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环保监测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研究

2022-12-12倪露露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

现代经济信息 2022年17期
关键词:环境监测资产单位

倪露露 江苏省盐城环境监测中心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政府公共职能也更加的完善,在公共职能履行中事业单位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行政事业单位的非盈利性决定了它的公共服务性。近年来,由于国家大力推进生态环保事业发展,环保监测单位在专业仪器购置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方面的投入也在逐年增加,监测能力的提高,实验室环境的改善、多功能项目实验室的建设、分析仪器设备的更新等使环保监测单位的固定资产日益增加,单位如何高效地配置、科学地管理,如何用好这些资产提高环保监测水平,为了达到规范管理固定资产的基本要求,进一步防范风险,发现并及时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充分管理好这些资产为环保监测事业创造出更大价值,促进环保事业的发展,建立有效的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1]。

鉴于此,本文以环境监测单位为分析对象,具体分析环保监测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风险点,提出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内部控制优化设计,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增强环保监测单位公共服务的效率和效果,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一、环保监测事业单位资产内部控制活动

(一)合规性与合法性的控制

单位所开展的所有内部控制程序都必须遵循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安排,在业务活动方面所有涉及到相关经济业务的凭证、资料都应进行严格把关、合规性审核,对不符合规章制度的业务活动要坚决披露、严厉制止,所有环节程序都必须在合规合法的范围内展开,从申请购买资产、财政资金预算编制,固定资产购入后验收入库、领用出库、后期维护以及最后资产的处置与报废,必须满足合规与合法的前提。

(二)分权与授权的控制

环保事业投入增多,监测任务紧急量大,分析数据的复杂性,化验分析环节的繁琐性,管理层不能够包揽全部,要将事与权力进行合理划分,明确授权、分权的范围,尚未得到批准或没有权力分配,不得处理规定的岗位业务。内部控制的制度安排要突出岗位责任制[2],具体到每一个岗位有明确的职责,责任到人。

(三)不相容岗位分离的控制

不相容职务的分离是被一以贯之重点强调的内控重点工作。最直接的确保相关业务在落实与记录上的真实核对、彼此间的牵制制约、杜绝舞弊等。例如,一项业务活动根据各个环节的不同,职责也有所不同,需要进行明确的划分,不能单人办理,授权与执行要分开处理;对于资产的记录人员和保管人员也要实行岗位分离,并且要保证各职能部门之间保持合适的独立性。

(四)业务环节流程化与标准化的控制

内部控制的制定,要求根据客观事实建立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流程,让单位业务活动规范合理的运行,确保一切业务活动井然有序按步骤的运作,不断提高效率节约资源,对风险点活动指定流程图,按照流程图能够及时对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控制,使一切都更好地控制在有章可循、有制可依的框架内。

(五)经济业务复查核对的控制

任何一项经济活动或者是业务流程都是需要进行实时记录,且必须要保证原始附件的真实完整、全面、系统可靠。因此,必须进行信息之间的复查与核对。尤其在实物控制过程中,首先要保证相关资料记录与实物相符,其次是关于固定资产记录资料和合同之间的复查做到账实相符,凭证发票之间,账簿之间,凭证与账簿之间都账证相符,这样有利于监督管理,及时发现问题与漏洞,强化证、账、表、实物相符[3]。

(六)承担职务人员的素质控制

众所周知,内部控制的开展是由人来实施的。因此,相应岗位的设置和人员素质的评判就尤为重要。控制程序的效果是否能最程度地发挥也取决于人员的素质,一方面,是否符合岗位的职业技能要求,即对业务技能和专业素质方面的控制。另一方面,人员职业道德和思想品德方面的要求能否适应单位的要求。对人员素质的控制是可以通过相关岗位的匹配安排、人员的素质培训和定期轮岗等措施加以控制的。

二、环保监测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风险点及控制措施

环境监测具有公益性、服务性、独立性,不进行生产经营盈利性活动,属于非营利组织,购置资产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国家财政拨款,资产购置也大多委托第三方中介机构办理政府采购。而环保监测单位一定程度上重业务轻管理,采购完成后感觉事情已经完结,导致固定资产后续管理不到位、使用不恰当,致使国家投入基础环保的资源存在流失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定资产的配置与预算不符

