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花钱“征信修复”?小心掉进陷阱!

2022-12-12中国报道张利娟

中国报道 2022年12期
关键词:黑产维权代理

文|《中国报道》记者 张利娟

债闹不但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加剧了金融风险扩散,还破坏了相关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对社会稳定和诚信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征信修复”“征信洗白”“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近两年来,在网络平台上经常能看到此类推广信息。最近,类似的广告也频繁在线下出现,甚至在出租车座位上赫然打广告,声称能提供信用优化、逾期修复、企业个人信用服务、失信人数据修复等服务。

“这些现象由来已久,疫情后类似案件更是出现井喷式增长。”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协商还款”“征信修复”实际上是一种恶意逃废债行为,又称为“债闹”。其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债务人通过伪造病历证明等文件、编造艰难处境,甚至恶意投诉金融机构、助贷平台或催收人员等方式达到逃避债务的目的。二是各类“反催收”组织打着能为债务人减免债务的幌子,向债务人传授减免息差、延期还款“技巧”,教唆、煽动其主动逃避债务,甚至以违法手段拒绝偿还债款,目前“反催收”已成为一条庞大的黑色产业链。

黑灰产背后套路多

2020年,“打击恶意逃废债”内容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反催收”已经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关注。

但“反催收”短时间内难以“熄火”。今年5月,金融服务平台分期乐发现用户提交的50余份因重症、贫困需停催的申请有很多疑点:证明材料模板一致,并非用户本人提交,微信号备注均为同一家公司名称,另外来电手机号码归属地也均集中为湖北同一地级市,而用户户籍实际分布在全国多地。了解这些情况后,分期乐立即向湖北警方报送了相关线索。日前,警方已将这一团伙一举抓获。

一位长期关注“反催收”黑产的业内人士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当前的“反催收”套路主要有5个,一是假冒第三方专业人士身份进行宣传,发布虚假信息。如以“揭露银行收费陷阱”“停息挂账”“代理维权”“法务咨询”“债务优化”等为噱头,编造成功案例,利用短视频、微信朋友圈等媒体平台,以律师或法律工作者、相关专业人士的名义,发布虚假或误导性的金融代理维权信息。二是假冒工作人员,诱导消费者进行投诉等行为。三是诱导消费者伪造虚假证明。如谎称用户受疫情影响,伪造贫困、重病与残疾证明等材料,要求机构减免息费等行为。四是怂恿消费者进行恶意逃废债,引导消费者错误认为机构贷款利息违规,怂恿消费者否认了解合约条款等。五是诱导代理,套取用户信息,阻碍有关部门与消费者取得联系,切断正常维权渠道,进行违法犯罪行为。

“随着数字经济和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服务更加下沉,个人债务快速扩张,进而出现一些围绕债务的违法违规行为,这是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表现。”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告诉《中国报道》记者,“债闹是特殊时期出现的特殊问题。”

在中闻律师事务所律师李亚看来,产生债闹黑产的原因主要有二。一是2020年最高法出台民间利率借贷新司法解释后,别有用心的机构或个人曲解司法解释,以“机构收取超过一定利率上限即涉嫌高利贷违法”为由躲避还款。二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部分小额信贷的借款人收入下降,有关部门有针对性地出台了一些延期还本付息的政策,这也使得一些欠款人认为躲避还款有理由、有空间。

扰乱金融市场秩序的“毒瘤”

2021年5月14日,湖南湘西保靖县公安局清水坪派出所民警在清水坪镇街头给留守妇女和老人讲解防范金融诈骗知识。

非法代理债闹已形成完整的黑灰色产业链,不仅严重扰乱正常社会、金融秩序,还涉嫌欺诈,导致债务人本人的利益往往遭受多重损害。

日前,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非法“代理处置信用卡债务”存在三大风险:一是个人信息泄露隐患多;二是个人信用受损影响大;三是个人资金损失风险高。

上述业内人士表示,除了对个人的危害,对行业及社会来说,非法代理债闹等行为严重影响到金融市场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危害社会信用体系整体建设,对金融行业发展、整个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会带来不可估量的负面冲击。恶意投诉,给贷款机构增加降诉压力,破坏行业营商环境。冒充贷款平台向用户实施违法诈骗,危害贷款机构形象及声誉。诱导用户提交虚假信息材料,增加贷款机构的经营风险。增加贷款机构对资金回收的难度。

