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出败的诊断和治疗
2022-12-11林兴华
林兴华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畜牧兽医服务中心,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62420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品质牛肉制品的需求量进一步提升,牛养殖规模进一步扩大。但养殖过程中依然存在防疫不到位等情况,为牛出败病的出现埋下了隐患,制约了牛养殖业的发展。所以,养殖场应该做好牛出败病的诊断和防治,为养殖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1 流行特点
牛出败病又被称作出血性败血病,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牛在患病后,会出体温升高、肺部发炎等症状,随病情进展,会对牛的肠胃、内脏等造成损伤。养殖场中一旦出现牛出败病病例,如果不及时控制,有可能导致疾病在短时间内大范围传播。牛出败病致病菌存在于患病牛的全身各组织、分泌物、排泄物中,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或者皮肤黏膜损伤感染,健康牛通过与患病牛的密切接触,即可能患病。牛出败病传染性较强,除了会在养殖场的牛群中进行传播,也容易在野猪、野兔等野生动物间进行传播[1]。
牛出败病出现后,可能呈现地方性流行趋势,由于传播的速度比较快,疾病的防控难度比较大。多雨潮湿和季节交替时发生牛出败病的可能性更大。另外,致病菌可经消化道、呼吸道感染,一旦牛舍环境和通风不佳,加上外界气候多变、饲养管理不善,更容易发生牛出败病。因此需要加强防控措施。
2 症状表现与病理变化
牛在感染出败病后,咽喉、头颈、胸部等部位存在较为明显的炎症水肿,精神萎靡不振,反应迟钝,喜卧不喜动。鼻镜比较干燥,会分泌一些黏液性鼻液。随着病情进展,还会出现眼结膜潮红、流泪等症状。病因不同,牛出败病的临床症状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临床症状,可将牛出败病分为败血型、水肿型和肺炎型三种。
败血型病牛体温明显升高,高达41~42℃,精神萎靡,食欲下降,反刍停止。心跳速度过快,可伴有呼吸困难。鼻腔流出带血泡沫,粪便稀薄,可能混有血液。随着病情进展,症状会越来越严重,若不及时干预,可能导致病牛死亡。病程较短,从发病到死亡不超过24h,有时未来得及诊断和治疗就出现死亡。剖检病死牛可发现淋巴结水肿严重,内脏、黏膜、肺部、皮下组织均可能存在出血情况。部分病死牛肾脏、肝脏等器官会出现实质性变化,胸腔有液体渗出。
水肿型病牛头颈、咽喉等部位会出现炎症水肿,随着疾病进展,水肿还可蔓延到前胸、舌及周围组织。触摸肿块,病牛有明显的疼痛感。舌头伸出,流涎。呼吸急促困难,常因此而窒息死亡。病程会持续1~2d。剖检病死牛可发现颈部、颌下结缔组织部位,有深黄色渗出液,咽部有黄色胶状液体。前颈与咽淋巴结存在明显肿胀,上呼吸道黏膜红肿明显[2]。
肺炎型病牛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生纤维性胸膜肺炎。病牛呼吸困难,咳嗽气喘,鼻腔常有泡沫状液体流出。胸腔叩诊存在实音区,同时伴随一定的痛感。听诊能够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和水泡性杂音。粪便中掺杂着血液。病程通常持续3~10d,相较于水肿型和败血型牛出败病,疾病进展速度稍慢,能够给防疫人员一定的反应时间。剖检病死牛可发现格鲁布性肺炎或胸膜炎。胸腔部位病变明显,存在纤维性和浆液性液体。肺部、肝脏均存在明显的病变。部分病例还存在腹膜炎、纤维性心包炎的症状,腹膜与心包粘连,渗出坏死物。纵膈淋巴、支气管淋巴结颜色发紫,肿胀。胃肠存在明显炎症。
3 诊断
为较好地控制牛出败病的蔓延,降低疾病对养殖工作的威胁,需及时诊断疾病,为后续的治疗工作争取时间。根据牛出败病的流行病特点、临床症状等能够对牛出败病进行初步诊断,若想要进一步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采集病牛病变明显的心、血、肝脏、脾脏、淋巴等组织作为病料,制成病理涂片,应用瑞氏染色法进行染色,之后用流水冲洗,干燥后置于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可见细小短杆菌或球杆菌,无鞭毛和荚膜,两极钝圆,两端染色深于中间。另外,牛出败病易与炭疽、气肿疽和恶性水肿相混淆,要注意鉴别。
4 治疗方法
4.1 西药治疗
一旦发现患病牛,必须第一时间进行隔离诊断,防止疫情在养殖场内持续扩散,给治疗防控增加难度。对患病牛肌肉注射200万IU青霉素,每天3次,同时配合注射200万IU硫酸链霉素,连用3~5d,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磺胺嘧啶钠注射液也可用于牛出败病的治疗,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d,注射剂量根据病情严重程度或牛的体重适当调整。对于肺炎型牛出败病,口服新胂凡纳明,配合静脉注射葡萄糖注射液,即能够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可以选择四环素配合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每天2次,或者磺胺嘧啶钠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d。重症病牛可以在服用磺胺药物的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钾,提高疾病治疗效果。
