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生态十年聚力 科技成果三晋花开

2022-12-11沈佳

科学导报 2022年78期
关键词:科技成果山西科技

沈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过去十年来,山西科技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的殷殷嘱托,始终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一系列機制体制变革中踔厉奋发,活力迸发,全省科技创新事业不断迈上新台阶。

清研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阳泉)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化从事技术转移转化的新型研发机构,主要开展技术研发与转移转化、高端人才引进与培养、企业投资孵化、平台建设和产业落地等工作。“《科技重大创新平台建设项目——清研阳泉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的立项工作仅用不到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如此高的办事效率让我们对当地科技创新的未来充满了信心。”杨玉芬是该公司科研管理部部长,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她感受最深的是,在当地多项政策作用下,公司科技创新目标更加明确,也更利于对高层次人才及科研团队的引入。她对笔者说:“目前公司已累计引进全职人才20余名,对接科研团队10余支。多元化的人才团队极大激发了平台的发展效能。我们仅用一年的时间就成功获批省级新型研发机构。”

党的十八大以来,山西聚焦体制机制,锚定创新生态目标,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与活力。十年来,完成省级科技管理部门重塑性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体制重构、运行机制重建、部门职能重塑,初步实现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从管理机构向作战队伍的转变。

在减负方面,山西精简项目申报表格,改进财务报销手续,落实科研财务助理制度,优化科研仪器设备采购程序;在赋权方面,山西下放差旅及会议费管理办法制定权限,下放预算调剂权,试点试行经费包干制,赋予科研人员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在保障方面,山西改革经费拨付方式,开辟科研经费拨付“绿色通道”,探索试行预拨付制度,改进结余资金管理;在激励方面,山西提高间接费用比例,扩大劳务费开支范围,合理核定绩效工资总量,加大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力度。为科研人员减负放权和提高报酬的“政策红包”密集出台,改革措施的深度和力度前所未有,形成山西创新生态建设重要的“软环境”和“硬措施”。

通过改革,山西创新生态取得积极成效:一是科研经费管理更加尊重科研规律,科研人员有了更大的经费使用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二是科研人员从不必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保障了科研时间,可以心无旁骛地潜心科学研究;三是从事科研工作有了更大成就感和获得感,激发了创新创业活力。

10月15日,山西省重大项目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试验线(一期)项目(“高速飞车”项目)在大同市阳高县完成了系统性试验,“首航”成功。该条试验线为我国首条高速飞车全尺寸试验线,为山西省和航天科工集团合作共建,是国内首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磁悬浮试验线,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快的地面交通工具实验项目。本次试验实现了国际上首次对超高速低真空管道磁浮交通系统全尺寸、全流程的集成试验。

近年来,山西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紧密对接产业转型“两个方面”,实施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创新的体系化布局,全力增强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关键核心技术攻坚不断取得新突破。省科技厅厅长卫英慧说,十年来,山西科技计划项目年度支持资金总额和项目数量均实现了翻番。其中,省科技重大专项以“揭榜挂帅”为牵引,累计实施67个重大项目揭榜招标,投入财政引导资金约4.39亿元,带动超过3倍的社会资金投入。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十年来,山西获4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仅2021年就有10项,取得十年来最好成绩。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实现基于超冷费米气体的量子调控;面向经济主战场,碳纤维、手撕钢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面向人民生命健康,苦参等中药注射剂为治疗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等疾病作出了重要贡献。

与此同时,山西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引力显著增强。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为标志,首次实现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先进计算太原中心成为山西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贡献“山西力量”的重要载体;全省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增长1.6倍,达到8家。在省级创新平台建设方面,山西按照“自上而下”布局,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117家,增长了5倍多;新建成省技术创新中心33个,这些平台在支撑科研、培养人才、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年来,山西产学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联合承担200余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内支持科研经费约3.5亿元,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共建省校合作科研机构,引进著名专家建设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形成一批省校合作的范例。同时,山西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重点国别的高校、企业联合实施科技合作交流专项共240项,投入支持资金6000余万元,标志着山西对外科技合作开放程度不断提升。

近日,中国化学赛鼎工程有限公司的“碎煤加压气化合成气经甲醇合成汽油、联产液化天然气和用于焦油深加工的综合利用工艺”荣获第23届中国专利银奖,实现了山西申报国家专利奖方面的重大突破,是山西目前获得的最高级别专利奖项。相较于煤直接液化和煤间接液化制油技术,该项专利具有明显的单位产品综合能耗更低、二氧化碳排放量降低、产品生产成本更低的“三低”优势,不仅为国家油、气能源安全提供可靠的技术保障,而且能大幅提升“能耗双控”水平,目前此项技术已经应用在国内30多个大型工程项目中。

省科技厅副厅长张克军介绍,十年来,山西出台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文件24个,出台配套政策措施30余个。对标国家科技成果转化“三部曲”,先后制定出台《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若干规定(试行)》《山西省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在具体举措上,把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奖励比例由50%提高到70%,把技术转让、技术开发、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纳入成果转化范畴。聚焦完善科研成果评价体系、激发科研人员创新积极性,2022年出台《关于完善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的实施意见》《山西省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工作方案》等政策举措。

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方面,山西基本构建形成了“交易服务平台+中试基地+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示范企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全链条成果转化平台体系。2017年起,山西科技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平台收录供给信息24538项,需求信息14563项,设立地市子平台119个,各类机构平台38个。2022年6月,“省校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太忻一体化经济区平台”建成投运,进一步加强和提升了服务省校合作及太忻一体化经济区的能力。山西共建设硅基光伏新能源、碳化硅材料等5个中试基地,新认定6家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基地和58家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省级及以上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发展到73家。

随着政策体系与平台建设的日益完善,山西优质科技成果不断涌现。2012年以来,山西共有40项优秀科技成果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特别是2021年山西10个项目获国家奖,其中主持完成2项,参与完成8项,取得近10年来最好成绩。山西技术交易市场规模逐步扩大,技术合同交易总额稳步提升,从2012年的124.16亿元提升到2021年的521.81亿元,增长到4倍。一批有影响的科技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太钢的手撕钢、笔尖钢,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太重高速动车组轮轴制造的关键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山西农大的渗水地膜旱作技术,在全国累计推广700多万亩,其中生物降解渗水地膜累计推广15万亩,实现粮食亩产平均增产约200斤。太原锅炉集团有限公司与清华大学开展省校合作,形成的循环流化床热电锅炉关键技术成果推动集团产值从3200万元跃升到23.6亿元,增长70余倍。

猜你喜欢

科技成果山西科技
我在山西等你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