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地疫情防控
2022-12-10丁翔
丁 翔
(上海市徐汇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站,上海 200233)
0 引言
目前,全球新冠疫情尚未结束,我国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下,疫情防控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建筑工地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这主要因为工地分布无规律,分散度高,不易集中管理,且人员流动性大,防疫条件较差,一旦发生疫情,不仅会在工地内部迅速传播,而且易造成社会面外溢。一方面会给防疫工作带来新的挑战,耗费更多、防疫资源,另一方面也会导致城市局部区域发展停滞,对城市经济造成影响。
1 建筑工地的感染途径分析
据卫生防疫专家称,目前可确定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播途径主要为直接传播、气溶胶传播和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快、范围广。
1.1 外在因素
建筑工地一般处于城市生活圈范围内,因此某一个地区爆发疫情,该地区的工地也会受到影响,建筑材料的运输、工地人员的进离场、生活物资的采购等活动均会成为引发疫情的源头。
例如,上海市爆发疫情期间,某地区工地在封控前期一直处于封闭状态,但因感染源头为食堂采购的菜品,最终导致疫情在工地内迅速蔓延。此外,建筑工地的核酸筛查环节也存在较大风险;一方面,核酸采集人员流动于各个点位采样,存在被感染的风险,可能会将病毒带入工地;另一方面,等待核酸采样时,人员排队密集,可能存在无症状感染者穿插于人群中,引起疫情的扩散。
1.2 内在因素
由于建筑工地的特殊性,不同工地面临的状况大相径庭,各工地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对政策的落实和实施力度也存在差异。
对于建筑工人的管理是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关键。例如,上海市某工地疫情的源头是由于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监理单位组成的疫情防控小组存在管理不善,在疫情封控初期未落实工地封控管理,工人通过翻越围墙进出工地,无症状感染者在不自知的情况下回到工地生活区,导致疫情在工地内部迅速扩散,出现不可控状态。此外,长时间的封控状态也会带来很多问题,如工人窝工现象、工地隔离场地问题、物资保障问题、核酸抗原常态化运行机制问题、防疫物资的供应与使用等,在疫情防控中,上述问题均会对疫情防控产生一定的影响。
2 疫情防控管理
目前,根据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切断病毒传播源并阻断传播路径是外防输入、内防感染的主要方式。
2.1 落实防疫组织架构,落实主体责任
建立疫情防控小组,其中工地建设单位是疫情防控的首要责任主体,项目负责人担任组长,施工单位是疫情防控的直接责任主体,与监理单位的项目负责人一同担任副组长。关键岗位人员担任组员,专人专岗,防控主体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岗位人员,专人对接属地街镇主管部门及新冠疫情防控办公室。分包单位应设置专人与疫情防控小组对接,服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涉及到疫情防控的管理,如图1所示。
图1 建筑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织架构(Fig.1 Construction site epidemic prevention and control small organization structure)
2.2 实施封闭管理,防止疫情传播
结合相关政策规定和自身情况,建立严格的封闭管理制度,施工区、办公区和生活区只设置1个出入口,工地人员非必要不外出,防疫小组做好后勤保障工作。
(1)动态更新工地人员信息,项目内所有人员必须实名登记,并录入智慧监管平台,每日清点工地人数,上报行业管理部门。
(2)强化出入口管理,在设置的唯一通道处张贴场所码,人员需扫码进场,并配合测量体温,做好登记。原则上已入场的管理人员和工人非必要不能外出,在封闭区内居住和就餐。同时在出入口处还应设置物资过渡区,进入工地的外卖、快递、防疫物资、保障物资等均应在过渡区消杀,静置30 min才能进场。
