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羞于称自己为诗人”
——慕白访谈
2022-12-11薛红云
薛红云 慕 白
薛红云:慕白老师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对您的诗歌创作进行访谈。首先想问的一个问题是,您是如何与诗歌结缘的,您是如何成为一位诗人,以及如何确立“诗人”这一身份的?
慕 白:写诗是寂寞的,诗人是孤独的。谢谢薛博士,谢谢您对我的关注与关爱。今天刚好是壬寅年立春。斗转星移,天地循环。立春,万物复苏,万象更新,二十四节气开始新的轮动。接下来就是春暖花开、生机勃勃,先祝您虎年大吉、虎虎生威。
记得昆德拉说过:“人的一生注定扎根于前十年中。”其实,人在童年青年就确定了一生的走向。关于如何与诗结缘,还真有点说不清,我是一个忘性很大的人。我得好好想想,小学初中读的背的古诗词先不算,大约是在初中毕业开始的吧,那一年我15岁,由于中考没有考好,和父亲吵了一架,就一个人离家出走,搭船跑到南麂岛边上竹屿岛的姑妈家。随身的除了几件换洗的夏天衣服,就带了一本《朦胧诗选》,我也不知道那本诗集是谁送的,当时也读不大懂。
海岛生活是非常枯燥的,四周除了水还是水,一望无际的水。竹屿岛很小,只有数十户渔民,我晕船,不能和表哥他们一起出海捕鱼,就只能在码头边发呆,看日出日落,也没有人陪我玩。百无聊赖中开始读诗,诗集里那些字基本上都是认识的,记得好像是蓝绿的封皮,现在已经找不到了,不知什么时候弄丢了。当年我读朦胧诗,但说不出北岛、芒克、江河他们的好;但对顾城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还有舒婷的《致橡树》《我的祖国》印象比较深刻;梁小斌的《中国,我的钥匙丢了》,不知道他丢什么,丢哪了。也不是因为我想成为诗人而读诗,只是没有其他事情可做。海岛连电视也没有,连海鸟都不跟我玩,白天看天上的云,晚上吹海上的风之余,我除了读这本诗集真想不出还有什么事情能打发这无聊透顶的时光。在岛上近两个月,我还学会了喝酒。渔民都是大碗大碗地喝酒,酒真是好东西,比写诗有趣。喝酒也一直陪伴我到现在。
这就是我的诗歌启蒙,也是我的人生启蒙。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与诗结缘,正是应了大先生鲁迅的那句话“无聊才读书”,南无阿弥陀。
第二年,我考入浙江省瑞安师范学校,终于可以从包山底农村走出来,我的心情和孟郊登科后的那种“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差不多。在城乡二元结构的1990年,全县只有二三十人能够考上中师中专,从农业户口变成非农业户口,这意味着再也不需要面朝黄土背朝天,意味着从此有了一个“铁饭碗”。不知道您是否理解当时农家子弟那种鲤鱼跃龙门的心酸与自豪。
