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黔北花苗服饰技艺研究与开发

2022-12-09牟孝梅

西部皮革 2022年23期
关键词:黔北花苗蜡染

牟孝梅

(1. 遵义师范学院 黔北文化研究中心,贵州 遵义 563000;2.遵义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1 概况

黔北花苗属于西部方言苗族支系,花苗为他称,自称为“蒙”。主要居住在黔北湄潭县的茅坪镇。花苗聚居的茅坪镇地处湄潭县南端,由于没有文字记载,花苗语言文化基本上都是面传口授,一代传一代。黔北花苗服饰技艺是重要的民族文化符号,承载了本民族从古至今的生产、生活信息。

黔北花苗传统服饰技艺的传承者和制作者均为女性,服饰技艺的精华体现在女性服装的形制和技艺方面,服装形制为上衣下裳样式,技艺传承祖辈。女性服饰上衣包含头帕、背牌、上衣、围裙、袖套,下裳有围腰、蜡染百褶裙、飘带、绑腿、鞋子。服饰技艺包含传统的服饰样式、刺绣、纹样、蜡染。花苗男性服饰样式有上衣与长裤,技艺体现在领口、袖口、裤脚处的刺绣。黔北聚居的花苗服饰技艺传承相对完整,并且传承人能讲述服饰形制、刺绣纹样祖辈流传至今的故事。

2 黔北花苗传统服饰技艺特色

黔北花苗服饰技艺承载了本支系一代代传承至今的情感、生存智慧等传统文化,记载了迁徙、信仰、追求、教化等方面的民族文化信息。服饰技艺包括形制、刺绣、蜡染。

2.1 黔北花苗传统服饰形制

2.1.1 黔北花苗女性传统服饰形制

女性服饰传承“上衣下裳”形制,有上衣与下裙两部分组成。上衣的形制包括头帕、背牌、上衣、袖套、围裙。

头帕,传统头帕用麻布或棉布一层层缠绕,传承至今演变为外形固定,厚度6~10 cm 左右,中心为圆形镂空的样式。头帕外层绣八角花、角纹组成的二方连续纹饰带,颜色采用红、绿为主色,紫、橙穿插搭配,黑色协调期间。本世纪年轻一代的头帕又装饰了串珠。

上衣,有两类,分别为立领对襟、左衽斜襟。领子、对襟、上衣底部包边等部位刺绣纹样。

背牌,与上衣领子衔接,单层,传统形制为长方形,现今背牌下方还增加了弧形装饰样式。以四方纹样形式绣满图形。

袖套,套在上衣袖外面,短袖较为常见,袖套其上满绣传统纹样。

围裙,形状为上窄下宽的长梯形,长至脚踝。中心部分在腰间,装饰传统八角纹与花卉、枝蔓、蝴蝶纹组合的适合纹样。围裙外围装饰宽边的二方连续纹样。

黔北花苗女性服饰下裳形制有腰带、飘带、腰帕、百褶裙、绑腿、鞋。

腰带,是系在腰间的长条状,连接上衣下裳,宽约6 cm,长度根据个人身材确定,其上刺绣纹饰。

飘带,有两条和四条两个类型。两条形制飘带与腰带一体,系成两条对称的飘带。四条形制类型飘带缝在腰带上,每条宽8~12 cm 之间,根据个人的形体设计,长度从后腰间至膝下,接近蜡染裙底部。飘带上方留五分之一长的白色麻布,五分之三的位置装饰八角花与角纹,底部五分之一处缝接纯黑色棉布,红色丝线绣锯齿纹包边。

腰帕,形制方形,与黔北西部方言苗族其他支系不同,花苗的腰帕不系在腰间,而是挂在腰部,以适合纹样形式组织刺绣传统纹饰。

百褶裙,形制有两类,一类是传统的长款,一片长布,布片中间蜡染,穿时一层层裹在腰间;另一类裙子两端缝合,穿时套在腰间。百褶裙布匹原料来自苗家自织的麻布。百褶裙有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最上方的纯色麻布,为裙子长度的五分之一,不染不绣,两端有系绳;第二部分,蜡染部分,纹样为传统图形,长度为裙身的五分之三;裙底部分,为缝合在一起的两条绣布,缝接蜡染裙身,上方是传统纹样刺绣缝接下方一条贴布绣,长度为裙长的五分之一。

绑腿,三角形的纯麻布,有两类,一类不装饰任何纹样;一类以二方连续在边缘绣传统纹样。

鞋,传统的鞋为纯手工制作,其上绣传统八角花纹、角纹。

2.1.2 黔北花苗男性传统服饰形制

男士服装传统样式有头帕、上衣下裤。头帕为麻布缠绕包住头部,上衣有长衣、短衣两类,样式有对襟和斜襟,裤子为长裤。刺绣装饰在领口、上衣襟、裤脚处,纹样与女士服装一致。

