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规模猪场疫病防控措施

2022-12-11肖伦文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消杀圈舍猪场

肖伦文

(湖南省武冈市法相岩街道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湖南武冈 422400)

在现阶段生猪规模养殖占据总体养殖规模八成以上的情况下,抓好规模猪场的日常防控无疑是提高防疫效率、加快防疫进程的重点,因此在具体执行时应注意以下要点:

1 致力于猪场防疫设施的完善

1.1 配备基础防疫设施

规模猪场在选择猪场位置、建造圈舍之前要提前基于整体视角做好综合性考量,在拟定建场方案时既要顾及眼前又要兼顾长远,借助于针对性的规划和前沿性的技术将防疫基础夯实。确保猪场不靠近疫区、居民区,科学规划猪场布局,一一安排好生产、生活、消毒等不同的功能区域,各类基础养殖设备也要全面配备,如猪栏、饲槽、饮水槽等,皆要按要求做好规划。猪场附近需要设置好围墙等屏障,还要有专门的绿化隔离区域。猪场入口处配备消毒池,一般以水泥建造,在长度和宽度上都要依循限定标准,长度长于常规货车车轮的1周半,宽度宽于猪场大门。场内圈舍的排布可以秉持“多单元,多点式”原则,依循来源、月龄、性别等要素将场内生猪划分成群,然后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圈舍中饲养,以防范疫病在猪群间大肆蔓延。圈舍入口处配备专用消杀室,圈舍内部也要一一备好消毒垫一类的消毒用具,猪场人员在出入圈舍前务必先换好专用衣帽、鞋子,手脚等部位充分消毒,切记不要串舍,不同圈舍的用具不要混用。

1.2 将实验室检测视为重点

在现下猪病致病因子、病症表现愈发复杂的情况下,若是进行精准客观的实验室检测,很容易出现误诊问题,用错药、打错针,乃至错失最佳诊疗期,加重病情,使病猪数量大增。为此,有条件的猪场最好配备专业的实验室,无条件的猪场则要与一些机构实验室维持合作,按时推进检测诊断事宜,以提前发现猪病,制定防护措施,降低疫病风险。实验室检测能更清楚地了解猪场当前的病原情况和发病程度,以及免疫的实际效果(抗体多少、是否均匀、持续时长)等,基于此进行更全面的防疫监测和动态研究。猪口蹄疫、猪瘟、蓝耳病作为当前需要重点防控的猪疫病,每个季度均要做1次检测,伪狂犬病每年检测2次即可,种猪并群之前需要严格检测上述四类疫病的抗体情况,如抗体稳定,后续并群时也可以以抽样形式进行[1]。当前非洲猪瘟检测也非常重要,根据猪场实际情况和周边环境疫情情况严格按照非洲猪瘟防控的要求检测。

2 致力于猪场饲料管理的强化

规模猪场大多饲养了较多数量的生猪,日常需要大量的饲料,一旦饲料存储不当,便容易引发发霉变质等诸多问题,饲料霉变后其毒素对猪体的危害显而易见,大概率会致使猪体免疫机能大幅下降,疫病丛生。抓好饲料管理刻不容缓,要注意饲料储藏室的管理,注意日常通风,维系洁净、清爽、卫生的储藏环境,基于猪场生猪规模适时调整饲料库存,不要存储过长时间,尽量让生猪吃上新鲜饲料;同时可以往饲料中加入一定量的脱霉剂,这样做能及时吸附霉菌毒素,弱化其毒性。因此,猪场除了要购置新鲜优质的饲料外,还要注意脱霉剂的使用,降低饲料霉变的可能性。

最后也是最紧要的一点,注意饲料品质的提升,立足于猪场生猪的具体类型、饲喂特征,综合考量本地气候条件选择最匹配的饲料类型,探索出一条适宜本场生猪养殖基本情况的饲喂模式,从吃食上着手防范疫病的侵袭,避免病从口入。为此,需立足于猪体对各类养分的日常需求,有目的性地加以搭配,并基于生猪的生长阶段适时调整,为其供以充裕的养分,确保猪体的康健。此外,在饲料挑选上也需顾及到生猪肠胃的脆弱性,尽可能挑选颗粒状、营养充裕、安全卫生的全价饲料,做好平时的检查,一旦观察到霉变问题务必即刻将问题饲料清理掉,避免给生猪食用。