青春少年,师范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瑞安师范当时有许多有趣的老师,比如马福成、翁之秋等先生都给了我阅读和写作上的帮助。师范学校的图书馆藏书不少,我在那里读到了普希金、泰戈尔……知道了雪莱、裴多菲、里尔克、庞德……和台湾的余光中、洛夫、痖弦、郑愁予……后来也买了席慕蓉、汪国真等人的诗集。想不到2012年我去台湾,在高雄见到余光中,2018年郑愁予来文成访问,我作陪。我居然和当年书里的人把酒言欢,这是当年做梦都想不到的。
我的诗歌是从模仿开始的。由于荷尔蒙爆棚,年轻气盛,我们组织文学社,出手抄报、油印刊物等。开始学写散文、小说,因为经常缺钱,买不起稿纸,我就改写诗歌(诗歌短,省纸)。读了《诗歌报》《星星》《诗刊》上面喜欢的诗歌,试着模仿写一些。也投稿,但都石沉大海,杳无消息。省下生活费,参加过一期《诗刊》的刊授学习,在《未名诗人》上发了几句话,还不知道是谁改成那样的。正式发表的第一首诗歌叫《有谁是你》,发在1992年的《温州日报》副刊的“大榕树”上,具体时间记不住了,算诗歌处女作吧。2007年,我用《有谁是你》出版了第一部诗集,后来据说是盗版书,花钱买虚荣,被骗了,青春期的事,管他呢。
20世纪90年代,是文学的热闹期,各种各样的新思维、新浪潮前赴后继、层出不穷。在瑞安师范读书期间,因为叶飞云女士的垂爱,参加过一次“桐溪文学笔会”,听过《诗歌报》月刊主编蒋维扬先生的讲座,结识了温州诗人叶坪老师等人……
浑浑噩噩的青春岁月,师范三年一转眼就毕业了,我又回到了文成,先是被分配到双桂乡中学教文化课,有时候也教体育。我不喜欢教书,后来怕误人子弟,就去考公务员,1997年考入文成县文联至今。
由于工作的原因,从1993到2005年,只偶尔写点读后感和茶余饭后的小随笔。其间,娶妻、生子,忙于生计,我一直没有写诗。
2006年是我的幸运年,因为网络,我看到各种流派,各式各样的文学网站,注册一个马甲就可以自称为诗人。网络是自由的,这和诗歌很像。于是我也重操旧业,用慕白的笔名出入各大文学网站版块,天南地北瞎逛、瞎写。也是这一年,苍南的诗人刘德吾先生牵线,叫我们文成也参与做一场《诗刊》杂志发起的“春天送你一首诗”活动。这一年,我结识了诗人商震和林莽老师,终身受益于亦诗亦友的他们,由此真正地开始学写诗。可惜刘德吾兄英年早逝,愿他在天之灵安息!
和商震老师一起除了喝酒,他还不断给我开书单,从《千字文》《幼学琼林》开始,叫我读诗经、楚辞,读唐诗、宋词。读《酉阳杂俎》《山海经》,读张岱,读沈复,读《才子四书》,读《红色骑兵军》,读韩作荣的《诗歌讲稿》、米沃什的《诗的见证》,读卡尔维诺、卡佛、布罗茨基等等。袁枚的《牍外馀言》《随园诗话》,张潮的《幽梦影》,苏轼的《东坡志林》及李渔的《笠翁别集》、张岱的《陶庵梦忆》至今皆是我的枕边书。
林莽和商震老师培养了我的初步诗歌审美,我不再人云亦云,这让我增加了一些诗歌阅读与写作的信心。
2010年,我写出了“包山底”系列的组诗,由此参加了诗刊社第26届青春诗会,同年加入中国作协。这一段,算我诗歌的初期写作阶段。
千古文人侠客梦。我不知道如何定位诗人,按照我个人的理解,诗人身份的确立必须满足一个条件,他得有优秀的文本传世。
薛红云:看您的诗歌,情感非常真诚、真挚、饱满,您如何理解中国传统诗论中的“诗缘情”?这一诗歌理念在古代和现代的处境是否有不同?我们知道现代社会与古典社会已经有了天翻地覆般的变化,现代人如何在现代的语境中进行抒情?
