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限流”单单只是爽片吗
2022-12-10祖伟峰
祖伟峰
电视剧《开端》引爆“无限流”相关话题
影视剧《开端》凭借独特的“无限流”题材实现了上映五天播放量即破两亿的成绩,成为2022 开年当之无愧的热播剧。“无限流”作为国内影视行业的蓝海领域,也引起业界和大众的空前关注。然而“无限流”的吸睛点仅仅在于满足了观众的爽感吗?答案可能并非如此。
“无限流”三要素:程序系统、特定时空、记忆存档
“无限流”本是网文中的一种写作方式,2007 年张恒的网文小说《无限恐怖》开创了网文行业无限流的热潮,也奠定了该流派的基调。
在无限流中,时间和空间有着特定的运作逻辑,被选中的人进入特定的时空中,在该时空无限重复循环直到发现并完成特定的任务才能解除,回到原本的现实生活。
拿游戏作喻,在王者荣耀中,所选中的英雄为了完成摧毁敌方水晶的任务,一次又一次赴死而后重生,当敌方或者自家的水晶被摧毁则游戏结束。而处于无限流题材的主人公就是被“程序系统”选中的角色,完成特定任务是他们重返现实世界、解除循环的唯一方式。
无限流题材有别于平行時空、魂穿、人格分裂等形式,仅聚焦于一段特定的时间和某些特殊的空间。如《开端》中,肖鹤云和李诗情的生活被永远限定在同一天,同一辆45 路公交车上,无法突破“程序系统”的禁锢,此为无限流题材的一大特点。
另一方面,“格式化和存档”也是无限流的另一大特点。被“程序系统”选中的角色具有主观能动性,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在重生后都会有所保留,他们可以凭借保留的记忆规避错误选项,继续完成任务。而其他人则成了NPC(非玩家角色)式的存在,不会保留此前的记忆,只能根据当前版本中主人公的举动触发应激反应。
通俗地说,无限流就是一种游戏机制,利用特殊的系统设定让真实存在的三次元人物在特殊时空中开启二次元冒险。主人公通过不断与NPC 交互进行试错而后记忆存档,通过不断重生探寻正确答案。
影视、综艺、动漫,“无限流”逐步进入主流视野
早在1993 年,美国上映的《土拨鼠之日》便将“无限流”题材搬上了大荧幕。影片中的气象播报员菲尔前往小镇播报土拨鼠预测天气的新闻,而当他再睁开眼他的时间却永远被定格在了2 月2 日, 即土拨鼠之日这一天。被困在这一天的他,无论做出怎样的改变都无法打破这一魔咒,直到他发现这个系统内他永远无法攻克的难题——女制片人瑞塔。
攻克瑞塔,刷满她的好感度、成功和她在一起,是他走出循环的唯一方式。最后他凭借一次次试错,成功与瑞塔在一起,走出了循环。
2004 年的《蝴蝶效应》、2017 年美国电影《忌日快乐》、2019 年的续集《忌日快乐2》、2020 年的韩剧《365: 逆转命运的一年》等影视作品接连上映,“无限流”题材在国外市场渐渐站稳脚跟,占据一席之地。
反观国内影视行业第一次“无限流”的广泛传播应该归属《明星大侦探》中《又冲不上的云霄》那一期。机长为了保全妻子和所有乘客的安全,不断尝试避免飞行事故的发生,却终究不能得偿所愿。
该期节目将“无限流”的类型设定应用在综艺中,也将“无限流”推广给了一部分烧脑、推理作品爱好者。
而国内影视行业中“无限流”的开端可以回溯到2014 年动漫《端脑》及其2017 年的影视剧版。
女大学生晴知在现实中的存在被抹去,夏驰为了解救她来到了“端脑”世界;受困于异世界的他只有不断挑战各种副本、获得积分才能得到与女主角相见的机会。
多重价值、创新叙事,“无限流”为何而火
“无限流”题材是以冒险悬疑为主要支点,结合了“鬼怪屋”“伙伴之情”“侦探推理”等多种故事类型所创作出的文本,加之异时空的独特设定,满足了观众对于新奇事物的探索心理。同时,随着主人公在冒险中一次次逼近真相、不断成长,更能激发观众的好奇心与共情。
从剧作角度来讲,无限流题材有着较大的突破。《开端》仅开播8 集,肖鹤云和李诗情乘坐的公交车就爆炸了19 次,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增强了可看性。
与此同时,在19 次的循环中,二人的关系从之前的相互猜疑变成相互信任,从一次次的失败中总结经验,伴随着主线推进而成长,人物命运与故事走向在互相助推下得以充分展现。
从主题设定来讲,“无限流”题材不是仅为追求刺激而诞生的产物,自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存档重置”对于主人公来说既是天使的恩赐又是恶魔的契约,他们既受困于特定的时空中,又不得不为了生存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此,无论是为了拯救世界还是实现自我救赎,他们都必须在此时空中有所作为。
不管在《开端》还是《土拨鼠之日》中,当主人公得知受困于特定时空,都曾因为“重置”这一设定诞生过“纸醉金迷”的念头。《开端》中的肖鹤云与李诗情因为金钱不会流失、吃东西不会长胖的“重置”设定,吃起了平时不会尝试的美食,以此来获得心理上的慰藉。《土拨鼠之日》中的菲尔也因为相同的设定开启了一段花天酒地的日子。
然而最终,他们都会为自己的行为产生负罪感,然后找寻自己的信念和目标并为此付诸行动,完成任务,打破循环,从而实现自己的价值。
菲尔在影片中说:“没有人一次就能活明白。”这句话点明了探讨“无限流”题材的意义:如何度过这一天(一段时间)才能不留遗憾。
另一方面,受困于“程序系统”内的人,在经历了不断的重复后,累积了大量经验,熟知身边所有的人、事、物,甚至对于接下来要发生的事情倒背如流,可以说具有了这一特定时空内全知的“上帝视角”。
这种上帝视角使他们在作为受害者的同时,成了这个世界的异类。
在把真相告知旁人时,不但得不到理解,反而被质疑是事件的始作俑者或是精神分裂的病患;他们不但要承担旁人异样的眼光,还要在逆境中实现自我救赎。这或许也是“无限流”主题想表达的第二大价值:身处逆境时,仍然要爱自己,爱这个世界。
(摘自“看电视”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