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奶牛热应激及其预防

2022-12-11张建华

中兽医学杂志 2022年3期
关键词:产奶量乳房奶牛

张建华

(酒钢集团甘肃祁牧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甘肃嘉峪关 735100)

无论季节和地域,高温高湿的环境都极易引起奶牛热应激,奶牛热应激目前已经成为影响奶牛生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为此,只有充分了解热应激,并采取相应的饲养管理措施,才能有效减少热应激对奶牛造成的损失,提高奶牛生产水平。

1 奶牛热应激的概念及危害

奶牛最适宜的温度是-5℃~25℃,当温度高于25℃,湿度大于75%出现高温高湿时,奶牛在产奶、繁殖和免疫性能上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高温高湿时奶牛出现呼吸心跳加快、食欲减少、发情紊乱、受孕率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甚至中暑死亡等,这种现象被称之为奶牛热应激。奶牛热应激带来的危害有以下几点:

1.1 采食量减少,产奶量下降

高温高湿时奶牛采食减少,代谢出现障碍,环境温度超过35℃时,采食量下降到正常的30%甚至更少。由于采食量的严重不足,吸收的水分由于大量参与代谢散热需求,水分及营养满足不了产奶需求,产奶量也出现激剧减少。

1.2 影响乳的品质,牛奶出现低酸度现象

采食的减少使得营养满足不了自身及产奶需求,产奶量大幅减少。牛奶的乳脂、乳蛋白、乳糖等营养物质也随之下降;牛奶出现低酸度现象,也就是酒精阳性乳增加。牛奶品质的下降,影响牛奶的收购及价格,影响整体的生产效益。

1.3 奶牛发情紊乱,配种分娩率降低

高温高湿下,奶牛采食下降造成营养的缺乏及免疫力下降,同时由于夏季是细菌适合繁殖的季节,环境卫生等污染容易造成奶牛产后炎症较多,加大治疗的难度表现为不发情或者发情不正常,降低配种分娩率。

1.4 抗病能力下降,各种常见病频发

高温下由于长期营养不足,自身免疫力下降,使得乳房炎、高产奶牛酮病,胎衣不下和子宫内膜炎等疾病概率大大增加。甚至出现中暑死亡。

2 奶牛热应激发生的判定及其指标

2.1 环境指标

奶牛生产适宜的环境温度是-5℃~20℃。温湿指数(THI)是环境判定指标,工具是干湿球温度计,温度高于30℃、湿度大于70%时,出现轻度热应激;温度高于35℃、湿度大于75%时,出现中度热应激;温度高于40度、湿度大于80%时,出现强度热应激。

2.2 理化指标

常用的奶牛热应激的生理生化指标主要有直肠温度、呼吸频率等。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也是衡量热应激最直观的理化指标。

一般依据牛群数量进行抽样测量直肠温度。抽样最少10头,少于10头群体全测,大于10头群体随机抽取。70%以上个体的直肠温度高于39.5℃,可以认为出现了热应激现象。当奶牛个体呼吸频率30次/min可以判定为出现热应激现象,40次/min以上为严重热应激。

2.3 生产性能指标

生产性能指标主要是依据产奶性能、乳品质的变化等而定。高温高湿不仅影响产奶量高低,也极易导致牛奶质量降低,乳脂、乳蛋白、乳糖,维生素等营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2.4 内分泌指标

奶牛热应激的内分泌指标主要有甲状腺素(T4)、雌二醇、孕酮、催乳素等。高温时,孕酮、雌激素、催乳素、甲状腺素分泌减少。

3 奶牛热应激的调控及预防措施

3.1 加强遗传育种,利用基因研究培育耐热性品种

选择耐热性较强的品种与本地母牛杂交,培育耐热品种奶牛。也可以通过新育种方法,选择和加强耐热性品种基因培育。品种选育也是措施之一。

3.2 加强环境控制措施

水、风、时间、奶牛是降温的四要素,所以环境控制主要从防止阳光直射、减少牛只自身产热、增加散热途径3个方面进行。可用空调或风机加强舍内通风和空气流速,喷雾喷淋冷水等设施降温,同时运动场建立凉棚等遮阳设施等措施。

3.3 加大水的充足供应,尤其是饮冷水(13℃~18℃)