3 致力于猪场环境的日常维护

3.1 清洁消毒措施贯彻到位

不严谨的养殖管理容易降低生猪抗病能力,尤其当圈舍环境脏乱、潮湿阴冷、拥挤冗杂时,多种病菌很可能交叉感染,使得病症更为繁杂、病况更为严重。在生猪进入圈舍前,应事先做好充分清洁和消杀。实际执行时,第1步先就圈舍内部环境一一清理,不留任何死角,地面、墙壁、围栏、饲槽、饮水槽、垫料等处皆要高压冲洗干净;第2步是消杀,圈舍环境干燥后及时消杀,生猪进场后每隔7d便要消杀1~2次,遇到猪群需要转栏的情况时,先按流程清洁消杀,闲置7d,再将猪群转入,且要做到一次性全进全出。猪场内部的道路、圈舍内的走道、各个办公室、消毒室等场所皆要每日清理、定时打扫、充分消杀,对于产生的垃圾要以无害化手段处理。尤其在母猪分娩之后,更要强化管理、全面清理,各处走道、饲槽以及脏污可能积聚的角落都不要忽视,可以将一定浓度的高锰酸钾及福尔马林溶液融合进行熏蒸处理。消毒药剂最好选择毒性小、效力强的,为强化消杀有效性,要交替使用不同的消毒药剂,但也需注意搭配的适宜性,如酸性同碱性这两种彼此拮抗的消毒药剂不能混搭使用。

3.2 养殖维护措施贯彻到位

根据地域气候特征、地理环境等要素,适时做好必要的保暖御寒、遮阳防晒、通风换气工作,以免因气候、环境的变化让细菌和病毒有机可乘,提升病发概率。只有日常维持合适的圈舍温度,才能为生猪的生存供以温和环境,特别是冬季的保暖和夏季的降暑处理,尽量将气温冷热变化导致的应激刺激降至最小,使生猪免受一些额外刺激的侵扰。在彻底消毒的前提下,还要将圈舍内的老鼠、蚊蝇等易感动物灭杀干净,并注意卫生条件的优化和维护,扫地、消毒、垫料,重点清理圈舍中的尿液、粪便以及养殖残料。驱虫同样不要忘记,精选适宜的驱虫药物,按时将猪体内外的虫卵灭杀。在母猪分娩前的15~20d一定要驱虫,防止虫卵自母猪体内扩散至仔猪体内,育肥猪每隔60d进行1次驱虫,以免再次被虫卵入侵。泔水、餐饮垃圾中包含无数病菌,就算进行过高温加热处理,仍旧无法将病菌消杀干净,给生猪喂食这些废料,便为细菌和病毒入侵猪体提供了便利条件,养殖户一定要改掉给生猪投喂泔水的陋习[2]。

3.3 封闭管理措施贯彻到位

猪场的日常管理要强调“全封闭”原则,严格禁止外来人员、车辆、器具的随意进出,务必要消杀后方可通行。首先,对于进出猪场的车辆,利用门前的消毒池,使用高压水枪对车辆施以全方位清洗,流动清洗的方式可清洗得更彻底也更全面,消毒池每隔1周便要清理1次。其次,对于进出猪场的人员,一般要分2次消杀,第1次是在进入猪场之前,需在猪场门前的消毒室进行简单的消毒处理,着重清理衣帽和鞋子,然后经由消毒通道来到生活区;第2次是在进入圈舍前,需要换好专用的衣物、鞋帽,按流程逐一消好毒后才能进入圈舍,工作专用的衣物、鞋帽每隔2天要仔细清洗1次,暴晒之后放在衣柜中。消毒池、消毒室的消毒液也要时常更换类型,以免产生抗药性,降低消杀效率。最后,给场内员工限定好各自的生产区域,严禁他们随便走动、串区,生产、生活、消毒、隔离区域一一划分开来,物品的输送也要按照原定路线,以免交叉染病。

4 致力于猪场防疫程序的优化

4.1 严格按免疫程序抓好接种事宜

免疫接种是最科学、最见效的防控疫病途径,现阶段我国猪病的频发阶段集中于春秋两季,在此阶段应强化免疫事宜,并于每年的特定时段做好对所有生猪的集中免疫。唯有设置严谨细致的免疫程序,并依程序按部跟进诸项免疫事宜,方可保证免疫成效的最大化,从根源上就不同疫病加以必要的防控,强化猪体整体抗病机能。在具体接种过程中,必须保证接种操作的严谨性,立足于生猪发育特征,挑选最适宜的疫苗。通常对于同一疫病,弱毒活疫苗的实际免疫水平要高于灭活苗,单苗要高于联苗[3]。比如,对于猪瘟这一疫病,当前市面上常用的疫苗有组织苗、细胞苗、二联苗等多种类型,而疫苗实际免疫水平的高低也是自高至低排列的,在选择时要考量多方面要素。另外,生产厂家不同,疫苗的实际效力也不同,猪场人员必须提高警惕、擦亮双眼,不仅要挑选正规大厂家研制的疫苗,更要进行多方对比,选出品质最好的疫苗,以免后续更换疫苗导致免疫成效降低。

4.2 将各项预防保健措施一一落实

在抓好免疫接种之余,还应强化日常保健事宜。由于饲养监管不当、抗体水平差异、环境改变较大、养分供应不足等因素的限制,猪场内通常会有一些处于免疫失败状态的亚健康生猪,不断排泄毒素或病菌。一旦这些毒素或病菌积聚到某个顶峰时,便会突破亚健康的平衡点,致使更多生猪出现病症。因此,常规的保健事宜亦不可忽略。目前保健药物有多种类型,如黄芪多糖、支原净、阿维菌素等。

