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TT、PT、APTT、FIB及肿瘤标志物在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中的诊断作用分析

2022-12-12杨英桃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乙型肝炎敏感性标志物

作为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之一,乙型肝炎的发生与乙型肝炎病毒持续感染有关,表现为上腹部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随着病程进展,可发展为肝硬化、肝癌,危及生命安全[1]。2020年,我国摆脱“乙肝大国”的帽子,但病毒感染仍存在,治疗刻不容缓。调查显示我国2020年肝癌新发病例、死亡病例分别为41万、39万,给我国居民健康安全带来了极大危害。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发生,治疗难度高,预后更差[2-3]。因此,尽早诊治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已成为改善患者临床结局的关键。研究指出,监测凝血功能变化可有效判断肝功能,以明确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病情状况,然而凝血功能单一检测诊断敏感性较低[4]。随着当前血清学检测技术的发展,发现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变化与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疗效、预后发展等有关。为此,本研究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96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探究TT、PT、APTT、FIB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对其诊断价值,旨在为后续相关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入选标准:①神志清楚,理解、沟通等能力正常,依从性良好;②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5]、《原发性肝癌诊疗指南(2022年版)》[6];③所有受检者对研究的内容已知晓、主动参与。

排除标准:①认知、理解等障碍;②合并心理疾患、肝肾功能不全、其他恶性肿瘤、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③近期(3个月以内)接受相关药物治疗;④甲型、丙型、丁型、戊型等肝炎病毒感染;⑤其他原因(酒精性、药物性、自身免疫性等)所致肝炎。

结合研究筛选条件,选择我院2020年2月-2021年12月期间接诊的96例乙型肝炎相关肝癌患者为观察组[将其分为三组:A组(乙型肝炎,40例)、B组(肝硬化,33例)、C组(肝癌,23例)],包括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46例,年龄为27-70岁,平均为(45.45±6.20)岁。另选择同期接诊的45例良性肝病患者为对照组,包括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29-70岁,平均为(46.15±7.07)岁。经比较,上述两组基线资料无差异(P均>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

1.2 方法 采集所有受检者晨起空腹条件下静脉血5mL,常温条件下静置1h,再进行离心处理,留取血清(时间为15min、转速为3000r/min),保存在-20℃冰箱内,待测结果,包括凝血四项、血清肿瘤标志物。选择STA-revolution仪器测定凝血功能;选择Cobas8000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为工具,测定血清肿瘤标志物浓度。注意在此过程中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减少误差。

凝血功能指标: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等。血清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其中TNF-α参考正常值0.74-1.54ng/mL;CEA参考正常值0-5ug/L。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 比较观察组、对照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

1.3.2 A组、B组、C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 比较、分析A组、B组、C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

1.3.3 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效果 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效果。

1.4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用SPSS25.0统计软件分析,计量资料表示为“±s”,组间差异行t/F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n(%)”,数据组间行χ2检验。以P<0.05为检验标准,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 观察组TT、PT、APTT,以及血清AFP、CEA及TNF-α较对照组高,FIB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s)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s)

组别 凝血功能 血清肿瘤标志物APTT(s) TT(s) PT(s) FIB(g/L) AFP(μg/L)CEA(μg/L)TNF-α(ng/mL)对照组(n=45)24.55±3.27 15.67±3.25 14.65±2.21 2.79±0.47 11.41±3.15 3.85±1.23 1.21±0.19观察组(n=96)49.71±6.30 23.15±4.20 19.57±3.27 1.71±0.37 98.45±8.20 51.25±5.11 45.51±5.17 t 25.212 10.551 9.152 14.785 68.759 61.289 57.353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2 A组、B组、C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 三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见表2。

表2 A组、B组、C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s)

表2 A组、B组、C组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比较(±s)

组别 凝血功能 血清肿瘤标志物APTT(s) TT(s) PT(s) FIB(g/L) AFP(μg/L)CEA(μg/L)TNF-α(ng/mL)A组(n=40) 25.40±2.19 5.77±0.63 4.57±0.49 2.93±0.35 4.10±0.51 47.40±6.25 40.17±4.05 B组(n=33) 52.30±5.20 24.57±2.30 10.55±2.10 0.97±0.15 5.10±0.71 56.39±8.21 64.80±6.47 C组(n=23) 49.25±4.17 23.13±1.45 9.83±1.10 1.07±0.17 8.35±1.05 79.45±9.10 143.41±17.25 F 502.796 1580.329 202.582 650.557 253.250 131.502 869.015 P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0.001

2.3 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效果的比较 凝血功能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敏感性、特异度较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更高(P<0.05),见表3。

表3 凝血四项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效果[n(%)]

3 讨论

乙型肝炎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传染性,是目前我国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目前,我国已不再是乙肝大国,但是乙肝病毒持续感染可导致肝硬化、肝癌等严重后果,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减短生存期限,危及生命。因此,积极诊治乙型肝炎相关肝癌尤为重要。

PT延长多见于纤维蛋白原的缺乏,既能评价肝功能,又能反应外源凝血系统。APTT是内源性凝血系统的敏感性指标。TT可反映FIB水平及结构,与肝功能受损程度呈正相关。FIB合成于肝脏,是一种凝血糖蛋白,与细胞的增殖净化、黏附、吞噬等有关[7]。肿瘤标志物是用于诊断癌症的常用方法,包括CEA、AFP、TNF-α等,其中AFP合成于肝脏,是用于筛查原发性肝癌的常用标志物;CEA是一种酸性蛋白,分布在呼吸、消化系统内,并在恶性肿瘤(肺癌、肠癌、乳腺癌等)细胞膜构成过程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8-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PT、APTT、TT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较对照组明显增高,FIB低于对照组,说明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发生可导致机体出现凝血功能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异常改变。原因为肝脏为重要的代谢器官之一,更是凝血因子的重要合成场所,一旦肝脏受损,将会造成凝血因子合成的减少,降低FIB水平,使PT、APTT、TT延长。此外,随着乙型肝炎进展至肝硬化、肝癌,血清AFP、CEA、TNF-α水平不断增高。由此认为,监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癌患者凝血因子可有效判断肝病程度及鉴别肿瘤性质。本研究结果显示,A组、B组、C组PT、APTT、TT、FIB及血清肿瘤标志物差异明显,表示随着患者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导致病灶细胞的增殖、浸润及生长,进而损害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机体免疫力,造成凝血功能障碍[10]。本研究结果显示,凝血功能联合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敏感性、特异度较凝血功能、血清肿瘤标志物单一检测更高,说明PT、APTT、TT、FIB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联合诊断效果更理想,各项指标的优势互补及扬长避短,有利于提高患者的诊断敏感性、特异度,以指导制定合理、科学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TT、PT、APTT、FIB及血清肿瘤标志物诊断乙型肝炎相关肝癌的效果更高,尤其是联合诊断效能,能提高敏感性、特异度,以及结合各指标水平变化即可判断疾病进展,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改善病情,缓解症状,促进预后恢复,值得优选。介于相关报道较少,今后仍需继续探究乙型肝炎相关肝癌诊断情况。

猜你喜欢

乙型肝炎敏感性标志物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经前烦躁障碍症发病与四氢孕酮敏感性中西医研究进展
基于TCGA数据库分析、筛选并验证前列腺癌诊断或预后标志物
二至丸对慢性乙型肝炎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慢性乙型肝炎的预防与治疗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受害者敏感性与报复、宽恕的关系:沉思的中介作用
冠状动脉疾病的生物学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