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越联合增殖放流赢得赞誉渔民赠锦旗

2022-12-12本刊讯

中国水产 2022年11期
关键词:中越防城港市渔业资源

本刊讯 9月23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渔船渔民向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赠送了多面锦旗,对中越北部湾开展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与渔业资源养护活动取得的实实在在经济效益表达感谢!南海水产研究所副所长吴洽儿受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委托,到北海市接受锦旗,同时就广西渔船渔民对该项目的关注与支持表达了感谢。

在农业农村部、相关部委、地方政府及渔业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南海水产研究所实施了两期“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养护”项目,效果显著,得到中越两国高度认可,先后3次被写入中越联合公报或联合声明,成为中越两国海上合作的典范。中越北部湾渔业资源增殖放流与养护使北部湾海域成为和平之海、合作之海,既维护了中越北部湾海上生产的安全,也使中越两国渔民能从渔业资源养护中得到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自2017年以来,中越两国先后在北部湾海域开展5次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其中,在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东兴市北仑河口和北海潮雕广场共实施了4次,在越南的下龙湾实施1次。中方放流鱼苗有青石斑鱼、赤点石斑鱼、黑鲷、真鲷、黄鳍鲷、花鲈、红鳍笛鲷、紫红笛鲷8个种类,虾苗有长毛对虾、墨吉对虾、日本对虾、斑节对虾4个种类,中方累计向北部湾海域放流鱼苗和虾苗超过2.26亿单位。据南海水产研究所监测和评估,增殖回捕率保持在5%以上较高水平。

两期项目均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据南海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采集信息数据分析,一期项目(2017—2018年)实施前后,仅长毛对虾单种捕捞产量就累计增加1337.80吨、捕捞产值累计增加1.84亿元。跟踪监测效果评估结果显示,一期项目直接投入产出比约为1:5.59。据不完全统计,自2021年二期项目实施以来,放流的黑鲷、黄鳍鲷、日本对虾3个种类增产效果明显,目前已助力北部湾捕捞产量增加942.21吨、捕捞产值增加0.97亿元。2022年伏季休渔期结束后,桂北渔19017船主反映在放流海域附近日产100多公斤日本对虾,航次4天捕捞到500公斤,产值约5.5万元,比前几年产量提高了近10倍。桂北渔排10003船主庞兴河表示“黑鲷和黄鳍鲷的产量增加了30%左右”,桂防渔排80639莫小明表示“真鲷、黑鲷和长毛对虾比往年明显增多”,桂防渔排68097船主龚运斌表示“增殖放流切切实实让我们感受到国家为渔民办实事,希望中越增殖放流能长期地搞下去,让渔民收入能不断提高”。

北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邹建伟表示,北海市水产技术推广站一直负责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捕捞信息动态采集网络系统的相关工作,通过近几年的调查监测数据分析,连续几年在北部湾开展的大规模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已取得非常明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据调查,渔民对“中越联合增殖放流”的满意度为100%。防城港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裴琨表示,“中越联合增殖放流”已经形成品牌效应,防城港市人民政府在2021年于北部湾北仑河口中越交界处设立了中越双文“中越北部湾增殖放流点”牌,目前该地已成为渔业休闲旅游打卡点。

更多报道详见“中国水产”微信公众号

猜你喜欢

中越防城港市渔业资源
沅江怀化段渔业资源增殖保护措施
影响防城港市沿海地区母乳喂养相关因素分析
防城港市2016—2021年新生儿死亡原因分析
中越米轨铁路大桥完成“换骨手术”
中越情谊深
东海渔业资源重建的智慧技术思考
中韩渔业资源联合增殖放流活动在青岛举行
简述鱇浪白鱼渔业资源相关研究成果、问题与建议
中越边境地区壮、岱族婚姻文化初探
防城港市安全生产四项指标“三降一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