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服装材料应用”在线开放课程改革研究

2022-12-09

纺织科技进展 2022年11期
关键词:校服面料服装

王 佳

(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常州 213164)

从2010年教育部提出要“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创新在线和传统合理混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到2018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进入教育信息化2.0时代,信息化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深远影响”,再到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教育改革的紧迫性再次凸显,“发展基于信息技术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教育模式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1]。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指将线上网络课堂和线下实体课堂相结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习的教学模式,如何建好并用好在线课程资源已成为各高校进行课程建设日益重视的问题[2]。“服装材料应用”课程作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中的共享专业基础课程,2021年被认定为我校“线上金课”进行建设,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目标,以学生为中心,建设课程资源,改革教学模式,强化能力应用,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将是服装材料课程打造“金课”的重要举措,为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提供保障。

1 现状与建设目标

“服装材料应用”是服装专业学生获得服装材料基础知识和能力的主要课程,是贯穿时尚设计、面料开发、服装生产和营销全过程的基础性和实用性紧密结合的课程。作为接触专业的第一门基础课,“服装材料应用”对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影响。长期以来,该课程教学中理论环节较长,由于课时受限,加上缺乏数量足够的各类面辅料实物,课堂上学生可参与的实践活动较少,理论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日益显现,PPT课件、课堂提问和书面考试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枯燥乏味,课后缺乏与老师沟通互动的有效平台,直接导致学习效率低下。

“服装材料应用”课程建设改革的目标是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为主线,以课堂和课程平台为载体,教师进行循序渐进地引导,教学环境更加灵活,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教学手段更加多样,师生交流更加畅通,学习反馈更为全面。在知识的架构和能力的实践中,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职业素养[3]。

2 建设举措

2.1 “岗位需求+学生需求”的课程内容设计

通过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下专业岗位对服装材料课程需求的调查研究,以“必需”“够用”“创新”为原则,遵循学生学习规律,构建基础篇、应用篇、创新篇三部分内容。基础篇涵盖服装材料纤维、纱线和服用织物染整等基本理论知识,主要讲解基础知识与技能;应用篇以典型服装为载体,系统、全面、深入地介绍服装面辅料的实践运用,形成课程核心技能;创新设计篇加入传统和现代面料再设计的方法,既弘扬传统文化,又反映新技术,体现技艺结合、科技赋能,拓展课程学习视野,培养创新意识。

2.2 “场景应用+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块设计

服装的穿着,既离不开人,也离不开环境。在消费者对服装适用性要求不断提高的今天,服装的场景应用不断被细分,面对新材料的层出不穷,要游刃有余进行特定环境下服装的设计生产,就需要具备扎实的服装材料运用的能力。根据课程目标将职业岗位群实际工作任务和场景联系起来,建立学习情境,在各个教学模块,以“职业岗位——应用场景——工作任务”为主线设计框架,重在教会学习者根据岗位要求,分析具体场景下的服装穿着要求,产生“环境——服装——面辅料”的逐级联想,掌握正确运用服装材料的技能。

2.3 “多面渗透+有的放矢”的思政元素设计

在进行课程思政内容设计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特点,将爱国情怀、个人修养、科技自信三方面的思政元素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在基础篇中,主要讲述的是基本知识,将思政元素直接融入知识点,从石器时代的兽皮树叶,到陶器时代的素有“中国草”美誉的麻纤维,再从青铜时代对中国文化影响巨大的丝织品,到大工业时代的锦纶塑料,每一种新材料的发明和使用,都承载着一代又一代技师们的才智,传承着中国的纺织文明,将工匠精神诠释得淋漓尽致,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民族自信。

应用篇将思政元素与学习任务融合渗透。例如在“休闲服装面料的应用”模块,通过对休闲服装穿着场合的认知,和近年来消费者健康生活、经济环保消费理念的分析,讨论适宜的服装面料,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嫁接到面料的取材中。休闲装作为目前最主要的日常着装之一,其适用场合广泛,需求量大,作为未来服装行业的中坚力量,学习者们应牢固树立和自觉践行绿色发展之路。

创新篇学习的重点是对面料的传承设计和智能设计,既讲述刺绣、扎蜡染等传统面料设计技艺,又包含虚拟仿真等智能科技技术,思政元素通篇融合,让学习者不仅敬仰古人的智慧,产生文化自信、民族自信,又将前沿科技引入课程,增加专业自信、科技自信。

