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法国捡垃圾
2022-12-10舒少环
舒少环
尤比是法国图卢兹的一名留学生,一年前开始在图卢兹的各大零售店、超市、快餐店捡食物垃圾。她靠这些“捡食垃圾”的视频意外走红,成为一个另类的美食UP主。
有趣的是,在法国捡食垃圾,几乎是一种不分阶级的社会现象。这其中既有实践免费素食主义主张的流浪者,也有收入可观的白领、刚毕业的大学生,等等。捡食垃圾被他们视为一种生活方式。
倒计时20分钟
将可食用的食物从垃圾箱中拣出来,留给捡拾者的时间可能只有20分钟。尤比通常从晚上8点开始就守在目标零售店旁,等待店铺结束营业。而成功捡到东西的时间,很可能是在第二天的凌晨四五点。等待,成了这场“狩猎”中最难熬的部分。一等到店员将“垃圾”推出、放到垃圾桶,尤比就会立即往前,捡走自己需要的食物。
在法国,面包店是最好“捡”的。尤比说,这是因为法国对食品日期有严格控制,不能卖隔夜的面包。也因此,面包店一结束营业,垃圾桶旁往往就排上了长队。
与此同时,超市则是最难“捡”的。大体量的超市往往有处理垃圾的专门渠道,不会贸然丢出来让人去捡。留给尤比的,只剩下那些小体量的超市,它们通常远离市区,需要花费很多时间。
有时候,为了降低搜寻花去的时间成本,尤比还会与“捡友”互通消息。法国图卢兹的街头有这么一批特别的流浪者,尤比称之为“自愿选择的流浪者”——在20多岁时主动选择不工作、四处流浪、捡食垃圾的生活方式。
捡到垃圾后,尤比选择直接开箱试吃。这些从垃圾桶捡来的“丰盛”食物,常常让她和屏幕前的观众瞠目结舌——面包店外数十斤一袋的法棍,快餐店垃圾桶里成盒的三明治、比萨、鸡腿,零食超市外琳琅满目的小吃、甜点等。这些“垃圾”大多保存完好,是当天卖剩或临期的食物,基本不影响食用。
很難想象,再晚20分钟,这些“丰厚”的食物很可能就要被丢进大型垃圾站,永远失去被食用的机会。
“我们是在抢救那些食物”
在法国,捡垃圾成了一种社会现象。法国纪录片《拾穗者》中,一位长相斯文的卖报员,每天清晨5点45分坐火车到达巴黎,运气好能在那时捡到面包店扔掉的隔夜面包。等到集市散市,他又会提着大袋子,边捡拾边品尝那些被丢弃的水果、蔬菜等。当这位卖报员提及自己的硕士学位和当过助教的工作经历,总能收到讶异的目光。
尤比提到,捡食集市垃圾的行为,有很多法国人都愿意参与其中——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收入体面的白领等。《拾穗者》中,另一位中年男性有稳定且不错的收入,也坚持捡食垃圾。节俭是一种美德——他这样解释自己的行为。在法国,有一群免费素食主义者,他们将捡食垃圾视为一种生活方式:“我们是在抢救那些食物。”他们也被形象地称为“垃圾箱潜水员”。
从总量上来看,现代工业社会制造的垃圾,丰富到了让人瞠目结舌的地步。从生产地、制造商、零售商再到我们的家,每一环节都发生着难以估量的食物浪费。据统计,法国每年就有约1000万吨食物被浪费,价值160亿欧元(约合人民币1200亿元)。
免费素食主义者大多拥有反消费主义、反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意识到,弃掉那些不完美的消费品,才能吸引人们去购买昂贵的完美消费品。当他们靠捡来的临期食物过活,则是在有意地对抗整个资产阶级生产体系。也就是说,他们不再需要通过购买,而是利用社会的剩余物资,来满足自己所需。
免费素食主义包含一系列可持续生活战略——鼓励人们去野外觅食,即识别、收集与食用野生的植物食品与药剂;减少对不可再生能源、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寻找废弃、破旧的建筑,作为更多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促进成立公益团体,回收那些易被浪费的食物,并将它们分享给有需要的人等。
“垃圾”不仅包括被浪费的食物,还有些艺术家可以用来创作的好物。《拾穗者》拍摄了一位无名艺术家,他每晚会带着“垃圾捡拾地图”去寻找垃圾,他创作的画常从垃圾中获取灵感:“这幅画的画框是用捡来的木头做的,我还会利用废弃的饭盒、石板、抽完的烟盒……”
这位艺术家说,这些物品的好处在于,它们拥有过去、拥有生活,你要做的只是给它们第二次生命。
设计师也热衷于“变废为宝”的游戏,有设计师以回收废料制成地板、椅子等,还有以食物废料制成新型塑料、皮革等。一些以垃圾为主题的展览,被用来教育孩子如何用垃圾来玩出新花样。“垃圾艺术”流派中,艺术家直接将蔬果、面包、速食等垃圾搬到画作、摄影作品或美术馆里。
换句话说,垃圾是漂亮的,只要为它添上色彩。
(摘自《新周刊》2022年第5期,张云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