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如何审美?
2022-12-09王建宁桂林市综合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文 王建宁(桂林市综合设计院,副总工程师,高级规划师、注册城乡规划师)
林兵 (通讯作者)[桂林理工大学,正高级工程师,注册城乡规划师、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硕士]
通俗而言,乡愁就是对家乡的思念。人们在外地定居,亲情和乡愁会召唤着他们常回家看看。舒适而传统的房子、优美而充满野趣的环境,才能留住乡愁。乡村贵在自然,如果规划布局过于整齐、户型过分雷同,就容易成为“兵营”,失去村庄的自然之美。居民的需求千差万别,乡村民居“和而不同”,才是大美。
美丽乡村,只靠工程建设不能一劳永逸,居住者的经营与维护至关重要。乡村风貌的长期形态,最终取决于乡村居民的审美素养和建设理念。
简约、质朴的乡村民居效果图
乡村建筑中坡屋顶的作用
坡屋顶特点
屋顶是乡村建筑外形之首重,直接决定建筑的相貌格调。采用坡屋顶设计是治理乡村面貌最有效的解决手段,它具有如下优点:(1)排水快,不易发生屋顶渗水。(2)拱形空间可形成阁楼,有面积“实惠”。(3)坡顶把建筑外轮廓的直角变成钝角,从风水的角度来说,可化解“尖角煞”。(4)坡屋顶形如山峰,具有“积极向上”的气势。(5)坡顶向上逐渐缩小,克服民宅体积感过大的缺陷。
坡屋顶向自然平稳过渡
不对称的坡屋顶
坡屋顶并非只有对称形式,不对称坡屋顶在中国民居中也极为常见,而且是民居的重要特色之一,充满了自由和不拘一格的气质。在户型设计中运用不对称的坡屋顶,营造出多变而实用的生活空间。当屋脊两侧的坡长、屋檐高度不等时,两侧坡度要尽量对等;当坡度不对等时,两侧屋檐则应尽量等高。如果坡面一陡一缓且檐高不等,视觉平衡就会被打破。
坡面一陡一缓且檐高不等
苏州古城民居的不对称坡屋顶
桂北木构建筑的不对称坡屋顶
坡屋顶的坡度不宜过缓
如同人像中头发与脸的比例关系,坡屋顶和墙面的面积比例也需恰当。传统建筑较为低矮,以一二层居多,屋面占总高度的比例与墙面接近,站在地面很容易看到大片的瓦面。而现代乡村民宅不但层数增至三四层,层高也偏高,屋顶却趋于平缓,地面视角往往只能见到屋顶底面,在很远处才能看到瓦面。这使得屋面与墙面在总高度中的占比此消彼长——墙面占比太多,屋面太少,不但建筑的体积感被放大,而且无法通过屋顶形成主导色面,统率全局,“第五立面”对乡村整体风貌的贡献较低。
坡度过缓导致屋顶不可见
传统建筑屋面坡度一般在四分水(传统工匠用语,即4/10坡度或1/2.5)至五分水(即5/10坡度或1/2)之间,过缓会导致雨水被风吹入瓦缝而漏雨,过陡则容易导致瓦片滑落。现代工艺采用砂浆黏结,瓦片已无滑落之虞,屋面坡度宜取1∶2左右,且应随楼层增高而加陡,以保持足够大的屋顶可视面,并形成阁楼使用空间。
借鉴与传承
罗马柱与花瓶栏杆好不好?
人们常说的罗马柱,其实是源于希腊的古典柱式,主要有多立克、爱奥尼、柯林斯等几种柱式,其中以形似“白菜开花”的柯林斯柱式在广西农村最为流行。
无论在东方还是西方,经济规律和礼制深刻影响着建筑语言。古典柱式主要运用于神庙、教堂、皇宫、法院、市政厅等公共建筑,以营造神圣、肃穆、威严的氛围,一些贵族府邸也用来彰显身份。虽然外形精美,但欧洲城市的普通民宅很少有人运用,乡村民宅更为少见。花瓶栏杆也基本如此,欧洲古城的民宅多用铁艺栏杆,乡村民宅更偏爱朴素的木栏杆,极少见到花瓶栏杆。
除了柱式本身,居民的选择还需要考虑建筑的整体造型、比例、尺度、材质、园林景观等硬件水平,以及居住者的文化素养、生活习惯等。
农村民居采用“罗马柱”
乡村民居应该洋气点还是土气点?
要论洋气,得先从“土气”说起。乡村民居的“土”是一种态度,是一种主动的追求。如果土得不自信、洋得又不够有内涵,那才是真正让人难堪的“土”。
简约、质朴、粗粝的乡村气质弥足珍贵,这需要一个审美的培养过程,领悟返璞归真的道理。设计乡村住宅时,应注意保留乡村中“土气”的特色,这些元素是先祖们留下的遗产,是对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乡村建设者有责任将其传承。在传统建筑中,仅小青瓦就能变换出各种屋脊、花边瓦和气窗造型。而在乡村住宅中强调对门槛、门当、户对、门神传统建筑元素的应用,将其融入现代的建筑语言和生活中,继承这些有“根”的文化遗产,才是“天人合一”的境界。
建筑外观是私事还是公事?
建筑的内部功能与形态是属于所有权人,无论怎样“折腾”均无伤大雅;而外部形态则不仅属于所有权人,还会对公众和社会产生影响。虽为私宅,却非私事,每位乡村居民都肩负着一份对于乡村风貌和文化传承的责任。西洋古典建筑元素建议在室内运用,保持室外统一的乡村风貌。
建筑外墙设计
外墙色彩与装饰
乡村民居外墙宜以灰色调为主,色彩饱和度宜低不宜高,与周边建筑的风格差异也不宜过大。建筑外墙宜少用纯装饰构件,一是浪费资金,二是过度运用加法容易导致建筑风格的混乱。在山水环境中,山水是主角,建筑只是点缀,无须太过花哨,以免喧宾夺主。
传统建材的魅力
什么是质感?
质感是材料的质地给人的感觉。一种材料,需从多个维度去感知。用手轻拂家里的老木门,柔韧还是坚硬?粗糙还是细腻?温和还是冰冷?推开门,听到的是“咣当”还是“吱呀”?抠一撮老墙上的泥土放进嘴里,芳香还是苦涩?柔滑还是粗粝?观感、触感,听觉、嗅觉乃至味觉,共同构成了一个人对材料质地的感知,烙印在他的记忆里。而土、木、竹、草、砖、瓦、石,这些天然材料的质感,已经深深刻入人们的记忆。虽然这些材料作为建筑材料,一部分性能逐渐被混凝土、钢材等建材超越,但其朴实亲切的质感永远无法被取代。乡村建设宜多运用传统建材,以留住属于乡村的朴实质感。
釉面瓷砖好,还是粗面涂料好?
粗糙的墙面更有立体感,就像油画中的笔触、书本上的文字、额头上的皱纹,在熠熠阳光下倍感真实和沧桑,恰如文字赋予了书本以生命。
毛面砂浆表面喷涂料后的外观
简约、质朴、粗粝的乡村气质,更适合用粗面材质来表现,古今中外的乡村都不例外。相比之下,高光釉面瓷砖虽然实用,也便于清洁,但其华丽的外表以及高亮的光泽与乡村气质不合,导致民居难以融入自然环境,丢失了乡村本有的特质。釉面砖适合用在室内的厨卫使用,不宜用于乡村建筑外墙。同理,乡村民居的屋顶也不宜采用高光釉面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