由于享受财政拨款,早期环境监测设备配置方面难免存在一些随意性,有的甚至会存在盲目添置或者对某些文件的误读配置不符合标准的资产、未纳入预算的情况,常常导致资产的配置与预算相差较大、与实际情况相脱离。这也是固定资产管理必须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主要原因。

(二)固定资产的采购未完全公开

环境监测专用设备专业性高,但供应商有限,甚至比较单一,前期程序从简,为了快速入账未能充分进行市场调研,使得前期采购程序尽量从简,加之不乏有突发情况进行临时性采购,没有及时按流程进行采购申报和执行严格审批。

(三)固定资产保管风险意识不强

监测专用仪器设备使用不恰当、效率低,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由于环保监测的仪器和其开展监测业务密不可分的,对固定资产的使用一定程度又会因分析化验水平而异,而职工注意力和精力都集中于样品报告上,对固定资产的使用难以上升至“主人翁意识”。

(四)固定资产的处置规范性较差

监测仪器的使用是有实验室之间的界线,同时又会存在跨实验室使用的情况,固定资产的报废难免会有未按照要求的审批程序就进行擅自处置,存在较强的随意性和主观性,处置后的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理,使得数据和信息不能达到及时性、准确性、规范性管理要求,从而导致各部门之间信息反馈和录入无法实现互联互通。

表1 固定资产管理的风险点及控制手段

保管与使用管理者对于管理对象不明确,管理范围不清晰保管松散,缺乏责任意识在固定资产领用方面缺乏规范程序的指引,领用随意使用不规范、使用效率低、损毁严重归还手续缺失,后续检验缺失制定全面的使用与保管的流程,规范使用,进行资产使用绩效的考核归口管理具体落实到人,明确岗位职责和管理对象加强管理人员的职能培训和责任意识的提升加强对相关教学设施和重大仪器使用功能方面的培训加强对在库资产的管理,定期检查维修,相关程序确保核实到位清查盘点清查过程敷衍、不到位清查不清楚、不全面清查过程中缺乏主动性统一领导组织全方位的清查,确保账物相符,确保账面与实物之间的一一对应、双向控制清查过程中相关责任归属到人,存在问题严厉问责处置处置不按照相关程序进行未达到报废要求进行报废处理处置后相关账目信息尚未跟进,处置过程中涉及的资料、手续证明等材料不齐全加强处置程序的审批,严格控制处置的过程的监督相关的资产评估、技术鉴定落实到位,信息跟进及时,严格执行处置公示及时进行账目处理,督促相关资料证明文件齐全,归档存档

三、环境监测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优化建议

(一)完善权责分配制度,优化内部控制组织框架

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是单位综合科统一管理、质量管理科负责仪器的指导,使用科室验收领用后自行管理,首先,这种资产管理模式效率较低,在后期资产保管中也会存在推诿责任的情况,其次,结构过于扁平化,资产业务管理和岗位职责上缺乏有效监督,使得这种管理模式在工作中未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优化后的内部控制组织框架,应对相关业务岗位明确职责,设置岗位权限,做好权责划分,使各个科室拥有更多的资产管理权限。让单位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活动中去,牢记“使用到底、负责到底”的主人翁意识。同时,要在单位办公室下设纪检办公室,保持独立监管,对环保监测设备管理进行监督指导,定期对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进行抽查和评估,加大对内部控制活动的监督力度,及时发现并整改在固定资产管理和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具体机构设置如,如上页图1所示。

