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厚止泻滴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效果
2022-12-11韩秀秀李晟玮
韩秀秀, 李晟玮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 肛肠科, 江苏 扬州, 225000)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排便异常以及腹痛为主要症状的慢性功能性肠病,不伴有显著的器质性改变[1-2]。目前, IBS根据临床症状可分为便秘型IBS(IBS-C)、腹泻型IBS(IBS-D)、混合型IBS(IBS-M)以及其他类型(IBS-U)[3], 中国临床上以IBS-D多见。目前临床治疗用药容易复发,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了极大影响,所以更多学者将研究方向投准中医药相关领域[4]。本研究采用黄厚止泻滴丸治疗IBS-D, 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扬州市中医院肛肠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患者70例,均确诊为IBS-D。研究过程中因疫情原因未按规定用药,资料不全且无法判定疗效者10例,予以剔除,得到完整病例资料者60例,年龄18~63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 对照组男15例,女15例。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第8版《内科学》[5]。通常采用罗马Ⅲ诊断标准: 病程6个月以上且近3个月来持续存在腹部不适或腹痛者,症状在排便后改善; 症状发生伴随排便次数改变; 症状发生伴有粪便性状的改变。参考Bristol大便分型[6]分为1~7型。
1.2.2 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2017年《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7]中寒热错杂证的诊断标准。主要症状: 大便时泻时溏; 便前腹痛,便后缓解; 腹胀或者肠鸣。次要症状: 口苦或口臭; 畏寒,受凉则发。舌苔脉象: 舌质淡,苔薄黄; 脉弦滑或弦细。
1.3 纳入、排除及剔除标准
纳入标准: 年龄18~65岁,不限性别; 符合上述相关中西医诊断标准者; 肠镜检查无异常者; 取得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 患有结缔组织疾病、消化系统器质性病变以及全身其他严重系统疾病者; 存在沟通障碍或者具有精神类疾病者; 30 d内做过外科手术出现严重并发症者,或既往有腹部手术史者; 对本研究使用药物过敏者; 7 d内使用过IBS药物者; 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 研究过程中失访者或其他研究者认为不适合入选者。剔除标准: 未按规定用药,无法判断疗效者; 资料不全,拒绝相关检查等影响疗效或安全性判断者; 不能配合调查随访或因个人原因主动要求退出本研究者; 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并发症而不宜继续者。
1.4 退出标准
所有签署知情同意书并筛选合格进入研究的患者,均有权随时退出临床研究。受试者自行退出: 患者主动退出; 患者失访。研究者决定退出: 出现严重的合并症,经研究者判断不能继续实验; 出现严重的或不可耐受的不良事件、实验室检查异常,或当前疾病状态经判断不能继续者; 患者本身或医疗方面等原因造成完全、部分或不稳定依从者(包括观察记录不全); 其他原因,研究者判断不适合继续。
1.5 治疗方案
1.5.1 对照组: 药物采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杭州远大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用法用量为每次1.5 g, 每天3次,口服。
1.5.2 观察组: 药物采用黄厚止泻滴丸(雷允上药业集团有限公司)。用法用量为40 mg/丸, 12丸/次, 2次/d, 口服,连续服用4周。脱水严重者进行输液治疗。
1.6 观察指标
1.6.1 临床疗效: 总有效率=(治愈+显效+有效)/总数×100%; 临床治愈: 大便1~2次/d, 质软成形; 显效: 大便2~3次/d, 成形质偏松散; 有效: 无水样大便,质稀烂; 无效: 症状无显著改善或者症状加重。
1.6.2 中医证候评分: 参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8],临床中医证候疗效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见表1。
1.7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0%, 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 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 中医证候评分
治疗前, 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中医证候评分(寒热错杂证)
2.3 复发率
停药4周后分别对2组中治疗有效者进行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25.93%, 对照组为56.52%, 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2 2组患者疗效比较[n(%)]
