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研究进展

2022-12-12马育轩朱艺霞王艳丽潘军英

针灸临床杂志 2022年4期
关键词:西药针刺针灸

马育轩,朱艺霞,宁 宇,王艳丽△,潘军英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护理高等专科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0;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心律失常多见于冠心病、心肌炎和心肌病等各种心系疾病,种类复杂多样。临床表现为胸口烦躁闷热、气虚乏力、呼吸急促困难、眩晕、心动过快、过缓或者不齐等,严重者可导致心脏功能损伤,甚至出现死亡,属于中医的“心悸”“怔忡”等范畴。心悸多由于患者平素体虚,气血供养不够,阴血亏少、心气无法得到滋养而导致。气血阴阳亏损为本,痰火瘀阻为标[1]。故采取治病求本、标本同治的原则治疗,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补虚重在补益心气,祛实主要祛痰瘀。阴虚火旺,五心烦热,房事过甚,伤及肾阴,而致心肾不能相交,扰动心神亦可导致心悸。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老年人心律失常的发病概率明显升高。如今,市场上抗心律失常的西药很多、疗效较好,但是易复发且副作用较大,容易诱发人体不良的反应。相反,中医在治疗心律失常中表现出明显的优势,尤其是针灸疗法。近年来,许多医学科研人员在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临床实验研究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不仅证明了针灸在治疗心律失常有良好疗效、副作用小、安全性好并且费用低的特点,另一方面,还弥补了西药的一些缺点,使得针灸在抗心律失常中体现出多角度、多方面及多水平的全方面调节作用,其治疗效果也意义重大。

1 历代医家对于心律失常的认识

金代医家成无己在《伤寒明理论·悸》言:“悸者,心忪是也,筑筑踢踢然动,怔怔忪忪不能自安者是矣。”清代医家陈修园在《医学从众录·惊悸》也谈到:“有所触而动曰惊,无所触而动曰悸。凡怔忡瞤惕,皆其类也。”《黄帝内经》关于心悸有“心下鼓”“心中大动”“心怵惕”以及脉“参伍不调”等记载。《素问·痹论》曰:“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素问至真要大论》云:“心澹澹大动,……病本于心。”朱丹溪《丹溪心法·惊悸怔忡门》中言:“怔忡者血虚,怔忡无时,血少者多。有思虑便动,属虚。时作时止者,痰因火动,瘦人多因失血少,肥人属痰。”认为怔忡的根本原因是血液亏少。古代医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采用炙甘草汤加减进行诊治,其治疗的适用范围广、效果好和对人体不易产生不良反应,最重要的是还可以改善整体的治疗效果[2]。

2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机理

针灸对心律失常的调节作用是由针刺相应的穴位,再通过植物神经系统从身体表面到内部脏腑性反射活动,既可以通过脊髓侧角交感神经链抵制身体脏器导致心律失常,又可以在脊髓等处控制身体脏器包括心脏的病理性冲动传导,从而调节心脏的频率[3]。在针刺抑制心律失常的过程中,针刺穴位主要经过神经通路影响心血管中枢的活动,从而调节整个心脏神经的机能,抑制心律失常。此外,针刺可以很好地改善心脏的功能、增加冠血流量以及激活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体液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协同对抗心律失常,具有多因子、多层次的复杂环节[4]。

同时针刺内关穴对心脏活动的影响与神经的功能活动、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都有一定的联系。通过针刺相应的穴位,引发对应神经冲动,然后传输至大脑相应的部位,经过神经核团整合,传回病变位置,诱使其释放大量神经因子,引发一定的生理生化反应,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3 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常用方法

常用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数不尽数,如:奎尼丁、胺碘酮等,虽然疗效显著,但有着较高的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近年来,单独使用针灸或针灸配合其他方法来治疗心律失常的文献报道越来越多,现将这些方法进行整理归纳。

3.1 针刺治疗法

针刺疗法经常选取内关穴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地阻挡钙离子的通道、减少心肌细胞缺血带来的损伤,通过更好地调节心肌组织蛋白的表达、调节激素水平等方面来发挥调节心律失常的作用[5]。用于改善胸闷、惊慌以及气虚乏力等临床表现,具有通络止痛的功效。针刺内关对正常人的心脏没有明显作用,但对于有异常心脏功能的患者具有很好的调节作用。且对心率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故对心动过速和心动过缓者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6]。心俞穴、神门穴对于心律不齐也有很不错的疗效,用于治疗惊慌失措、失眠等神志病变,配巨阙穴可治心痛,很好地发挥了针刺简便有效的特点。陈采益等[7]在《近15年心律失常的针灸治疗特点分析》中主要取心经俞募穴,以辨证选穴为原则。主穴可以选取内关、神门、足三里、膻中、心俞、三阴交与厥阴俞等,再根据证型随证配穴,其中内关穴可以双向调节心律失常以及对改善节律有很好的调节作用。