2.2 黔北花苗传统服饰刺绣、蜡染技艺

2.2.1 黔北花苗女性传统服饰刺绣、蜡染技艺

刺绣,是黔北花苗服饰技艺特色之一,传承传统挑花刺绣技艺,装饰纹样来源祖辈。运用在女性服装的上衣下裳中的头饰、上衣领口、袖套,背牌与腰带、腰帕、百褶裙的底部。

服饰刺绣纹样以他称的八角花为主图,图形饱满大气,以对称的八个角形纹组成。辅助图形角纹、蝴蝶、蜗牛、花卉等围绕主图,现今花苗同胞能讲述图形记载的祖辈故事。纹样装饰骨骼有三大类,第一类二方连续纹样,在头帕、衣领、袖套、上衣底部包边、腰带、腰帕、飘带、围裙外围包边、百褶裙底部、绑腿外围等部分;第二类四方连续纹样,运用在背牌、袖套、腰帕、围裙上部。第三类适合纹样,绣在围裙的中心部分,通常为大朵丰满的八角花,周边围绕角纹、蝴蝶纹。

黔北花苗刺绣为挑花技艺,也称为数纱绣,图案根据麻布、棉布等的经纬线设计。刺绣所用线材为丝线、麻线、棉线。色彩明度、纯度高,以红色为主色,配以蓝、绿、黄、紫等色彩,善用对比色,整体效果靓丽。

蜡染,用在百褶裙裙身,传统百褶裙布料为自家织的麻布,经久耐用。蜡染技艺传承祖辈,染料来自苗家种的植物,从种植到发酵至制作成染色的靛蓝等一系列过程,都在自家完成。绘制纹样时用专用蜡刀蘸蜂蜡画在麻布上,画好后,放到调配好的染料中染色,最后高温煮去蜂蜡晾干,裙身呈现出典雅的蓝白花纹。

蜡染纹样母体图案亦源于八角花,八角花在蜡染更为自由灵动,与圆点、方形、菱形、水波纹、角纹、折线等组合成多样化的纹样。花苗的百褶裙蜡染纹样以点线面组合成饱满的八角花为主图,图式有两大类,一类是大朵饱满的八角花为单位组成四方连续样式,一类是以八角花为单位前后连续为二方连续纹样,其上下绘制长线条和菱形。

蜡染色彩是天然的蓝靛色,通过画蜡、染色、去蜡等步骤,最后呈现出色彩雅致、变化丰富的蓝底白花、白底蓝花的画面。

黔北花苗以蜡染制作的传统百褶裙技艺,还包含蜡染与刺绣结合的技艺,即在蜡染裙身底边缝接一条绣八角花的宽条刺绣纹饰,在刺绣下方再贴绣一条黑红相间的裙边,大片稳重的靛蓝色衬托着少量亮丽红、绿色,自然而然地与日常生活融在一起,舒适得体、浑然天成。

2.2.2 黔北花苗男性传统服饰技艺刺绣技艺

男士服装刺绣技由女性承担,刺绣装饰的部位较少,分别装饰在头帕、上衣领子、门襟处、领口、裤脚和盛装时的腰帕等部分。刺绣以八角花为主图,周边围绕角纹、几何纹、波浪线等图形。

3 黔北花苗传统服饰技艺的文化内涵

花苗原是我国东部一支古老民族。约宋、元时期自黄河流域西迁入四川古蔺一带,距今已有600 多年的历史。日本侵华期间,从湖南移至川黔边境的花苗分为2 支,一支去湛江、桐梓地区;另一支迁至湄潭、瓮安边界的茅坪一点定居,繁衍至今[1]。迁徙定居于茅坪镇的花苗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民族文化。现今其民族文化中茅坪花苗婚俗被列入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茅坪花苗所在的茅坪镇平顺坝寨被列入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2]。从黔北花苗列入的各级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与传统村落的情况可知,现今花苗同胞很好地传承了祖辈的文化传统,展现其民族文化魅力的村寨、婚俗、民俗节日、服饰等在省内外获得了诸多荣誉和赞誉。其中2005 年被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茅坪花苗婚俗婚俗》,体现多彩多姿的花苗礼俗文化。每年农历三月三、六月六九月九日茅坪花苗人民的“踩山坪”节,传承的是青年男女婚恋交友的传统文化。以上茅坪镇花苗各类民俗、节日最隆重的一项就是穿着传统民族服装出席,传统服饰正是黔北花苗服饰文化的精华,服饰的形制、刺绣、蜡染等技艺展示了本民族多彩多姿的文化特征,更是凝聚民族情感的文化符号和民族团结的精神力量,因此花苗传统服饰技艺饱含和承载了本民族丰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内涵。