慕 白:诗歌是个人精神的体验和经验,是有血有肉的个人。随园主人袁枚先生倡导“性灵说”,主张诗文审美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表现其个人生活遭际中的真情实感。
“塑料花再美,蜜蜂也不会去采蜜”;琉璃厂仿制品惟妙惟肖,但总是赝品。缺真,无情,都不是艺术。
“诗言志”和“诗缘情”是中国古代诗学中两个极富思想性的美学观点,直到今天还有生命力。诗歌起源于上古的社会生活,因劳动生产、两性相恋、原始宗教等而产生的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形式。因此从起源上讲,就应该是“诗缘情”。喜、怒、哀、惧、爱、恶、欲。诗,是人生最深切的体验。生活是什么,诗就是什么,诗人只是替生活说出来而已。
“灵魂选择自己的伴侣”(狄金森)。诗的本质是抒情的,我认为无论是浪漫主义还是现实主义,不管是纪事、状物,它都必须与写作者的情感真实地、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如果没有人情味,那些故弄玄虚的、装神弄鬼的、云山雾海的、不知所云的、味同嚼蜡的,这种诗不读也罢,不写也罢。
仓颉造字,是通灵的。从诗经到楚辞,再到唐诗、宋词、元曲,无论是古风、七律、五言,还是长短句,诗歌的形式一直在随着社会变革而变化。古今中外,唯一不变的是,不管是写友情、乡情、亲情、爱情,情感真与不真,是诗的试金石,是甄别一首诗真伪的标准。诗有好坏、高下之别,然而,无论是什么时候,艺术都是一样的,尽管物是人非、时过境迁,但真、善、美,永远都不会过时,永远都会有读者。
中国是有诗教的国度。文字是有生命的,诗人首先是人。写诗就是说人话,写诗就是学做人,在修行。从古老的刀耕火种,到现代工业社会,诗是艺术的,也是世俗的。诗人可以是政客,可以是流浪者,可以是教堂的神父,也可以是夜总会的妓女:诗人的生活五花八门、多姿多彩,世界是多元的,诗歌更是包容的。列夫·托尔斯泰说,如果你感受到痛苦,那么你活着,如果你感受到他人的痛苦,那么,你才是人。从艺术探索来说,艺无止境,不管你是传统的、现代的,还是反传统的、后现代的,你的写作可以标新立异、离奇古怪,诗歌的天地广阔而博大,各种土壤都能长人;唯一不能变的就是人在做,天在看,可以欺人,但无法欺心。诗人不一定敢全说真话,但绝不可以做伪证。写诗犹如做祷告,一位真正的现代诗人,必然会有信徒般的敬畏之心,他应该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向前人学习以真为本、以情动人,向人们阐释自己眼里、心里的真实人生。
薛红云:读您的诗,感觉您跟自己生活的家乡、土地关系是比较近的,“包山底”是您的出生地和精神根底,也已经成为您的诗歌名片之一。您对自己的家乡、家乡的这片地域,有着怎样的情感态度,如何将这种态度艺术化地呈现到诗歌作品中?
慕 白:包山底,我生于斯,长于斯。它是我全部记忆的基础,包括亲情、温暖,饥饿、寒冷、汗水、苦难。 我写过许多关于包山底的文字,那些记忆中的长短句,给我带来了许多荣誉,但都不是我想要的包山底。我没有办法写出我心中的故乡。
每个人心里都有两个故乡。其一是过去的,其二是现在的。我笔下的那些文字,无非是反映自己人生的一种生存状态。这十年,我的奶奶和父母都先后去世了,今天,我走在故乡的土地上,遇到的亲人越来越少。
我出生在一个叫“包山底”的地方
我的包山底很小,小如一粒稻谷
一粒小麦、一颗土豆
躺卧在我灵魂的版图上
我用思念的放大镜,把这一粒乡愁
放大成960万平方公里的热爱
我的血液、火、热情、痛苦
心灵、灾难、命运——
都来自包山底这个地方
我不逃避,反而愿意承担