3.2 温针灸疗法

温针灸通过针的热度传导刺激经络穴位,以调节经气运行,调整机体阴阳,并调节人体的温度,改善气血循环,使机体阴阳不协调的病理状态得以恢复正常,对缺血缺氧导致兴奋紊乱造成的心律失常有良好的效果[8]。温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机制具有多方面的因素,并且还有不同体液、神经因子参与。杨佳等[9]发现温针灸神门穴治疗缺血性心律失常,可以很好地恢复正常心率时间以及降低心率的频数。金鑫等[10]选用温针灸足三里及悬钟穴治疗心律失常,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并改善中医症候表现。

3.3 耳针疗法

耳针疗法是在全息理论的指导下,对耳部的穴位进行刺激,具有操作简单易上手、疗效迅速等特点。也是诊治疾病的一种常用方法,虽然没有毫针治疗运用得多,其治疗效果也是相当不错的,可以起到调节机体功能的作用,进而治疗心律失常疾病。黄守清等[11]采用耳穴压贴法对各种心律失常的治疗研究中,选取常用的耳穴,结果表明耳穴可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增强心脏的功能,使其疗效确切,安全简便,为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杨勇娟等[12]治疗产后室性早搏,对照组采取富马酸比索洛尔片口服,观察组给予归脾汤加减联合耳穴压豆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故使用归脾汤加减结合耳穴压豆治疗,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单和容易被大众所接受的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地推广。管钟洁等[13]采用针刺耳穴治疗心律失常39例,取穴为心、交感、神门及皮质下等。每天治疗1次,结果显示总有效率达到87.2%,表明耳针疗法不仅可以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还能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以此来改善患者的生活水平。更加体现了针刺耳穴治疗心律失常,有着效率高、副作用小、经济低廉并且安全的特点。

3.4 穴位注射法

穴位注射是指使用药物注射液向相应的穴位进行注射,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其优点是适用的范围广、用药剂量小和副作用小,不仅减少了针刺留针的时间,还因针刺和药物一起治疗,从而达到了更好的疗效[14]。尹克春等[15]用当归Ⅱ号穴位注射液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治疗组选取内关穴、神门穴进行注射,对照组选择常见的抗心律药物普罗帕酮、磺胺酮进行治疗,结果表明针灸穴位注射组疗效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说明穴位注射法对心律失常的疗效显著。石雪梅等[16]用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28例进行分析,药物注射液选取安定注射液、利多卡因以及丹参注射液,主穴选取心俞、内关以及心俞周围敏感区的穴位,结果显示该方法对此病有很好的养心安神、活血化瘀疗效。林连枝等[17]观察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心律失常,对照组给予普罗帕酮进行治疗,治疗组选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进行穴位注射,选穴为神门、内关,并且口服谷维素和维生素B1片。1个月后,结果显示该方治疗非器质性心律失常疗效安全可靠,且无副作用。

3.5 针灸联合中西药治疗

针灸无论是联合中药诊治心律失常还是联合西药治疗,或联合中西药治疗,其效果都比单纯用中药或者西药疗效好。赵小虎[18]发现炙甘草汤与美托洛尔配合针灸联合使用可以很好地增加治疗效果,患者在治疗后的多项心肌功能情况都得到更有效地改善,外加传统中医针刺治疗对患者相应穴位进行对应刺激,使药物的药效得到提高并且加快血液循环,增强了患者的整体治疗效果。

