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援疆行,一世援疆情
2022-12-11郭玉红
郭玉红
2017年8月,我送丈夫曹龙勤赴新疆支教。2018年8月,我跟随丈夫一起援疆支边。
我想起当我第一次以家属的身份去探亲的时候,汽车在茫茫戈壁滩不知疲倦地行駛着,天山的皑皑白雪发出刺眼的银光。我问自己,为啥要让他来这里呢,一个月才给3000块,就是给3万也不来。当我被大西北的气候折磨得夜不能寐、食不甘味的时候,我在想,我们来这里到底是为了什么?
在看到孩子扬起一张张笑脸问候老师,听到孩子说“我的国语水平不好”,被同事问到“姥姥”这个词的含义的时候,我想我找到了答案。这就是我们不远千里从天鹅之城到丝路重镇哈密的原因,这就是我们选择援疆的使命。在柳树泉农场学校,我感受到了做一名援疆教师的幸福。
我熟悉的第一个学生是艾力克木。这是一个个头比我还高的维吾尔族男孩儿,汉语基础不好。艾力克木第一次交上来的作业我一个字也认不出来,于是我要求他每天抄一段课文。后来,艾力克木每次上课前都会把作业交给我,字也越来越漂亮。有一天,我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理想,艾力克木说:“我的理想是考上河南的大学。”我问:“为什么要考河南的大学?”“要到河南去看郭老师!”他的回答击中了我的心。
杨立彬姐弟三人都是我和丈夫的学生。杨立彬在日记中写道:“金秋九月,阳光正好,我们的遇见是最美的遇见……”杨立彬的文章写得比我都要好了。我想,这是身为教师最大的骄傲。
而为了提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三师教体局全体教师的教科研能力,我可谓倾囊相授。2019年3月28日,我在柳树泉农场学校录播室为十三师教师上了一堂网络直播课《例谈课题研究》,从此成了传说中的郭老师,经常会有各个团场学校的教师给我打电话探讨课题中遇到的困惑。2019年7月,我结束援疆任务回到三门峡。2020年5月,我主持的课题研究从80多个课题组中脱颖而出,获得一等奖。受十三师教体局教学研究室和师资培训中心的邀请,我分别于2020年6月18日和2020年12月17日为十三师13所学校的300余名教师做了题为《真课题真研究真成长》《直面教学困惑,潜心课题研究》的交流报告,为教师解疑答惑。
援疆教师不仅要教孩子们更多的知识,还要用心、用情搭建起民族团结的桥梁。为拉近与维吾尔族教师的距离,我主动与他们交流,把所在班级打造成学校最优秀的班集体,让身在其中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幸福。一年中,我完成了1项课题研究工作,编写了2本校本教材,上了6节公开课,组织三门峡和新疆两地学子进行了8次书信交流,写下了20多万字的教育随笔。
我和丈夫的援疆故事感动了崤函大地,2020年我被三门峡市陕州区组织部聘为“党员教育讲师”,被区宣传部和妇联聘为“宣讲专家团成员”。我的援疆工作虽已结束,但援疆的情怀将永驻心底,终生不忘。
(作者系三门峡市陕州区教师进修学校教师,2018年8月—2019年7月,任职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三师柳树泉农场学校)
(责编 韩玉兵 侯心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