那血液中的火,骨头里结晶的痛苦
一个湿漉漉的人,不怕爱上饱含雨水的白云
我的宿命如露水,哪怕再短暂——
我也不离开包山底,这个浙江南部的小山村
如果让我说出对包山底 更深的爱
我会好好伺候她,像一个苍老的儿子
为更苍老的娘亲养老送终
我搀着她,做她手中的拐杖
成为她凋谢的身体里,那发芽的骨头
海德格尔说:“故乡本身邻近而居。它是切近于源头和本源的原位。”
我,1973年5月28日出生在包山底村一户贫苦农家。
包山底隶属文成。文成,寓意“经纬天地,安民立政”。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从瑞安、青田、泰顺三县边区析置而成,以乡贤刘基(刘伯温)谥号命名。包山底四周皆山,全村百十户,整个村子的人都姓王。乡情淳朴,许多民俗,依然留有古风。村里有一祠堂,摆放列祖列宗牌位。初一十五,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会给祖先敬香上供。族谱记载,我们王家源出山西太原,始祖太子晋,一个有着神仙般传奇的人物。
我的童年放牛、砍柴、打猪草、摘野果。我母亲很是敬重读书人。我小时候就经常听她说,黄金不如乌金贵(指知识)。她还说,要敬惜字纸,写过字的纸张绝对不能用来擦屁股。我小时候肚子饿,偷过邻家的黄瓜吃,被母亲追打过,她甚至声称要砍去我的手指。
我的人生最初的理想是吃饱饭,不饿肚子,有记忆开始,做梦都想着拌猪油的白米饭吃;最早的文艺熏陶来自一个瑞安的盲人说书艺人,每年农闲来村子里唱的道情和温州鼓词。
包山底四面环山,山外有山,山里也是山。包山底其实是在山顶,海拔600多米。包山底距文成县城23.5公里。不是20公里,也不是25公里,我用脚步测量过,是23.5公里。如果换成步计量,约30000步,按我的速度需要走4小时。走山道近一些,只要3小时,但累,还危险,山里经常有蛇虫野兽出没。我小时候看见村民经常在山道上穿行,那时候我们不知道什么是害怕。
山道现在没有人走了,路上长着各种各样的杂草,比人还高。村子住的人也少了,野猪野兔的数量比人多出不知道多少倍,我母亲在世时说,现在的野猪还会跑到村子里看电视呢。
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我是包山底的国王》。在包山底,每个人都有话语权。无论我多大声说话,没有人会指责我。我写过很多关于包山底的诗,但没有一句能真正表达我对故乡的感受——一个生你养你的地方,语言是无法言说的。
我是爱你的一个傻子,包山底
我不用任何技巧,也不用任何
修饰,我喜欢用
傻子那样的眼神,目不转睛
痴呆呆看你
我的喉咙里含着沙土
我的舌尖上着火,我要把你每一棵
高粱中的血液喊得沸腾
我用脏手擦了擦自己的脏嘴巴
把命运中唯一的口粮捧给你
总之,你比你的傻儿子古老、忧伤
但我必须死在你前头
我倒在你怀里时,傻乎乎,痴呆呆,
可能喊你母亲,也可能喊你父亲
我就是爱你的一个傻子,包山底
一颗心在纸上用大白话
告诉我所有的亲人,朋友
同事,甚至陌生人
告诉我的未知的女儿
如果可能
我还愿意告诉我的子子孙孙
请你在无边的岁月中珍藏
一个傻子内心的黄金
包山底是我的出生地,是我在中国注册的唯一的地理商标。我的父母埋在包山底。而现在包山底只是一个停靠站。
薛红云:在当今时代,“诗人”很大程度上意味着与世俗意义的成功无缘,还要面临生存压力、价值观的冲击等等,同时,作为一位人文知识分子,内心的焦虑和冲突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中国古语也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您的内心有着怎样的“远虑”与“近忧”?
