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的相关思考

2022-12-09郭扬扬

皮革制作与环保科技 2022年21期
关键词:环境影响二氧化碳温室

郭扬扬

(广东智环创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030)

在当前,全球所关注的环境问题以及国际政治问题当属于气候变化,中国是全球碳排放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将碳排放规划这一问题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中。在2021年3月15日,中共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规划碳排放,将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这两个概念贯彻到实践,并且还重点强调碳达峰、碳中和还应该渗透到生态文明建设中,规定了在2030年之前要完成碳达峰、在2060年之前要完成碳中和。当前,中国采用高碳的化石能源作为主要的能源组成,化石能源通过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此外,还有很多类似氮氧化物、二氧化硫、颗粒物等当前大气污染物的重要来源,碳排放具有与大气污染物排放相同的来源、相同排放过程,因此,要将碳排放纳入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从源头上将其防控。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如图1所示。

图1 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1 碳排放纳入环境影响评价的重要性与可行性

1.1 具备目标一致性

首先,目标一致性。环境影响评价指的是制定并启动规划的项目之后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依次开展影响分析、预测以及评估,进而有针对性制定出相对应的优化措施,具有典型的可持续性特征。低碳发展指的是要以不影响经济发展为前提,可以有效缩减所排放的温室气体,不仅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促进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二者的最终目标具有一致性。

其次,排放源的一致性。在化石燃烧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燃料污染,主要是二氧化硫以及烟雾粉尘等,而温室气体的排放源头主要也是化石燃烧,因此,二者在排放源方面具有一致性[1]。

1.2 具备法律保障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和《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等法律法规都明确指出,要从法律的角度完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因此,对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也要以当前的法律基础来规范和治理。虽然重新制定法律条例可以紧密关联温室气体的减排问题,但是也会遭遇新的挑战,假如仅仅以目前的法律基础来评价碳排放的内容,环境影响工作人员操作起来也更加便捷,因此,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工作中可以进一步完善碳排放发展,不仅增强了其法律效力,还能提升人们对碳排放的重视程度。

1.3 具备技术基础

从2011年开始,中国便开始着手启动碳排放交易试点,在不同的试点区域建立具有地域特征的碳排放交易法律法规,创建更恰当的排放监测、报告以及审查机制,进一步规范碳排放管理工作,在这些工作制度的开展下,推动了规范性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体系的创建,促进了碳排放核算技术报告的规范和实施,有序性完善了行业温室气体的排放监测、核算以及技术报告的规范,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因此,创建毫无基础的温室气体监测体系是没有必要的,上述内容可以知道,在环评体系中开展碳排放评价工作已经具备了技术基础。在2021年,7月21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开展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环境影响评价试点的通知》,具体的试点地区以及行业参见表1[2]。

表1 重点行业建设项目碳排放纳环评工作试点地区和行业

1.4 协同减污降碳

“十四五”时期,中国生态环境保护步入了减污降碳协同治理的时期。在建设项目启动之前,不可或缺的工作流程就是环境影响评价,因此,需要注重环评报告书的审核和发展,进一步规范碳排放管理工作。此外,碳排放的降低,从某种程度上而言也可以降低大气污染物的排放,这是因为碳排放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的排放源是相似的,因此,要从源头上入手,优化环评制度,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大气污染以及碳排放。

2 碳排放纳入环评的工作内容与方法

2.1 碳排放的环境影响识别

在环评工作中纳入碳排放评价,需要明确碳排放环境影响识别以及确认排放因子,明确碳排放环境影响识别的内容有如下三个方面:能源活动排放、电力以及热力排放、生物过程排放。要想完成碳排放预测评估,制定碳排放潜力分析等工作,就需要以项目的碳排放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合理规划。依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生态环境部第19号令)第四十二条可以知道,温室气体包括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六氟化硫(SF6)等七个因建设项目。

下面表2详细阐述了碳排放影响识别的具体内容。

表2 碳排放影响识别表

以企业产品质量、能源类别、净调入电力、热力量以及与碳排放相关的生产环节等为基础,结合产业、用能、运输等构造,降低能耗,优化工艺流程,从更广的范围探索碳排放的环境影响的识别,深入挖掘并进一步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有效性,在2030年前完成碳达峰、2060年前完成碳中和目标。以项目特征为基础,制定碳强度规划、碳市场建设等工作,进一步降低工程的碳排放量以及评估碳排放的综合强度,最后,制定出优化的碳减排策略,为减污降碳协同治理做出努力。

2.2 碳排放的核算方法

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就应该重视碳排放核算,此外,环评预测的重要前提就是要完成碳排放核算工作。在工程的分析阶段,要重视碳排放源分析,下面是具体内容:(1)化石燃料燃烧源中的燃料种类、消费量、含碳量、低位发热量和燃烧效率等;(2)碳排放的工业生产环节原料、辅料及其他物料种类、使用量和含碳量;(3)烧焦过程中的烧焦量、烧焦效率、残渣量及烧焦时间等;(4)火炬燃烧环节火炬气流量、组成有碳氧化率等参数;(5)净购入电力和热力量等数据。上述内容分析要尽量详细、准确,这点是至关重要的。

