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制裁的俄罗斯猫,有编制
2022-12-10吴擎
吴擎
2022年3月1日,猫科动物国际联合会(下称FIFe)传来消息,从即日起,该组织所有联络机构均不接受在俄罗斯境内繁育的猫,不为这些猫提供认证。与此同时,俄罗斯居民所繁育的猫,也不得參加该组织举办的任何展览。此决定将持续至今年的5月31日。
FIFe是欧洲目前最大的行业协会。它的这一决定让俄罗斯猫在社交网络中受到了不少关注。有网友表示,不是因为“制裁”,还不知道俄罗斯的猫这么好看。
俄罗斯高纬度地区辽阔的国土与多样的地理形态,造就了俄罗斯猫的多样性:俄罗斯蓝猫,有着比英短更精巧的脸庞、比《飘》中斯嘉丽更清浅的绿眼眸,是动画片“汤姆猫”的原型;西伯利亚森林猫,长时间严寒的气候使其进化出让无数现代打工人羡慕的茂盛毛发,还有顿斯科伊无毛猫、千岛短尾猫、乌拉尔卷毛猫等各具独特体征的品种猫。其中西伯利亚森林猫被称为俄罗斯国猫。
翻开俄罗斯民族的史册,猫似乎成了这个民族兴衰的见证者。
在俄罗斯民间传说中,最早有记载的猫,可追溯到公元989年。而在中世纪,一只猫的价格可与一头牛的价格不相上下。
17世纪中后期,彼得大帝登基。圣彼得堡一度成为沙俄的首都。
圣彼得堡与猫的渊源,也在那时悄然结下。作为艺术品“发烧友”,彼得大帝将珍藏的艺术品保存在冬宫之中。无奈,冬宫鼠患严重,上千本古籍和数百幅世界名画面临着被老鼠果腹的威胁。
彼得大帝及其女儿伊丽莎白一世,从荷兰和喀山引入了两个猫种,用以抓捕老鼠。叶卡捷琳娜女皇登基后,对“冬宫猫”实行编制管理并论功行赏,抓捕一只老鼠得1分,分娩一只小猫得5分,立功则获得从100到1000的积分不等,并以此划分为士官、尉官、校官以及大将。积分越多,所得的猫粮也越丰富。
冬宫成为了这群“猫侍卫”的家园。但1837年的一场火灾烧毁了冬宫,“冬宫猫”也难逃厄运。重建后的冬宫,再次引入了“冬宫猫”的职位,并设立了10多间石质“猫屋”,避免重蹈覆辙。
“二战”结束后,“冬宫猫屋”曾一度被拆除。在民众发起的“拯救冬宫猫”的抗议下,“冬宫猫”才得以“官复其职”。
自1998年开始,每年4月21日成了冬宫的“猫日”,一系列相关的展览在“猫日”前后举行。现在冬宫内约有50只猫,每只“冬宫猫”都有自己的名字,如高更、凡·高、海明威,还有希拉里和特朗普。
为了纪念“冬宫猫”,冬宫博物馆在2012年上映了纪录片《冬宫——猫的宫殿》,还出版了书籍《冬宫的猫屋》。“冬宫猫”成为冬宫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们是圣彼得堡的灵魂。
猫不仅守护了冬宫里的艺术瑰宝,更在“二战”的列宁格勒(苏联时期对圣彼得堡的称呼)保卫战中,前赴后继地保护着这座城市。冬宫附近的涅瓦街上有一个标牌,上面写着“猫拯救了彼得堡”。
“二战”期间,德军对列宁格勒进行了长达900多天的围困。整座城市几乎弹尽粮绝,至少64万人因饥饿而死亡。与此同时,老鼠正以惊人的速度在城市中繁殖,甚至出现了攻击人类的情况。
1943年,一场名为“北极星”的军事行动由苏军暗中执行。他们突破德军在外围的封锁和轰炸,将约5000只来自西伯利亚和雅罗斯拉夫尔地区的猫,以及粮食运送至列宁格勒。到达列宁格勒后,这些远道而来的猫立即从火车上向城市四处散开,担负起捕猎老鼠的职责。几天时间里,城市里老鼠猖獗的情况就得到了缓解,一场鼠疫得以被阻止。
而猫也与列宁格勒军民一起,坚持到了最后的胜利。
如今圣彼得堡这座凝聚了俄罗斯文化艺术结晶的城市中,随处散落着“猫”的文化元素。
比如,圣彼得堡的地标之一就是“博学猫”青铜像。这座约1.6米高的猫铜像,戴着一副圆框眼镜,俨然一位知识分子。它打开了一本书,上面写着“幸福就在你所在的地方”。雕像的灵感来自普希金的童话叙事诗歌《鲁斯兰和柳德米拉》。在这位长眠于圣彼得堡的世界文豪的诗歌中,“博学猫”被绑在橡树上,随着自己向左或向右移动,便会讲述一个故事或唱一首歌。
猫在俄罗斯人民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俄罗斯人民相信猫是魔鬼的克星,能够保佑平安。因此,在搬进新家时,先迈过门槛的是猫,然后才是家人。而没有养猫的人,可能会从别家借一只猫。2018年,俄罗斯以2250万只宠物猫的数量,成为欧洲第一大宠物猫市场。
跳出日常生活,在政治舞台上,俄罗斯人也甘愿将“主角”位置让给他们钟爱的动物猫。而在“动物外交”上,毫无疑问,“C位”当属“国猫”西伯利亚森林猫。2012年,为答谢俄罗斯对日本大地震的援助,一只名为“梦”的秋田犬被赠予普京。礼尚往来,2013年,西伯利亚森林猫“和平”被赠予秋田县。
俄罗斯民族与猫的故事,浓缩了一个彪悍的民族与一个娇小的物种友好相处的情谊。
(摘自“看世界杂志”微信公众号,范李丽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