(3)在施工区、办公区、施工区出入口及人员容易聚集处安装摄像头,实时监控上述区域,确保人员不流通、不聚集。及时发现隐患,给予警告并责令整改。将监控视频接入所属区域的监控平台,使得相关行业管理部门能够及时、高效地了解各个工地的封闭状况。
封闭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工地内人员与外界接触的频次,如发生疫情也能够迅速通过流调确定传播源。既保障了工地人员的健康安全,也减小了工地外社会面防疫工作的压力。
2.2 人员管理
2.2.1 人员分类管理
建筑项目人员流动,特别是外来人员流动是项目疫情防控的最大风险源,在完善场内人员实名制管理的基础上,重点做好项目管理和特岗人员、新入场人员、出差人员、来访人员、一般作业人员,以及风险防控状态下核酸、抗原异常的I类隔离人员,密接、援建方舱回流、转运回流人员等Ⅱ类隔离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
2.2.2 抗原核酸检测
抗原检测可用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早期筛查,帮助尽早发现感染人员,有利于疫情防控。在疫情期间,应保证工地人员每天完成1次抗原检测。严格落实属地街镇和疫情防控部门的检测要求,尽量保证每48 h完成1次全员核酸检测,检测时避免人群聚集和交叉感染,做好消杀工作,有序开展采样。
常态化管理下,人员以7 d为1个周期,建议核酸检测频次见表1。应急状态下,建议核酸检测频次建议如表2所示。
表1 建筑项目常态化管理人员检测频次(Tab.1 Inspection frequency of normalized management personne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表2 应急状态下核酸检测频次(Tab.2 Frequency of nucleic acid detection in emergency)
2.2.3 1人1档制
在场全口径人员严格执行1人1档制,将个人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健康码、行程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及疫苗接种记录登记造册,并填写个人基本信息(姓名、联系方式和身份证号),并将全口径人员的个人信息统一交至项目安全部留存备案。将场内人员信息及时上传至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管理网站。
2.2.4 防疫教育交底管理
工地疫情小组应利用施工现场主要出入口、作业点、办公室、宿舍、食堂等显著位置做好宣传及教育(如图2所示),内容应包括新型冠状病毒基本知识、疫情感染风险,针对性疫情防控、应急措施等,尤其要强调戴口罩的重要性,提高戴口罩的意识。
图2 建筑工地防疫宣传栏(Fig.2 Construction site epidemic prevention bulletin board)
(1)劳务工人首次进场完成信息采集后,项目安全部针对防护用品使用、疫情防治、应急措施等开展专项教育培训,提醒劳务人员做好个人疫情防控事宜,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强调不得私自前往公共场所参加集体聚餐等。
(2)在其他专项交底及班前教育时,应加入相关防疫知识教育。
(3)在工人入场体温检测时完成教育交底,但尽量不要聚集在会议室进行,以减少人员聚集。
(4)交底优先采用电子文件传阅,待确认无误后由相关资料人员打印,并由发起人确保相关人员签字,签字时尽量使用私人用笔。
(5)在传递纸质文件前后均须洗手,传阅文件时戴口罩,使用公用物品前后务必消毒。
2.3 消毒管理
2.3.1 人员培训
要求消毒人员上岗前须经过专业培训,对于办公区、食堂、管理人员生活区及务工人员生活区,由取证的专业消毒人员负责消杀工作。消毒作业前,穿戴好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护目镜、防护口罩、一次性橡胶手套等。配备消毒液时要小心轻放,避免消毒液触碰身体
2.3.2 消毒范围
消毒范围全面覆盖项目生活区、办公区(生活区和办公区的宿舍、办公室、隔离区、厕所、盥洗室、食堂、会议室、活动室等)、施工现场(施工作业区、施工电梯梯笼、施工机械司机室、地下空间等)、其他设施(化粪池排污口、空调出风等)、项目部用车等消毒重点部位包含但不限于各类台面类、把手类、按键开关类、座椅类、废弃物处理区等。
2.3.3 消毒频次
对于门卫房和过渡区,每6 h完成1次消杀;临时隔离区每6 h完成1次消毒;住宿区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宿舍内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办公区公共区域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办公室内每日消毒不少于3次;餐厅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适当增加对厨具、桌椅等高频次使用部位的消毒次数;会议室随用随消毒,会议开始前30 min及会议结束后,对场地消毒;对于文体活动室、盥洗室和厕所,每日消毒不少于2次。