地处黔北的遵义师范学院2016 年承办的“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苗族服饰刺绣普及培训班”,笔者担任培训班的任课教师,培训学员中有五名来自湄潭县茅坪镇花苗同胞,培训结束后,笔者又到茅坪镇进行田野调查,与花苗学员陶云碧女士及家人、村民进行了深入交流,获得了一手的图片、影像、口传资料。陶云碧女士讲述了花苗同胞对文化的传承和热爱,她用心搜集老人们讲述的本民族的历史、习俗、禁忌等文化信息,并传授给下一代。对于承载花苗人民浓厚民族情感的服饰装饰主图形“八角花”纹样,陶女士告知“八角花”就在她们居住山寨的田野中,是村民喜爱的朝夕相处的花儿。刺绣纹样传承的是上几辈老人们传授给她们这一辈的纹样,她们再传承给下一代人。由此可见,花苗服饰纹样来自本民族的生产生活中,表达的是热爱生活、与自然和谐相处、尊重民族文化的生态观、价值观、人生观。

花苗服饰与技艺承载了本民族的记忆和情感,凝聚了祖先与后代人民的智慧,是凸显民族文化的重要符号,代表了花苗人民的理想和追求。通过服饰文化,我们看到了苗族人民的乐天达观的胸襟、不畏艰险的勇气、大气与细腻兼具的审美。

4 黔北花苗传统服饰技艺开发探讨

黔北花苗女性是服饰技艺传承、开发的主体,她们传承着祖辈的服装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

现今黔北花苗服饰技艺的开发有高校师生、花苗同胞参与。笔者通过田野调查和教学实践,总结目前黔北花苗服饰技艺可开发元素,包括服装的形制,刺绣、蜡染图案与色彩搭配。服饰刺绣图案的装饰性与包含的生存智慧,高纯度刺绣图案色彩与蜡染沉稳的靛蓝色呈现出的清新与质朴,及服饰技艺体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皆是可开发的元素。

第一,服饰形制与材料的开发。现今黔北花苗女性同胞对传统服饰形制进行了开发和创新,在继承传统的服饰文化和制作理念上,于传统的左衽斜襟样式基础上又开发出立领对襟、立领斜襟等形式,既实用又不失时尚,又体现民族特色。服饰材料一直传承着祖辈使用的麻布,其原材料从种植到成品,传承了花苗传统服饰文化体现的与自然和谐统一的理念。花苗传统服饰面料取自纯植物正契合现代人追求的舒适着衣需求,服饰制作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念,都可为现代服饰的开发、设计提供途径和新思路。

第二,刺绣、蜡染技艺的开发。刺绣、蜡染技艺开发参与的有非遗传承人群和高校师生。笔者田野调查时得知花苗非遗传承人群自身设计的服装、文化衍生品在遵义、黔西、黔西北、重庆、云南等省市周边同支系中有较好的销售量。花苗同胞对本民族服饰刺绣元素的开发,主要是运用纯手工刺绣技艺开发一些小背包、手机包、小饰品等产品。位于黔北的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师生开发了花苗服饰技艺中的刺绣、蜡染图案与色彩,开发主要集中在插画与文创产品、旅游品方面,其文创设计作品为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设计提供了学术支持和实践案例。黔北高校、花苗非遗传承人为传承苗族服饰技艺方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在探索和推动黔北苗族服饰技艺的开发和保护方面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第三,合作开发。一方面可为黔北花苗服饰技艺量身定做开发相关产品,如非遗文创、旅游品方面的开发,相应的可与坐落在黔北的高校联合设计开发。另一方面地方政府、高校联合培养花苗服饰技艺传承人群,提升其设计思维,把传统花苗服饰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在保护和传承本民族服饰文化的同时,关注市场需求,传统与创新结合,使得创新产品符合不同年龄、不同群体的现代生活所需品,保护民族文化的同时又保持活态传承。

图1 黔北花苗服饰

图2 黔北花苗服饰

5 结语

黔北花苗服饰技艺是本民族文化、情感的重要载体,展示了中华民族审美的多彩多姿。在当今乡村振兴背景下,坐落在黔北的高校在课堂教学中融入花苗服饰文化与设计理念,运用在文创设计、民族民间美术、毕业设计等的课程中,开发设计了黔北花苗服饰技艺元素的作品有文创产品、旅游品。同时花苗同胞也加入了文创产品的设计和创作,现今黔北花苗服饰技艺的开发是保护和传承的一个新机遇,今后还需要政府、高校、传承人等多方面之间的合作,才能更合理地保护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共同守护我们民族文化基因和根脉。

猜你喜欢

黔北花苗蜡染
蜡染的纹饰探讨
贵州蜡染的审美特征及其创新应用
黔北务正道地区铝土矿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与富集规律研究
蜡染及扎染图案的风格与印染技法
可爱的小花苗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马丽蜡染作品
小花苗
黔北花海春耕图
黔北六县茶产业发展比较研究