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厌氧菌检验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10刘成成宋为娟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22年21期
关键词:厌氧菌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

刘成成,宋为娟

江苏省人民医院检验学部/国家医学检验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分中心,江苏南京 210029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核心课程,知识点多且复杂,涵盖面广,渗入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与感染性疾病诊疗密切相关[1-2]。近年来,随着人体内环境微生态的研究进展及对精准治疗的需求,厌氧菌感染日益受到重视,厌氧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但是厌氧菌的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需遵循特殊的鉴定程序,此部分知识点在该课程教材中涉及较少,随着临床厌氧菌感染检出率的逐年上升[3],对检验人员的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和临床实习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厌氧菌鉴定相关知识储备并做好学生带教工作尤为重要。

1 课程基本信息

厌氧菌是在低氧分压的环境中生长繁殖的细菌,是人体正常菌群的一部分,按照是否形成芽孢分成两类,一类是有芽孢的革兰阳性杆菌,主要有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和艰难梭菌等;另一类是无芽孢的革兰阳性、革兰阴性球菌和杆菌,主要有拟杆菌属、普雷沃菌属、梭杆菌属等。当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人体不同部位的感染,尤其当人体深部受到创伤时,更有利于厌氧菌的繁殖,致使患者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严重者可引起血流感染,导致感染性休克或患者死亡[4-6]。厌氧菌的培养条件和菌落特征与常规细菌不同,在临床工作过程中极易发生漏检和误检,使患者病情未能得到及时的精准治疗,而导致临床感染的较高的病死率[7-8]。

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是研究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学特征、致病性、微生物学检验和防治原则的学科,课程内容复杂且涉及面非常广,各章节知识面与临床的实际需求有很大差距。学生在进入临床工作后会遇到很多教材上没有涉及的厌氧菌检验知识点,特别是未知病原菌感染和病原菌耐药率升高的问题。如何将厌氧菌检验应用于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掌握更多的厌氧菌检验理论知识,如何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理论知识,以及有效地将理论知识向专业技能转化,是带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思考的问题。

2 教学设计

江苏省人民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是南京医科大学教学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检验学系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总课时为108学时,包括理论教学72学时,实验教学36学时,其中厌氧菌检验理论教学占6学时,实验教学和其他苛养菌检验技术共同占3学时,教学方式以课堂传授为主,实验教学为辅。因学时有限,教师主要按照指定教材安排厌氧菌检验教学内容,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知识,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综合分析能力[2,9];同时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理论教学内容更新滞后,明显落后于前沿医学理论知识[10],实验教学主要以独立的技能操作及单一的验证性实验为主,缺乏综合分析型实验。因此,急需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对厌氧菌综合知识的培训,现教学设计如下:(1)理论教学过程中可收集近几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临床分离鉴定出的厌氧菌资料。例如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年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常见厌氧菌株信息(主要为拟杆菌属、梭菌属、普雷沃菌属等),教师在课堂上带领学生回顾分析临床可引发感染的厌氧菌资料,同时应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分析感染原因,研究各类厌氧菌在不同情况下的致病性,以及现有实验条件下如何改进厌氧菌的培养和鉴定,以提高临床鉴定率,使学生在理论上掌握厌氧菌的鉴定和药敏方法。(2)教师通过线上平台教学的方式缩减前期部分重复性实验操作[11],提前录制视频,对常见厌氧菌形态、标本类型、培养方法、关键操作和重点内容进行演示和讲解,课前发布视频供学生提前预习,令其有充足时间进行实验实践探索与分析。例如调整现有实验课顺序,重视各部分知识的有机结合,将独立的实验技能整合为连续性综合实验。学生进行分组,每组负责不同种类的细菌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课程结束后,每组之间分享实验成果并交流心得体会,提高实验交流讨论的课堂占比,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对江苏省人民医院临床标本分离鉴定出的厌氧菌的形态特征、标本类型、培养方法等进行总结,对学生进行分组,安排实习带教教师,对前期临床工作中分离的厌氧菌设置专题,每组学生负责不同种类厌氧菌的模拟临床标本接种、培养、鉴定和药敏试验,学生自行设计厌氧菌检验流程,并根据流程进行实验,教师在过程中总体调控,协助解决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最后带教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带领学生讨论分析不同实验方案的实验结果,总结经验,优化方案。

3 初步应用效果

3.1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和科研思维能力 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检验技术课程从2019年开始逐步进行课程内容改革,其中包括加强厌氧菌检验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提高实践操作技能。医学检验专业2017级本科生共31人,通过纵向比较往届同专业本科生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的理论考试成绩发现,在试卷厌氧菌检验内容分数占试卷总分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医学检验专业2015级、2016级、2017级本科生厌氧菌检验相关成绩得分分别为3.0(2.0,3.0)、3.0(2.5,4.0)、3.0(3.0,5.0)分,结果以M(P25,P7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检验专业2015级与2016级本科生厌氧菌检验相关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检验专业2016级与2017级本科生厌氧菌检验相关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学检验专业2015级与2017级本科生厌氧菌检验相关成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P<0.05)。由于厌氧菌检验内容未纳入实验考核范畴,故未对2015级、2016级、2017级本科生的实验成绩进行比较。

而在临床实习过程中,医学检验专业2017级本科生也表现出较往届学生更清晰的临床诊断思路和更强的临床工作能力,医学检验专业2017级本科生从2020年6月份进入实习岗位以来,临床厌氧菌检验相关标本接种过程和鉴定过程中出错率为0。另外,2017级5名本科实习生协助临床带教教师发现厌氧菌感染5例,其中1名学生以相关内容为毕业论文主题,在带教教师的指导下撰写综述1篇。

3.2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临床诊断能力 根据课程改革成果调查研究发现,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对厌氧菌检验的学习,可以极大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例如,每组同学选择一种厌氧菌,一方面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病原菌感染背景,另一方面通过信息系统查阅病例,了解患者感染和治疗的过程,教师在带教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思考厌氧菌感染的发生机制。厌氧培养的特殊条件,普通培养和厌氧培养情况下厌氧菌生长的不同形态及临床上针对厌氧菌感染如何治疗等。整个教学过程明显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加了学生的专业自豪感,同时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3.3提升教师综合素质 教师通过定期组织教学研讨会,就厌氧菌鉴定教学大纲和实验课程内容进行交流探讨,明确教学目标,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临床厌氧菌漏检和误检率较高,教师还可以通过追踪临床微生物检出病例,掌握临床厌氧菌的鉴定和药敏实验,查阅文献,不断学习并归纳总结厌氧菌相关的前沿知识,加强对该课程的理解,完善知识体系,以高度的责任心和较高的专业水平引导学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小 结

南京医科大学检验学系微免教研室经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在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过程中加强厌氧菌鉴定内容带教,将厌氧菌鉴定相关知识作为重要的教学素材,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将学习专业知识、追踪临床病例和查阅文献相结合,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然,有关厌氧菌检验的微生物学检验技术教学还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完善,争取培养出知识全面,具备一定临床诊断能力的医学检验人才。

猜你喜欢

厌氧菌南京医科大学微生物学
路易斯·巴斯德:微生物学之父
微生物学实验引入“项目式”分组模式的应用探讨
声明:
基于“2020 年度自然指数榜单”的南京医科大学自然指数状况及高影响力论文分析
南京医科大学ESI高被引论文特征分析
您想了解厌氧菌吗
Gas from human waste
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
沈阳市区30~50岁成人上呼吸道微生态状况分析
团江苏省委举办“榜样在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