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开幕:一束“微火”,一场巨变

2022-12-10胡克非

青年文摘 2022年6期
关键词:微火火炬开幕式

胡克非

北京冬奥主火炬别出心裁地融入环保理念

没有熊熊燃烧的大型火炬,仅凭一束“微火”温暖人心;没有出现一个穿古装的人,却引观众感慨“每一分钟都带有中国文化”;没有整齐划一、严肃紧绷的视觉编排,却独有一份举重若轻的潇洒从容……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全世界带来了一场隽永的视觉盛宴,让无数观众感叹“这很中国”!

北京成为全球首个举办夏冬两季奥运会的城市,人们难免将今年的开幕式和2008年的开幕式做对比。14年过去,变化的不仅仅是季节,还有很多。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开幕式,给人留下的印象很多面,整场开幕式就像是一幅徐徐拉开的画卷,文字、四大发明、戏曲、绘画、音乐、丝绸之路、太极拳……既有郎朗现场的钢琴演奏,也有刘欢和莎拉·布莱曼的倾情献唱。

导演张艺谋将带有浓厚东方色彩的符号、历史通过线性的方式表达,整场开幕式看下来,大部分观众都能看到中国向世界阐述的核心——“我是谁”。

虽然早在2001年中国便加入了WTO,但事实上,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前夕,还有不少人对中国的印象停留在贫穷、落后上,对中国持有偏见。

2008年的奥运会开幕式,几乎是以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方式向全世界介绍了中国——国家富足、祥和、安定,人们热情、幸福、好客。

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时曾有一句口号:“给中国一个机会,还世界一个奇迹。”而那届奥运会,中国做到了。

14年之后,冬奥会再次由北京举办,导演依然是张艺谋,而这一次,可以看出,他在表达上轻松了不少。当然可以说,是14年的时间积累,让张艺谋更娴熟更自如,但这份松弛背后的底气,更多来自中国自身的发展和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角色的变化。

在这届冬奥会开幕式演出中,没有一个明星,甚至没有歌唱家、舞蹈家等职业演员,整台演出所有的演员都是大中小学生和普通市民,他们有着自己的学业和工作,依然完美地完成了演出。

本届北京冬奥会,各国运动员代表入场顺序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排序方式相同,除特殊情况,各国是按名称的简化汉字笔画顺序进行排列。与奥运会历史上历届开幕式入场顺序以举办国文字首字母排序相比,这种设计让不少观众感受到了中国的文化自信。

冬奥会开幕式演员规模不到3000人,而2008年奥运会足有1.5万人。不再使用人海战术,而是采用大面积高科技手段和人工智能技术,这同样是我们向世界传递的另一个信息:在制造业产业升级、科技高速发展的当下,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充斥着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国家。

最后的点燃火炬环节,用堪称颠覆的“微火”方案代替熊熊燃烧的大火,举重若轻。张艺谋表示,这样的设计是为了倡导低碳环保的理念。

2008年奥运开幕式点燃的火炬,一小时大约消耗5000立方米燃气,鸟巢体育场为此专门建了一个燃气站,日夜不停输送动力。而这一次的火炬,没有盛大的火焰,只是一团“微火”,产生的碳排放量大约是之前的万分之二。

开幕式焰火表演时长总计仅约3分钟,环保弹药只有1800发,用量为2008年奥运会的10%。焰火药剂无毒、微烟,大大减少了烟花燃放时对环境的影响。

14年过去了,我们再也不需要向世界解释“我是谁”了。

中国与全球化智库研究员莫天安说:“中国不需要再向世界证明自己是谁了。每个人都知道。”

2008年,中国还不是一个全方位的世界大国,今天中国已经是了。中国已拥有航空母舰和高速列车,拥有一个已到达火星和月球的太空计划。中国的经济不再仅仅面向出口,还为世界各地的基础设施项目提供资金。“中国已经可以平视这个世界了。”曾几何时,发展基础薄弱的中国只能一路跟跑,如今,中国在诸多领域的发展由“跟跑”变为“领跑”,国际话语权显著提升。

5G、物联网、人工智能和其他高科技占了此次开幕式表演的大约60%。用于发射卫星和火箭的工具帮助控制数字冰块和雪花以及其他冬日仙境的题材,这些题材受科技加持后,被处理得很艺术、精美绝伦。

整场开幕式中,表演者的舞台是一块巨型光影地屏,营造出超大“冰面”的视效,每一秒地屏画面都在根据节目而变化,或空靈或浪漫。2008年北京奥运会时,导演组便想使用这种方式,但当时的技术尚不成熟。如今不仅实现了,还运用了实时捕捉、裸眼3D等多种演艺设备和技术,其中不少为全球首创。

颠覆性的“微火”方案一开始遭到了国际奥委会的质疑,北京冬奥组委耐心地沟通着这一创意背后的低碳减排理念,最终赢得了国际奥委会的支持。这一历史性的革新,展现了来自中国的独特思考和责任感,是我们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时代切面。

节目中的黄河水凝结成冰,再由冰碎裂成为奥运五环,短短十几秒,“凝聚”和“破冰”的意蕴都传递了出来,这其中包含了不少中国的传统哲学和看待世界的态度。打破隔阂、互相理解,这不仅是奥运会的功能,也是中国近年来在世界舞台上一直倡导的理念。

从巴赫的《第二管弦乐组曲》,到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命运)》、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19首属于全人类的世界名曲与《歌唱祖国》串接而成的运动员入场式背景音乐,同样表达了中国对于世界各国文化艺术的热爱与尊重。

在开幕式中,随着奥运火炬冉冉升起的,是由各国小雪花共同组成的世界大雪花。在遭受过新冠疫情的全球挑战后,全球奥林匹克运动也将“更团结(Together)”这个词加入了奥林匹克宣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雪花盛景,展现的是中国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开放和包容。

在2015年北京申办第24届冬奥会成功的时候,没有人能想到在接下来的几年间,世界将面临着怎样的变化。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让经济全球化受到了影响,面对复杂严峻的疫情,中国在抗疫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顺利精彩的开幕式,同样是向世界表达,中国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能力,以及安全和包容的环境,这些甚至比冬奥会本身还要有价值。

“一起向未来”,是本届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口号,14年过去,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叙述主体从“我”变成了“我们”,叙事逻辑从“讲历史”到“向未来”,这背后观念的转变和自信心的提升,都令国人振奋。

北京冬奥会是中国通过奥运会重塑形象的新起点,让我们,一起向未来!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改,视觉中国图)

猜你喜欢

微火火炬开幕式
卡塔尔世界杯开幕式上的“半身少年”
冬奥“微火”照亮“双碳”未来
接过火炬高举起
持微火者
《人民日报》十九大开幕式报道话语分析
微火
运动会开幕式
火炬照亮关爱路
我与《火炬》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