根据《工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和报告通则》(GB/T32150-2015),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各量单位均为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温室气体排放总量;E燃烧为燃料燃烧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E过程为过程温室气体排放量总和;E购入电为购入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E输出电为输出的电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E购入热为购入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E输出热为输出的热力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E回收利用为燃料燃烧、工艺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经回收作为生产原料自用或作为产品外供所对应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在核算碳燃烧所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时候,要明确下面因子:燃料量、燃烧效率、碳氧化率以及含碳量等,而核算热、电等产生的二氧化碳的时候,要明确下面因子:输出输入量、碳源中二氧化碳排放等。在核算的时候,项目的基础设施、运行工况的合理性都与其燃烧效率紧密相连,受到区域及行业差距的影响,排放因子的选择会对源强核算造成直接影响。

2.3 碳排放与大气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措施的评价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法》的规定,不论处于规划阶段还是建设阶段,项目在实施后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以及评估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要以实际情况为基础,制定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控制措施。通常,制定碳减排措施需要从产业结构、运输结构、用能结构、用地结构以及降低损能等方面入手,进而提升能源综合利用率。

值得注意的是,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工作中,要将环境评价的思维以及工作方式来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实现,不仅仅要对碳排放的增量严格控制,还要把控碳存量的质量。碳排放评价过程中,一方面,碳达峰并非执着于碳高峰的追求,而应该将重点放在碳增量的控制,此外,还要督促产能置换的要求贯彻落实,抵制高耗能以及高排放项目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碳存量的治理要得到增强,在“十四五时期”,增气减煤的提出不仅要唱响口号,更重要的是落到实处,以电代煤,倡导环保能源的使用[3]。

3 存在的问题

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试行) 》颁布,这是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首次确立,经过四十多年的完善和发展,已经较为成熟,在此期间,中国非常重视碳排放评价相关工作的实施,积累了很多宝贵经验,但是,要想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工作中,则需要将碳排放以及环评体系进行有效衔接。

3.1 现有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在中国当前使用的环境影响评价相关法律法规并没有碳排放这一强制评价内容和标准,同时,也没有明确提出环评工作中的“环境”概念,特别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并没有从法律的角度提出治理事宜。

3.2 基础工作有待加强

在国际上,关于碳排放评价工作大多数单位区域或者人均碳排放、碳排放绝对值以及碳排放量等因素的评价指标,可见,碳排放在国际上的指标较为丰富,但是,在中国,当前的指标体系对碳排放总量以及主要碳源等内容的评估较为粗略,尚没有形成系统化、全面化的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

3.3 人才队伍建设有待强化

将碳排放纳入环评工作中,环评报告书的编制以及审批是不可或缺的,因为这些内容的专业要求高,因此,对相关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准也有所提升,因为其中所包含的内容丰富且多元,从项目选址、环保法律法规以及污染物预防控制等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员的支持,但是在目前的基层环评工作人员队伍中,很多人的专业水准都有待提升,技术能力缺失,因此,审批质量以及时效性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4]。

4 优化建议

一是完善立法。当前,关于在环评工作中的碳排放评价工作没有可支撑的法律基础,当前的环评法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将碳排放纳入环评的法定评价要素中,因此,要想将工作落实到实践中还缺乏顶层设计的支持,所以,可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添加碳排放评价这一内容的描述,将碳排放纳入环评对象这一内容提升到法律的高度。

二是夯实碳排放纳入环评的工作条件。要尽快出台碳排放评价的工作程序、技术指导以及编制指导等相关标准,建立内容系统化、完整化、准确化以及标准统一化碳排放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项目的碳排放标准,并且将碳排放评价与环评衔接,为将来贯彻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的相关工作中奠定基础。

三是促进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试点工作的深入开展。有很多省、市都非常重视“碳排放纳入环评”这一内容,完善了碳排放评价方法,积极探索碳排放评价试点,并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条例,完善碳排放评价工作流程,在全国范围内推进低碳发展。

四是强化保障机制。将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工作中,还需要国家制定顶层设计的支持,要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注重环评工作人员综合素养的提升,不仅要提升专业技能,更要重视提升主管部门审批人员的业务能力,此外,还要重视环保宣传,让大众积极参与到环评工作中,提升群众的环保意识,从保障机制的角度促进碳排放评价纳入环评工作的开展,以适应新时代背景下环境管理的新发展和新需求[5]。

5 结语

“十四五”时期乃至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化石能源的使用会不断增多,碳排放也相应增长,而如果不注重碳排放的控制,将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甚至空气质量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因此,以碳达峰以及碳中和为发展目标,将碳排放纳入环评中,坚持科学核算,加大碳排放管理力度,限制碳排放增量,强化碳存量控制,坚决杜绝高排放、高耗能项目的盲目性发展,要将产能置换标准落实到位。

猜你喜欢

环境影响二氧化碳温室
扬眉吐气的二氧化碳
现代温室羊肚菌栽培技术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抓捕”二氧化碳
《环境影响评价》征稿订阅及广告征集启事
“三线一单”与环境影响评价衔接研析
如何“看清”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可以避免一个温室化的地球吗?
高性能可变进气岐管降低二氧化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