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抿嘴的英国人
2022-12-10小丽
青年文摘 2022年11期
小丽
在國外的社交网站上,英国人的嘴唇成了大众的研究对象。
“你很难从英国人的脸上看出他们的内心活动,他们的嘴唇总是紧闭,就像英国阴晴不定的天气。”“日不落”可以低头,但绝不能泪流。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很多英国人觉得情绪外露破坏了他们的英式矜持,有暴露隐私的风险。
悲伤时抿紧嘴唇,愤怒时咬紧牙关,成了英国人共同的默契。他们宁愿被扣上不通人情的帽子,也会选择冷酷到底,让英国人严肃、高大的形象更加立体。
如果你有位英国朋友,你会折服于他华丽的英式口音,也会沉迷于他幽默的英式自嘲,但你很难从他的脸上看见愤怒、悲伤与痛苦。
早在大英帝国时代开始,英国公立学校的学生就被教导喜怒不形于色。“不回应,不解释,去做或者去死”是英国人成为强者以来就坚持的传统。在英国的戏剧里,也难以见到歇斯底里的场景,两个女生共饮下午茶,不一定是闺密,也可能是在算计。
在情绪波动时抿紧嘴唇,从英国人的一种自我保护,逐渐成为他们的应激反应。早在1834年,美国政治家戴维·克罗克特就用“僵硬的上唇”来指代英国人,这个词好用到被收入词典。
变成美国女婿的威廉王子,在有关心理健康的纪录片中提到,他已经厌烦英国人僵硬的上唇,“产生于战争时代的保护机制已经不适用于现代社会”。
心理学家莎莉·奥斯汀告诉英国《卫报》,应该教会英国人流泪。“有僵硬的上唇的人更容易患上抑郁症或创伤后应激障碍。”“会掩盖情绪的人更在意外界的反馈,为了完美的形象,他们甚至会伤害自己。”
抿紧嘴唇已经是英国人根深蒂固的观念,尽管现在有超过900万人认为压抑情感令自己感到孤独,他们仍然选择在公共场合保持镇静。“没有人会真正地感同身受。我们能做的,只有抿紧我们的上唇。”
(摘自“beebee公园”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桃&桃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