英科技合作也因此受到负面影响。然而,中英合作的内生动力依然存在,合作交流的渠道依然存在。在除半導体、人工智能、航空航天等少量尖端技术以外的其他更广阔领域,中英科技合作仍在持续推进。

在卫生领域,“中英健康与老龄化旗舰挑战计划”于2019年正式启动。北京医院和纽斯卡尔大学正合作推进利用科技创新产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广东省疾控中心与牛津大学合作完成了广东新冠病毒传播链的分析工作。英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与深圳康泰生物签署了牛津阿斯利康疫苗的生产协议。2021年12月,中英精准医疗领域科技型中小企业线上对接会顺利举行。两国企业围绕精密医疗器械、AI辅助诊断系统、手术机器人、分子诊疗等展开热烈交流。

在气候变化领域,2021年,“中英工程技术绿色低碳发展论坛”和“中英工程技术脱碳政策圆桌会议”先后举办。2022年4月,中英工程技术合作指导委员会成立,将“脱碳”确定为首期主题;7月双方还举办了首场以海上风电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后续在碳捕集利用与封存、低碳建筑、氢能、零碳交通、电力系统转型等领域,两国仍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近年中英科技合作遭遇的阻碍是政治性的,而且更多源自美国的压力。就两国本身而言,合作的需求和动力仍很强劲。英国伦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院院长克里·布朗表示,过去十年间,中国作为一个日益强大的现代化国家在世界舞台发挥的作用、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更加突出,与中国的合作“不能停止”。兰德公司欧洲分部最近采访了80多位来自不同学科和机构的英国学者,他们赞扬了中国合作伙伴的学术能力和严谨态度,表现出与中国伙伴继续合作的强烈意愿。可以相信,中英两国在科技领域并不会“脱钩”。随着科技商贸交流的自然推进和扩大,中英两国进行高水平的科技合作仍有广阔前景。

猜你喜欢

英国科技
英国的环保
笔中“黑科技”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欧盟同意英国“脱欧”再次延期申请
英国圣诞节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