2.4 临时隔离点设置
设置临时隔离点是建筑工地疫情防控的重要方式,当工地发生疫情时,用以安置抗原阳性、核酸阳性、密接、次密接等存在疫情隐患的人群。其点位设置应与宿舍区和办公区保持一定的距离,对于生活区位于建筑工地外的情况,建筑工地施工现场内应设置临时隔离点,且房间数应大于2间,根据工地人数和场地具体情况,应合理预留房间用作临时隔离点,且应保证1人1室,设置专用卫生间,粪便应单独处理。设专人对临时隔离点实施24 h管理,由做好防护的专人采用无接触式配餐制度为临时隔离人员配送三餐及饮用水。
2.5 防疫物资管理
(1)物资采购。现场常备防疫物资应满足15日管理需求,在场区范围内,全员配备N95/KN95口罩,每日更换。确定核酸检测合作单位、配备充足的抗原检测试剂,定期对场内人员健康状况开展检测。
(2)物资储备。在办公区设置防疫物资专用储藏间,如图3所示。图为疫情防控期间,中建某局物资专用储藏间,项目部安排1名专人负责物资的登记管理。定期发放防疫物资用品,做好防疫物资发放记录台账,确保防疫物资配送到位,避免出现漏发的情况。由专人统一记录、配发并回收口罩,每人每天配发2个,并保证将其回收,防止被污染口罩重复使用。
图3 建筑工地的防疫物资储备仓库(Fig.3 A storage warehouse for epidemic prevention materials at a construction site)
(3)物资使用。① 口罩: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的医用外科口罩的有效防护时间为4 h,项目全体人员需发放2只/d,上下午各1只。② 体温枪:各部门至少配备1支体温枪,各体温监测点至少配备2支体温枪。体温枪应尽量避免在低温和高温情况下使用,避免阳光直射影响测量精度,体温枪即用即消杀。③ 一次性防护服/防护手套:大门处保安、食堂等对外接触人员及专职消杀人员,应穿戴一次性防护服及防护手套,加强个人防护。防护服及手套严禁重复使用;护目镜使用后需及时消杀。④ 臵测温仪:各项目出入口均需配 无接触测温仪,监测所有进场人员的体温情况。
3 建筑工地疫情应急处置程序
3.1 信息报告
(1)接报疫情事件后,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上报属地街镇、新冠疫情防控办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联系属地街镇转运涉疫人员。
(2)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指派专人负责通过网络、电话等“零接触”的方式,配合疾控部门全面摸排14 d行动轨迹,排查相关密切接触者。
(3)如发现与其他工地相关联,应立即通知关联工地启动应急响应。
3.2 应急响应
3.2.1 疫情事件分级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将疫情事件划分为Ⅰ级和Ⅱ级。
Ⅰ级疫情事件为出现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突发事件时,建筑工地应暂停施工作业、配合属地疾控部门开展疫情防控,建筑工地升级为红色。红色工地实施全面停工和全封闭管理,除保供人员外非必要不流动。
Ⅱ级疫情事件为当出现流调密接、次密接时,密接和次密接人员时,所在班组(部门)交叉作业区人员立即暂停作业,并与其他班组隔离,谨慎安排其他班组施工。建筑工地升级为橙色。橙色工地应加强组织安排,分班组错峰开展工地内的各类活动,减少人员聚集;隔离区外人员如确需离开工地,工地应安排核酸检测,如人员的检测结果为阴性方可离开。
3.2.2 分区管理
对工地实施绿区、黄区和红区3区分区管理,各区按照使用功能安置工地人员。其中绿区为健康人员集中住宿场所;黄区为密接、静默观察、阳性反流、密接反流等可能存在疫情风险的人群居住,应满足1人1室,独立卫浴;红区为抗原阳性及核酸阳性居住,应满足1人1室,独立卫浴。各分区人员非必要不流动(保供人员),采用无接触配餐制度,产生的垃圾及排泄物按照生活垃圾处理。
3.3 人员转运
3.3.1 Ⅰ级疫情事件报告和转运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立即上报属地街镇、新冠肺炎防控办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由属地街镇安排专车将其送往相应地点分类救治或隔离观察,等候结果。
