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策略探究

2022-12-12吕云

西部皮革 2022年21期
关键词:产教艺术设计融合

吕云

(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上海201908)

随着计算机、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艺术设计类相关行业的产业结构已被完全颠覆,高职院校以往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对新型人才的需求[1]。现阶段,设计专业学生的综合素养逐渐出现与设计产业发展相脱节的趋势,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迫在眉睫。

1 研究背景

产教融合作为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在西方已发展了近百年。德国“双元制”模式下,职业院校以行业需求为核心,以培养行业技术管理人员为目标,力求在知识与技能上双向培养,为学生提供相关岗位直接性的职业经验,其授课在企业和学校里穿插进行,其课程的编排与设计均由行业内的专家制定,职业教育与企业生产紧密结合[2];澳大利亚TAFE 模式下,政府出资成立行业委员会,TAFE 学院以行业为主导,聘请有丰富的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型教师,研究制订相关行业的技能标准,开发专门的培训包和课程,提供八个等级的资格证书,满足学生不同阶段的职业需求,保证政府、市场、学校三方同步;泰国正大管理学院“3+3 工本位”模式下,学院要求学生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在校基本专业课程学习”与“在企业实地工作培训”的理论与工作交替活动,旨在链接生产和行业知识以培养与企业岗位匹配的员工,其学生一毕业就能运用专业知识与技能迅速适应企业与劳资市场的需求,实现与相关职位的无缝对接[3];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教学工厂”模式下,学院在教学环境中植入实际的工厂(企业)环境,配备完善的现代化设备,引入实际的企业项目,将企业标准化的生产流程与先进技术导入真实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旨在推进应用技术教育、培育中高级应用型人才,其通过两年的工程基础训练与一年的企业专项培训,帮助学生学以致用、积累经验,实现校企双方的有机融合。

中国产教融合起步较晚。2013 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到了“产教融合”,2017 年党的十九大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作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决策;2019 年,“职教20 条”的发布也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定向。近年来,国家教育部也非常重视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目标是建立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立起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全过程的一系列相关的标准。在地方上,深圳探索构建了“政府出补贴、企业出场地、校企共建共享”的政企校协同育人产教融合模式。上海市教委也表示,要以企业岗位需求为导向,推动高职教育与长三角经济产业的对接,整合资源,优化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布局[4]。

2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现状

2.1 机遇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更高的要求:a.明晰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指明人才培养方向,为设计行业培养高质量的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b.推进艺术设计专业课程教学与设计产业的接轨,基于设计产业的行业标准更新、优化教学课程与教学内容,密切教学课程、教学内容与设计产业的联系,有针对性的培养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c.改善教学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思路,注重混合式教学、引企入校与实践教学,全方位寻求与企业的协作,提高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技能;d.政府、学校、产业与企业各展所长,各方在明确各自权利与义务的同时,通力协作,共同搭建教育服务平台,健全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的协同育人机制[5],保障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2.2 痛点

现阶段,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正如火如荼,但是仍存在着诸多不足,问题梳理如下:a.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需求不平衡,未能与设计行业需求、设计岗位要求精准对接,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设计产业发展相脱节而导致供需错位;b.部分高职院校忽视了对设计行业发展现状的调查,在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上出现教学课程更新滞后、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未能根据设计行业的发展及时对教学及实践内容进行针对性设计优化;c.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教学方法固化,固守陈旧的教学思想与传统的教学模式,局限于设计理论知识的解析[6],忽视设计实践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应用,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不利于提升其设计知识的运用技能;d.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的师资水平不高,制约人才培养质量,一方面,部分青年教师仅有在校积累的设计理论知识,缺乏一线的设计实践工作经验与设计实践指导能力;另一方面,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丰富的教学科研经验,但是重学术轻技术,忽视设计实践能力的培育[7],两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e.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师对课程教学的考核评价方式单一,固守从任课教师角度以传统的卷面成绩来实施考评,缺少设计过程评价和设计实践能力考核,忽视从设计行业角度给予学生考评意见,导致设计知识传授与设计职业能力训练相分裂,不适应产教融合下提升学生设计实践技能的需要;f.部分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产教融合机制是不够健全的,也还存在着政府、行业、企业、学校各方的的管理制度互相制约的问题[8],学生参与校企合作也停留在初步的企业实习上,协同培养流于形式,产教融合运行不畅、效果不佳,总体上缺乏相对合理的支持产教深度融合的刚性保障机制。

3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的路径与方法(以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为例)

3.1 路径一:专业群对接产业群,积极建立与艺术设计类产业有效衔接的课程群

3.1.1 组织产业专家与一线教师,研讨明确三大职业岗位群

各个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单打独斗是无法适应当代艺术设计类产业的升级转型需求的,这就要求我们要从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结构特点入手,以集群发展的思维,组建艺术设计专业群,对接艺术设计产业群,准确把握艺术设计专业群对应的艺术设计岗位群。上海震旦职业学院以艺术设计为核心,以广告艺术设计、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产品艺术设计为构架组建艺术设计专业群,同时组建了一支由有丰富工作经验与管理经验的设计行业专家、设计专业的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构成的专业团队,并进行了艺术设计行业研讨,分析当今艺术设计产业中的相关岗位结构与技能特点,明确了艺术设计专业群的三大岗位群分别为以平面为主的视觉传达设计、以动效为主的数字媒体设计、以立体为主的三维空间设计。

