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BNS雄性不育基因连锁群分析和主效QTLs初步定位

2022-12-09付庆云曹银萍茹振钢李友勇

麦类作物学报 2022年11期
关键词:郑麦结实率连锁

杨 靖,卫 笑,付庆云,曹银萍,茹振钢,李友勇

(河南科技学院/现代生物育种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新乡 453003)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播种

BNS不育系由茹振钢教授提供[1,9];郑麦366是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培育的一个优质强筋小麦品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矮败小麦研究中心新乡基地惠赠。自2008年以来,BNS不育系一直在河南科技学院辉县小麦育种基地种植,历年从10月1日到11月18日分期播种,每8 d 1个播期,共设7个播期,用来观察BNS的育性等。作图群体构建的材料,包括父本郑麦366和母本BNS及其F1和F2,均在同年10月9日播种,此期是BNS的不育播种期[1-5],也是当地小麦的适播期。F1自交产生F2群体种子时,为了保证不育基因的有效传递,人工杂交的F1在当年11月18日可育播期播种,植株抽穗后套袋,成熟后收获套袋穗,选择典型株穗混合脱粒,即F2种子,F2种子在不育播期播种,产生F2群体。材料田间种植方式:行长3.5 m,行宽0.3 m,BNS、郑麦366、F1种植株距12 cm,F2株距15 cm。

1.2 材料取样和表型调查

播种出苗后各世代单株依次标记,待生长至4个以上分蘖时,取亲本和F1各10个单株的第3、4分蘖叶片,剪1 cm段,混合后取样2 g;F2全部单株分别取样,剪1 cm段,混合后取样2 g。所有样品液氮冷冻1 min,之后置于-72 ℃保存,备用。

取20株亲本和F1标记株,F2取所有标记单株,主茎和第1、2分蘖抽穗后全部套袋,第1分蘖套袋穗用于调查花粉可育率,成熟后收取主茎和第2分蘖套袋穗,计数小穗数和结实粒数;自交结实率计算采用国内法,即自交结实率=第1、2小花结实粒数/(2×总小穗数)×100%。调查的麦穗首用主茎穗,备用第2分蘖穗。在标记植株第1分蘖始花当天,取主茎穗上、中、下3个部位的小穗各1个,用卡诺液固定,然后取固定的每个小穗第1小花的3枚花药,挤出花粉粒,用I2-KI染色,参照水稻和小麦的计数方法[1,3,10]对完全染为黑色且圆形的可育花粉粒数和花粉粒总数进行统计,每个片子取3个视野,共9个观察值,计算平均数,花粉可育率=可育花粉粒数/花粉粒总数×100%。

1.3 DNA的提取及不育、可育池的建立

参考Xing等[7]和孙慧慧等[8]的CTAB法提取幼叶基因组总DNA,用1%的琼脂糖凝胶电泳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检测DNA的纯度和浓度。

按照BSA建立方法[11],根据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2个表型调查结果,取F2群体中表型值最低单株和最高单株各10株,各自的DNA等量混合,形成自交结实率可育池(A1)和不育池(B1)、花粉可育率可育池(A2)和不育池(B2)。

1.4 SSR引物的选择及检测

在Röder等[12]和Somers等[13]构建的SSR图谱上,从染色体的短臂端开始,每1~3 cM 选一个分子标记,首先选择单扩增产物位点标记,没有单扩增产物位点标记时选择二产物位点标记。从小麦GrainGenes网站(http://wheat.pw.usda.gov/cgi-bin/graingenes/browse.cgi?class =marker/)上获得引物序列,由上海生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合成。

参考Xing等[7]和孙慧慧等[8]的方法,使用Biometra Standard Gradient梯度PCR仪进行PCR检测。PCR反应体系为25 μL,包括超纯水18.2 μL,10×Buffer(Mg2+)2.5 μL,dNTP Mix(2.5 mmol·L-1each)2 μL,Taq DNA Polymerase(5 U·μL-1)0.3 μL,模板DNA(50 ng· μL-1)1 μL,上下游引物(10 μmoL·L-1)各0.5 μL。引物Xgwm、Xwmc、Xbarc的反应程序:94 ℃预变性3 min;94 ℃变性1 min,55 ℃退火1 min,72 ℃延伸2 min,45个循环;72 ℃延伸10 min;12 ℃保存。引物Xcfd的反应程序:94 ℃预变性5 min,94 ℃变性30 s,60 ℃退火30 s; 72 ℃延伸30 s,30个循环;72 ℃延伸10 min, 12 ℃保存。扩增产物用2.5%的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恒压100 V,电泳50 min。电泳结束后,用UVItec-FireReader凝胶成像分析仪观察并 保存。