2.4 “多元手段+虚拟仿真”的教学形式设计

充分应用信息技术,增加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延展学习的时间与空间。通过微课视频、学习任务单、作业库、拓展任务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与个性化学习。通过网络进行交互式学习交流,是00后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方式,网络投票、摇一摇选人、抢答、闯关测试等课堂形式,增强了课堂趣味性,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通过平台数据的统计分析,也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疑点、难点和主要问题,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

“服装材料应用”课程的开设就是让学生认知服装材料,并且具备实践应用的能力,但在教学中学生很难将材料特性与服装款式、版型风格及工艺要点串联起来。虚拟仿真技术的介入,建立了二维面料和三维服装一一对应的关系,通过“试衣模块”可以实现面料的“即换即现”,直观对比不同类型面料下的服装外观,加深各类面料特点的理解,进行准确应用,还可以自主改变面料的物理机械性能,建立面料性能与服装外观的对应关系,让学生明确服装材料选择的原则,提高服装面料应用的合理性。

2.5 “客观可视+多方参与”的评价方式设计

“服装材料应用”课程评价利用在线平台的智能数据分析,为强调过程考核、体现多元评价、保证评价的信度与效度提供了可能。考核重视学习的全过程,避免临时抱佛脚准备考试或担心一次考试不理想决定整门课程不及格的弊端,让学生解放思维去探究理论知识。评价主体不再局限于教师,由学生,甚至可邀请企业专家多方参与。课程总评成绩由线上成绩+线下实践两方面组成,评价内容更侧重于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3 教学实施

以第二篇“针织面料应用”模块为例,进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

3.1 学习任务

创设“企业设计师要为一款1~3年级学生的校服,选择合适的针织面料”为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在实践中探索学习。

3.2 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见表1。

表1 教学目标

3.3 学情分析

教授对象为高职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该内容前,学生已经理解了服装面料的服用性能,掌握了各类面料的特点,这些都能够有效保障学生的自主学习效果。对往届学生的学习分析,选择面料时,无法准确、全面描述选择原因,不明白面料的规格表示,面料选择恰当与否,往往需要制成成衣后才能验证,耗费一定人力、物力、财力。

3.4 教学设计思路

以夏季运动风校服面料的选择为例,从分析相关标准、穿着需求、服用性能、面料规格、成衣效果、成衣要求等要素出发,确定校服的内在功能和外观要求,结合二维动画和三维服装仿真系统,直观展示面料规格参数与服装“神形”之间的关系,突破了教学难点,为最终选定合适的面料提供有效帮助。教学过程环环相接、层层递进,使面料选择的过程清晰完整、重点突出。

3.5 实施过程

(1)课前——任务初探,在课程网络平台布置学习任务:根据校服效果图选择合适的针织面料。教师明确学习要求,学生登录平台接受任务,思考、讨论、完成课前任务。教师在平台对学生课前学习效果的评估与监控,了解每一名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盲区、盲点”和难点问题,为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授课做准备。

(2)课端——情景导入展示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校服,欣赏多彩面料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3)课中——归纳课前任务完成中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解决途径、任务总结等环节,从查阅国家标准,分析穿着需求,到细化服用性能,理解规格参数,再到预判成衣效果,考虑成本要求,形成闭环,按照工作任务流程,一步步引导学生不断探究,形成校服面料选用的实践技能,并把独立思考、科学严谨的思政元素,潜移默化用在任务解决的全过程中。

(4)课后——巩固学习,通过平台师生可以随时进行交流互动,释疑解惑。学生还可以阅读拓展资料,观看校服大赛视频,拓宽对校服面料设计的知识面。

4 结束语

在线开放课程“服装材料应用”的建设与应用,丰富了课程教学的资源,使教学组织更灵活,教学设计更科学,信息化手段运用更多元,师生互动更有效。基于在线课程建设的线上线下教学实践,激发了学生探究学习的兴趣,助推了他们自主建构知识、实践创新能力的形成,有利于良好职业素养的培养。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在“金课”建设标准指导下继续开拓创新,为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群下的其他专业基础课程建设提供借鉴参考。

猜你喜欢

校服面料服装
让人心碎的服装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及辅料
锐角
记忆深处的校服
校服·校腐
现在可以入手的mina风高性价比服装
女装流行面料
热销面料
服装家纺个股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