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春变形记》:成长难的就是守住真我

2022-12-10指听

青年文摘 2022年9期
关键词:小熊猫变形记美美

指听

最近,朋友圈几乎所有人都在推荐动画电影《青春变形记》。因为这只小熊猫,实在是太可爱了!动画主角是生活在加拿大的华裔女孩美美,在她13岁时突然发现自己一生气/激动/犯花痴,就会变身让全校同学都星星眼的“毛茸茸”。

而她自己也经历了从抵抗变形到接受的“成长全过程”。

虽然“拥抱自我”是个老主题,但这个故事依然狠狠戳了国内观众的心,“仿佛梦回中学被我妈支配的年代”。

《青春变形记》里的母女关系很典型。媽妈阿茗第一次露面时,是那种最标准的“好妈妈”形象。母女俩一起打扫、做饭,全家人坐在客厅里追肥皂剧,看起来感情好得要命。但让人后背发凉的气氛,往往隐藏在细节中。

比如,美美每天放学都要准时回家,偶尔迟到了十分钟,就得准备迎接妈妈忧心忡忡的“关心”。笔记本掉在地上,阿茗自然而然地拿过来翻看,让人瞬间穿越回被妈妈偷看日记的恐惧时光。

这些元素足够“普通”,因此打开了无数观众的青春期记忆——关于天性如何被规训,自己又是怎么耍小聪明反抗的。

比如,美美想攒钱去看偶像的演唱会,就把所有的计划书、宣传画通通塞在床底下。哪个“乖女儿”没有这么个秘密空间呢?里面装着情书、歌词本、偶像的周边、偷偷给男朋友织的围巾,以及一切不被允许出现在家里的东西。

越到后面,母女俩的相处越让人“血压飙升”。

因为误会美美正在经历月经初潮,担心女儿的情绪不够稳定,阿茗干脆偷偷跟到了学校。这让美美非常尴尬,还遭到了同学的嘲笑。

更大的麻烦还在后面,美美攒钱去看偶像演唱会的事情最终暴露了。但阿茗的第一反应不是气女儿不听话,反而是去指责她的朋友们“带坏了女儿”。

与其说这部电影让人“梦回青春期恐惧”,倒不如说是把真相撕开给人看,也把那些妈妈不会对长大后的孩子重提,而孩子长大后也不愿提及的窗户纸捅破。

“我这么乖了,不能叛逆一次吗?”“你都这么乖了,就不能再乖一次吗?”

然而令人沮丧的事实是,“乖”与“不乖”往往并非完全能靠自我选择。

成长是自我意识不断扩张的过程,当孩子的自我意识开始与父母的认知冲突时,“不乖”就发生了。

电影里存在感最强的意象——美美一激动就会变成的小熊猫——正是这种“不乖”的象征。也是被认为需要压抑,但她却怎么都压抑不了的东西。

当妈妈认为你喜欢的歌手不正经,并以此理由拒绝你去看他们的演唱会,你怎么可能会高高兴兴地接受呢?

妈妈的初衷,或许是真心“为你好”。就像阿茗劝美美封印内心的小熊猫,也是因为自己曾经经历过不愉快,不希望女儿走自己的老路。

可是所谓的顺从,无论是因为心疼妈妈而被迫割舍,还是因为贪恋妈妈无微不至的照顾而自愿割舍,其实都是对自我的阉割。

所以我就更加敬佩美美的选择。在红月仪式里,美美穿越那面审视自我的镜子,试图把代表情绪的小熊猫从身体里“逼”出来。

在回头时,她想起了自己变成小熊猫时的愉快感受。最终决定留下自己“不乖”的部分,也收获了与亲密关系切割的勇气。

我想很多人都做不到。普通人只能在经历过无数次这样的挣扎后,在自我与亲情之间找到平衡。有人跟妈妈只能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假期在家待超过三天就会吵架”;有人开始接受这种“互相照顾也互相干涉”的关系,享受妈妈的照顾,也接受妈妈对自己的人生指手画脚。

美美是勇敢的,也是幸运的。不仅保留了全部的自我,也被母亲理解并祝福。

妈妈在镜子的另一面对她说:“不要为任何人停留,你走得越远,我只会越骄傲。”祖先带着变成熊猫的她飞上天空,好像代表着整个家族的认同。

更多人可能是阿茗。即使已经是成年人,听到自己妈妈打电话过来还是会本能地胆怯。无力反抗母女之间代代相传的情感绑架,也很难接受真正的自我。

如今我快奔三了,依然不敢在妈妈面前坦然展现出自己全部的样子。更没有能力像美美一样牵着妈妈的手,带她去跟内心的小熊猫和解。但至少学会了尊重,认同人生还可以有别的样子。

那些我们曾经失去的自由、经历过自我撕扯的痛苦,或许可以不再是下一代的生活必选项。

(摘自“Vista看天下”微信公众号,本刊有删节)

猜你喜欢

小熊猫变形记美美
美美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小熊猫,野外还剩多少?
变形记
甜甜圈变形记
萌萌哒小熊猫
一只名叫嘘的小熊猫
变形记
跳舞美美的
萌萌哒小熊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