1.5 遗传图谱的构建及QTL的定位

用BSA池筛选得到的多态性标记引物对F2群体各单株进行PCR扩增,PCR方法同1.4。用Mapmaker/Exp 3.0b[14]软件计算连锁标记的遗传距离,用WinQTLCart 2.5软件[15]处理各植株的连锁标记基因型和表型数据,检测QTL位点。

由于SSR标记在所属连锁群常有多位点和易位现象,为了准确定位SSR标记在BNS的连锁群,将连锁标记在BNS中重扩增,扩增产物由北京优博兰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完成测序,将测序序列在小麦中国春参考基因组Chinese Spring RefSeq V2.1[16]中进行比对,定位连锁标记的物理位置,并定位QTLs的相对位置。用Mapdraw软件[17]绘制连锁标记和QTL的连锁图。

2 结果与分析

2.1 F2群体结实率调查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不育播期(10-09)播种的BNS和F1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0.95%和0,均表现为高不育,在可育播期(11-18)播种的BNS和F1的自交结实率分别为49.49%和41.23%;而在不育播期和可育播期播种的郑麦366均可育,11月份播种的结实率有所下降,原因可能是后期发育快,不育小花较多。F2作图群体共143株,从表2可以看出,F2套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平均值分别为16.33%和23.58%,偏态分布,均偏向不育性,说明该现象是不育显性所致,但BSA池极端表型与亲本一致,结实率最低为0,最高同可育亲本郑麦366。

表1 亲本及F1在不育和可育播期播种的自交结实率Table 1 Self-seed setting rate of parents and F1 generation plotted in sterile and fertile sowing date %

2.2 不育基因连锁SSR标记筛选结果

在小麦分子标记图谱上选用710对SSR标记引物,分别对BNS、郑麦366、F1、A1池、B1池、A2池和B2池进行DNA扩增,挑选出在亲本间和两对BSA池间均存在差异且差异表现一致的标记(不育基因的连锁标记),最终筛选出530对有效扩增标记引物,其中在BNS和郑麦366亲本间存在110对多态性引物,与BNS不育基因连锁的标记引物有12对,分布在8条染色体上(表3)。部分标记的扩增电泳图见图1,可以看出,这些标记对郑麦366、BNS和F1的扩增图谱带型清晰,但个别标记(如Xgwm124和Xwmc795的A池)对两个不育池和可育池的扩增图谱带型与F1一致,主要原因是主效不育基因有2对,且具有显性特征,不育池中可能存在个别植株其中一个不育基因位点为纯合隐性可育,部分标记检测显示的父本带可能是这些位点的扩增产物,但不影响母本位点的引物筛选。

表2 F2群体2个表型BSA池的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Table 2 Self-seed setting rate and fertile pollen rate in the two phenotypic BSA pools %

表3 亲本和BSA池筛选的共分离连锁SSR分子标记Table 3 Co-segregating SSR linkage markers screened from the DNA of parents and BSA pools

2.3 QTL定位分析结果

用12个多态SSR标记对F2群体143个单株进行DNA扩增,部分标记的扩增图谱见图2。读取各连锁标记扩增多态性,在Mapmaker/Exp 3.0b软件中计算连锁标记图距,发现共有3个多标记群和4个单标记群,第1个多标记群有4个标记,分别为Xbarc267(7B)、Xwmc517(7B)、Xwmc658(2A)和Xwmc617(4A/4B);第2个多标记群有2个标记,分别为Xwmc795(5A)和Xwmc752(5A);第3个多标记群有2个标记,分别为Xwmc396(7B)和Xbarc55(1B/2B)。其余4个标记Xcfd5(5B)、Xgwm124(1B)、Xwmc506(7D)和Xwmc332(2B)为单标记。从连锁标记 所属染色体看,2B、5A和7B染色体上的标记 较多。

M:DNA Marker;P1:郑麦366;P2:BNS;F1:BNS×郑麦366杂交F1;A1:自交结实率可育池;B1:自交结实率不育池;A2:花粉可育率可育池;B2:花粉可育率不育池。图2同。