3.1.2 分解岗位群的职业技能要求,设置进阶化的课程群模块

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群对应的岗位群,与行业专家共同分析、探讨其职业技能要求与素质要求,并以此为主线,构建艺术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设置进阶化的课程群模块。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的教学环节突出核心技能的培养,在对原有课程进行分组的基础上,根据岗位群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设置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课程群模块,形成了基础通识课程群、制作表达型技能课程群、模拟实践/项目实践课程群三个进阶化的课程群,并制定了详细的模块化教学流程。其中,基础通识课程群集中在第一学期,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的专业知识并具备基本的设计思维和设计创意能力;制作表达型技能课程群集中在第二学期,要求学生掌握电脑辅助设计表现技法、制造技艺等实践技能;模拟实践/项目实践课程群贯第二、三学期,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各项技能完成设计任务,拓展职业迁移能力。

3.1.3 更新完善课程群教学内容,创新教学形式,融通岗课赛证

产教融合下,艺术设计课程群的教学内容要与时俱进,并需根据设计行业的发展需求进行调整、优化,融入设计行业的新知识、新理念、新动态和新需求,拓展、延伸其内涵,把握好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方向,密切人才培养与设计行业发展的联系。在教学形式上,一方面,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酌情采用合作学习、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等方法,适当融入智能教学系统,借助网络资源丰富授课渠道和授课模式;另一方面,要重视“引企入校”的实践教学,可酌情构建虚拟工厂,模拟企业的设计项目,实现“学、做两不误”。最后但最重要,融通岗课赛证,实现工作岗位、课程内容、职业竞赛、技能证书的融合育人,确保课岗对接、课赛融通、课证融合。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群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引入3D 打印、酷家乐软件、AE 软件、计算机编程等交叉性课程,向现代设计方向看齐;同时还与上海亿点文化传播公司、上海湛晟网络科技公司进行设计项目合作,寓教于做;此外,专业教师还指导学生参加长三角高职高专英文绘本大赛、安徒生(国际)艺术大赛、上海市“星光计划”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寓教于赛;并且,专业教师还基于《二维设计基础》课程课程组织学生考AutoCAD 的证书,实现岗课赛证融合育人。

3.2 路径二:落实相应的保障机制

3.2.1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多师创新团队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从设计产业中招揽技术能人、行业精英,将其作为企业导师纳入实践教学团队;另一方面,要鼓励学校专业教师到设计企业交流学习,了解设计产业的行业需求。如此,真正意义上建立“学校导师+企业导师”的“双导师”教学团队。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师,不仅具备丰富的设计学识,还拥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前沿的项目经验,能够在教学中实现教师、设计师的转化,具备“双师型”师资;同时学院还聘请上海湛晟网络科技公司的企业导师对学生进行实操授课,对接企业需求。

3.2.2 改进考核评价方式,考评主体多元化、考评内容全面化

产教融合背景下,需要创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群考核评价方式,一方面要构建多元化的考评主体,包括任课教师、实践导师、班级同学/小组成员以及学生个人,从不同的角度记录学生的表现;另一方面要丰富考评的内容,将理论成绩与实践成绩结合,全面考评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的考核增加了多方评价,提升了实践成绩在考评中的占比,全面保证考评结果的公正性与客观性。

3.2.3 建立鼓励补偿机制与协调沟通机制,政校企明确分工、密切配合

为了确保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产教融合的质量,需要建立完善的鼓励补偿机制与稳定的协调沟通机制。各级政府部门要出台相应的扶持政策、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鼓励设计产业、设计企业积极投身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支持其融入教学的各个环节;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需加强与相关企业的合作并签订合作协议,在双方密切配合的基础之上明确各自的分工;最终实现政府、学校、产业、企业协同育人。上海震旦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群响应市教委的号召,申获现代学徒制项目,并与上海亿点文化传播公司、上海湛晟网络科技共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合力育人。

3.2.4 建立毕业生质量考评机制,及时发现并改进不足

考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质量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建立其质量考评机制,需要从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对口率、职业稳定率、自主创新率、岗位薪资待遇、职业竞争力、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等定量化指标入手,多个维度考评学生质量;同时高职院校还要分析考评结果,及时发现并改进人才培养上的不足。上海震旦职业艺术设计群建立了多维度的毕业生质量考评机制,采取专业主任与辅导员共同跟进毕业生就业情况并实时反馈相关结果,保证毕业生质量考评的客观准确性。

4 总结

产教融合作为当今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可持续发展。现阶段基于产教融和,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注重与艺术设计类行业的高度衔接,强调人才培养与行业发展、岗位需求的无缝对接,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生不仅要掌握设计行业的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工匠精神,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岗位适应性的同时,还要培育其人文素养。

猜你喜欢

产教艺术设计融合
中职计算机专业产教融合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融合菜
湖南师范大学作品
基于产教融合的 OBE 教学模式改革探索与实践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山东大学作品欣赏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