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为与有为
2022-12-11潘天屹
潘天屹
题目: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我们处在一个大有可为的时代,青年的未来将融汇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请以“可为与有为”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初秋暖阳,呷一口清茶,顿感畅爽,氤氲的茉莉花香跃动在午后的房间(景物描写新颖,营造了气氛)。挪开桌前散放的书籍,我下意识点开电脑屏幕上的按键,随即,这部刷爆网络的历史剧在眼前铺展开来,四个浓重的红色字体“觉醒年代”仿佛在诉说着那段热血无畏的岁月。
剧中,陈独秀先生说“天下的路是留给天下的人走的,有志者,事竟成”,年轻人就要有勇气、有志向,有想为之志,事事皆可为!(论证中,引入名言,間接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追求)可为是一种选择,是一种坚持。目光掠过桌边的报刊,那个身材瘦削满脸带笑的青年,再次让我定睛。奥运圣火照亮着每个热爱运动的灵魂,杨倩、苏炳添、全红婵,无数健儿刷新着一项又一项的纪录,可又有多少人会关注奥运会之后的残奥会呢?(运用反问句子,从战争年代转入对奥运健儿的歌颂、对时代的思考)偶然从报刊上得知他的名字——何军权,他有一个美好得让人心疼的昵称——“无臂飞鱼”。缺少双臂的他,一人独揽4枚残奥会游泳金牌,但有谁知道他每天至少要在水中游1万米,每次他在泳道中的折返,都需要用头撞壁,以致血染池水。有人说,身体残缺必然有些事不可为,可何军权用他几十年的坚持,把这种不可为化成了可为(例子太长,议论文的事实论据应该语言凝练)。
有为是一种自律,是一种担当。剧中毛主席说:“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只有自律的人,才有可能脱颖而出,成就大事。”(这里应围绕自己进行深度思考,思考自己如何在学习和生活上做出努力和改变)新冠肺炎疫情初来之时,老师给我们分享过两则小故事: 15岁的女孩杨秀花,每天要爬一小时陡峭的山路,窝在崖壁边上课,只因那里能接收到网络信号;武汉高三女生黄玉婷,在方舱医院,一边医治,一边学习,备战高考,她说时代需要我们,以后要当一名医生治病救人。两位小姐姐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你想要有多优秀,就在于你有多自律。当你足够努力,控制得住惰性,就足以通过征服自己,去征服世界。
可为,加之努力坚持,行将有为;有为,放眼星辰大海,笃定可为。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革命先驱李大钊的豪迈语句言犹在耳:“地球即成白首,吾人尚在青春,以吾人之青春,柔化地球之白首,虽老犹未老也。”青年人当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书写属于我们这代人的《觉醒年代》。
特邀名师冯淑娟,北京市特级教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研究生导师。有《作文的“大米”》《走在追梦的路上》《满分作文就四步》等著述多部。主编教育部语文新课标推荐名著导读系列丛书17部。
问:写议论文的时候如何展开合理的论证?
答:首先,先确定文章中心论点。围绕中心论点选择议论文的论据。其次,选择典型的论据进行论证。议论文中最常见的论据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道理论据以“名人名言”为主,事实论据以古今中外的名人典型材料为主。最后,运用合理的论证结构。议论文文章结构一般有总分总、总分、分总三大类。
本期特邀蒋肖斌抒写“可为与有为”。蒋肖斌,记者、专栏作家,专事文化领域写作,作品千余篇散见各类报纸与期刊。
问:看到这个题目,您最先想到什么?
答:我首先想到的是,“可为”与“有为”之间是什么关系?“可为”是外部客观环境,生逢大时代,机遇与挑战并存,大有“可为”之处;“有为”是主观能动性,青年想做什么、如何去做、做出了什么。在“可为”的时代如何才能“有为”,是摆在青年面前的课题,也是青年自身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