奶牛饮水量一般是体重的10%~20%(即50~70 kg),夏季奶牛饮水可达100 kg或更高,要保证有充足的清洁饮水。

饮水量与产奶量基本呈正相关,饮水温度直接影响奶牛的直肠温度和呼吸频率,直接饮用冷水(13℃~18℃)是减少奶牛热应激,提高产奶量的不错选择。

3.4 合理的日料配制及营养干预措施

高温高湿下,我们只有通过合理调配日粮结构、提高营养浓度、添加各种抗热应激物质等措施来满足奶牛营养物质摄入量,从而降低热应激产生的影响。

3.4.1 调整日粮的精粗比,提高能量浓度

高比例精料(60:40)的奶牛日粮能得到较多的产奶量。经常性地对原料和配合日粮进行分析,充分保证采食不足时蛋白质的需求。增加奶牛饲喂次数能够增加产奶量。每天饲喂次数增加到4次。控制粗饲料的喂量,提高粗饲料的质量,确保适宜的蛋白质数量和质量。奶牛日粮中可以添加脂肪粉150 g/d·头或脂肪酸钙来有效减轻热应激的危害,过瘤胃脂肪、过瘤胃淀粉、糖蜜等的应用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4.2 提高日粮的蛋白质水平和质量

日粮的蛋白水平一般在18%~20%,热应激时可以提高过瘤胃蛋白的比例到35%以上。既往研究发现,高蛋白日粮能显著提高热应激时奶牛的产乳量和乳脂率。过瘤胃氨基酸的应用也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3.4.3 补充矿物质,保证电解质平衡

补饲钾和钠,可以有效提高热应激期间的产奶量,譬如每日每头给与180 g氯化钾,300 g乙酸钠。铬也在抗热应激中发挥重要作用,5~10 g/d·头补充丙酸铬也可以提高奶牛抗应激能力,缓解高温热应激。

高温高湿下,体内电解质极易产生失衡,酶系统也容易破坏,因此,有效维持体内酸碱平衡及电解质钠钾镁离子,钙磷比例平衡,显得尤其重要。在日粮中加0.75%~1.25%的小苏打和0.25%~0.4%的氧化镁作为缓冲剂时,小苏打与氧化镁的比率为(2:1)~(3:1)时效果最佳。日粮中添加磷酸氢钠,调整钙磷比例为(1.5~2):1。

3.4.4 有效使用维生素和各种添加剂

高温时不仅要考虑配合日粮中的维生素浓度,还要考虑其绝对需求量,这时要提高奶牛日粮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和维生素C的浓度。这些脂溶性维生素与母牛的繁殖密切相关,高温下尤其容易受到破坏,因此一定要进行高浓度添加来满足需求。研究认为,奶牛日粮中每日每头添加烟酸6 g有效减低热应激产生的影响;饮水中加入0.1%的维生素B也对降低热应激影响有显著的作用。

另外,有机酸的添加也能有效减少高温高湿的影响,如日粮中添加Y-氨基丁酸能有效降低热应激的影响。50~100 g/d·头添加柠檬酸也对热应激有良好作用,饲料酶制剂的添加可提高能量和营养物质的消化率,复合酶制剂添加到奶牛日粮中,可提高产奶量,对降低热应激反应有良好保健作用。

清热解毒的中草药类添加剂如石膏,板蓝根,苍术,黄芪,淡竹叶,还有每头日粮中加入30 g左右的黄芪多糖等应用,都能有效减少热应激,提高机体抵抗力和产奶量。在奶牛日粮中添加酵母70 g左右也能有效减轻奶牛热应激的程度。每kg体重添加20 mg莫能菌素(瘤胃素)等均有良好的作用。

4 加强热应激期间饲养管理

4.1 调整饲喂时间及次数

夏天高温时可以每日饲喂3~4次,夜间进行补饲。每天少量多次饲喂,促进采食,同时在任何时候都应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以便奶牛采食。在每天最凉爽的时段饲喂,提供充足的饲槽空间,提供充足、方便、清洁的饮水。保持夜间的安静和及时修复卧床,对牛体经常进行刷拭保持夏季牛体及乳房的干净都是饲养管理的只要措施,都能有效减低热应激的危害。

4.2 增加通风管理,降低湿度

加强通风,保证牛舍干燥,相对湿度控制在80%以下。

4.3 做好原辅料、TMR日粮管理

做好库存饲料保管,严防淋雨、受潮等造成饲草料原料发霉;TMR制作时挑出发霉变质的部分,日粮中严禁带入霉变的饲草料;调整投料比例(夏天4-2-4/4-2.5-3.5),禁止日粮堆放。

4.4 加强疾病预防和治疗,预防为主

预防与治疗隐性乳房炎和各种产科疾病、代谢类疾病、霉菌毒素中毒等的发生,是保证夏季热应激时群体产奶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夏季高湿的环境下,牛场无论运动场还是牛舍、挤奶厅,环境卫生差,蚊蝇较多,很难做到及时清理。蚊蝇的滋生,不但影响奶牛正常的休息,还大幅度的传播疾病。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环境中链球菌污染奶牛乳房,产生乳房炎或隐性乳房炎,造成牛奶体细胞数升高。虫媒是造成后备牛乳头损伤、传播金黄色葡萄球菌造成后备牛产生乳房炎的主要介质。从后备牛作为感染源头,进而传播感染泌乳牛群、干奶等牛群。