(二)营造良好内控环境,增强员工资产内控意识

单位领导班子内部控制理念对资产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单位领导重视资产管理工作,才能有序推进资产内控管理的改革优化,否则,领导不同意,不愿投入精力和成本,优化工作也无从下手。所以首先就要加大领导班子关于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上的学习,逐步培养资产内控管理上的意识,深刻认识固定资产管理的内控建设重要性,从而支持单位开展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优化改革。其次,在环境检测单位中接触最多固定资产种类的是实验室人员,强化实验室人员的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意识是首要基础[4]。最后在基础上扩大范围至全体员工都具有固定资产内控意识。如果领导的支持是内控建设的决策基础,那么其他员工的参与则是资产内部控制的执行基础,只有全员树立责任意识,积极配合资产管理工作,固定资产内部控制才能更好地运行。因此,通过做好宣讲宣传、增强教育引导,进一步普及资产管理内控制度,积极培养全体职工内控意识,把好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水平的第一道关口,从源头上保障固定资产内部控制制度的有效运行。

(三)优化人员配置,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资产管理员是固定资产的第一责任人,也是与固定资产接触最多的,他们的工作质量直接决定固定资产的管理水平。各科室必须配备一名兼职或专职固定资产管理员,确保固定资产专科专人专管,同时配合综合科统一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势必会有所提高。环保监测业务青年员工基本在一线,后勤主要是老同志,思想观念老旧、不愿接受现代化信息时代管理方式,导致账目不清,存量不明。新时代资产管理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管理知识,应当对他们进行固定资产管理以及不相容职位分离的相关业务培训,或者调整人员结构,安排部分青年职工到后勤岗位上,新旧搭配才能焕发活力,只有经办人员高度重视,资产内控运行才会更加流畅。对于管理工作,应该建立竞争机制,增强职工责任心,完善各科室资产业务年底考核制,对于资产管理得分垫底的科室,取消该科室所有人员年终评先评优资格,杜绝懒惰消极怠工情况,提高固定资产管理管理效率。

(四)加快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传递机制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推进固定资产管理信息化建设,单位资产规模愈来愈大,纸质记录无法满足现在的管理需求,开展信息化改革,接入省级资产云系统可以减少重复工作,资产入账、维护、调拨和处置都可以在云平台上进行操作,分权管理,操作清晰。但事业单位现在还处于信息化建设初期,存在早期资产未及时录入,线下操作的问题,组织相关人员参加资产云系统的技术培训,可以更好地将固定资产云系统和单位财务系统对接,有利于加快资产信息在部门之间传递。同时单位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如实反映资产存续状况,及时进行信息传递报告工作对于信息传递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梳理及时汇报,从而发挥内部报告的作用[5]。固定资产管理科室要根据各个科室资产的存续、维护情况,测试资产内控运行的有效性,定期举行资产内控工作会议进行经验交流,形成会议纪要,做好上行下达。

(五)强化监督作用,重视固定资产管理审计

内部控制制度有效性需要依托于审计监督,固定资产管理审计有两方面,一是完整合规性审计。主要涉及资产年度部门预算的编制、政府采购环节有无按照规定流程,有无徇私舞弊、是否符合资产配置标准、资产是否定期盘点、日常管理中办理领用登记、维修保养分级审批、按照规定处置和报废。每年年末聘请第三方审计,对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并进行穿行测试。二是绩效审计。财政资金的使用要符合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包括专项资金附带规定,但各单位在实际使用时往往很难面面俱到,这就需要定期审计,及时整改。固定资产也要进行绩效评价审计,衡量购入的固定资产是否产生预期的绩效,将评价结果与申请财政专项资金等挂钩,可以让事业单位配置固定资产时更加严谨。

四、结语

我省财政部门近年来持续加大环保事业投入力度,每年下达省级环保引导资金,由于环境监测专用仪器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给环保监测单位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单位势必要更加重视资产内部控制建设,准确降低固定资产管理带来的风险。本文结合环境监测单位工作现况,分析资产内部控制活动、风险点及其控制措施对环境监测单位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对其内部控制制度进行优化完善设计,同时提出通过建立权责分配制度、优化组织框架、营造良好内控环境、优化科室人员配置、加快信息化建设和加大资产审计力度等五个方面为资产内部控制运行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改革。

猜你喜欢

环境监测资产单位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填单位 要推敲
环境监测系统的数据分析与处理
看错单位
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监测
协办单位
对环境监测数据造假必须零容忍
便携式GC-MS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把维护作为一种资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