慕 白:“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诗人是不合时宜的人,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学只是灵魂的,可以感染人。文学能改变世界吗?不能。
不应该把诗歌看得太大,诗歌本身是有限的。诗人是“失落的思想的残余物”。在当下,高速时代,我们享受着物质的声色犬马,面对残山剩水,我们焦虑、痛苦,不懂得如何说话。工业革命后,上帝死了,众神纷纷走下祭坛。金钱帝国,资本为王的时代,这个世界还有比这更魔幻吗?什么是历史,真相是什么,有谁能够告诉世界自己读懂了。
我这个人属于小人无大志,我心只在美酒、佳人和山水。写诗永远不能安邦定国,不能产生GDP。写诗只是精神的需要。我不是醉翁,我的山水是山水,美酒是美酒。先秦以降,竹林七贤,饮中八仙,唐宋元明清,自古至今,包括“才高一斗”的风流才子谢灵运,为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多少文人墨客,醉虽是假醉,白发却真生!
诗人刘立云说,城市化和工业化如同我们的铁道运输不断提速、提速、提速,商品大潮又汹涌澎湃、无孔不入,这使得我们往往对身边发生的事还未做出判断,便已深陷危机之中。现在我们每天喝的水、牛奶,吃的粮食、蔬菜和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食品,哪样没有掺入添加剂?在鱼身上发现孔雀绿,在牛奶里检测出三聚氰胺和皮革蛋白,在饭馆里吃出地沟油,在高层建筑的承重墙中露出木板和竹片,这都算不上新闻了。毒酒、毒大米、毒酱油、伪劣药品、伪劣补品,加增白剂的面粉,硫黄熏过的白木耳;还有古里古怪的转基因鸡,用瘦肉精催得只长瘦肉不长肥肉的猪,能做出山珍海味的“一滴香”;天天告诉你中了大奖赶紧去汇手续费、赞助费的录音电话和短信;我们走的路,先是铺沙子,接着铺沥青,然后是水泥,而且越铺越宽广,越铺越看不见青草、蓝天、大地、河流……
城市化之下,我们的老家都被拆了,假若我还有一点点的乡愁,也已经面目全非。我身上有明显的农民基因,小农意识深重,我胆小怕事,无野心,从不敢越雷池半步,写诗也没有目的,我基本上没有远虑。
现在年近半百,知非、知命之年。我好游,乐山乐水。忧国忧民之类远虑是没有的,但偶尔梦中醒来,近忧还在,比如关心疫情何时结束,爱我的人和我爱的人是否安好。俗言道,知非之年三不亲,虽然我还贪杯、怕死、瞌睡少,但凡事日渐看淡。诗歌也是,权势也是。每个人都活不过时间,哪怕你想长生不老,或者永垂不朽!我在小县城当公务员,如今,儿子已经成人,即将大学毕业,父母也已经入天堂,无须操心。祈愿国泰民安、风调雨顺,如果自己无病无灾,薪水足以养家糊口,安享天年,只需安心陪伴那伴随一生之人。
饭可吃饱,老也将至,但良知不能忘。
薛红云:现代诗的重要向度之一是处理现代人的经验,更具智性、知性,容量更大、更为复杂,它与诗歌处理情感是否有矛盾,您如何处理这两者之间的关系?
