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内容理解题备考指导
2022-12-09潘虹
潘虹
纵观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古诗词鉴赏作为中考必考内容,命题的一般特点是:所选古诗词以课标规定的必背篇目为主,兼顾课外篇目;考查内容多以内容理解、画面描述、手法运用、技巧分析、语言品味、情感把握等为主;题型兼顾客观题与主观题。
同学们备考时,除要加强有效训练外,有必要梳理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提问方式,并掌握相应的解题技巧。准确理解古诗词的大意,是阅读古诗词的基础和前提。本文以2022年全国各地中考试题为例,谈谈古诗词内容理解题设题方式及答题技巧,助力同学们在2023年决胜中考。
主体考向:对整首诗词内容的理解或某句(联)内容的理解
答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第二步,深入阅读,理解诗词;第三步,紧扣内容,具体分析;第四步,整合语言,完整表述。
例 (2022·云南)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问题】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元曲写于作者赴任赈灾途中。结合此曲的内容,从“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可知,作者在经过潼关的时候,看到阿房宫变成一片废墟,不禁大发感慨,因而“伤心”;从“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诗人由此联想到国家,从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想到百姓的苦难,不禁悲从中来,回望长安,心情止不住地忧伤,这是作者“伤心”的另外一个原因。
【作答要点】明确范围——全曲内容;明确要求——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明确答案要点——内容 + 情感。
【参考答案】作者赴任救灾途中,看到百姓疾苦,心头沉重;望向西都,想到王朝兴亡,心生感慨,对百姓更增同情。
变式考向1:根据诗意进行推论
答题思路:第一步,审清题意,明确要求;第二步,定位诗句,理解内容;第三步,结合情感,综合考虑;第四步,整合语言,完整表述。
例 (2022·四川·成都)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菩萨蛮
[宋]黄庭坚
半烟半雨溪桥畔,渔翁醉着无人唤。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
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
(选自《全宋词》)
【问题】词中说“问我去何之”,“我”最有可能去怎样的地方?请根据词意概括作答。
【解析】“问我去何之”一句位于本词的下阕。下阕“江山如有待,此意陶潜解。问我去何之,君行到自知”意思是:“美好的江山好像在那儿等着我似的,这种感觉大概只有陶潜能理解吧。想要问我到底去何方,你随之而来,自然就知道了。”一方面借用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典故,表明自己对自由惬意的田园生活的渴慕之情;另一方面借问答收束全词,通过“君行到自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向往到宁静美好的山水田园中,享受自由安适的归隐生活之意。结合内容与作者情感,即可得出答案。
【作答要点】明确要求——概括作答;准确定位诗句——“问我去何之”;明确答案要点:环境特点 + 诗人情感。
【参考答案】“我”最有可能去的是环境宁静优美、生活自由惬意的地方。
变式考向2:为朗诵时选择正确的图片作为背景,并说明理由
例 (2022·江苏·宿迁)朗诵小组选定下面这首诗参加校古诗朗诵大赛,请你参与。
度关山
[唐]李 端
雁塞日初晴,狐①关雪复平。
危楼缘广漠,古窦②傍长城。
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③鸣。
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
【注】①狐:一作“孤”。②窦:沟渠。③羽:箭尾上的羽毛,即箭翎,引申为箭。
【问题】文博找到下面两幅图,你认为哪幅图更适合作为朗诵时的背景?请说明理由。
选择__________图,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首联“雁塞日初晴,狐关雪复平”展现的是边塞雪后初晴的景象;颔联“危楼缘广漠,古窦傍长城”展现了边塞特有的雄浑壮阔的图景;颈联“拂剑金星出,弯弧玉羽鸣”刻画了一位挽弓射箭的英雄形象;尾联“谁知系虏者,贾谊是书生”表现的是作者对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的赞美之情。
【作答要点】准确审题——为朗诵配图片,并说明理由;准确理解诗歌——发挥想象,扣住画面进行描述;明确答案要点——画面特点 + 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示例:选B;首联、颔联中“雁塞”“狐关”“危楼”“广漠”“长城”等意象,描绘了雄浑壮阔的边塞图景;颈联中“拂剑”“弯弧”,展现了一位卫国杀敌、豪气万丈的勇士形象。图B中的画面符合本诗的内容与意境。
变式考向3:结合诗歌内容,判断景物特点
例 (2022·河南)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问题。
雁门太守行
[唐]李 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题】这首诗中的“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还是肃杀的景象?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解析】由“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可知,“秋色”一词点明了当时正值深秋。“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肃杀的景象。
结合诗歌后四句可知,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壮怀激烈的豪情。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典故,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秋色”更能衬托出战争的悲壮及将士们奋勇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可据此分析“秋色”应该理解为绚烂的景象。
【作答要点】准确审题——判断景象特点并说明理由;寻找画面——勾画诗句,理解诗句含义;明确答案要点——描述画面 + 概括特点。
【参考答案】示例一:“秋色”可理解为肃杀的景象。从诗中“霜重鼓寒声不起”一句看,此时天气已非常寒冷,可以想见当时的边塞应是草木凋零、一片萧条的肃杀景象。
示例二:“秋色”可理解为绚烂的景象。本诗多处使用描绘色彩的词语,形成一种浓墨重彩、雄浑壮阔的美,秋色的绚烂可与整首诗画面风格一致。
示例三:两种理解都可以。无论哪种理解都有助于表现战争的悲壮惨烈,绚烂的景象可与之形成强烈反差,肃杀的景象则可以从正面烘托。
(作者单位:沈阳市于洪区教育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