日常防范的重点在于呼吸道、消化道类猪病,可以在日粮中添加一些保健药物,将存在发病隐患的病原及时清理掉是关键所在,主要面向的投药对象为两胎之内的孕期母猪、初生仔猪以及保育猪[4]。大多数病原会发生变异,如在频繁接触某种药物成分后抗药能力会大大提升,导致药物敏感度降低,甚至转变成耐药性菌株。过量药物的添加也容易给猪体中的代谢细胞带来不小的刺激,使得这些细胞处在更为活跃的状态中,在一定意义上确实有助于猪体的发育,然而长此以往,其代谢物质也会大大加重肝脏器官的压力,乃至造成损伤,这一点必须注意。

5 致力于相关防疫机制的构建

5.1 疫情上报机制

调查发现,不少猪场虽然在刚出现疫情苗头时便能发现异常,却因为未能立即上报延误了最佳防控时机,这也使得后续防控工作的难度系数攀升,除了给本场造成严重损失,产生的负面影响更是难以预估,可见完善猪疫病上报机制的必然性。唯有尽快上报,方能保证各项专业防控措施的顺利执行,这也是提升防控效率的核心之处。猪场一旦发现疑似病症,必须立刻上报给动物防疫部门,并将病猪隔离,等待防疫人员到达现场开展排查检测工作,配合他们做好样本采集,并听从指导一一践行各项应急管理办法。除此之外,猪场应主动配合动物防疫部门的统一指挥,跟随其引导的同时,最好在猪场内部也拟定一系列应对重大疫情的应急管理方案,推行比日常防范更为细密的防范机制及应急措施。对于其他饲养环节容易显露的问题,如饲喂过程中的失误、饲料供应商的缺失、市场趋势的变化等,猪场也要提前做好预案及应急管理,以免在真正遇到突发问题时束手无策,引发更多的损失。

5.2 无害化处理机制

病猪、死猪是最主要的病毒传染源,在处理时一定要加倍谨慎,严禁乱丢乱弃,以防病原扩散,最严谨的处理办法是听从专业兽医的意见,通过深埋、焚烧等一系列无公害手段进行处理。然而当前仍有不少猪场,将病猪、死猪找地方随便丢弃或者就近挖浅坑掩埋尸体,有的猪场甚至还将病猪、死猪私下找渠道对外出售,一来大大加重了疫病传播风险,二来给防控工作造成了阻碍。相关部门必须强化监管,防疫条件良好的猪场在发现病猪、死猪时可以直接将其移交给专业机构,委托他们负责处理,这也是最稳妥、有效的处理方式,可以避免因处理不当导致病毒残留问题。防疫条件简陋的猪场在自行处理过程中,注意将处理地点选在距离居民区、水源较远的地方,掩埋坑尽量挖深一些,在坑底均匀撒满生石灰,在死猪表面再撒一层,然后用土壤掩盖并喷洒足量的消毒剂。

5.3 防疫监察机制

基层动物防疫部门做好重大动物疫病的宣传教育工作,比如多下乡、下村召开讲座、发放科普单页、推送防疫常识等,让广大养殖户更好地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知识。此外,动物防疫部门也应定期在辖区内组织一些疫情应急演练活动,让养殖户把学到的防控技术应用到实践当中,以免在遇到疫情突发状况时,只懂得理论,不知道怎么下手,延误最佳防控期。在演练活动结束后,应及时给出评价,指出存在的问题,引导养殖户做好反思,基于现存缺陷强化防控技术指导,在实践中提升应对疫情的防控水平。近年来,不同地区跨区调运生猪的频次有所增加,受此影响,生猪疫病日常监测排查的工作量大增。为此,动物防疫部门更要强化监管、重视排查。在实际执行时,有关部门的负责人员需循序渐进,逐一对猪场、屠宰场等地做好排查,尤其对于疫情区域的猪场,更要加大排查频次,不忽视每一个角落、每一处细节[5]。将所有的排查信息一一记录在案,并以排查报告的形式加以反馈,以期在疫情刚刚有所展露时便将苗头及时发现,运用科学防控处理技术切断病源的传播途径,将疫情风险及时消灭。

6 结束语

规模猪场疫病防控能力的提升是关系到养殖收益及猪场前景的核心因素,而疫病防控是一件涉及事情多、涵盖领域广的工作,必须将诸项防疫细节践行到实处方可保证防疫成效,猪场人员应从多视角切入,抓好每一处防疫细节,才能确保猪场增产增收。

猜你喜欢

消杀圈舍猪场
分类做好猪场防暑措施
夏季猪场如何驱赶蚊子
猪场每天利用粪污发电1.8万度
猪场降本增效 聚焦五个重点
校园消杀 迎接开学
一种畜牧养殖圈舍的设计
“蜘蛛侠”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执行消杀任务的无人机
开学在即 武汉消防员开展校园消杀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