慕 白:理智与情感,永远冲突。当今资本高歌猛进,全球化时代,现代科学技术不仅带来物质的集聚,更重要的是改变了人们的生存方式与生活态度。但人类永远需要情感,没有情感,一切就虚无了。现代人更多提倡的是便利,快捷与自我,而很少有人坚持利他。万法自然,皆在人心?是的,世界上没有不应该和不对。其实都是你内心的执着产生的烦恼,你对现象的执着。
“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在享受现代技术的便捷同时,我们如果让灵魂跟上身体,让它们同步,那才是完美。但遗憾的是,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的都是美丽的包装,很少看到独一无二的灵魂。
“怨去吹箫,狂来说剑,两样消魂味。两般春梦,橹声荡入云水。”这是清朝一代大儒龚自珍写的《湘月》。他还有一句自嘲名言:“屠狗功名,雕龙文卷,岂是平生意?乡亲苏小,定应笑我非计。”每一位诗人在人间走正道,心在空中搬砖,想筑一座天空之城,收留自己疲惫不堪的灵魂。
现代诗歌是介入生活的,更接近琐碎的日常。移植到今天的话题,诗歌一样需要秉承独立,独家,独到精神,融情感与理智于一炉。只有技术和政治的世界是可怕的,诗人应该是世界的哨所,在沉默的时候,在技术面前,不管前面的石头多硬,墙有多高,风无处不在,诗无处不在。
给您讲一个故事,2006年夏天,我带儿子去河南洛阳玩,他尿急,就在龙门石窟撒尿。当天晚上,我们住在开封府。我儿子打开电视,突然高声叫喊,武则天,武则天,武则天是皇帝耶!然后他害羞似的低声说,爸爸,我今天还在那个武则天的石雕像前面撒了一泡尿。童言无忌。女皇陛下也管不了千年后的今天。
我曾经写过这样的诗:
三苏墓前
虚名和私利
谁都勘不破
苏门父子三学士
谁也想不到
千古之后
墓前的侧柏
身上会挂满这样的符
有求必应
学业有成
早生贵子
愿望和梦想
求人不如求己
聪明如东坡先生当年
人中龙凤
依然一肚子的不合时宜
位高权重
身份卑微
都一样是过客
入戏容易出戏难
得陇望蜀
痴人喜欢说梦
北汝河东去
淮河入海
人生就是一个
笑话
我不是眷恋农耕时代,只是害怕面对一个没有情感,缺乏信仰的人群。诗人可以翻越千山万水,但他始终过不了自己内心的坎。
十九楼的那个人
又失眠了
他是一个孤独者
想在深夜
乘着人静
爬上天堂
他对人世还有太多的依恋
上帝叫他的灵魂
守护着肉体
不让他下去
他卡在了自己的身体
和命运之间
上下不得
现在不仅机器人写诗,还有人飞到了太空,此起彼伏的新冠肺炎疫情,每天的新闻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力。人生是空的,诗歌也是空的,很多人喜欢拼命往中心挤,可是到了中心一看,里面也是空的。我们的肉体只是在地球上暂居,诗歌是一个人内心真实的谎言。我们终将落入“走过来,走过去,没有根据地”的宿命。
薛红云:您的创作到目前可以分为几个阶段?可否列举一下各阶段的代表性作品?您自己如何评价到目前为止的这几个阶段的写作?
慕 白:我想还没有写出代表作。我从1991年开始写诗,大体上经历了:
1991~2009近20年的初期写作阶段,这段时间主要是模仿与不自觉写作。这段时间写的基本上都不满意,但我不悔其少作,因为那时候我的审美只有如此。《有谁是你》《饮者》《路的寓言》等几首习作偶尔会被人记起。
2010~2019的10年,相对自觉、寻找自我突破的中期写作阶段。这10年,相对满意一点的有《你的名字比影子更为寂静》《瓜洲夜泊》《酒后》《五老峰》《与儿子的一次谈话》及组诗《包山底志》《大江东去》。
2020~现在,近期写作阶段。《与芷父夜游长江兼致屈原书》《告子书》《赛场上,一匹马把骑手摔下来》《安魂曲》《春中茶园作》《日月山》《人间再苦,您在就是天堂!》(组诗)等几首稍微满意。
三个阶段,我大约创作了近500首诗。出版了四部半诗集:《有谁是你》(2006,人民日报出版社)、《在路上》(2009,上海锦绣文章出版社)、《行者》(2015,长江文艺出版社)、《在江边喝酒》(2016,台湾文哲史出版社,与王单单合集)、《开门见山》(2021,百花文艺出版社)。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新华文摘》等80多家文学刊物发表诗歌作品,并且入选各种年选。先后获得首届红高粱诗歌奖(2011)、十月诗歌奖(2011)、华文青年诗人奖(2013)、浙江省优秀文学作品奖(2018)等奖项。成为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度驻校诗人。
除了诗歌写作外,我还在文成组织了大大小小的诗会50多场。举办了5届“中国刘伯温诗歌奖”和7届“铜铃山杯”全国诗歌征文大赛。邀请过全国600多位当代中国知名诗人走进文成。
我曾经写过一首《自画像》:
……
我不轻视名利
心胸也不开阔
闻过不喜
宠辱都惊
如果要找一点优点,那就是牢记恩仇
文学与生命一样,不可复制,不能重来。人活着的每一个阶段都有喜有悲,有苦有乐。我只是负责真实地记录与说出自己,成败随缘,好与不好,留待他人评述。
薛红云:每个诗人都在构建自己的一个文字中的王国、精神性的世界。您心目中的、理想状态的这个世界是怎样的,目前进展得怎么样?自己还满意吗,未来将向何种方向努力?