因此,夏季的灭蚊蝇是一项艰巨的任务。灭蚊蝇和干奶乳头封闭药物的使用,以及使用头孢类药物预防乳房炎是预防乳房炎常用的有效措施。灭蝇一般采用5%溴氰菊脂水合剂,此类药物高效低毒,杀虫光谱且在环境中易分解,是不错的选择。乳头封闭针一般采用次硝酸铋和头孢类联合使用效果比较好。产后21 d左右奶牛乳房的关注及治疗,是降低奶牛体细胞和提高产奶量的关键时间点。

5 及时预防牛流行热症

5.1 牛流行热症

牛流行热症是由牛流行热症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全身性传染病。其临床特征体温升高,出血性胃肠炎、气喘、间有瘫痪。一旦牛群流行,产奶量下降、病牛死亡和淘汰等会给牧场带来相当严重损失,所以应引起牧场的高度重视[1]。

5.2 牛流行热症发病特点及症状

牛流行热症有发病快、病程短、传播快而广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明显的发热综合症,出现高热、流泪、流涎、呼吸紧迫、跛行或瘫痪等。尽管发病率高、但死亡率低(1%~3%)。

5.3 牛流行热症的流行趋势

流行初期,发病较慢,1周后病情迅速发展,呈发病高峰。成乳牛开始,后为育成牛和犊牛。本病呈现跳跃式,同一牛舍,同一群相邻牛只,并非同时发病。该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高温高湿的6—10月最易流行。短期内出现地方性大流行,且有明显的周期性。但经过疫苗免疫区域,牛群发病和损失情况均明显降低。近些年发病规律有所改变,几乎年年可见,流行迅猛,短期牛只大批发病[2]。

5.4 预防措施

每年蚊蝇活跃前做好免疫接种工作(北方4月份首免,南方可提前至3月份)——牛流行热症灭活疫苗。成牛一般颈部皮下注射4 ml/次,间隔21 d后再加强免疫1次;6月龄以下的犊牛注射剂量为2 ml/次;免疫后21 d左右产生较强免疫保护力,免疫保护期为4个月。该疫苗效期短,注射时间紧,牧场应根据防疫计划及疾病流行的季节性特点在高温季节出现前有序安排注射时间。

发生病后应遵循传染病流行的规律立即隔离病牛并进行治疗。对健康及受威胁的牛群,用疫苗或高免血清进行紧急接种。

牧场严格消毒,做好消灭蚊蝇工作,尤其牧场有杂草、污水的地方做好消毒。病牛集中管理治疗。加强饲养管理工作,增加牛的抵抗力,同时做好奶牛的热应激预防工作。

疫苗免疫接种是最直接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区别和预防好牛流行性热,能够有效减轻热应激对牛场造成的损失。本病的发生也是在高温高湿的夏季,所以要区别于热应激,以免误判延误最佳的预防和治疗时机。

5.5 牛流行热症的治疗

5.5.1 瘫痪型治疗

肌肉注射风湿热通灵30 ml/d头;静脉注射50%葡萄糖500 ml×1、10%葡萄糖500 ml×2、氨茶碱50 ml、维生素B1 2000 mg、维生素C 5 g、水杨酸钠,初次600 ml,第2次减半。卧地不起采用3日疗法。

5.5.2 消化型

肌肉注射风湿热通灵30 ml/d头;瘤胃注射石蜡油2000 ml、蓖麻油500 ml,并按摩5~10 min。促反刍待通便后使用。

5.5.3 呼吸型

严重者:一侧放血1000~1500 ml。另一侧按顺序静脉注射50%葡萄糖250 ml、氨茶碱100 ml、生理盐水400 ml、双氧水80 ml、甘露醇250 ml、利巴韦林20 ml、地塞米松20支,每天3次,注意地塞米第2次减5支,以后每次用时减量2~3支;肌肉注射风湿热通灵30 ml,1次/d。

6 结束语

为了有效减少热应激对奶牛生产的影响,有效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牧场一定要重视管理,尤其是人员的管理,,激发人的潜能和主观能动性,做到自动自发,进而达到产能向管理要效益的目的。

猜你喜欢

产奶量乳房奶牛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荷斯坦牛泌乳速度指标影响因素分析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荷斯坦牛产后前7 天日产奶量影响因素分析:南京地区牧场案例分析
青春期乳房发育困惑咨询——做决定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奶牛吃草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
准妈妈 请小心呵护乳房
伊犁马日产奶量与乳品品质及全期产奶量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