3.3.2 Ⅱ级疫情事件报告和转运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立即上报属地街镇、新冠肺炎防控办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将密接者转运至指定隔离地点进行7 d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回到项目工地后,将其安置于隔离点,第3 d开展1次核酸检测。对于次密接者,采取7 d居家隔离医学观察,将相关人员分别安置在现场隔离点,并于第1、4和7 d各展开1次核酸检测。
3.4 闭环清零
3.4.1 终末消杀
将核酸阳性人员转运出工地后,由建设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消杀单位对其涉及的相关场所实施全面预防性消杀,并在消杀过程中现场评估,完成消毒工作记录。消杀结束后,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机构评价消毒作业,并向检测机构索取效果评估报告,做好留档,确保环境为阴性。工地疫情防控小组还应增加消毒频次并加强清洁。对于全部区域每6 h应进行1次全面消毒,应组织对空调通风系统实施消毒和清洁处理,报告属地街镇和新冠肺炎防控办,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卫生评价,合格后方可重新启用。
3.4.2 全员核酸
在将工地内的核酸阳性、核酸异常、抗原阳性等人员全部转运完成后的第7 d,应组织全员完成核酸检测,如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视为闭环清零,工地恢复为绿色区;如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出现异常,继续按照相关要求实施管控,直至闭环清零。
3.5 环境采样和筛查
工地应服从属地街镇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门安排,配合开展环境标本采集与检测,评估污染情况和消毒效果。根据属地街镇要求,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部门对工地周边关联地区开展核酸筛查过程中,工地应为其提供便利和帮助。
3.6 恢复常态化施工
工地疫情防控小组应开展疫情防控自查,对建筑起重机械、基坑工程、模板支撑体系、脚手架、临边防护、洞口防护、临时用电和个体防护开展安全自查。自查合格后,报属地街镇和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备案后方可恢复常态化施工。
3.7 数据分析
4月为上海新冠疫情发展初期,随机选取此期间某区内5个有疫情发生的工地,通过统计其每日核酸阳性人数,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核酸阳性人数不断增加,当人数达到峰值后会出现回落现象,如图4所示。某工地每日阳性新增人数趋势如图5所示,该工地建筑面积约9.2×104m2,施工高峰人数达到500人左右。
图4 某建筑工地核酸阳性发展趋势图(Fig.4 Development trend of positive nucleic acid in a construction site)
图5 某建筑工地阳性新增人数趋势图(Fig.5 Trend chart of the number of new positive cases at a construction site)
新冠疫情在工地的传播具有出2个特点:① 传播速度快,每日新增人数由个位数迅速达到两位数;②持续时间长,此工地一直处于封闭管理状态,疫情反复将近1个月。疫情爆发初期,启动应急处置,能够减缓疫情的发展势头,每日新增人数出现峰值并迅速回落,效果明显。
4 结论
新冠病毒肺炎在全球范围内并未结束,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政策下,疫情防控工作十分重要,建筑工地是城市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疫情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不容忽视。通过研究建筑工地的疫情防控,得出以下结论。
(1)工地在城市的分布不具有规律性,人员流动大,防疫条件差,一旦发生疫情,涉及面广,传播速度快。
(2)根据工地特殊性,从外在不可控因素及内在可控因素这2方面考虑,加强对工地大门、临时隔离点、防疫消杀等方面的管理,有效预防疫情发生。
(3)一旦发生疫情,疫情防控小组启动应急预案,并报告属地街镇及疫情防控办公室,对工地实施3区划分及人员管理,根据相应属地政策闭环清零,逐步复工复产。
(4) 类似于这种传播速度快,传播面广的病毒,也可举一反三,结合工地实际情况,作出应急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