慕 白:我的精神王国是回到童年,回到父母的怀抱,尽管物质十分贫乏,但每个人内心也是温暖的。我心目中的、理想状态的:那是一个有爱的世界。
可谁能回得了昨天?!
在郏县论诗的现代
诗者,慎言也
从古文观止
到白话文
这些中国特产
苏洵、苏轼和苏辙
与菩萨、关公、财神爷
也可以坐在一起
万丈红尘
群峰无序
学院派与口语诗
翻译体
“谁识乌之雌雄”
该何去何从
天地悠悠
不如问问自己
多情应笑我
东坡居士在泉下说
试问诸君,谁似我,醉扬州
墨竹、怪石、枯木
诗书画,各建自家的庙宇
各收自己的香火和祭品
黄州惠州儋州
昨天是今天的先锋
明天是今天的后现代
博纳富瓦在《论诗的行动和场所》里说:“诗与希望,我本想把二者结合起来,我几乎想把它们视为同一。但这却是一条歧途,因为诗有两类,一类是虚幻的、骗人的和致命的,就像希望也分两种一样。”
人生有些事情永远是无奈的,精神的自由或许可以让我们保持一种平衡。写诗这一种自觉的行为,可以把良心、道义、责任与审美结合起来,在真切的物质生活的表层下对精神世界做些探求、体悟生命,还原生活的真实面目。
写作,最重要的是另立格局、别开生面。世界冰冷,诗歌给我温暖,“它乃是一首送葬的,抚慰人心的歌”。我希望自己的写作是以人为目的。星辰大海,缺一个都不行。我活着,我希望……
我爱好山水,心在远方。如果有明天,我希望把一切焦虑都放下,做减法,只带上我的诗歌去找我喜欢的人,一起看花、喝酒。
薛红云:您目前是从事文联工作,在此之前是否有过其他的工作经历?文联的工作与您的诗歌创作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您认为工作与创作之间应保持怎样的关系?
慕 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我很幸福,我的工作单位是在县文联,我的工作是文学艺术,我面对的基本上都是文艺工作者(文艺家)。我的生活比较单纯,以前教过三年书,后来就在文联。虽然文联是一个清水衙门,没有多少权力,但我们面对的都是有趣的人,做的也是与灵魂有关的工作。我已经在文联26年,如果可能,我还愿意继续待下去,没有比做自己喜欢的事更好的了。
我是一个目光短浅的人,我爱县城,县城慢,县城是全天下最适宜人生活的地方。我爱好诗歌,平时会做一些诗歌活动。文成文成,无文不成,有文乃成。我有私心,我希望全天下的好诗人都到我们文成来,为文成写诗。
但工作的时候是工作,工作是为养活肉体、养家糊口。创作只是个人的爱好,写诗是为养活灵魂、温暖自己。
这不能过反了。
薛红云:虽然是一个所谓的“专业读者”,但我平时主要关注当代小说,对诗歌关注并不算多。我的一个印象不知正确不正确,我感觉诗歌在圈子的内部很活跃,写诗的人很多,作品很多,活动也很多,非常热闹;但是到了圈子之外,到社会层面、公众层面,两者又几乎是脱节的,圈子外读诗的人很少,诗歌在公众层面的影响力也不大。如何看待圈子内和外的这种反差?您对诗歌界的“活动”以及“诗歌活动家”怎么看?
