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治疗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应用抗菌药物的现状研究

2022-12-12谢生春刘晨平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妇幼保健院江西赣州34300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赣州34300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2年23期
关键词:血常规儿科抗菌

谢生春,刘晨平(.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妇幼保健院,江西 赣州 34300;.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人民医院,江西 赣州 34300)

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该疾病多发于春季和秋季,典型的临床表现是咳嗽、发热、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等[1-2]。由于小儿上呼吸道反复感染极易造成其免疫功能下降,不利于小儿机体各项器官的健康发育[3]。临床治疗该疾病多采用药物治疗,随着抗生素类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种类不断增多以及使用频率逐渐增多,抗生素类药物不合理使用情况也越来越多,临床上经常出现滥用抗生素的情况,不仅会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还会降低临床治疗效果[4]。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儿科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并给予相应的对策,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800例在我院就诊的儿童患者,男性415例,女性385例,年龄区间在21天-14岁,平均年龄(7.35±1.23)岁;其中58例患儿年龄<1岁,有186例患儿年龄区间在1-2岁,有203例患儿年龄区间在3-4岁,有175例患儿年龄区间在5-8岁,有128例患儿年龄区间在9-12岁,有50例患儿年龄区间在13-14岁。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纳入标准:①入院时伴有不同程度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②患儿家属在知情下参与研究,自愿配合各项调查表的填写。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肺部疾病者;②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者;③对研究中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④自身免疫性疾病者。

1.2 方法 收集本次研究纳入的800例患儿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重、使用的抗菌药物名称、规格、使用剂量等,根据患儿的病情分析治疗方案以及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结合开具的处方中使用不同类型的抗菌药物以及用药方式,对用药方案进行整合,观察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对患儿上呼吸道感染发挥的作用,分析使用该种抗菌药物过程中是否会产生不良反应,总结现阶段儿科针对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中采用抗菌药物的现状。

1.3 观察指标 ①分析患儿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联用占比。②分析患儿使用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情况。③分析患儿首发临床症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血常规检查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3.0软件分析与处理本轮研究中的各项数据,(%)表示本轮研究中出现的计数资料,用χ2值检验数据。计算后P<0.05表示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分析患儿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联用占比 统计患儿抗菌药物给药途径包括静脉滴注(88.50%)和口服(11.50%),其中以静脉滴注给药为主;统计患儿药物联用方式包括单一抗菌药物(89.50%)以及两种抗菌药物联用(10.50%),其中以单一抗菌药物为主。见表1。

表1 分析患儿抗菌药物给药途径以及药物联用占比[n(%)]

2.2 分析患儿使用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情况 在不同类型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中,头孢类药物使用频度较高,其中使用频度较高的是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见表2。

表2 分析患儿使用不同类型抗菌药物的情况[n(%)]

2.3 分析患儿首发临床症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血常规检查情况 80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702例患儿确诊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66例患儿确诊为肠道疾病,有32例患儿为其他疾病。70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674例患儿仅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占比96.01%;有288例患儿采用抗菌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占比41.03%。在首发临床症状中,有流清涕症状、咽痛症状、咳嗽症状、发热症状、其他症状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占比分别为95.08%、93.88%、96.51%、100.00%、85.71%,联合用药占比分别为3.28%、33.16%、51.97%、65.25%、57.14%;伴有咽痛、咳嗽、发热及其他症状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占比分别为2.55%、7.42%、55.32%、35.71%;在临床诊断中仅有105例(占比14.96%)患儿进行血常规检查。见表3。

表3 分析患儿首发临床症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以及血常规检查情况[n(%)]

3 讨论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发病率较高的呼吸系统疾病,该疾病是由急性炎症所致,发病部位在外鼻孔环甲软骨下缘部位,包含鼻腔以及咽喉部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好发于儿童群体,诱发原因多是冠状病毒、副流感病毒感染,少部分患者因细菌感染所致,常见的致病菌为革兰阴性菌以及溶血性链球菌[5-6]。儿童的机体正处于发育阶段,各项器官和系统功能尚未发育成熟,免疫力较弱,很容易因细菌或病毒感染而引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典型症状为发热、咳嗽、咽喉疼痛、鼻塞流涕等[7]。该疾病起病急,发展较快且容易反复发作,随着症状的发作次数增加以及症状发作时间的延长,会引发发育迟缓以及脑部受到损伤情况加重,严重影响患儿的身心健康。临床检测上呼吸道感染主要通过测定外周血白细胞指标,当患儿因病毒感染所致上呼吸道感染,外周血白细胞指标正常或者偏低;若患儿因细菌感染所致,外周血白细胞或者中性粒细胞计数会有所升高,临床医生可根据检测结果判断患儿疾病感染的类型进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以及用药方案[8]。临床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时常使用抗菌药物,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抗菌药物的种类越来越多,在广泛使用抗菌药物的过程中也会出现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导致患儿发生不良反应,若患儿在使用抗生素时出现了不良反应以及耐药菌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严重者还可能引发其他疾病,因此有必要对儿科抗菌药物的使用加强管理,降低抗菌药物不合理用药发生率,提高患儿临床用药安全性。