“恶意逃废债一直都是行业毒瘤,危害巨大。一是危害金融机构的正当权益。‘老赖’‘反催收’联盟组织通过债闹方式恶意制造借款人与金融机构双方之间矛盾,最终达到不还款或少还款的目的。二是危害金融秩序,影响信用体系构建。老赖们轻则抵赖不还,而‘老赖’‘反催收’联盟组织群体逃避信用责任,不利于构建信用体系。”李亚说。

在尹振涛看来,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天职,但因为债闹,很多金融机构就会有所担忧和顾虑,从而束手束脚,这其实也影响到了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动性。债闹不但扰乱金融市场秩序,加剧了金融风险扩散,还破坏了相关企业正常经营活动,对社会稳定和诚信风气造成恶劣影响。

给“债闹”戴上枷锁

有媒体报道称,市面上涉嫌教唆债务人债闹的代理维权机构、“反催收”中介、个人债务重组公司、“征信修复”公司在过去一年增长了10倍多,已形成黑灰产业链。这类不法行为已引起国家相关部门高度重视。

今年4月,央行印发《关于开展“征信修复”乱象专项治理“百日行动”工作的通知》,要求2022年3月中旬至6月下旬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此项工作。8月底,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投诉问题整治的通知》,严肃查处以“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异议投诉咨询、代理”为名行骗的犯罪分子。9月2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更是给“反催收”戴上了法律的枷锁,该法于今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此外,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等日前草拟了《金融领域违法违规代理维权活动认定指引(内部过程稿)》和《金融领域代理维权互联网信息发布基本要求(内部过程稿)》, 对包括抖音、微博在内的多家互联网平台进行调研,针对“反催收”“代理维权”“停息挂账”“征信修复”相关内容加大审查力度,目前正在行业内征求意见。

在央行统一部署下,从去年开始,重庆、湖南、深圳、海南、北京、上海、广东、福建、山西、黑龙江、山东等多地银保监局联合当地公安厅、市场监督管理局、地方金融监管局先后发起联合打击非法代理维权活动。

不只是政府及执法部门,不少金融机构也积极加入打击代理维权的大军中。今年3月,乐信、马上消费金融、平安普惠、招联金融等10余家机构,在重庆成立全国首个打击金融黑产行业共享互助组织——“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

“打击‘反催收’,我们采取了以客诉数据为基础,通过多维度、多方式对黑产投诉客户进行甄别、预警、监控、归档等行动。”360数科相关负责人介绍道,首先通过人机一体的查找方式,将每日客户投诉的进线渠道、投诉内容、沟通语气等相关投诉数据整理归纳,从中筛选可疑的数据;然后通过预警、监控,确定与债闹机构有关联的客户,进行内部数据存档系统流转,对于已经归档客户,后续业务触发熔断机制。

尽管政企各方都在行动,但不少专家提醒金融消费者,应树立依法维权意识,对于“代理维权”机构勿轻信、勿传播,通过正规渠道依法合理维权。同时,消费者也应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切勿轻易将本人身份信息、通讯信息、家庭信息和金融信息泄露给他人,或委托他人“代理维权”,避免个人信息被非法利用、泄露或买卖。“债务人还必须明白伪造证明材料是违反犯罪行为。”360数科相关负责人补充道。

尹振涛表示,因为债闹涉及金融机构、监管机构、司法部门、经侦等领域,所以各部门的联动很重要。此外,采取技术手段、科技手段等也很重要。

“打击债闹的难点主要在于市场信用体系还不够健全,债务违约的成本较低,我们当前的手段不能对恶意逃废债的债务人产生相应的威慑作用。”李亚对《中国报道》记者表示,建议强化市场信用约束,健全债务违约处置机制,加强借贷领域失信惩戒。对恶意逃废债、恶意投诉行为的当事人给予联合惩戒,让不法分子无处遁形、寸步难行。同时,建议司法部门对“债闹”黑灰产行为给予法律上界定,让公安机关、监管部门在执法活动中更加有法可依。

前述业内人士则建议,一方面,各互联网广告投放平台应严格审核;另一方面,要加强用户教育,相关企业要建立健全消费者保护机制,提升消费者意识。同时,立法部门应从法律方面提供支持,相关部门要建立打击金融黑产联动机制。

猜你喜欢

黑产维权代理
维权去哪里?
养号黑产愈演愈烈
代理圣诞老人
腾讯发布:《2018上半年互联网黑产研究报告》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150万网络黑产从业者 正盯着你的个人隐私
新技术能帮助消灭黑产吗?
又来了个打算维权的
完美 打假维权
复仇代理乌龟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