用WinQTLCart 2.5软件处理连锁标记图距数据,首先,用单标记分析法检测与不育QTL显著连锁的标记,结果共发现5个标记与不育QTL显著连锁,分别为Xbarc55(1B/2B)、Xwmc332(2B)、Xwmc517(7B)、Xwmc396(7B)和Xwmc752(5A)。然后采用区间分析法检测QTL位点,结果检测到2个主效不育QTL,分别与单标记Xwmc332和第3个多标记群连锁。

由于连锁标记Xbarc55中有二产物位点标记,因此连锁标记的所属染色体尚不能确定,为了准确定位连锁标记的连锁群,将各标记扩增产物序列在中国春基因组中进行比对,结果显示,Xbarc55位于2B染色体上,其他标记的所属染色体与标记来源图谱一致。Xbarc55和Xwmc396在Mapmaker/Exp 3.0b检测中是连锁的,可能是二者均连锁不育QTL所致。将Xbarc55(2B)与单标记Xwmc332(2B)连锁,按SSR图谱距离进行QTL检测,结果检测到1个QTL,与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均相关,位置靠近标记Xwmc332,且贡献率较高,达13.20%,因此是一个主效不育QTL,命名为qBS1;同样方法,将Xwmc396(7B)与Xwmc517(7B)连锁,重新进行QTL检测,结果也检测到1个QTL,位于两个标记之间,距Xwmc396较近,与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也均相关,贡献率高达19.66%,表明也是主效不育QTL,命名为qBS2。

A~D分别为标记Xcfd5、Xwmc506、Xgwm124、Xwmc617的PCR结果。1~18:F2单株。

2.4 2个主效QTL的遗传参数

从表4可看出,qBS1和qBS2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13.20%和19.66%,表明qBS2的遗传效应大于qBS1。2个主效QTL的显性效应与加性效应的绝对值比值均大于1,表明这2个QTL的显性效应大于加性效应,且均具有显性效应。2个主效QTL的加性效应均为正值,说明其加性效应来源于母本BNS。2个主效QTL及其连锁标记的连锁图见图3。

表4 检测到与BNS不育相关的主效QTLTable 4 Major QTLs detected for BNS sterility

图3 BNS两个主效不育QTL及其SSR连锁标记的连锁图

3 讨 论

BNS是一个新型小麦温敏雄性不育系,低温不育高温可育。前期研究初步发现,该不育系的不育性和育性恢复是非等位基因遗传方式,分别含有两对主效基因[4],两个育性恢复基因已初步定位在1B和2B染色体上[7],而本研究的目的是检测不育基因的QTL并初步定位其所在的染色体。利用BNS和它的完全保持系郑麦366的F2为作图群体,建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2对BSA表型池,用SSR分子标记筛选连锁标记并检测QTL,结果检测到2个主效QTL(qBS1和qBS2),分别定位在2B和7B染色体上。

3.1 作图群体

对雄性不育与非雄性不育性状QTL定位群体的建立有很大区别。在雄性不育后代的分离群体中,由于不育个体不能传递后代,因此构建重组自交系和近等基因系异常困难,在这种背景下,F2是最佳作图群体。又由于不育系不结实,因此,产生F2群体的F1需在可育播期内播种,保证不育等位基因以同等概率传递,这是建立平衡基因频率F2群体的重要保证。本研究中F1是在11月18日播种的,是育性最高恢复播种期,建立的F2群体国内法平均结实率为16.33%,最高结实率为 69.68%,说明F2育性呈偏态分布,偏不育性,这种偏态是不育显性的结果,但它不影响连锁标记的筛选,因为高结实率的单株可以满足BSA池的建立。F2作图群体中最高结实率为69.68%,属高结实率水平,普通可育小麦品种的国内法自交结实率最高也在90%左右。