分析儿科临床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原因有以下几点:①药品选择不合理:例如,只有明确存在细菌感染的患者才能够使用抗菌药物来治疗。此外,对于儿童这类特殊群体用药时应特别注意,一旦用药不慎就会造成严重后果。②药品用量用法不当:药品的用量与用法不当大多出现在药品用量过大、用药的时间过长等。对于某些抗菌药物随意增减用药的剂量与用药的频率很容易产生毒副作用,不利于治疗[9]。③联合用药不适宜:在治疗很多疾病时需要联合用药,可提高疾病的临床疗效并缩短治疗的时间,但是不合理的联合用药会导致用药重复,没有严格掌握药物的有效成分以及禁忌证。④溶媒选择不适宜:很多注射剂型的药物应选择适当的溶媒进行注射,溶媒选择不适宜不仅会影响患者用药安全以及药效,还会造成资源浪费,有些患者可能会产生过敏的现象。此外,因临床抗菌药物的滥用导致各种耐药菌不断增多,不仅影响整体治疗效果,还增加了患儿发生院内感染的风险,所以,现阶段亟需解决的问题就是怎样合理地使用抗菌药物[10]。首先要全面评估患儿的病情并对症治疗,尽量不要使用成分类似或者作用机制相近的药品,随时根据患儿的病情调整用药方案,慎重地确认患儿用药剂量、给药方式以及疗程。其次,严格遵照药物说明书进行配伍,加强对医生的培训,严格掌握药品用量与用法,针对患儿的个体差异选用适宜的药物,不可随意使用抗菌药物,也不可盲目联合用药。第三,加强药剂师的审方能力,定期开展审方培训,并成立审方质检小组,仔细查对处方是否规范,若存在不合格的情况,立即联系医生进行处理,确认无误后才可将药品用于临床治疗中,最大限度降低处方的不合格情况[11]。

在本次研究中共纳入了800例我院儿科收治的患儿,经影像学技术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测有702例患儿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有66例患儿为肠道疾病,有32例患儿为其他疾病感染。所有患儿均根据其具体病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在不同类型抗菌药物使用频度中,使用频度较高的是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在首发临床症状中,有流清涕症状、咽痛症状、咳嗽症状、发热症状、其他症状者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占比分别为95.08%、93.88%、96.51%、100.00%、85.71%,联合用药占比分别为3.28%、33.16%、51.97%、65.25%、57.14%;伴有咽痛、咳嗽、发热及其他症状者进行血常规检查占比分别为2.55%、7.42%、55.32%、35.71%。由上述数据可见在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时抗菌药物的使用率较高,大多数医生认为作为辅助用药,抗菌治疗必不可少,即便是流清涕、咳嗽等症状使用抗菌药物治疗才能确保疗效,使用抗菌药物能够起到“保险”的作用,同时,患儿家属缺乏对疾病和用药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抗菌药物的效果期望值较高,部分患儿家属也会提出使用抗菌药物治疗的要求,这些均是抗菌药物高频率使用的原因,也是导致临床滥用抗菌药物现象的主要原因。所以,在儿科临床用药时不仅要加强对医生培训抗菌药物相关知识,还要在患儿就医时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正确使用抗菌药物。

综上所述,儿科在治疗小儿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时多采用抗菌药物治疗,在诊断疾病时应进行血常规检查,明确感染的具体类型并给予针对性的用药,正确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滥用抗菌药物的现象,提高临床疗效以及患儿临床用药安全性。

猜你喜欢

血常规儿科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血常规解读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血清肿瘤标志物联合血常规指标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血常规检验前的准备工作
夏季养鸡 可用蒲公英抗菌消炎
圆梦儿科大联合
倪鑫:圆梦儿科大联合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