3.5.1 针灸联合中药治疗 刘宇等[19]用益气活血汤结合针灸治疗心律失常,对照组使用益气活血的中药进行诊治,方药组成为:生地黄30 g、黄连12 g、麦冬30 g、炙甘草15 g、五味子9 g、黄芪30 g、丹参15 g、党参30 g、玄参15 g、桂枝9 g、当归15 g和炒酸枣仁30 g,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选择内关穴、灵台穴和神道穴等穴位进行治疗,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针灸配合中药治疗心律失常比单纯使用中药治疗效果显著。李亮等[20]针刺配合葛根桂枝甘草汤治疗心律失常,针刺选穴内关,1个月后,患者心率明显得到提高,炎症因子水平得以降低,治疗效果好,且安全性高。马志宏[21]选用针灸结合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心律失常,A组选用常规西药治疗,B组采用针灸联合炙甘草汤治疗,结果表明针灸结合炙甘草汤治疗气阴两虚型快速心律失常,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律,并且用药后对人体的副作用小,可以很好地在临床上应用推广。何志凌等[22]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虚痰浊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对照组采用普罗帕酮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冠心方(黄芪30 g、当归20 g、绞股蓝20 g、川芎15 g、五味子20 g、生地黄20 g、瓜蒌15 g、麦冬15 g、黄精15 g、桂枝15 g和炙甘草10 g组成)加减联合针灸治疗,选取灵台、神道及内关等穴位。以平补平泻手法,4个月后,结果显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气虚痰浊型快速性心律失常可以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的症状体征以及心电图指标。陈莘桃等[23]探讨针药结合疗法对冠心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影响,根据随机分配的原则分为针刺组、稳心颗粒组以及针药结合组,针刺穴位为心俞、内关、郄门、神门与足三里等,结果得出针药结合治疗冠心病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的效果优于单用药物治疗或者针刺治疗,证明了针药结合治疗心律失常的重要性。

3.5.2 针灸联合西药治疗 麦丽莎等[24]在《针药结合治疗心律不齐50例》中采用对照组口服美托洛尔25 m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用炙甘草汤方加减,并且联合针刺神道、灵台等穴。两组都是以4周为1个疗程,结果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高达90%,而对照组只有71%,因此中医和针灸配合西药治疗心律失常比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更好。马新柱[25]在观察药物联合揿针治疗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中,西药组采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盐酸胺碘酮胶囊,0.2 g/次,3次/d,1周后2次/d。针药组在西药组的基础上,选取内关穴进行针刺治疗,结果发现西药胺碘酮配合揿针内关穴,可以更好地治疗怔忡心悸、胸口闷热等临床表现,更明显减少室性早搏次数的发生,具有较好的抗心律失常疗效。陈广等[26]观察针刺联合常规西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对照组使用索他洛尔进行口服,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取内关、巨阙穴进行针刺,结果表明针刺联合常规西药索他洛尔治疗,可以很好地改善患者心率和血压,且疗效显著。赵惠等[27]探讨针刺配合盐酸胺碘酮治疗心律失常与单纯盐酸胺碘酮治疗比较,得出针灸合并西药治疗心律失常患者,通过针药的双向调节作用,从整体观念出发,降低临床中突发恶性心律失常的概率,增加心律失常治愈率。

4 小结

随着中医对心律失常的不断研究与发展,中医治疗疾病的优势越加凸显,针刺治疗通常选用手厥阴经、手少阴经穴上的穴位,其后随症配穴,有价格低廉、副作用小和治疗效果稳定的特点,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针灸诊治心律失常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如:①符合试验研究样本数量过小,导致说服力不强,无法让大众信服;②治疗效果的判定标准没有规划统一,没有任何的对比性;③在临床上选穴的方法太多,缺乏标准化的治疗方案;④对于中医针灸治疗的原理,缺乏进一步的了解与试验证明,并且大多数研究都局限于单纯的临床疗效;⑤临床试验数据性较弱,决定性的证明较为匮乏,专业领域认可度较差[28]。

以上的问题若得以解决,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整体水平和科研水平将会很大程度地提高针灸诊治心律失常的独特优势,从而被大众所信赖。

现如今,随着医学科研人员对针灸治疗心律失常的深入研究,其科学性愈加得以验证,治疗效果也清晰可见,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了针灸这一治疗方式,中医在人们心中的地位也逐渐提高,同时针药并用治疗心律失常更能有效地缓解临床症状。但即便如此,这一方式还不能完全代替西医在这一领域的地位,西医治疗的快速性、科学性仍是其巨大的优势。相信随着中医专家对于针灸的不断深入探索,其在心脏领域必定可以大放异彩,为中医走向世界奠定基础。

猜你喜欢

西药针刺针灸
是不是中药的不良反应比西药少?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清明的雨
针刺镇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含金属离子的中药与西药联用注意事项
单纯针刺与针刺配合半夏白术天麻汤的治疗对比
观察当归四逆汤联合西药治疗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
针灸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68例——附西药治疗52例对照
针灸围刺治疗带状疱疹5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