3.2 2B、5A和7B染色体与不育QTL连锁群

本研究连锁标记筛选结果显示,2B、5A和7B染色体上的连锁标记较多,占总连锁标记数的70%。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1个QTL,但贡献率较小,且仅与自交结实率相关,因此认为是微效QTL。影响自交结实率的因素很多,除花粉育性外,颖壳张开特性、自交亲和性等均影响结实率,BNS的不育性是由于花粉败育,因此主效不育QTL必须与花粉育性相关。本研究在5A染色体上检测到2个连锁标记,其连锁的QTL虽不是主效的,但遗传性稳定,对不育性有较大影响,该不育位点及作用尚需继续观察;2B染色体是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基因和恢复基因的集中载体,如小麦光温敏雄性不育系BS20[18]、两极型光温敏不育系337S[19]的一个不育基因均定位在2B染色体上,光温敏D2型小麦雄性不育的质核互作型不育基因也与2B染色体相关[20]。本研究筛选到的连锁标记Xwmc332也位于2B染色体上,扩增产物比对发现,引物序列高度保守,因此认为是一个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其连锁的QTL为主效QTL;7B染色体是主效不育基因连锁群,本研究中有2个连锁标记位于该染色体上,而且前期恢复基因定位结果也表明该染色体上含有不育基因[7]。

3.3 QTL与连锁标记的距离

从连锁标记以及QTL初步定位的结果来看,标记与标记之间、标记与QTL之间的距离均比较大,但用单标记来检测QTL,标记与QTL是紧密连锁的,相关性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测定距离较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不同时期、不同遗传背景下测定的连锁图距可能不同,如Xbarc55和Xwmc332在Somers等[13]的SSR图谱位置和小麦GrainGenes网站的图谱位置也不完全相同;二是交换热点的存在,品种间染色体结构具有多态性,连锁图谱和参考基因组分子图谱常常存在差异,甚至也有交错差异[21],如中国春和BNS虽然都是普通小麦,但在品种演化上两个材料经历不同;三是试验结果计算的交换值偏高,高交换值来自高重组个体数,如F2作图群体中标记的分离是一对位点,但表型的分离则是2对主基因及微效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此外雄性不育的发生过程中,主效基因起决定作用,下游相关基因级联放大,任一因子异常,均可导致花粉败育[22]。研究发现,在BNS中有多个不育相关基因(如wtms1[8]、TaAPT2[23]、ATP1[9,24-25]、TA1和TA2[26]、IAA代谢途径相关基因[27]、小热激蛋白基因hsp23.5[28]等),这些多基因重叠,也可使重组型个体数量增加,导致计算的交换值偏大,然而从BSA池筛选到的QTL单标记分析结果,可以看出标记与QTL之间的实际距离要小得多。

3.4 2个QTL的遗传效应

前期BNS不育性遗传学检测显示,2个不育基因的作用不等效,但作用累加[4],本研究定位到的2个QTL的遗传效应也是不等效的,7B染色体上的qBS2比2B染色体上的qBS1遗传效应高。2个不育基因的非等效性,在BNS早期系BNY-S中也有反映,其不育率约为80%[8,23],这可能是高效应位点的作用结果,BNS的完全不育性重组了新的不育基因[8],推测新引入的不育基因为qBS2。本课题组前期在BNS与典型保持系、典型恢复系杂交组合中的测定结果显示,高效应位点的效应量是低效应位点的2~3倍[4,7]。BNS与其他小麦品种杂交,F1组合有完全不育、高不育、低不育和完全可育4种类型,这分别对应2对不育基因、高效应不育基因、低效应不育基因和不含不育基因的基因型。

4 结 论

用BNS和郑麦366的F2为作图群体,建立自交结实率和花粉可育率两个表型BSA池,选用分布在小麦21条染色体上的710个SSR分子标记,在BSA池中筛选出12个连锁标记,共检测到2个主效不育QTL,分别为qBS1和qBS2,其中qBS1位于2B染色体上,紧密连锁Xwmc332和Xbarc55 分子标记;qBS2位于7B染色体上,紧密连锁Xwmc396和Xwmc517 分子标记,qBS2的遗传效应大于qBS1。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精细定位不育基因提供连锁标记线索。

猜你喜欢

郑麦结实率连锁
Unidirectional Identity-Based Proxy Re-Signature with Key Insulation in EHR Sharing System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郑麦816
专注零售连锁空间打造
汝州市2018年度12个优质小麦品种比较试验报告
籼稻两用核不育系异交结实率与花器官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新郑市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展示示范
库里受伤的连锁效应
利用野栽杂交分离群体定位水稻结实率QTLs
不同品种油用型牡丹的光合与生理特性及其与结实率的相关性分析
有壹手——重新定义快修连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