此外,在上述治疗的同时应给予消炎、能量补充、强心祛痰等对症治疗。如果病牛存在腹泻,需要及时静脉注射5%葡萄糖溶液1000ml+100ml生理盐水,也可以加入10%氯化钠、10%葡萄糖酸钙各20ml。再配合使用恩诺沙星等抗菌药物。控制好药物的使用量,连用3~5d。治疗时也应该加强对病牛的护理,促进病牛尽快恢复健康。
4.2 中药治疗
在运用西药进行疾病治疗的同时,辅助应用中药治疗,标本兼治,能够降低长时间应用西药可能产生的副作用,避免出现耐药性,也不会出现药物残留,威胁食品安全,且往往能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显著降低疾病的复发率。中药治疗虽然见效比较慢,但是能够较好地抑制疾病进展,有助于彻底治愈疾病。
治疗过程中,可以服用黄莲口复素以及鱼腥草,每次用量为20~30g,每天2~3次,连用3~5d;还可以选择牛蒡30g,茵陈、栀子、黄芩各50g,黄连、桔梗、天花粉、山豆根、射干、连翘、金银花各60g,混合加水煎熬,去渣取药液,候温后灌服,每天1剂,连用3d即能获得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3]。结合具体病症选择药物加减结合,也能够获得较好的疾病治疗效果,常用方剂如下:
方剂一:大黄、薄荷、玄参、柴胡、枯梗、板蓝根、连翘、荆芥各60g,黄芩、甘草、黄连、牛蒡子、陈皮各30g,升麻20g,滑石120g,水煎取汁,候温后灌服。
方剂二:黄芩80g,玄参、桔梗各50g,杏仁、山豆根、栀子、连翘、知母各40g,桑白皮60g,五味子、甘草、生地各30g,大黄200g,大蒜10g,枇杷叶5g,加水煎服。以上为10头牛的服用量。同时为取得更好的疗效,需配合磺胺嘧啶钠注射治疗,每天1次,每次5g。
方剂三:玄参、大青叶、鸡血藤、鱼腥草、麦冬各100g。上述药物混合加水煎煮,候温后灌服。
方剂四:鱼腥草250g,射干、灯心草、小杨柳、车前草各60g,威灵仙30g。上述药物混合捣碎,掺入患病牛的饮水中,让其服用。
方剂五:山豆根、射干各45g,桔梗25g,黄芩、薄荷、牛蒡子、荆芥、芒硝、大黄、甘草、玄参各30g。上述药物混合研末,加入开水冲调,候温后灌服。
方剂六:牛蒡子45g,玄参35g,桔梗30g,白矾20g。加水煎煮,候温后灌服。
5 防控措施
5.1 免疫接种
为降低牛出败病的发生率,相关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养殖情况以及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完善的免疫接种制度,定期开展免疫接种工作,有效防控疫病。养殖户可在每年的春秋季节,为牛注射巴氏杆菌灭活疫苗,每头牛注射剂量为5ml,必要时,可及时对整个养殖区的牛进行紧急预防注射,避免疫情扩散。
5.2 卫生消毒
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能够有效控制疫情,切断疫病的传播途径,保护易感牛。养殖场应该结合实际,制定科学有效的卫生消毒制度,定期做好消毒工作。首先,消毒工作要及时进行,及时清理养殖产生的各种污染物,避免其中携带大量病菌而威胁其他健康牛的生长。其次,消毒工作要彻底进行,除了做好环境的消毒工作外,还应做好各种饲养器具的消毒工作。消毒药物可选择氯制剂、氧乙酸、石灰水或3%的来苏儿液等,并定期更换,以免出现耐药。同时要注意为牛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做好圈舍的通风工作,保证圈舍内温湿度科学合理,以免气候潮湿而导致牛出败病的高发[4]。
5.3 无害化处理
病牛尸体以及病牛排出的分泌物、污染物均会成为传染源继续传播疾病,所以必须对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相关部门应指导养殖户对病死牛以及其他污染物采取深埋、焚烧等无害化处理措施,并对其生活环境进行彻底消毒,以免疫情再次传播。相关部门还应该加强宣传工作,引导养殖人员加强防控,切实降低疾病的发生率。
5.4 加强饲料管理
科学饲喂可保证牛从食物中获得多种营养物质,增强免疫力。养殖人员要做好饲料的科学搭配,保证饲料营养均衡,为牛提供全价饲料。日常注意做好饲料的管理,妥善存放饲料,避免其霉变。注意储存环境干燥通风,结合养殖规模、数量,购入适量的饲料。变质发霉的饲料一律禁止饲喂,保证饲料、饮水干净卫生。每次饲喂前,做好食槽、水槽的清洁消毒工作。为有效预防各种疫病,要定期在饲料中加入各种保健药物,如益生菌、维生素、矿物质、中草药等,促进牛免疫力的提高,降低患病概率。饲喂时,注意少喂勤添,切忌突然更换饲料。在更换饲料时,应注意循序渐进,给牛一个适应的过程[5]。
5.5 科学引进牛种
牛调运工作日益频繁,也为牛出败疾病的传播创造了可能。为降低疫病的发生率,也需要做好引进工作。养殖场可采取自繁自养的饲养管理方式,引进工作进行时,应注意提高引种的科学性。首先要做好引种地的调查,禁止从疫区引进牛种。运输时,注意各种应激对牛的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引进后的牛要做好隔离饲养,确定无携带疫病的可能后,才可以进入养殖场进行后续饲养管理工作[6]。
6 结语
牛出败病是牛养殖过程中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会对养殖工作造成极大的不利影响,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养殖人员要强化对牛出败病的认识,积极参与到牛出败病的防治工作中,加强牛出败病的诊断与治疗,降低牛出败病可能对养殖工作造成的不利影响,促进牛养殖业获得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