表3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分
表4 2组复发率比较[n(%)]
3 讨 论
IBS是一种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通常不伴有胃肠道结构和生化异常,其发病机制复杂。共识指南[9]认为,内脏高敏、胃肠动力紊乱、肠道微生态紊乱、肠道免疫激活、黏膜通透性增加,外周与中枢因素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是主要的致病因素。现阶段IBS-D的治疗方法并不一致,且疗效不定,临床上主要在于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10]。
研究[11]认为, IBS-D患者症状轻重与胃肠道微生态紊乱程度相关,肠道微生态一旦紊乱,局部炎症反应则会随之发生,从而使肠黏膜屏障遭到破坏,进一步影响肠内神经系统功能。《2020年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中益生菌被列为IBS常规用药之一,其在IBS治疗中显示出积极疗效。本研究所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主要含有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粪肠球菌和蜡样芽孢杆菌,生物活性广泛。嗜酸乳杆菌能够使腹痛症状减轻,能够调节小肠黏膜屏障功能,蜡样芽孢杆菌则为其创造良好的肠道生存微环境。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IBS-D有效性得到许多学者的研究支持。丁姮月等[12]发现含有双歧杆菌的益生菌混合物可使胃肠道蠕动减慢,从而使粪便性状改善,缓解症状。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能通过升高血清VIP水平、降低血清SP、纠正血清脑肠肽来治疗IBS-D, 颇具疗效,这一结果也被傅丽霞[13]研究证实。马海螺[14]则认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有利于改善患者肠道屏障功能,这与降低相关血清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和内毒素水平相关。本研究发现对照组患者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的临床疗效与既往报道基本一致。
中医虽未见IBS-D的相关记载,但可依据其临床表现及特征,将其归入“泄泻”“腹痛”“郁证”等。王庆国指出IBS-D的基本病机是枢机失调[15], 同时归纳出以下三大病机: 中焦枢机不利、升清降浊失司; 少阴枢机不利、阳郁火不暖土; 少阳枢机不利、肝气郁结犯脾。目前IBS-D分为5种证型,即肝郁脾虚证、脾虚湿胜证、脾肾阳虚证、脾胃湿热证、寒热错杂证,在各大医家的理论指导下,临床中医药辨证治疗IBS-D越发广泛且疗效肯定。临床发现寒热错杂证较为常见,表现为便前腹痛、大便时溏时泻、畏寒喜暖、腹胀肠鸣、口苦或口臭、舌淡苔黄等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症。由于该证病机错综复杂,单一补法或泻法难以奏效,治疗当补泻兼施,寒温并用。本研究使用的黄厚止泻滴丸源自千年古方集《太平圣惠方》中的厚朴丸。厚朴丸由四味药组成,黄连、厚朴、木香和干姜。方中厚朴辛温,能除胃肠滞气,燥湿运脾; 黄连苦寒,清降阳明、泻火解毒,可使火去不复伤阴,起到以泻为补的作用; 干姜温中散寒,木香行气止痛。该方燮理阴阳,可散寒清热,并能相互制约药性,勿使过寒过热; 共奏行气燥湿、平调寒热之功,收涩止泻、行气止痛之效,是治疗胃肠寒热错杂证良药。动物实验研究[16]发现黄连显著抑制了髓过氧化物酶(MPO), 黏附分子和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且其抗炎机制可能与抑制IκBα的磷酸化以及NF-κB、p65从细胞质到细胞核的移位有关。厚朴酚增强了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组织中ZO-1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来发挥其保护作用[17]。黄连、厚朴配伍能够使异芽孢杆菌等益生菌增多,大肠杆菌、志贺氏菌、梭状芽胞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减少,从而抑制炎症反应来防止肠道屏障损伤[18]。这些均为本研究提供了一定药理基础。
黄厚止泻滴丸不仅吸收传统中医精华,同时还结合现代科技传承创新,滴丸制剂表现出速效、高效、长效、减少毒副作用、增强稳定性等多个特点。目前对于黄厚止泻滴丸的相关文献研究很少,为了进一步验证黄厚止泻滴丸的临床疗效,本次研究采用黄厚止泻滴丸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相对照,观察发现黄厚止泻滴丸无论在有效率还是总有效率上,都显著高于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可以有效改善IBS-D患者的腹痛、腹胀、肠鸣、口苦、畏寒等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对2组口服用药治疗显效及以上的患者停药后随访调查,服用黄厚止泻滴丸患者的复发概率低于服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患者,由此推测黄厚止泻滴丸或可以对IBS-D寒热错杂证患者体质进行调节以及改善,降低其对饮食、情绪、环境刺激的高敏感性,从而减少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