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特长却又不够高水平,未来的路怎么走
2022-12-11高艳
高艳
不少家长和学生在考虑未来专业与发展前景时,不知道该怎么选。有个家长问我:“我家孩子喜欢音乐,也有一些天赋,但是又达不到专业演奏,并以此为生的水平,将来能做什么呢?”于是我发了个“音乐专业”朋友圈,想看看大家怎么看待这些问题,结果回应热烈。“可以当学校的音乐老师,专做儿童音乐启蒙”“做音乐演出的主办人员,或者搞个音乐公众号”“做音乐产品测评”“去唱片公司任职”……
著名的霍兰德职业六角形理论把世界上的工作和活动分为六类,人也分为六类,如果人的类型和活动的类型能够很好地匹配,人的工作满意度就比较高。这六类事情和人分别是:S 型(Social type):与人打交道,服务他人的活动。这类人喜欢与人交往、不断结交新的朋友、善言谈、愿意教导别人;关心社会问题、渴望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寻求广泛的人际关系,比较看重社会义务和社会道德。
A 型(Artistic type):艺术类的活动。比如,绘画、雕塑、音乐、舞蹈,具体形式上有很大不同,但是从事艺术活动的人都在追求创造,喜欢审美和变化。
E 型(Enterprise type):跟权力和影响力打交道的活动。这类人追求权力、权威和物质财富,往往喜欢竞争、敢冒风险、有野心和抱负,有较强的目的性。
C 型( C o n v e n t i o n a ltype):事务型的活动。这类人喜欢跟事务打交道,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R 型(Realistic type) :跟物打交道的活动。愿意使用工具从事操作性的工作,动手能力强。偏好于具体任务,通常喜欢独立做事。
I 型(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type):跟抽象的思想、数据打交道的活动。这类人是思想家而非实干家,抽象思维能力强,求知欲强, 肯动脑, 善思考。考虑问题理性,做事喜欢精确,喜欢逻辑分析和推理,不断探讨未知的领域。
不只是职业,人们也可以根据这个六角形理论把大学的专业进行大致的归类。比如,R型往往对应着工科、医学技术等需要动手的专业;I 型往往对应着理科专业或者哲学、历史等研究类的领域;A 型对应着艺术类、语言类专业;S 型往往对应着教育学、社会学、传播学等文科专业;E 型往往对应着商科、工商管理等;C 型往往对应着行政管理、法律事务、会计等跟事务处理有关的专业。
同样是一个系的同学,大家未来的职业发展可能五花八门。比如,学生们都是从医学院毕业,但往往去了不同的领域,有人做了家庭医生,这是最典型的S 型,也有人做了外科医生(R),有人做了医疗器械的销售(E),有人做了疾控中心的公务员(C),还有人去研究所从事医学实验研究(I)……
大家熟悉的教师行业,人们选择也各有不同。按照霍兰德的理论,教师是典型的S 型工作,主要是以教学、与学生打交道为主。但是教师这个队伍中,细分起来差别很大。很多老师除了教学,更多的时间是在做科研,搞调研、发论文,他们是SI 型的老师;而有一些老师不教书,每天跟烦琐的手续、审批程序打交道,比如教务系列的老师,属于SC 型;艺术类科目的老师是SA 型;工科、理科实验室的老师,都需要动手操作某个仪器设备,可以說是SR 型;而学校的行政领导主要工作不是教学,而是管理,这类人可能是SE 型的老师。
在很多领域,我们都可以采用这种思路解决问题。
比如,有的孩子有绘画特长,但是又不够高水平,怎么办呢?如果想做跟人打交道的工作(S),就去当美术老师,如果想做跟商业有关的工作(E),就去做艺术品经销,如果要做跟事务有关的(C),那就做艺术展览的组织和策划……
沿着这样的思路,我们可以得到五花八门的答案。如今很多学科领域、技能都变得不再那么单纯,需要交叉起来共同解决某个实际问题。比如,体育赛事的策划,既要懂体育,又要懂经营。
而这个新的交叉领域往往对任何一个单独的方面,要求都没有那么高。当然,我们可以考虑继续提高在某个领域的水平,也可以考虑把当前的领域与其他领域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个适合自己的路径。
我认识一个女孩,从小文化课成绩平平,但擅长绘画,可她的妈妈说:“画画好有什么用?又成不了画家!”我对这位妈妈说:“为什么一定要成为画家呢?如果孩子愿意,未来做个美术老师不也挺好吗?还有,绘画是基础,未来可以从事设计类的很多专业。”她妈妈应该是听进去了我的意见,中考后,这个女孩考上了一所艺术类高中,打算继续提高绘画水平,未来学艺术类专业。
2021 年高考完报志愿的时候,有个家长来问我:“学心理学,除了做心理咨询师、心理老师还能做什么?”我跟这位家长介绍了一下心理学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尤其是最近几年特别热门的几个方向,比如营销心理学、金融心理学、用户体验研究、大数据挖掘等,这个家长似乎看到了一个新的世界:“原来心理学的发展道路这么宽呢,我都想回到18 岁重新学了。”
如果你真想在一个领域好好发展,不浪费天分,就要多思考,多请教,相信每个年轻人都可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出路。
(摘自2021 年8 月6 日《中国青年报》,魏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