慕 白:您谦虚了。我知道,您很博学,您的学术涉及面很广。您不仅研究余华、王蒙、格非等人的小说,同时在做诗歌和其他文化的研究。记得您写过柏桦、阿毛、臧海英等诗人的评论文章。
诗歌本来就是小众的,不需要全民都喜欢。就像音乐,有人喜欢民族的,有人喜欢美声的,有人喜欢通俗的。或者什么也不喜欢,我们包山底全村人就几乎不读诗,也一样安居乐业,都很正常。奇怪的是,很多不读诗歌或者只在新闻里看诗歌的人,往往带着娱乐心态去戏剧化诗歌,把诗人妖魔化,这显然是有问题的。我听过很多写小说的、写散文的,甚至大学的老师和学生也说没有读过现代诗,说自己读不懂,不知道新世纪有哪些优秀的诗人。这也是很正常的,从没有读过,怎么会知道,又怎么会懂呢。我很少听到诗人说自己看不懂散文和小说的。哈哈,请我写散文和小说的朋友还有各位大学教授别打我,我只是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而已,无意冒犯诸位,请您千万别对号入座。
电视、电影、电脑、手机,现代的娱乐方式这么多,但诗歌从来都没有缺位,诗歌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存在。如果说诗歌与社会层面、公众层面的大众有隔阂,我的理解是,造成脱节的第一个原因是教育,教科书系统的严重滞后;另一个是社会过于商业化,当众生都只在乎肉体和感官的享受,一切皆以功利作为评判、衡量的尺度,谁还在乎坚守灵魂的自由和纯粹?!
当然,毋庸避讳,诗歌圈中也不乏滥竽充数,有人打着诗歌的旗子招摇撞骗,“圈子”无处不在,古今中外,几乎所有文学活动都是朋友聚会,现代的刊物也大多数是同仁文章。在此,我想说的是,我喜欢活动,希望诗歌活动走上正常的交流渠道,同时,我讨厌“诗歌活动家”,反对“诗歌混混”。
薛红云:诗人应该如何处理与生活的关系,有的认为“太像诗人的诗人”不是好诗人,有的认为诗人就应该有一种“诗人范儿”,您认为呢?诗人是否应该有意识地树立自己的“人设”?
慕 白:您可以把生活写成诗,但诗不是生活。诚如王小妮老师所说,我们不能活反了。诗人有大诗人与小诗人之别,诗只有真与伪之分。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他没有心机,不圆滑,不八面玲珑,他很真诚,很质朴简洁,像春天的阳光一样,甚至像空气一样简单、平凡和从容,叫人很容易忘记他的存在。
诗是重构的时间,诗是对遗忘的抵抗。写诗只是一门手艺,并不比打麻将、斗地主、唱卡拉OK高大上,您喜欢了,只管写就是,大可不必太自恋,更不要自欺欺人。诗人写诗的时候是诗人,其他都应该是正常的人,而不是行为艺术者。三观接近的诗人,我会一直陪伴。但我也一直害怕装得很像的诗人,会自觉远离那些自诩大师和动不动就讲几个英语单词的人,以及名片简介比诗歌作品还长的“诗人”。
诗有别才,非关书也;诗有别趣,非关理也。宋朝朱淑真《立春古律》诗云:“从此对花并对景,尽拘风月入诗怀。”多读点书,多想些问题。如果你真爱诗歌,就好好写吧。修辞立其诚,诗人只是人。
我祝愿我不再轻信自己,也不会委身于人,能够在寂寞中自持。
诚实写作,我羞于称自己为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